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纵然顺治帝没有康熙帝那么辉煌的文治武功,但是如果没有他在之前为清朝的治国政策奠定基础。清朝还只是靠武力征服的话,清朝只会是下一个蒙元!】 【满清从入关后历经了十个皇帝,建朝二百六十多年。而蒙元入主中原后,虽然也经历了十任皇帝,却只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 【这种理念上的差距,也正是两朝差距如此大的原因。】 同样是十个皇帝,同样是外族入主中原。清朝经历了二百六十年,元朝却只经历了一百六十年,相差一百年?这蒙元的皇帝难道一个个都是短命鬼吗? 各位面的帝王纷纷吃惊不已。 鉴于这两个外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已经处在了封建王朝的后期,所以元以前的帝王们纷纷揣测起来。 秦始皇:看来这清朝比元朝更会治理国家。 汉武帝:果然北方部族亡我中原之心不死。现在是匈奴,后来是蒙元,接着还有满清。没想到历经千年,还是最终让他们成功了。看来让匈奴人将王庭迁到漠北还远远不够! 唐太宗:如今万国来朝,倒是看不出这些北方部族有这种心思。不过,我大唐还应该更强大。越强大,那些部族才越不敢来犯! 唐高宗:看来,朕要先把那高句丽给解决了才是。虽然这高句丽只是个小国,可自隋唐以来,屡征不下。长久以往,必成隐患。 唐玄宗:胡人狼子野心,这安禄山,朕定要将他先除之而后快。 宋太祖:蒙元?不是辽国吗?或者是那金国?天卷不是说过,是金人攻进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宗吗?怎么是蒙元替代了我大宋?不行,燕云十六州朕必须立即收回来! 朱元璋:哼哼哼,这满清的皇帝,果然比蒙元更会蒙骗人。 武则天看着天卷,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犹疑: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我又该将大周托付何人呢? 想到这里,她看向一旁的太平公主:“太平,依你所见,朕该让谁承继我大周的基业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89章 福运牛7(二合一) 见母亲问到自己,太平对她微微一笑:“母亲心中自有定论,何须儿臣置喙?” “若是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呢?” 听到母亲这么问,太平沉吟了下,这才道:“若是让儿臣说,儿臣觉得立庐陵王为太子极好。” 武则天斜了她一眼:“你倒是毫不避讳,可是狄大人让你这么说的?” 在之前的大朝上,她提出立侄子武承嗣为太子,朝廷中的意见一半一半,众大臣各执己见,差点吵起来。最后还是狄相说了一番话,才让众位大臣们停止了争执。 狄相说,就算武承嗣是武家血脉,但是她毕竟只是他的姑母,即便日后成了太子登了基,只听说过请自己父母入太庙的,未听说过请姑母入太庙。 而若干年后,武氏一族纵然繁盛,只怕则天皇帝的名字也会渐渐湮于时间。日后人们只知武周代唐,却不知她则天皇帝才是开国之君。 自古以来,又何曾见过侄子比儿女更孝顺姑母的。 只这一番话,就让她淡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心思。 但是,不立武承嗣,还立她的儿子的话,岂不是又便宜了李家人。她这一番改朝换代,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而且,天卷也的确预言了此事,日后的确还是恢复了李唐的国号。这让她心中更不甘心了! 故而,她现在最纠结的是,要不要同天卷的预言反其道而行。 只是眼下,知母莫若女。她的心思太平一下就猜到了,这才佯怒对她质问。 太平也不急,而是又笑道:“自然是听了狄大人的。这朝堂中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听到他的话。儿臣觉得甚是有理。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三哥最合适。” 武则天轻轻一叹,收起了脸上的薄怒,看向天卷:“这满朝文武,也就只有你敢这么直白的对朕说这种话了。” 太平轻轻地摇了摇头:“母皇,您是我的母亲,庐陵王是我的三哥。我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又有什么不能说的。说到底我们都是一家人!” “可你还是武家的媳妇呢!”武则天瞥了她一眼,然后似笑非笑地道,“不如就让你家悠嗣来做。” “母皇是在逗儿臣吗?小心儿臣当真了!”太平微微笑道,“若是母皇真的想让他做这个太子,就不会让我嫁给他了。” 听她这么说,武则天顿了顿,“你可是还怪朕?” 想当年,太平的夫婿薛邵反对她称帝,她一怒下,将他还有同他一样想法的大臣们全都杀了,以儆效尤,让女儿守了寡。 而如今又是因为自己是皇帝,再次让女儿避让。她实在是愧对这个女儿。 “母皇说什么呢。”太平公主还是之前那副笑意盈盈的样子,“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咱们说的不是太子的事吗?” “女儿猜归猜,母皇到底是怎么想的。女儿的哥哥们,母皇更属意哪一个?” “哼,你不是让朕立庐陵王吗?” “那也只是女儿的想法,不是陛下的想法。女儿随便说说罢了。”太平肃了肃神情,然后又变得柔和了几分,“小时候三哥对女儿最温柔,女儿只是有些想他了。” “既如此,那就让他先回来再说吧!”武则天似乎下定了决心。 没什么比一个温和的皇帝更容易给人以安全感。那后世宋朝的仁宗如此,她的儿子李显也是如此。 虽然她不惧流血,但是若是注定还要经过一番改朝换代,当然是血流的越少越好。再说了,显儿被他废过一次了,未必不会被废第二次。 至于其它……她暂时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母亲说的是真的?”太平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朕可是皇帝。”武则天肃声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最好不要让人知道显儿回来了。” “女儿遵命。”太平眼睛更亮了,领命后,立即就要离去。 “你这丫头,陪朕看完天卷再走也还来得及。” 转头觑了眼天卷,太平公主摇了摇头:“那都是盘点帝王的,我看这个有什么用。倒不如早早令人快马加鞭传信过去,让三哥一家快点回来。” 说完,她对武则天灿烂的笑了下,这才转身离开大殿。 出了宫殿,太平公主回头看了眼大门,脸上的笑容骤然收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心事重重。 她必须尽快将三哥接回来,趁着母皇还没改主意之前! 就在这时,天卷将顺治的功绩讲完,突然话锋一转。 【如今我们盘点起顺治帝的功绩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很陌生。但是若是说起发生在顺治帝身上的另一件事,往往就都很熟悉了。】 【就是顺治帝执政的最后那段时光,曾经出家做了和尚。虽然他这个和尚只是剃了头发在宫里做做。】 【向来只听说过和尚变帝王的,但是帝王变和尚的却不多,尤其是在国家相对安定的时候。所以,每每提到,就让人记忆犹新。】 被影射到的朱元璋:…… 【历史上传言,顺治帝是因为自己宠爱的董鄂妃去世,才会看破红尘,最终在她死后出家做了和尚。】 怎么可能,一定又是野史上说的,不是真的! 朱元璋:是的,一定是假的,比如火烧庆功楼就是假的! 宋仁宗:没错,肯定不是真的,比如狸猫换太子就是后人编的。 不仅仅是这几件事情的当事人,其它众位面的帝王也均这么想的。 除了几个个别的皇帝,那个皇帝不是后宫有无数嫔妃,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自己扔掉偌大的国家不管,去做和尚。 【事实上,这传言同历史上记录的也差不多。】 什——么—— 各位面帝王纷纷惊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竟然真有皇帝为了一个妃子出家做和尚了? 这比明朝皇帝朱佑樘后宫只有一个皇后还要难以让人置信! 比朱见深独宠他阿姨辈的万贵妃还不可思议!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 【好吧,能将宠冠后宫写入史书的,只怕在各朝各代的妃子中也没几个吧!】 【这位董鄂妃生前可以说是极尽宠爱,在她生下皇四子后,顺治竟然说这是他的第一子,足见他对此子的重视程度。其实也正是对董鄂妃的重视程度。】 第四个儿子,却说是自己的第一子,这位顺治帝这是不把其他孩子当自己的骨肉了。就是不知道那个康熙大帝,是他的第几子。 听着天卷的描述,康熙的脸上不辨喜怒,因为幼时的记忆他早就记不清楚了。 只记得那年,宫里的丧事办了一场又一场,法事也是办了一场又一场。宫中到处都弥漫着香烛纸钱燃烧的气味,还有喇嘛无休无止的诵经声。 再然后,就是父皇将他叫到榻前嘱咐了很多事情,之后他就登基做了皇帝,直到现在。 对于董鄂妃此人,他也只见过几次,只知道是个很和善的女子,而每次他去见她的时候,父皇都守在她的身边。他看她的眼神,是他对自己母妃从未有过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大清的皇帝。皇帝有皇帝的责任和义务,只要他当这皇帝一日,他父王未完成的事情,自然应该由他这个儿子继续完成。 此时的秦朝行宫,扶苏已经到了。看着自己这个最器重的儿子,始皇意有所指的说了句:“这个顺治帝,还真是个情种。” 扶苏本来也在认真看着天卷,突然听到父皇的声音,怔了下,扫了父皇一眼,嘴唇动了下,但是却终究没有出声。仿佛在权衡一番自己要不要接话后,最后还是放弃了。 秦始皇心中暗暗皱了皱眉:自己这个儿子,终究还是同他生分了。 他甚至不记得他最后一次对他撒娇是什么时候了。 他政务繁忙,不能亲自教导皇子,只能将皇子们托付给老师。而扶苏因为是皇长子,他的老师是淳于意,乃是儒家的大儒。其他老师的班底,也是一众皇子中最好的。 不过从那以后,他渐渐察觉,儿子同他不太亲近了。 初起他以为只是孩子长大了的缘故。 直到后来,扶苏一次次的在政事上同自己作对,他才意识到,他的长公子是完全不认同他的做法! 他的儿子,他的第一子,他想将大秦江山托付给他的继任者,怎么可以完全不认同他的做法,实在是气煞他也! 【不过可惜,皇四子不足百日便夭折了,董鄂妃也因为悲伤过度,不久之后也去世了。顺治帝为此大受打击,便在宫中剃度出了家。】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0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