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宋人孟元老南迁到临安,写了《东京梦华录》,怀念汴京的昔日美好,更让人对汴京的繁华十分向往。 但是繁华之下,却也有很大的风险。 比如,火灾,和疫情。】 “火灾怕什么,朝廷有设置望火楼和潜火队,能及时处理。”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对天幕的说法不屑一顾。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城都有专设“望火楼”和“潜火队”来治火。 每一个坊巷之中,隔三百来步设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在地势高的地方有砖砌的“望火楼”,楼上有人守望,是属于“古代版本的空中立体监测报警系统”。楼上有士兵日夜执勤,白天用旗帜作为信号,晚上则用灯火作为信号。 望火楼下是潜火队的营房,这种军营称作“防隅”,数量大概有数十处,以南宋临安府为例,城内十四隅,城外九隅。 潜火队规模达百余人,所配备的专业救火工具也有许多种:大小水桶、喷洒、麻搭、梯子、斧锯、火叉、绳索、铁锚儿等等。 当然,这种军营的人数有限,万一遇到特大火灾,还是需要从城外直接调军队过来扑火。 除了防火队体系完善,朝廷对救火员的奖励也非常高昂。若是救灾成功,将领一次能领到数百贯赏赐,相当于一年收入。普通士兵每次也有十贯赏钱。若是救火时受伤,根据伤势轻重,朝廷也有不菲的奖励(1)。 赵光义自信满满,只觉得自己除了领兵作战,其余的地方无可挑剔。 至于高粱河战役的黑历史,天幕已经给出了建议,大不了以后不给军阵图,还可以博一个“虚心纳谏”的美名。 谁料,下一秒,赵光义就被打脸了。 【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都发生过十分惨痛的火灾。 宋真宗时期,火灾从荣王赵元俨府邸烧起,从深夜烧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十二点,王府、朝廷的左藏库、皇帝直接支配的内藏库和秘阁史馆集体被烧,这里珍藏的上万本珍贵书籍付之一炬,太祖、太宗两朝积累的财富被付之一炬。 荣王府与其他王府连在一起,自然集体受灾。大火烧完王府烧皇宫,烧完皇宫,连烧中书省、门下省、鼓司、审宫院后,又烧到了汴京街头的民居。 大火烧毁了房屋2000余间,救火而死者1500人,汴京百姓无辜遭殃,死伤无数。 宋真宗赵恒后来为此下“罪己诏”,这也是大宋唯一一位下“罪己诏”的皇帝(2)。 但这并不是两宋唯一一次惨痛的巨大火灾。 到了南宋,短短一百五十余年,史料有记载的临安府严重火灾就有7次,其中甚至有烧毁了十万户人家的超大火灾。 除了火灾,还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得非常差,在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无法顺利排出后,首先带来的就是疫情。 汴京加上临安,排水沟共计二百五十三条,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没有河道就用渗井,地下水的尽头依然是黄河。沟渠有限,人口过多带来的结果就是沟渠、渗井时不时堵塞,生活污水积累,再然后就带来了病毒、虫害、疾病和瘟疫。 宋朝皇帝选择都城时,首选原因是出于政治,但是从城市建设来看,真的不如长安城和大兴城。 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有一个很有效的作用,厚土墙的坊墙能有有效地把火势隔绝在局部地区,所以隋唐经济最兴盛时期也没有发生宋朝时期这样几乎烧掉了半座城的特大火灾。 赵意不想等人口繁华时期再临时抱佛脚修沟渠修房子,当然是趁人口还没到巅峰时期赶紧补救。 宋朝没有坊墙,也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夜市经济的兴盛,宋朝的勾栏瓦舍就成了商业繁荣之地。 但是木质建筑也的确更为容易着火,所以赵意按照现代的城市规划,把城市分为生活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区域,再通过挖沟渠、种植绿化带、一定大范围内建造坊墙来进行分割。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在大宋人才济济,在建造的过程中不少本土人才在帝王的重视下也显露出本来的才华。】 “火灾的确是个问题,只是如此严重的火灾,竟然没有拦截下来,官府都在干什么?”李世民完全不能想象,长安城若是发生如此严重的火灾官府无法控制火势会造成多大伤亡,想想就来气。 听到后面没有坊墙,李世民有些理解,也有些庆幸:“还好长安城有。” “宇文恺的确是个建筑人才。”同样的建筑人才阎立德佩服地说起这位前辈。 宇文恺出身于武将世家,但是自幼博览群书,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精练多种工艺技能,反而在建筑上成为奇才。 他参与了隋朝的多个经典大型建筑,大兴城、新都洛阳城、仁寿宫、隋文帝皇陵、观风殿和广通渠等等,都是宇文恺负责的工程。 大唐时期,把大兴城更名为长安城,在此基础上再次扩建;隋唐两代帝王都去的避暑行宫,是仁寿宫。 “立德,你也不差。献陵,昭陵都是你负责营造的,还有翠微、玉华宫、永安宫,长安城外郭和城楼,都有你的功劳。”李世民对自己的大臣赞美的话语那是滔滔不绝,“你这个工部尚书,实至名归!” 阎立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弟弟阎立本、未来的工部尚书,看向兄长,对视一笑。 在场还有两人很高兴。 一位是皇四子李泰。原因无他,阎立德是他的岳父,阎立德的长女阎婉在李泰还是越王时就嫁给他,被封为越王妃。后来李泰改封为魏王,又改封魏王妃。 一位是唐俭,唐俭的儿子娶了阎立德的次女,两人是亲家。 而阎立德本人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也就意味着阎立德、阎立本,都是北周皇帝宇文邕的外孙,阎家也是世家名门。 大臣们此时不存在什么鄙薄工匠的说法,因为本就都是世家人。 【卫生环境,对国民身体健康和寿命有很大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赵意希望宋人首先有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华夏建国之初,首先做的就是“除四害”,消灭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要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携带了许多病毒,会带来许多传染病,比如霍乱、鼠疫以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脑炎、登革热等等。 宋朝在发展商业经济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相当发达,但是在古代没有疫苗的时代,外来人口也会带来外来疾病。 赵意重用各地医者,开办医学院,也把现代的防疫措施搬到了宋朝,还成立了防疫局和检疫站。 在这个过程中,赵意录用了大量的女性,女医,女护士,女护工,女医学生等等。女性好学细心,勤劳还很有上进心,这种后世认证过的精英劳动力怎么能因为古代那些迂腐男人的性别歧视放弃? 有老学究官员非常反对,谁反对赵意直接把他扔到检疫站,去给民间做检疫科普。 不到一周,官员就受不了了,天天骂“愚民不可理喻”“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官员艰难地度过了一个月,离开之后不但自己不再出言反对,还非常支持女性担任,到处说女人天生擅长照顾人,去照顾病人非常合适。 赵意知道后一点都不意外,不亲自体验一下,还真以为当医生是什么占便宜的好事。 知道后世说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吗,医护人员不知道多辛苦,工作时长工作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大宋这些下朝还可以去花天酒地的文官能承受才奇了怪了。】 “爹!你看,连天幕都认为女性天生更擅长当大夫!” 北宋,一位想要学医的小娘子指着天幕激动地说道。 “你不是在跟那张小娘子学医吗,为父又没拦着你。”老父亲悻悻地说道。 小娘子撇撇嘴,还没拦,天天骂她这不叫拦? 她想说什么,被母亲使了个眼色,眼珠一转,就往家门外跑:“那我去找张小娘子拜师学医啦!” 因为父亲的阻拦,之前她学医只能打打下手,现在天幕都这样支持,小姑娘当下就决定,要正式拜师学医! 那老父亲还想再说什么,小姑娘已经借着这个机会快速跑远,最后只能把一肚子抱怨咽下去。 这天下,自从天幕到来,到底是不一样了。 在其他朝代,许多医家人家中,还有许多女性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有传男不传女。 天幕都说了女性明明也可以更擅长,更有上进心,为什么还不允许? 借着这个机会,有人松动,允许女儿孙女一起学习;也有人始终顽固,严厉地呵斥了回去。 但是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当医者出门行医,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医时,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在卫生环境和医疗健康达到了初步成就后,赵意终于露出了真正的目的:成立军事学院! 大宋明明是武学发展趋向成熟的年代,却因为朝廷重文抑武浪费人才,赵意每每想起多心痛啊! 赵光义不行,她赵意亲自来。 单独的武学学校赵意没上过,但是军事学院,她是专业的。 赵意不仅当过军事学院的学生,还曾经去当过讲师,对此颇为熟悉,决定成立军事学院后,亲自选址筹备、选择教师、选择学子等等。 只是这个在古代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军事学院,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重重阻拦。】
第56章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10 【大宋的重文抑武, 追本溯源,其实与唐朝有关,不完全是宋代帝王自己的错。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 就是掌握兵权的节度使叛乱。然后藩镇割据、晚唐一片混乱,依然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叛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晚唐之后, 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而这些乱世的不少建国者,曾经本就是大唐的武将。 比如朱温, 剿黄巢起义的名将,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河南道节度使, 而后成功篡唐, 先后杀死唐昭宗、唐哀帝, 成为了梁太祖——五年之后,梁太祖朱温走上了安禄山史思明的老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 大唐是个“父慈子孝”的时代,不仅有最多的太上皇,也有最多的杀父逆子。】 嬴政被后世的父子关系给震惊的沉默了。 再看扶苏时,他突然深深地感受到了好大儿的孝顺。 扶苏宁愿自杀都不会质疑父亲,这不是孝顺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 齐桓公被儿子们活活饿死,赵武灵王被儿子围困饿死,哪怕这时候不如后世“以孝治国”, 也让君王们为之反思。 听到大唐和后面的父子关系, 大臣们看“父慈子孝”这个词都要有心理阴影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86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