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 李隆基面色大变,节度使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是那群人中有人发动叛乱吗? 是谁?! 他的脑海中出现了节度使的人名,可是仍然是一头雾水,因为并没有姓安的,也没有姓史的,他的神情迷茫起来,究竟是谁敢叛乱大唐? 张九龄也同样是想不明白,但是他却让一旁的宫人仔仔细细把天幕的话记下来,“陛下,莫要心急,节度使的事情我们此后必须要改。” 趁着现在还没出乱子,先下手为强。 李隆基也打起精神同张九龄商量,只是他的脑海里却仍然出现天幕说的安史之乱,究竟是谁? 天宝年间。 李隆基怔怔看着,节度使正是他设置的职位,为了让这群人镇守边疆,到头来却是这群人叛乱大唐吗? 杨玉环也变了脸,她知道她的养子安禄山就是其中一个节度使,并且统管三镇,不会真的是他吧? 此时,恰好安禄山从殿外进来,眼睛红肿,“阿耶、阿娘!” 同样一起进来的还有李林甫,“陛下,安节度使来看您了。” 高力士见李隆基未曾露出笑脸,上前劝说,好一会,李隆基的表情才恢复,“你们来了。” 李林甫和安禄山如释重负,两人又在李隆基面前说尽好话,李隆基一扫之前的惶恐不安,哈哈大笑起来。 朱元璋笑李隆基,“将权力都给了外人,还给的是外邦,不动乱才怪。” 他就准备等几个儿子长大之后,让他们去镇守边疆保护大明,这可比李隆基的好多了吧?他心想。
第86章 弱国无外交 86 【那么接下来就仔细说说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一场叛乱:安史之乱,也可以叫天宝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为主造成的祸乱,听起来这两人的名字像汉人,但实际上两人一个人是突厥族,一个人的母亲是突厥族的巫师。】 【那么这两人究竟为什么会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来祸乱朝廷,这就不得不再提一下杨玉环,因为安禄山曾经请求为当杨玉环的养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唐玄宗会同意安禄山做杨玉环的养子,毕竟安禄山比杨玉环大了16岁,难不成李隆基你喜欢喜当爹?也不知道你那些被你杀的真儿子们听见会出现怎样的表情?】 【公元751年,正月初一是安禄山的生日,李隆基和杨玉环不仅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礼物,还在三日后给安禄山举行‘洗三礼’[1],要知道安禄山此时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你们玩的真花!】 属实是再次刷新了后世皇帝的下限,不仅认番邦异族当儿子,还.....,嬴政都有些说不出口,冷脸甩袖。 扶苏目瞪口呆,神情呆滞,五十岁,那岂不是比父皇的年龄都大? 刘彻也相当无语,这简直和之前励精图治的李隆基不是一个人,一个皇帝真的能如此判若两人吗? 霍去病也张大嘴,“五十岁?”举行洗三礼? 卫青也觉得真是太荒缪了。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反差实在太大人,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啊。 杨坚哽住,给一个老头子举行洗三礼? 这究竟是谁想出来的?杨坚甚至觉得这个礼仪不要也罢。 李世民气得不行,“荒缪,荒缪至极!” 气的他差点晕过去,太医一边给他诊治一边大为震撼,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 贞观群臣心梗,想说些什么怕刺激到李世民,只能憋着一口气。 武则天叫李隆基上前,命上官婉儿扇了他一巴掌,“李隆基,你好得很啊。” 认外邦人做义子、还举行洗三礼,武则天怎么不知道这个孙子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癖好。 李隆基顶着红肿的脸跪在地上,心中一阵茫然和冷寒。 开元年间。 张九龄一时忘了动作,脑袋嗡嗡作响,面前都是天幕说的话,陛下未来怎么会这么,这么,他甚至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描述。 李隆基也如晴天霹雳,要知道他现在也才不到四十岁,想到未来他竟然给一个老头子洗澡,李隆基傻傻站着。 张九龄深吸气,拱手开始劝李隆基,“陛下,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这两人,将其处死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天宝年间。 已经给安禄山举行过‘洗三礼’的李隆基被说的脸色泛青,想骂却说不出口,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他能说真的给安禄山洗澡了吗?! “天幕胡言乱语!”李隆基怒目而视,怎么看都有一种心虚感。 杨玉环想笑,却笑得比哭还难看,他们身旁的宫女纷纷垂下头跪在地上,毕竟她们当初可是真的看见了陛下和娘娘做这件事。 文武百官在下方对视,心里知道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了,互相挤眉弄眼。 果然不得不说物以类聚,一群人只顾着八卦陛下的事情,完全忘记了天幕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的事情。 安禄山见没有人提及,他默默松了口气,就算此时被发现,安禄山眼睛闪过狠戾,他也不怕。 【甚至唐玄宗还让安禄山与杨家的人结为兄弟姐妹,不过安禄山这个人素来惯会讨巧,不然也不会引得唐玄宗如此宠爱他,又是装儿子、又是彩衣娱亲,不得不说安禄山实在是太强了,对着比自己小16岁的杨玉环都能叫出母亲这个词,谁能?反正我是不能。】 【也正因为这种宠爱,公元740年,安禄山任卢兵马使;公元742年,任命安禄山为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公元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统管三镇[2],也为之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再说史思明这个人,那就得说曾经的范阳节度使张守珪,这个人可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贵人!遇见安禄山偷羊,没有杀他,反而将其收为义子。无力偿还官府债务的史思明逃到奚族,假装大唐使者骗奚族入朝,随后联系张守珪的部下,将奚族首领捉住,也因此获得了张守珪的认同,收入帐下。】 【安禄山和史思明也因此进入朝廷,入了唐玄宗的眼,公元742年,史思明被任命为将军、知平卢军事;公元752年,被安禄山举荐为平卢兵马使[3],可能这两个时候两人就暗中有了谋算想要反唐,可笑的李隆基还真以为这两人有多忠心耿耿。】 嬴政扫过孙叔通,不得不承认,他也喜欢听马屁,但若是孙叔通敢造反,他哼了一声。 刘彻咋舌,对两个外邦人这么好,他是忘记了匈奴怎么掳杀汉人的吗? 李世民真是想晕过去,这样就不用听李隆基做的糟心事,接连封突厥人为将军、节度使,是忘了当初渭水之盟的耻辱了吗?! 他怒气冲冲,“把渭水之盟的耻辱记下来,挂在朝堂上!” 他要让李唐皇室必须记住这一耻辱! 武则天看着李隆基惨白的脸,心道了一句可惜,这样的人她不敢把江山交到这种人的手中。 开元年间。 李隆基和张九龄可算是知道了安禄山他们在哪,不过此时并不是打草惊蛇的好时机,张九龄安抚着愤怒的李隆基,“陛下,一切要从长计议。” 起码要先将节度使的兵力一点点收回来,再去抓那两个人并除掉。 至于张守珪,张九龄叹了口气,此人之前三番四次战胜外邦,哪知道竟然会成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贵人,真是世事无常,让人意料不到。 此时的张守珪愣在原地,满脸不知所措,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是造成乱世的帮手? 他身旁的将士急忙开口,“张大人,还不快将那两人拿下送到长安,这样也能减少罪责。” 张守珪立即回神,来不及多想,“快去!” 天宝年间。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是叛徒。 李隆基目呲欲裂,指着他,“安禄山,你竟敢!” “来人,给我拿下!” 安禄山也不装了,冷笑,“陛下,这皇位你做的时间也够长了,也该换换人当了。” 从殿外窜进来一群人,领头的人正是史思明。 李林甫、高力士等人都大惊失色,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朱元璋啧啧两声,那时已经昏庸的李隆基能看出来才怪。 【间接性造成安史之乱的人还有一位,那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林甫,这就不得不说当时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晚年的李隆基不理朝政,沉迷酒色,高力士身为他的宦官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逐渐掌权,最后权倾朝野,臣子上奏的文表都得先送到高力士的面前,大事由皇帝做主,小事由高力士自行决定。】 【公元733年,武氏向高力士请求举荐李林甫担任宰相,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但还是让李林甫成功入朝为官,公元736年,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因此罢免贤臣张九龄,描述李林甫也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词,‘口腹蜜剑’,在李林甫担任宰相之后,凡是有能力、才能的人都必定会受到他的打压,就像杜甫。】 【李林甫为了防止有能力的人来到朝廷,还给唐玄宗编了一个‘野无遗贤’的考试闹剧,参加这次考试的学子认真准备却全部落榜,其中就包括杜甫。】 【杜甫之后投献无果,仕途失意不知道有没有李林甫的手笔,两人的名中可都有‘甫’字,毕竟李林甫这个小人什么都能做得出来,至于其他未知名的学子估计也都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没有考中,谁都想不到这竟然是李林甫为了拍唐玄宗的马屁制造的一场闹剧,李林甫,你对的起那么多认真备考的学子吗?】 嬴政又想起了赵高,果然如果君主昏庸,就会被那些贼臣牵着鼻子走。真是可惜了那么多的人口,900多万户人口啊。 刘彻一直听天幕提起杜甫,也被杜甫所作的诗震撼过,一时间也有些惋惜。 这样的才子应该得到重用才是,却因为一个小人郁郁不得志。 李世民还曾亲自誊抄杜甫的诗,现下听到李林甫的所作所为,气的脑袋要爆炸了,“李隆基,你该死!” 还‘野无遗贤’,他真想撬开李隆基的脑袋看看他是不是有病,不然怎么会这么不要脸! 连他都不敢这样说,李隆基真是好样的! 开元年间。 高力士抖着身体跪在地上,他慌乱地求助张九龄,“张大人....” 张九龄听到自己被罢免只怔住好一会,随后他垂眸,“陛下,断不能让此人祸乱朝堂。” 李隆基一时语塞,他看向高力士,狠狠心咬牙,“将高力士关入大牢,抓到李林甫之后即刻处死!” 高力士面如死灰。 天宝年间。 李林甫没想到自己做的事情被天幕揭露出来,他来不及求饶,那边安禄山和史思明便已经开始让人行动,一时间殿内外无比混乱。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1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