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的刘彻等人:…… 谁演了?谁演了?你倒是告诉我们什么是七律啊!没见过要我们怎么写啊! 唐以后的诸人纷纷忍俊不禁,这次作业可真是把几位大家给难住了。 【所谓七言律诗,就是每一句七个字,一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大家不要把格式搞错了呀! 不过当然了,这几位同学的诗还是写得挺好的,夸夸你们。】 嬴政:…… 你也可以选择不夸。 【再看几份完成得比较好的作业,分别来自杜甫、李贺、小李杜、黄庭坚,感觉这次作业是各大诗人的粉丝团建啊~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杜牧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楚棠将他的作业单独截出来,再将附加的评论放大,旁边附上识别出来的简体字,众人抬头看去,只见那段话写得直白而又抑扬顿挫: 为师者,考校之章,当斟酌思虑,与旧谐而启新思。夫太白诗气格高古,词意纵横,如滔滔江水略无滞碍,合于古诗之气韵,而强行改作律体,鲲鹏缚翼,虎豹囚笼,诗格顿靡,气骨顿衰,调格何其下也! 李商隐眼前一亮:“写得好啊!杜樊川将我之意表露尽矣!《梦游》诗怎可强行改作七律,诗仙风神顿去。” 正在扬州的杜牧坦然接受周围人或惊讶或崇拜的眼神,他杜樊川,就是这样直言不讳! 黄庭坚等人亦是各自叹息,其实他们在改写的时候或多或少也觉得有些别扭,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在作业上表露出来,如今杜牧这段话,简直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于是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杜牧的,都默默给他点了个赞。 谢谢嘴替! 【这位同学非常敏锐,通过这次改写,大家应该发现了,李白的诗大多飘逸不拘,长短不拘,格律不那么严格的古体才更适合安放他天才的诗思,而律诗的格律对他洒脱的逸兴似乎是一种束缚。 但有一个人,却可以在律诗的镣铐中写作出最动人、最浑成的章句,甚至他的一首诗还被称为唐人七言律中的第一。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到这个人是谁了吧?】 众人的胃口一下子被吊到老高:“七言律第一,那就是整个唐代写得最好的七言律诗?” 谁能写出这样的神仙之作啊! 唐朝。 从齐地一路风尘仆仆赶赴长安追星的杜甫在洛阳碰到了离开京都的李白,有水镜的铺垫,又俱是才华横溢之人,两人很快一见如故,结伴同游洛阳山水,此时听到水镜的问话,年轻的杜甫一脸兴致勃勃:“不知道这个诗人是谁,能将七字句写得这样好。” 李白生性豁达,又因楚棠一番讲述顿生开阔之感,如今逢得佳友,嬉游山水之间,意态更是逍遥,当下也饶有兴趣地猜测道:“当年我游览江夏,见得崔颢所题《黄鹤楼》诗律一首,气格高迥,一气浑成,当得第一之称,不知是否是这首。” 杜甫也读过崔颢的黄鹤楼诗,确实气象宏伟,色调瑰奇,但是……他默默腹诽,崔颢能有太白兄好吗? 崔府。 友人屈肘撞了撞崔颢的胳膊:“我觉得你那首《黄鹤楼》挺好的,应该是你的诗吧!” 崔颢谦虚地笑了:“雕虫之作,岂敢称第一。” 南宋。 严羽胸有成竹:“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北宋,苏轼同苏辙对视一眼:“一定是杜子美。” 唐人七律,未有能出杜子美者! 明朝。 胡应麟:“必是老杜的《登高》!老杜《登高》之作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而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七律压卷,该是王右丞《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淡雅幽静,意蕴深邃,不足为外人道也!” 各个时空的人纷纷为自己的偶像打call,推举出自己心中的第一,眼巴巴地等着水镜揭晓答案,仿佛现代的摇彩票似的。 【没错,这个人就是李白的小迷弟,大唐诗坛的双子星之一——诗圣杜甫!而那首被称作唐人七言律第一的诗歌,就是他的——《登高》!】 水镜下的众人表情一裂:“诗……圣?!”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宝子们给我避雷《长安三万里》,立省42块钱 1.龚自珍的原话是:“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2.白哥其实,可能还是无法忘怀政治,这是封建士大夫的“职业情感”,但是他放弃了君王。 3.七律属于近体诗,根据袁行霈文学史,七律虽然起源于齐梁,但却是定型于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二人,所以政哥猪猪他们是不知道的,这个作业是为了引出《登高》~关于古体诗更符合李白的气质不知道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感觉还比较有道理,七律这种规矩多的白哥可能会觉得不爽hh,但白哥七律其实写得也不错,放一首很喜欢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主播的电脑为什么坏?因为我想让李杜提前见面啊!路程什么的大家就忽略吧(捂脸) 5.猪猪那两句作业是根据Ai作诗胡改的。 6.崔颢的诗写作年代不详,但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就当此时的李杜读过吧。 7.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严羽《沧浪诗话》
第34章 登高1 圣者,通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自古及今,有圣人如尧、舜者,有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圣人简直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誉,杜甫竟然可以被称为诗圣!前面来了个谪仙李傲天,后面来了个圣人,你们写诗的都这么恐怖吗? 太极宫。 李世民怔愣之后,随即就是一阵狂喜:“观音婢,我大唐竟是出了位圣人!” 长孙皇后亦是笑得开怀:“二哥素日里就雅爱词章,大唐诗教昌隆,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李世民点点头道:“是啊,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诗写诗益处颇多。该让孔卿(孔颖达)和辅机广采文士名家之作,都为一集,大倡诗风,使后世之人凡读诗则必望我大唐,也可借以立不世之基业。” 长孙皇后笑着赞同:“孔大人家学深厚,兄长从旁作辅,此事必成。” 帝后二人三言两语将事情敲定,此时的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由朝廷牵头的编诗工作受到了无数文士的欢迎,甚至连民间百姓都以能作诗为荣。有唐一代,官修诗集蔚为大观,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成为了大唐帝国文治的最重要表征! 未央宫。 回过神来的刘彻语气莫名:“诗圣啊……”他打量了一眼司马相如,随后颇为遗憾地叹了口气:“算了,你不行。” 司马相如:? 我谢谢您? 我的命也是命,您酸就酸不要伤害我好吗? 洛阳。 李白拍了拍新朋友的肩膀:“不错,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子美也是大才!” 杜甫有点懵又有点激动,听到这话没忍住闹了个大红脸:“哪里,哪里,后人谬赞,我怎么能做诗圣。” 那可是圣人诶!和孔夫子坐一桌的! 李白却毫不在意:“我看后人挺公允的嘛!”他对这个比自己小的新朋友还是很有信心的。 崔府,刚刚放话的友人一阵尴尬,尴尬之余又有些不平:“这杜甫名不见经传,竟然能写出一等一的好诗?” 一旁的崔颢接受良好:“诗文犹有高峰可攀,这是好事。” 友人叹服:“崔兄心性阔大,我不及也!” 【在学习《登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杜甫的另一首名篇——《望岳》。】 水镜上贴出原文,众人一齐望去。 初唐。 杜审言抱着品鉴的心态读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起句……”他皱眉,在嘴上咂摸几遍,忽然精神一振:“大才!此子大才!” 杜审言本就是诗歌大家,个中深浅一品便知。这首诗以问句起笔,看似平平,实则言岱宗、齐鲁,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具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谓“传神写照自在阿堵之中”,如此写泰山,读来便是一气浑成之感。 “杜甫的诗写得好啊!” 杜闲虽不及父亲精于诗道,但耳濡目染,也能从诗中感受到一股浑然之气,闻言也附和道:“父亲说得是,这首五言句颇有大家风范。”满眼好诗的杜审言没空理儿子,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越品越觉得这首《望岳》精妙过人。 “此子诗笔深沉,深得我心,他也姓杜,不知与我杜家是否有些渊源。” 他实在是生起爱才之心了。 杜闲被自家父亲无视,心里有些不平衡:“哪有这么巧的事,父亲您别想了。” 杜审言眼睛一顿:“去去去,不中听!有你这么和老子说话的吗?” 杜闲默默闭上嘴,行吧! 李世民轻咦了一声:“初中,是在说他们那的官学?” 房玄龄接道:“这初字听着倒似一种层级,初高相并,莫非初中之外,还有高中?” 李世民沉思片刻觉得有理:“初中、高中,由浅到深,倒是个不错的思路。” 房玄龄心领神会:“学问知识关乎国本,臣会与诸同僚商议,再奏与陛下。” “有劳房相。” 李世民满意地笑了,有个善察上意又能力超群的臣子真好,更何况这种臣子在他贞观朝不止一个,突然觉得好有优越感呢! 【这首诗写于24岁,杜甫进士落第,于次年漫游齐赵,登泰山而赋诗。这首诗先写泰山磅礴,再抒发豪迈之情,很有气势,尤其是结尾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当着偶像的面被夸,杜甫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自觉自己这首诗写得还是很不错的,于是也就愧领了。 他开口,语气里有几分怀念:“当年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于山中游览,亦觉形胜,登高而望,确有心胸开阔之感。” 李白一笑:“尾句确实神妙。” 【这里其实用了一个典故,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杜甫却说自己登上泰山,小的是众山,这里的众山其实也就是泰山。“凌”,凌驾,不是望泰山,而是脚踩在最高峰,凌驾于其上,这样,“泰山”就变成“众山”了。 泰山远望很高大,但你登上去,它就变小了。怎么样,阅读理解DNA动了没有?杜甫这里是在暗示啊!我站得高了,精神境界就高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2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