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是古代独立的临时性法律形式,东吴和蜀汉也搞过,但是这两个国家法家人才显然不够多,搞得不够完善。” “说起来,咱们诸葛丞相学的是哪一家来着?他虽然样样都行,但是立法水平好像比不过曹家人啊?”伍爱华忍不住发散道。 诸葛亮摸着胡须,听着阿斗说:“天幕可真爱相父您啊!” 诸葛亮摸着胡须的手一顿,觉得自己养大的阿斗确实不太会揣摩人的心思:天幕这是爱我吗?这要是爱我,难道我会高兴吗?! 阿斗其实还是很了解相父的,看到诸葛亮的反应,很快反应过来:“相父为何不高兴?” 诸葛亮:有没有可能,因为“立法水平比不过曹家人”的我,主修的是法家?!(注)
第71章 诸葛亮骄傲的时候,也是只比管仲乐毅,听到伍爱华说自己在立法上比不上曹家人,可不是心里委屈,但是说不出吗? 毕竟曹魏立法有水平是后世人盖棺定论的事情。 诸葛亮也抬头看向天幕,就想知道,曹魏的立法为什么收到后世的好评。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虽然如此,但是我觉得诸葛丞相应该学的不止是法家,毕竟就他那手工大佬的水平,说他没学点墨家知识我是不相信的。” 诸葛亮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伍爱华这时候已经回归正题了:“那么曹家人对于汉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魏律将所有的刑法条款都作为‘律’,对汉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形式进行了整编。”伍爱华说着:“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虽然曹家人一家文学家,但是他们可算不上什么浪漫主义文学家,这一家子是有点TJ人特性在身上的。” “TJ人的特性是什么?”曹操和自己的儿子们面面相觑。 【不是吧?曹家能放任臣子搞什么魏晋风流,能是TJ人?】 【绝对理性,曹家人算不上,喜欢计划,他们也不算,有点强迫症?手下裸奔他们都不管哎!】 现代人纷纷发弹幕反驳。 就是曹魏粉丝,都不能说他们全家是TJ人。 伍爱华就是随口那么一说:“魏律整合了汉律六十篇、令三百、法比九百、章句七百万言,而且还知道刑罚总则这种东西要放在开头,把《具律》提前到了第一篇,改为《刑名》,最后我国封建王朝近两千年和现代都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先总则说明判刑原则,然后分则再说明具体罪名。” “魏律这番改革,意义在于所有人只要看到《魏律》,就能明白自己是否犯法。”伍爱华说明道:“否则就按照之前汉律那种几百个规定几百万字注解,有几个人能看完所有并且记住所有?可能你以为你没犯法,实际上已经要被判刑了。” “《晋书·刑法志》评价汉律,说汉律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伍爱华说着:“就是说《九章律》因为立法的篇章太少,所以导致很多罪名没有规定,汉律后来只能一直一直打补丁。” “后来,晋国直接在《魏律》的基础上,小修小改,改头换面,变成了自己的律法——《晋律》。” “从这方面来说,晋国是懂得如何享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伍爱华说着:“打天下太累了,正好曹家人打好了,我们拿过来坐。” “立法太累了,正好曹家人立好了,我们拿过来用。” “发掘人才太累了,正好曹家人发掘了,我们拿过来杀。” 刚刚看着魏朝变为晋朝的大臣们:等等?什么玩意儿?拿过来杀?! 大臣们慌乱地连连发送弹幕:【什么叫做拿过来杀?】 【就是不听话的就杀了呗?这么简单?】有后人回答。 【司马家这么不做人吗?】 【司马家,呵呵】现代和古代后人对司法皇室的印象都不咋地,五胡乱华说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事实上比南宋还要耻辱。 现代教材也就是为了民族感情,所以才淡化处理了那段历史。 伍爱华丝毫没有理会这些弹幕,继续说道:“另外,但是曹操不是用‘科’这种临时法律形式颁布律法吗?魏朝成立后,为了和汉朝相区别,他们选用了‘格’来作为临时性立法,代替了‘科’的使用。” “魏律将刑罚的种类设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和杂抵罪。” “这些刑罚怎么行驶,我们后面再说,在解释这些刑罚之前,必须先要说明一件事,就是魏国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项制度我之前和大家说过很多次了,是一种阻碍人才流动和固化阶级的制度。” “但其实,这不是这项制度设计的本意,这项制度其实是曹操主导提出的,我们都知道,曹操那叫一个求贤若渴,为了求得贤才,他是推心置腹,天天作诗。” “什么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伍爱华说着:“就差明着说我是一棵梧桐树,凤凰们赶快来我这里栖息啊!”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正常的逻辑,都能明白,曹操提出九品中正制,绝对不是为了让那些世家凭借血缘占据高位、尸位素餐,也不是为了让魏晋出现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一情况。” “魏晋世家气焰有多嚣张呢?”伍爱华举例道:“这么说吧,那时候皇帝想要嫁女儿,世家都看不起公主,不愿意娶!”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看不起公主,那么是不是也看不起皇子?” 伍爱华回答道:“确实,世家看不起皇子,但还是看得起皇帝的,所以嫁了不少女儿给皇帝。” “毕竟娶了公主也不能让家族更进一步,但是生下皇子就可以做摄政太后或者摄政三公了。” 伍爱华这话说完,曹操就忍不住开始琢磨起了九品中正制存在的问题。 “曹老板当时是这样设计九品中正制的,”伍爱华说道:“他是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观念,然后让各地有名望的人出任‘中正官’,讲当地的才子们氛围三六九等,方便官府根据等级选取人才。” “九品中正制,是曹操的儿子正式提出的,他规定了中正官按照家世、才能、德行,讲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我们后来所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就是一二三和七八九等,毕竟后来有名望的中正官都是自己人,难道还会给自己人差评吗?” “在这种人才制度之下,魏晋的立法中出现八议和限制连坐范围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因为当时的地位可以通过血脉传承,世家和皇族一样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作为人上人的世家,又怎么能忍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被律法判刑呢?” “那时候世家主打的就是皇帝能干的我们都能干,皇帝不能干的我们也能干,我们的血脉高于司马家皇族的血脉,我们才是这世上最高贵的人!” “八议的制度大家之前都听我说过了,这就给了世家非常多违法的空间,方便了他们土地兼并、圈养家丁打手,形成地方武装。” “后来隋唐时期,事实上是各个地方的世家和他们支持的势力打出脑浆,都说真正的农民起义只有瓦岗寨,还很快就被豪族世家窃取了其中的权力。” “一直到唐末农民起义,才一把送走了盘踞近千年的世家。” “至于说连坐制度,也很好理解,既然福利和权力是通过血缘联系享有的,那么罪名也可以通过血缘联系一起安上。” “毕竟那时候的制度注定了一个世家内部,包括他们的姻亲都是同脉相连,同仇敌忾的存在,搞一家,就要把他的亲朋故旧搞干净,不然会害怕报复。” “毕竟总不能刚刚杀死东头那家,转头就把他老婆的表弟任命为侍卫吧?皇帝也怕死的。” “皇帝想要这么搞,世家能让吗?”伍爱华说着:“要知道世家内部交互有亲,我老婆和她嫂子她妹妹她姐姐她姑姑她侄女,六个女人嫁了六个世家,一起连坐,能杀光几千人……” “男人被杀了妻子可能不会恨皇室,但是孩子被杀了母亲,那就不好说了。” “因此,在魏晋时期,连坐的范围反而进一步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关于妇女的连坐规定进行了修改。” “汉朝律法规定,妇女的娘家或者夫家犯罪,她都要受到牵连,但是《新律》规定,妇女未嫁从娘家,出嫁从夫家,且连坐不及祖父母和孙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犯罪连坐,也只会连累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进一步缩小了连坐范围,世家人员也就能够得到保存。”伍爱华说着:“毕竟按照朱元璋那种满门抄斩诛九族的做法,中央朝堂一天之内就没人了,因为所有的官员都在九族之内……” “说到底,就是世家利用自己的权柄把持朝政、联络有亲,只盼望和皇权一样享受世世代代的特权,甚至只要坐在龙椅上的人不动世家,他们也不介意换个朝代或者皇帝。” 朱元璋不由点头:“魏晋那哪是世家啊,那不就是土皇帝吗?” 伍爱华这话一出,魏晋的皇帝是笑不出来了。 “从这方面来说,古代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世家,虽然王谢之流早就失败,但是孔家学习了他们的做法,成功了啊?”伍爱华说道。 孔子:不是,天幕你,我,为什么丢脸的是我?
第72章 孔老夫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在天幕上这么丢脸。 只能说后人,或者硬是蹭上来的后人实在是不修德行,连累老祖宗都无颜见苍生。 【孔老夫子要是知道,估计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有这么一群后代】 【世修降表,怎么不算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呢?】 【孔子的后人还是会混朝堂,人家孟子也是儒家圣贤,就没听说有孟家……】 孟子看到这弹幕之后,松了口气:好好好,脸面保住了。 伍爱华嘴了一句孔家,又开始了后续的科普。 “说起这些世家,我们就忍不住感慨,”伍爱华说着:“三国时期的立法有一个评价,叫做‘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可惜后来世家掌握政权,建立坞堡培养地方势力,国家的法治终究成为一句空话。” “《魏律》在隋朝的时候其实已经散佚,我们现在所有的资料都是源于史料和考古发现,”伍爱华说着:“现代的资料全都参考了汉律和晋律。” “值得一提的是,魏明帝设立了‘律博士’,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还专门下诏确定了死刑复核制度,讲死刑的决定权归于皇帝。”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看当时魏律规定的刑罚。” “死、髡、完、作、赎、罚金和杂抵罪。” “死刑,大家都知道,髡刑,主要就是耻辱刑,一般是指剃头发,”伍爱华提到:“如果有古人来到我们的时代,肯定会惊恐地发现,大街上的男人几乎都是罪犯。”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