崇祯十三年七月,洪承畴率五万人从宁远驰援祖大寿驻守的锦州,与清军激战后败退。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又屡次出关救援,打退了清军的进攻,但锦州仍然在清军的包围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洪承畴率大军前往松山、锦州一带决战,歼灭包围锦州的清军,但洪承畴主张持重,反对急速进兵。】 【我不是很懂军事,所以不知道哪个人的决定更正确。 不过历史上朱由检本来倾向洪承畴的建议,但陈新甲坚持己见, 再加上从宁远回来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也报告清军粮饷不继,每天骑兵只吃两餐,步兵只吃一餐, 陈新甲便加紧怂恿朱由检催促洪承畴出兵,朱由检同意。 最后的结果便是崇祯十五年二月,在松山副将夏成德的内应下,清军攻陷松山,丘民仰、曹变蛟、王廷臣殉节,洪承畴被俘,之后降清。】 投降,这件事情其实很常见。 尤其是在打仗之中,打不过被俘虏了投降那是常事。 每个朝代都有,甚至不值得单独拿出来提一提。 但是投降给什么人,那还是要看一看的。 李陵这么多年以来还有一部分人骂他,原因不正是因为他最后投降的人是匈奴吗? 如果换个投降的对象,那可能就是刘彻单方面挨骂了。 现在清和明朝的战斗如火如荼,而且很明显的,建立清的后金女真人和蒙古人、匈奴人一样,都是番邦蛮夷,对中原百姓那都是恶意满满的。 虽然陈曦并没有多说什么女真人的动作,但是前面那个金做了什么他们可都是清楚的,而且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他们也都有点了解了。 投降金人,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这之后,三月,坚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此外杏山、塔山二城亦被清军攻陷。 战后,朱由检授意陈新甲与清朝议和,不料和议泄露,再次引发群臣反对, 陈新甲不但不认错,还自认为有功, 你看这就不懂事了,皇帝有问题了,你不得积极主动的给皇帝背锅,还觉得自己没错,那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吗? 朱由检在七月将陈新甲下狱,九月杀了他。 皇太极见和议破裂,于十一月第六次发兵入塞,是为壬午之变。 此次入塞的经过与之前几次如出一辙,清军在饱掠数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后,带着三十六万九千名俘虏和三十二万余头牲畜等战利品扬长而去, 事后朱由检又杀了两位蓟辽总督范志完、赵光抃来顶罪。】 【这皇帝怎么回事?一遇到事情就杀人来顶罪?】嬴稷无语了,【现在这种多事之秋,他不好好安抚臣子,逮一个杀一个是怎么回事? 这么下去,还能有人为他明朝打仗吗?】
第262章 第二百六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嬴稷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朱由检却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 这些人打不赢清军, 还让他们大摇大摆的离开,那不杀他们杀谁? 至于官员,他大明如此人才济济, 杀了这几个,还怕没有其他的人吗? 【老夫倒是想起来了, 这大明的皇帝是真的喜欢杀大臣啊。】刘煓摸摸胡子。 之前陈曦就说过很多明朝皇帝杀大臣的事情,经常杀的还都是忠臣,功臣。 确实是逐渐的让人心寒了。 这么一想, 现在大臣们纷纷投降清军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在这边还担心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皇帝给推出去背锅杀了。 【种瓜得瓜。】武士彟微微摇头,【如果是只有他一个这样,人们可能还会期待下一个皇帝, 但是从开始就这样……】 那大臣们只有期待改朝换代了。 有句话虽然难听,但是确实是个真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别说是给清军当俘虏了,就是给蒙古人、给之前的金人甚至是匈奴突厥等等人当俘虏的, 当叛军的难道少吗? 只能说这些人没什么骨气, 但是明王朝历任的皇帝们肯定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 当然, 以皇帝们的脾气他们肯定是不会承认的,只能看在这次之后会不会悔改了。 【昭襄王说得对, 很快报应就来了。 随着内外两线战事的大溃败,明朝已经有了日薄西山的,朝野人心亦日渐离散。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照例到皇极殿接受朝贺, 而文班只有内阁首辅周延儒一人, 武班只有一名勋臣。 朱由检命开门,进来的朝臣太少, 过了许久才陆续有朝臣匆匆赶来,凑够了百官中一半多一点的人数, 这才勉强举行了朝贺礼。】 【当时的北京城已经流传“鞑子、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之语, 清军第六次入塞期间,朱由检取出内帑数万,发给守城将士,每人只领二十钱,守城士兵们弹着钱说: “皇帝要性命,令我辈守城。此钱止可买五六烧饼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迫切渴望尽快扭转局势,下令以一万两黄金以及侯爵来悬赏李自成的首级,以五千两黄金、一品大员的官位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世职来悬赏张献忠的首级。】 【我们回头看看,朱由检是真的不想给钱吗? 其实还真不是,朱由检可以说是明朝,乃至是整个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了。 他曾经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参加经筵,也曾经亲自关心宠妃购买日常用品的价格, 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给朝廷的财政减负,只是没什么脑子。 比如关外辽东的军士闹饷,礼部侍郎周延儒跟他说不用管,应该让军士们效仿古人“罗雀掘鼠”, 他跟自己俭朴的想法一比较,觉得很对,于是放弃拨款发饷。 有大臣上奏,驿站这机构靡费钱粮,他也觉得正确,马上下令裁撤。 他分不清什么是可以节俭的,什么是不能节俭的,可以说明末的农民起义前面早有铺垫,然后就是被他的节俭给催出来的。 他自己节俭尚且可以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但是其他人被他的节俭可是逼得活不下去了。】 朱由检脸色惨白。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指责他的节俭是错的,就算是大臣们平时偶有不把他当回事的举动,但是也不敢直接这么下脸子给他呢。 而且,他身为一个皇帝都能如此以身作则了,要求一下普通百姓和军人,有什么问题吗? 朱由检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从天幕的说法来看,好像问题又真的有点大。 【当然了,朱由检的节俭除了他自己本人的性格,也有被迫的成分。 明朝传到他手中的时候,国家财政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他不得不鼓励节俭,继而以身作则, 可惜的是,他本人,包括他眼皮子底下的皇后、皇妃和子女可以节俭,他能亲眼看得到的皇宫中的用度可以节俭, 不过官僚集团的奢侈他就无法控制住了,甚至还有其他宗室的奢靡, 哪怕是最后自尽朱由检都没穿龙袍,但他一家人节俭终究救不了整个朝廷的财政困境。】 自尽…… 众人听到这里的时候,多少有些唏嘘。 虽然前面的时候听着朱由检很多举动让人生气,但是真出现了这种情况,皇帝们还是有些兔死狐悲的。 【但是朱由检虽然已经很努力的凑钱了,情势还是没有变好。 当时,明朝可倚仗的兵力只有陕西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麾下的兵力, 左良玉虽拥兵二十万,但不仅不能剿灭张献忠,还四处劫掠, 并在崇祯十六年二月威胁南京,索要军饷,朱由检只能加以安抚,却对他无可奈何。 张献忠趁机于五月攻陷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长江,建立大西政权。 李自成也在襄阳自称新顺王,初步建立政权,并且提出“三年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出现了“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 【朱由检将力挽狂澜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最后的劲旅——孙传庭统率的秦兵,任命他为督师,出潼关消灭李自成。 九月,孙传庭进军河南,起初连传捷报,而皇太极的死讯也在此时传入北京,明廷洋溢着国势转危为安、“中兴”指日可待的幻觉。 然而孙传庭先是兵败于汝州,接着战死于潼关。 十月,李自成长驱入关占领西安,进而迅速控制了陕西全境。 朱由检先后派余应桂、李化熙代替孙传庭,但都无兵无饷、一筹莫展。 尽管如此,内阁首辅陈演、吏部尚书李遇知等仍安慰朱由检说“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欲据此为家”,完全误判了形势。】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检到皇极殿接受朝贺之际,发现只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场。 朱由检便下令鸣钟开门,很久都没人来,朱由检准备先祭拜太庙再接受朝贺, 又发现马匹没准备好,便依然等着受朝贺,随后文武百官陆续赶来,站朝班时互相乱入,十分狼狈。 同日,北京发生沙尘暴。 而雄踞西安的李自成也在这一天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随后挥师东征山西,直捣北京!】 【在岌岌可危的局面下,迁都南京之议浮上水面。 其实说白了,就是跑路,跟宋高宗赵构从开封跑到杭州没什么区别。 据说在上年清军第六次入塞时,朱由检就与周延儒商量过南迁,但被皇嫂懿安太后阻止。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接受朱由检召见时,力劝南迁,朱由检也表赞成。 他希望由重臣来牵头,不过阁臣中无一提议。 当然,阁臣们也不是这件事不同意了。】 【前面我说过,明朝末年的党争十分激烈,也是明朝亡国的一大原因。 在魏忠贤还在的时候,大家的矛盾还比较专一,主要有一个更坏的人在吸引火力。 但是等魏忠贤没了,曾经因为被东林党党同伐异、行为过激逼到魏忠贤的阉党的那些党派们也随之失势。 而这个时候,在朱由检的支持下,东林党便开始复仇了。 凡是反对自己的,无论你是不是阉党,就会被认为是阉党,就会被剿灭。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