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相当大胆,但他是李世民,自信至极,在《晋宣帝总论》中就有他写的这样一句话:天地之大,黎元为本[4]。是啊,国家繁荣昌盛,根本不需要鬼神,需要的是百姓。】 嬴政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李世民还真是大胆,不过这种大胆他喜欢,如果没有天幕多次提及不要封建迷信,要爱惜百姓,但凡他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嗤之以鼻。 现在么,他竟然有了一种迫切的希望,想同这位唐太宗好好聊一聊,点开自己的小天幕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李世民已经发来了好友申请。 刘彻真的感觉到浑身颤栗,这位唐朝皇帝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5],是啊!”也只有顺从民愿,国家才能昌盛,他忽然想开了。 杨坚几近落泪,他很想哭,原以为杨广会发扬他的想法,爱惜百姓令国家强盛,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李家小子。 只能说天幕的话是对的,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很大。 武德年间,李建成惊骇出声,“李世民你怎么敢?” 他的心中掀起层层波浪,一边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传统,一边是天幕的话,两方交战,让他不禁闭上眼睛。 李世民还没写《晋宣帝总论》,他此时听见这句话的心也颤了颤,同样的在他身后的群臣个个激动不已,一个个呆滞出神。 以民为本,才是正道也。 贞观年间。 李世民骤然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天幕,那八个字似乎要印在他的脑子里。 “真想与这位伟人相见啊。”他叹道,上一次直播只能从观音婢和孩子们的叙述中知道这位伟人做的事情,真是可惜。 他觉得他和这位伟人定会相谈甚欢。 贞观群臣被天幕说的话震撼到,这几句简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朱元璋也喃喃,“以民为本。” 可是这以民为本究竟该怎么做,他又不禁想起曾经当百姓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自己想要什么? 康熙也在纠结,给百姓最想要的,真的不会养虎为患吗? 他又想起之前直播说的割辫子的事情,康熙真是左右为难,白莲教叛乱、百姓剃头的场景一闭眼就历历在目。 每个朝代的百姓都在看,他们瞪大双眼、不敢相信,“我们百姓最重要吗?” “他是骗人的,怎么可能?” 天幕说过许多次、也做了许多事让百姓受益,可是许多百姓觉得这些就够了,未曾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 慢慢的质疑声越来越少,所有百姓以手掩面,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原来他们是最重要的啊。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做了一系列爱民、惠民的政策。】 【公元626年,12月,李世民想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公元627年9月12日,李世民派遣使臣巡查各州遭害的农田,救济、慰问百姓;公元628年3月22日,派遣使者巡视关内各地,拿出钱财帮助饥民赎回孩子,23日,因旱蝗灾,李世民自陈己过,施行大赦[6]。】 【公元629年,因为干旱,李世民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求雨,杜正伦等人前往关内安抚慰问,他又让官员上密封的奏章,说出朝政得失[7]。也就是贞观群臣知道李世民是个贤明的君主,但凡换一个玻璃心一点的帝王,恐怕臣子们都不敢上书谏言。】 【提及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便能想到千古第一谏臣,魏征,之前提起魏征时,只说了他是李世民的臣子,实际上,魏征还曾经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知道魏征之前曾经劝谏李建成杀了自己,于是让人带魏征过来,问他: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直言不讳:如果李建成按照他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李世民听了没有生气,反而欣赏魏征的直言不讳,授予其官职。】 【似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魏征就开始他的劝谏之路,最著名的便是他的《谏太宗十思疏》。】 天幕缓缓展开《十思疏》的全文。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唐太宗就是魏征的伯乐,两人互相成就,一个为千古一帝,一个为千古第一谏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9]。魏征还在时,敢犯颜直谏,在他死后,李世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嬴政心想,看来他也有很多地方要向唐太宗学习,曾经自己都能屈尊求王翦老将军原谅,广纳谏言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 扶苏想到了一个词,君臣相得,唐太宗和魏征不就是如此吗? 刘彻也佩服唐太宗的宽容大度,他咳了几声,“朕也可以广开言路。” 当看向他的臣子们,此时群臣正在眼泪汪汪地看着天幕,甚至他还能听见有人夸李世民的。他甚至都想收回自己的那句话,哼,这群人就是不骂不行! 卫青抿着唇笑,欣喜陛下这样的变化,毕竟平时的陛下确实有些固执。 杨坚命人将《十思疏》写下来,小心翻看很多遍,里面甚至有一些极尽辛辣的说辞,没想到李家小子竟然会采纳。 更加坚定了他选择李世民为继承人的内心,不是亲生儿子又如何,如此治世人才,不能埋没。 武德年间 李建成看向身后的魏征,此时明显能看到对方脸上的惊讶,他哽住,知道魏征没有背叛他之后情绪更加复杂,他这个弟弟竟然能有如此容人之量,连他自己有时都受不了魏征的耿直。 李渊叹息,李世民登基之后做的如此出彩,他不让他登基似乎都违背天意。 李元吉恼怒,李世民他都是装的! 李世民顶着几人的眼神稳稳地站在那任人打量,坦坦荡荡。 贞观年间。 李世民遥遥望向魏征,恰好魏征此时也看过来。 看着他们俩的眼神交流,程咬金嘟嘟囔囔,“我也会劝谏啊。”咋就让魏征成了千古第一谏臣了。 他旁边的人略微无语,你会劝谏?《十思疏》看都看不明白。 朱元璋挥手,“让那些文武百官也上奏谏言,嗯,给标儿你看。” 他还算有自知之明,手底下那群人怕他都来不及呢,直言不讳?做梦吧。 朱标无奈,不过比起让父皇看,还是他来看吧。 康熙想学,但都能想象到那些文武百官会呈上来什么溜须拍马的奏章。 【在《资治通鉴》中记录这样一个故事: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10]。讲的是李世民得到一支只雀鹰,看见魏征来便藏在怀里,等魏征说完,雀鹰被捂死了。足以证明李世民有多畏惧魏征,噗。】 贞观年间,李世民看着下方憋笑的文武百官,他抚额,《资治通鉴》定是后人所写,后人惯会瞎编,他怎么会怕魏征? 李世民闷闷想,他才不怕,当君主的怎么可能怕臣子?只是每每记起魏征谏言之时,顿时头皮发麻。
第77章 弱国无外交 77 【来接着说李世民,公元630年,张宝相活捉额利可汗,至此西北蕃邦请求奉李世民为‘天可汗’[1],有传言,也就是这位额利可汗在大唐的国宴上跳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看。】 【同年,李世民命令收埋长城以南的尸骨,致以祭祀,同样还有那些自古以来贤明的皇帝、贤臣英烈,均不能在其墓碑前割草放牧,春秋为其祭祀。钻个空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就说那些昏庸无道的皇帝和奸臣的坟墓前就可以......】 天幕的尾音上扬,意犹未尽。 贞观年间的李世民:!! 这后世之人也太会钻空子了,他可没有那个意思! 而且,额利可汗还没被抓呢,李世民甚至有些蠢蠢欲动,让额利可汗在国宴上跳舞,到也不是不能。 【同年十一月,李世民去往陇州,因特殊情况赦免陇、岐两州,免赋税徭役一年。公元631年,在昆明池大检阅,少数民族地区的君长都跟随[2]。不知道古代的阅兵仪式是怎样的,好奇是不是和现代一样?】 这句说完,天幕动了几下,出现了现代阅兵的场景,但只有几分钟,让人意犹未尽。 嬴政还想继续看,他刚刚还没有看仔细那些车上是什么东西! 震耳欲聋的声音、排列整齐的队列,一幕幕都让人热血沸腾,偏偏戛然而止。 刘彻甚至伸出想要触摸,那句‘为人民服务’更是震撼人心,他喃喃自语,“这就是后世的军队吗?” 杨坚想,果然不愧是后世,连军队都比他们隋朝的军队要强的多,只在气势上就足以碾压。 贞观年间,李世民眼睛冒光,“是后世的军队!” 军容整齐、气势逼人,这就是后世的军队吗?还有那些武器,他真的很想继续看! 朱元璋也站起来看,唐朝的历史他不想继续听了,只想看后世的阅兵仪式。那露出一角的武器让他心痒痒。 康熙也被那一声‘为人民服务’所震撼,久久不能回神。 各朝各代的军营里的士卒看过那整齐划一的阵型、竟有些羞愧,一些将领的攀比心也上来了,“能不能做到天幕那样?” “能!” 【公元634年,派李靖、萧瑀等十三人出使四方,观察民间风俗,同年开始攻打吐谷浑,在次年屡次大坡吐谷浑,吐古浑王慕容伏允投降,封西平郡王[3]。】 【公元636年,李世民又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的罪状,这一年,关内、河东流行疾病,李世民命医生治疗百姓[4]。】 【公元637年,长期下大雨,闹灾,洛阳的涨满,冲漂六百家,李世民让人将废弃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分配给遭遇水灾的百姓,又按等级分赐绸缎;九月六日,黄河泛滥冲垮河北县、河阳中潭等地,李世民亲自观察水灾,按等级赐给水灾百姓家粮食和布匹[5]。】 【公元638年,在始平打猎,按等级赐给老年人粮食布匹;公元639年,出现旱灾,减少膳食、免除劳役,救济平民后才下雨[6]。】 【当然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讲出来就感觉唐太宗好忙好忙,我就不一一细说,但有一点要说,在贞观年间,百姓人口从两百万户增长到将近四百万户,大家自己看。】 这句话后,天幕没有再出声,然而天幕还在动,每一页都标着李世民每一年为百姓、为国家做的事情。 嬴政也有些感同身受,当皇帝是很忙,现在有扶苏替他分担了一些,最近休息的时间也多了一点。 刘彻心里疯狂点头,当皇帝能不忙吗?儿子现在还小又不能帮他处理事情,每天还要面对这群蠢货的奏章,真是郁闷死。 杨坚一点点看下去,相当满意,此子并没有因为当上皇帝而懈怠,如此甚好。 武德年间,李渊等人都已经麻了,大唐现在什么样他们不是不知道,短短十几年,李世民让人口翻两倍不说,还击败了突厥和吐谷浑、薛延陀部落和高句丽,甚至还各种免除赋税徭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1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