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荐? 秦始皇一愣。 这不是同他此时面临的情况一样? 果然,很多事情,即便过了几百上千年,只要根源不变,所面临的状况和解决的办法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于是他听得更认真了。 【回复8接上 但是,世家的没落是必然趋势,虽然此时世家还能插手官员的选拔上,但是那也是仅限于京城附近的世家。】 【回复9接上 经常是皇榜一出,守在榜下的世家大族便将有前途的学子纳入麾下。或联姻,或许以厚利,或开出各种条件,将其笼络过去,然后再加以举荐。】 这个…… 李世民抿了抿唇。 天卷果然是什么都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为了各自利益也是拼了。 但是,世家存在已久,他们李家不也是陇西的世家吗?他倒觉得没什么不好。 毕竟世家的底蕴在那里,科举取士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若士子只会读书,是个书呆子,只怕政务也做不好。 秦始皇眯了眯眼。 虽然他已经想要开科取士,但那也是纸张造出,活版印刷术普及之后才要做的事情。诸子百家中,他独推法家。但是治理国政,也还需要其他学家的士子。 比如他也想要开设的理工科,就可以将墨家、丹石家、医家、农家、机关家等等综合在一起开设课程,教导士子。 所以这么想来,也许并不是只需要科举这一种方法才能取士了。而且写文章这种事,怎么看,都应该单单是儒家最擅长的吧! 【回复10接上 但是这样一来,京城周边的世家大族还好说。远一些的世家大族除非自家子弟考上科举。否则的话,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抢不过本地豪强。】 【回复11接上 虽说世家大族掌控了一方的政治经济,还可以左右国家的施政方针,用才选能。】 【回复12接上 但是若长时间朝堂中没有替自己说话的喉舌,他们也便无法左右朝政,家族一定会迅速衰落。】 的确,若是科举能够选择足够的士子和人才,帝王又何必向世家取才?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天卷所言深以为然。 想当初世家身份高贵,世家女连皇后都不想做,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乱世时更是明显,皇帝流水般的换,世家却稳如泰山,与其说皇帝是天下之主,还不如说是皇帝依仗世家共治天下。 有的时候,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还需要世家首肯才能担任,也正是世家的实力强于皇家的缘故。 更夸张的是,甚至都改朝换代了,太子妃的人选却没有换,朝廷大臣也没换几个,更是让人唏嘘。 在此之前,没哪个皇帝不为世家的强大头疼的。而科举制一出,世家就老实许多,也很少敢同皇帝对着干了。 这也正是他这个皇帝乐见其成的。 不过,李世民还是轻轻叹了口气。 作为曾经的世家大族,他又焉能不知,世家的没落是早晚的事。但是,时移世易,他再唏嘘,也不会阻断这种趋势。 如同改朝换代一样,世家也终究会有兴盛和消亡,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回复13接上 于是,很多地方的豪强大族便开始向长安、洛阳这种政治中心搬迁,这也造成了地方上的权力空虚。】 【回复14接上 既然出现了权力空虚,就必须有其他人来填补,自然需要朝廷向地方派遣官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节度使就成了天然的、最合适的继任者。】 【回复15接上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到最后,就成了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引起了很大的动荡。】 原来,竟是如此! 看着天卷的解答,李世民眼睛微眯。 如果他不再科举取士,而是还像以前一样从世家大族中取士呢?会不会就会杜绝节度使的弊端? 这个想法刚刚在脑海中浮起,就被他否定了。 节度使也好,世家大族也好,都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真若到了朝政衰败,主弱臣强之时,不管是哪个,只怕都会伺机而起。 那个九五至尊的位置,有谁不想坐上试试? 【回复16接上 所以,节度使这种职务,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后来经过五代十国的乱政,到了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是摒弃了节度使的弊端吗?】 【回复17接上 但是我们经过这几期的盘点不是也看到了,就算宋朝摒弃了节度使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因为重文抑武,让华夏大地再次陷入了苦难。】 【回复18接上 终宋朝一朝,不是岁币就是议和。不但让北方小国做大,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宋朝又何曾有过扬眉吐气之时?】 扬眉吐气?! 宋仁宗的眼中闪过一丝茫然,突然悲从心起。 都说他大宋人才济济,但是如此多的人才竟然让国家疲弱如此,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复19接上 以至于现代,众人还在怀念大唐盛世,怀念那广袤的领土,四方来朝的强悍。以至于很多华夏人背井离乡前往西洋,聚居处也要被称为“唐人街”。】 【回复20接上 而在宋朝,就连皇帝也连连禅位,太上皇反而炙手可热。又何尝不是这个皇帝当得太过憋屈,已经大大降低了吸引力的缘故。】 唐人街? 唐太宗:朕要想个办法杜绝节度使之患,朕不能让后世万民失望!若是能同那宋太祖赵匡胤聊一聊就好了。 唐玄宗:我大唐威名竟然远播海外。这次,朕绝对不能让历史重演。朕要让我大唐继续蒸蒸日上! 憋屈? 宋仁宗:天卷深知我心。 宋英宗:做皇帝累身还累心,朕快要坚持不住了。 宋神宗:朕不想如此憋屈,更不想让大宋如此憋屈,所以朕要变法! 宋哲宗:变法真难,做皇帝真难,还是给朕的兄弟吧。 宋徽宗:做皇帝真难,还是做太上皇吧! 宋钦宗:不想做皇帝,不想做皇帝,真的不想做皇帝,呜呜呜呜…… 【好了,上一期的留言,up主就回复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盘点宋仁宗。今天是宋仁宗的最后一期,我们就聊聊他同他的九个年号吧!】 九个年号? 宋仁宗脸上微微露出尴尬:“不过是年号而已,有何好说的。” 现在是他的第六个年号,也就是说他还要再换三个……唔,好像是有点不少。 【其实经过前两期的盘点,我们已经对宋仁宗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还是那三个字“心太软”!】 【也正是因为此,他才有了“仁”这个庙号,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他的优柔寡断,让宋朝的弊政没能在最好的时机得到解决或改善。】 在最好的时机得到解决和改善? 宋仁宗脸色微变……果然是在他当政时出现的问题? 此时才是推行新政最好的时机? 虽然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推行新政,但他还是想知道为什么。 【现在,我们就开始《十大少年天子心太软第一人——宋仁宗(下)》的盘点吧。】 【宋仁宗十三岁即位,五十四岁驾崩,在位四十二年。在位期间,一共有九个年号,分别是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在位四十二年? 宋仁宗心算了下,稍稍放了心,看来自己的寿元还剩十几年,足够他做很多事了。 【每一个年号,都体现了他此时的执政特色,也可以说是大宋当时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缩影。】 【首先我们先说说天圣、明道两个年号。】 天圣,明道? 听到这两个已经被他埋入幽深记忆的年号,宋仁宗面露复杂。 那个时候,太后还在,自己也还年轻。虽有满腔抱负,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说句大不孝的话。那个时候,他是万分希望自己亲政那天快点到来。好让自己一展拳脚。 却不知太后薨逝后,自己终于亲政,这才知道这国事处理起来有多难。要平衡各方利益,要奖惩有度,更是不能随心所欲,只想个人的好恶。 哪怕是自己喜爱的事或者人,都不能摆在明面上,让人看出自己的喜恶。实在是憋屈之极。 对,就是“憋屈”这两个字,天卷之前就已经替他总结出来的感受。 【说起这两个年号,我们就得先说说宋仁宗的出身了。】 朕的出身? 看着天卷,宋仁宗心中腹诽:你这么了解朕,真的礼貌吗? 而在他一旁侍立的章得象,则轻轻垂着头,眼角盯着地板处的一小块裂纹一眨不眨地看着。 他决定等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内侍,内书房的地板需要整修了,官家日理万机,生活简朴,但是毕竟是一朝天子,也不必俭省至此呀! 这让那些尸位素餐,一日日只想着锦衣玉食的大臣世家们情何以堪? 【因为他是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的主角。说起这件事,只怕比他本人的知名度还高。】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什么意思?这同我有关? 朱元璋:狸猫换太子呀,这出剧朕看过,的确精彩,说的就是他宋仁宗,看来这件事情竟然是真的! 【可以这样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位被换的太子姓甚名谁,但是却能对“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倒背如流。】 【故事大意就是宫里有两个妃子同时怀孕,皇帝说谁先生了男孩儿谁就是太子。结果一个姓李的妃子先生了太子,却被姓刘的妃子换成了剥了皮的狸猫尸体。】 朱棣:这折子戏朕小时候看过,后宫之乱祸延子嗣,不得不防呀! 【结果李妃因为生了怪物被打入冷宫,刘妃却顺利分娩,却不想生了一个死婴。】 朱厚照:朕看过这戏。这太子跟朕一样都只剩独苗了。就是这种怪力乱神之事,身为一国之君竟然也信?实在是智商堪忧!跟这瞎编乱造的戏比起来,朕还是更喜欢自行车! 【于是刘妃就让人从民间找了一个孩子带入宫中,充做自己的儿子,让他当上了太子。】 宋仁宗:不要对朕说,这个孩子就是朕!朕虽然仁善,但是如此编排朕,佛也忍不了! 章得象:咦,大厅的柱子好像有些褪色了,应该重新刷漆了…… 【殊不知,这个民间的孩子,正是当时刘妃让宫人杀掉的李妃的儿子。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真正的太子。是因为宫人不忍,才保下一命。却不想刘妃寻子,他又被带回到宫中。】 宋仁宗:…… 【至于后来,则是大团圆结局。真相大白后,刘妃被治罪,流落民间的李妃重新回宫做了太后,母子团圆,正义得到彰显。而这个孩子也成为一代仁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0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