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太子,李世民沉默不语,而这个时候,魏王李泰才拖着庞大的身躯走到了太子旁边。 他对李世民拱了拱手道:“父王,皇兄此言差矣。如何处置武氏,自然是由父皇定夺,何须他人置喙。皇兄你越矩了。” 李泰此话说得的确有理,武才人此时毕竟是李世民的妃子,算是李承乾的庶母。身为子,却要杀母,即便是庶母,那也是大不孝,是会被人诟病的。 太子脸色一变,他也是一时着急,听到天卷的话这才匆匆赶来,又在门口被李泰嘲讽了几句,这才急于想向父皇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忠心。 而武氏此人,已经多年无宠,在此之前也就是众多嫔妃中的一员,从入宫后就未晋升过份位,也不用担心父皇会不舍。 所以,他才会想着用亲手斩杀武氏,作为表达自己清白的方法。 再加上,他刚到大殿门口想要觐见,李泰竟然从宫外赶来了,这让他更有危机感,才会没考虑到这点。毫无疑问,李泰这时进宫,就是为了天卷所说之事。 但是忙中出错,他总想着表忠心,却忘了人伦,这在父皇面前可是大忌。 果然,听到李泰的话,李世民面沉似水:“承乾,泰儿说得没错,你越矩了。” 这件事,若是别人提醒的,亲疏有别,兴许李世民还不是那么在意,大概也能理解太子此时的心情。但是是从他最喜爱的李泰口中说出来的,他就觉得特别有道理。 李承乾一看要糟,于是立即双膝跪好,对李世民重重的叩了个头: “父皇,儿子只是着急。儿子同那武氏并不认识,也不可能如天卷所说,做出那等不顾人伦的事情,甚至还让武氏篡国。儿子是为了我大唐,没有任何私心,还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脸色稍缓,但李泰听到了却轻笑了一声:“皇兄此言差矣。既然你同那武氏并不相识,又何必着急将她杀了。天卷此事,太过蹊跷,必定有妖人作祟。 我倒觉得应该好好审问那武氏,看看她究竟有没有同谋,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阴谋才是。找到根源,揪出幕后黑手才是我等此时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过早将她杀人灭口!” 杀人灭口? 李承乾听了脸色一变,愤怒的看向李泰,大概明白他要做什么了。他这是想向他头上泼脏水呢。 但是李泰的话的确比太子的想法更有道理,也有理智。往往谋反篡国这种事,绝不是拍拍脑袋,一个人就能成功的。 与其让李世民相信武氏登基为帝,是一系列的巧合导致的最后结果,倒不如让他相信,从一开始就有人密谋此事,将武氏推向王位。 此时,李世民又想起刚刚李治说的话。若武氏只是傀儡。即便死了,她的身后还有无数个张氏王氏李氏随时会出现,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查个明白。 如果真有幕后之人,正好可以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 如果武氏身后无人操纵,真的只是机缘巧合才会发生这种事情。他倒是可以再留武氏一段时间,等这件事情风头过去,再将此女秘密处死即可。 怎么看,这两种方法都比立即杀掉武氏更稳妥。 这么想着,他也做出了决定,他看向李泰,点点头道:“青雀所虑不错,的确不能这么轻易就将武氏杀掉。” 李泰闻言脸上大喜,立即对李世民拱了拱手:“父皇英明!请父皇将此事交给孩儿去办,孩儿一定将那武氏的背后之人揪出来一网打尽。绝不会让这些乱臣贼子扰乱我大唐。” 这个想法是李泰提出来,本来也应该让李泰来做这件事,但是李承乾听了,心中却警钟大作。 让李泰调查此事,就算同他没关系,李泰也绝对会将这件事同他扯上关系。父王对他这个二弟甚是喜爱,一旦被他找到所谓的“证据”,他一定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 而且,不用想也知道,他这个二弟也一定会找到“证据”的。李泰的野心,谁人不知。也就只有父王还在宠着他罢了。 所以,这件事情决不能交给李泰。 想到这里,李承乾硬着头皮道:“父皇,儿子知错了。二弟说得对,这件事情儿子思虑不周,还是让儿子来审问那武氏吧!” “你来审问他?”李泰冷笑,“只怕一堂还没过,人就被你弄死了,还是死无对证。” 李泰根本不肯给李承乾一点反击的机会。从天卷中知道这件事情后,他便立即进宫,就是想把调查这件事的差事揽在自己身上。 结果没想到李承乾也察觉不对来见父皇了,他不过是在门口刺激了他几句,他进来就要杀武氏,实在是蠢不可及。 就他这种才智,若不是占了嫡长的便宜,父皇怎么可能传位给他? 所以,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放过,一定要将他这个太子拉下马。 看到两个儿子在自己面前就争执起来,李世民眉头微皱。 承乾和泰儿暗地里不对付的事情,他多多少少是了解一些的。 但是却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针锋相对的地步。 作为父亲,虽然他很喜爱青雀,但是承乾也是他的太子,未来大唐的继承人。即便有些小毛病,但也是瑕不掩瑜,毕竟没出什么大错。 况且,无故废长立幼,容易引起朝堂动荡,他那时不就是如此。他实在是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 而此时,他也多少能体会到当初父皇的苦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看到了自从承乾和青雀进来后,就再也未发一言的李治。 “治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刚才,李治阻止他杀武氏的时候,所说所想同青雀差不多。 听到父王问自己,李治这才回道:“儿臣觉得,二哥所言极是,这件事情的确需要好好调查一番,不能断然做出决定。但太子殿下也是为我大唐着想,才会想杀了武氏永绝后患。” 总之两位哥哥都是好的,一碗水也端得平平的,谁也不得罪。 唐太宗点头,立即有了主意:“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李治一惊,立即看向父皇。李泰和李承乾也是惊了一下,双双看向李治,看向这个常常藏在自己身后的小弟。 这次,李承乾比李泰先反应过来,立即道:“父皇英明,九郎大了,也是时候出来帮忙做些事了。此事交给九郎,最合适不过。” 李泰白了李承乾一眼,虽然心中不大乐意放弃这个好机会,但是这件事情若是交给九郎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九郎胆小,而且李承乾向来趾高气昂,对这些他们这些弟弟们不太亲近,到时候只需他向九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九郎未必不敢帮他一起拉李承乾下台。 更重要的是自己还不用沾手。 于是李泰也道:“儿臣也觉得,是时候让九郎历练历练了,这件事情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李治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进宫请个安,竟然碰上了天卷开启,还被硬塞了这样一件差事。这件差事他不管怎么做,都势必会得罪太子或者魏王其中的一方。 但他若是现在推辞,得罪的可就是父皇了,这个他更加得罪不起了。 他若是早知道会这样,绝不会今天进宫了。以后进宫,他一定要好好看看黄历才行。 而眼下,他只能道:“儿臣领命。” 李世民正要点头,却听李治又说道:“不过,儿臣还是头一次办差,又是这么大的事情,未免出现差迟,希望父皇能借给儿臣一个人帮忙。” “哦,你想借谁?”李世民问道。 “儿臣想借魏相一用。希望父皇能让魏相同儿臣一起办理此事……” “不可!”李治还没说完,却见李泰突然出声阻止。 李治一愣,一脸茫然的看向李泰,而李世民看向他也皱了皱眉。 李泰知道自己着急了。只是这魏相,自己曾经想方设法要同他交好,他都对他不假以辞色。虽然说他对李承乾也差不多,但此人太过刚正,由他协理,怕是有些手脚就不好动了。 “可有不妥?”李世民问道。 李泰眼神微闪:“父皇,儿臣是觉得,武氏乃内命妇。让九郎审理也就罢了,若是让外臣参与进来,怕是有损天家颜面。” 虽然魏相对李承乾也并不是特别亲近,但是身为太子,在朝堂上也是具有天然优势的,比如有些差事,李承乾倒是同魏征合作的还不错。 而如今李泰这么反对魏征参与进来,那李承乾必须同他唱反调呀。 于是李承乾立即道:“父皇,天卷所言之事,只怕朝臣们都已知晓,魏相未必不知。况且,武氏所谋之事,已不仅仅局限于內宫,而是关系天下的大事,魏相为何不能在旁协理?” 说完,他又看向李泰:“二弟这么反对魏相参与此事,难道真的以为,此事只是內宫之事?若是如此,二弟也未免太短视了些。” 李泰额上青筋直冒:“我是为皇家颜面着想,万一武氏口无遮拦,说出什么宫闱之事……” “二弟,你逾越了!”李承乾终于恢复了些状态,“父皇光明磊落,后宫之事又有何见不得人的?况且此事事关我大唐国运,岂能仅局限在宫闱内解决。” 看到这两个儿子一转眼的功夫又吵起来,李世民一个头变成两个大。想到魏征的确是刚正不阿,而此事兹事体大,的确不能单独交给刚刚开府的李治单独处理。 所以就算是李治不提,他也会找信得过的大臣辅助他的,而此时他提起了魏征,思来想去,魏相也的确是最适合帮忙的人。 于是道:“好了,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此事朕已经决定了,就交给晋王同魏相共同审理。” 说完他对李治道:“好好向魏相学学,他乃旷世之奇才,我大唐之股肱。有他在旁协理,必然受益匪浅。” “是,儿臣知道了,定会向魏相好好学习。”李治松了一口气,立即应道。 见父皇已经做出了决定,李承乾和李泰二人知道此事再无转圜,于是都狠狠看了对方一眼,而后又同李世民说了几家常话,就同李治一起告退了。 出了大殿,李泰本想找李治说说话,却不想被李承乾抢先一步,让他搂住了李治的肩膀。 李承乾拍着李治的肩膀笑道:“真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九郎也能为父皇办差了。” 李治受宠若惊,立即后退一步,双手交握,对李承乾行了个叉手礼:“太子谬赞,臣弟正忐忑着,不知道该如何办差呢。” “无妨,若是有不明之处,可以来问为兄。”李承乾笑道。 李治正要说不敢,却听一旁的李泰阴阳怪气地说道:“有魏相在,何须劳动太子殿下出面。这个人情,只怕太子殿下是送不出去了。” 李承乾正一肚子火,此时听到李泰竟这么说,更是气恨不已:“二弟说的不错,有魏相在,就不怕居心叵测之人搞小动作了。孤放心的很!”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0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