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这个词瞬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为了扑灭山火,为了保护山上的珍稀动植物和山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员、武警、解放军救援人员冲在了灭火第一线。】 【而江城人民也自发地组织起来,有的人组建了摩托车队,一次又一次地往山上运送物资,运送医护人员。有的人在山下物资补给处排队运送物资,以“人肉传送带”的方式把物资送到了指定地点。还有人积极地买了物资往这边送,缺什么都立即有人补上。】 【强大的后援保障,甚至让山上的救援人员能够吃到雪糕。】 说到这里,姜海蓝不由得笑了笑。 她拿出手机,戳开相册,翻出一张照片给直播间的观众们看。 【这是当初救援时留下的一张照片。】 黑色的山脉,左边是红色的大火和烟雾,右边则是一条长长的蓝色灯带。 【左边是山火,右边是上山运送物资的志愿者们头上戴着的头灯。】 【山火无情,但我们的军民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火长城!】 这张照片带来的震撼,不分古今。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能不为之动容? 姜海蓝很是感慨,【我也算是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2]这句话的力量。】 她顺手翻出了一个帖子。 【真正救援灭火的力量是消防官兵、武警部队,是他们站在了第一线,云州森林消防提出了“以火灭火”,最终取得了胜利。】 帖子上是几张照片。 几辆绿色的大车,两旁围满了挥手的人们。 红色的小旗子在人们手中挥舞。 穿着橘色衣服、戴着口罩的男青年坐在车上,同围着周围的人敬礼、挥手、比心。 …… 姜海蓝笑道,【这就是每次救灾之后,大家喜闻乐见的,当地群众自发送别、硬核投喂的场景了。】 她笑盈盈地解释道,【每次救灾,洪水、地震、山火,都是我们的解放军冲在第一线。救灾完成后,当地群众感念英雄们的付出,会自发组织送别,投喂各种东西,西瓜啊,鸡蛋啊,饮料啊,据说连半扇生猪都有。】 【当然了,部队是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表示你有你的纪律我有我的办法,非得把食物投喂给英雄们不可。】 【为此还流传出救灾的战士在救灾中没有受伤,反而被群众抛上去的一箱矿泉水砸伤的故事。还有有经验的老兵们回去时会坐在车的里面,因为坐外面会被群众满满的爱所伤的传说。】 姜海蓝的声音中带着笑意,更是满满的骄傲。 她没有讲战士们为了灭火做了什么,她只讲了了不起的江城人民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做好后勤工作,只讲了火灾之后当地群众送别救援官兵时的盛况。 可已经足够让天幕下的人们了解到这是怎样的军民情。 古往今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都是百姓对军队的最高待遇! —— 秦朝。 嬴政心里又是震惊,又隐隐有一种“终于来了”的预感。 从姜海蓝直播以来,他早知道天幕上的那个“政府”与众不同,他们格外看重百姓。 姜海蓝给看的那几场战役,不仅让他看到了那个男人的神操作,更看到了那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如今,姜海蓝无意识地亮出了“刀锋”,让他看到了军队不止是打仗厉害,他们竟然还走在了灭火第一线! 嬴政不能理解。 但不妨碍他意识到姜海蓝所讲的这个故事,会在民间掀起怎样的风浪。 汉初。 刘邦将嘴里的草根吐掉,眯着眼睛重复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伐无道诛暴秦,他刘邦在反秦中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各县父老、豪杰们的拥护,三秦之地百姓们为他们送来牛羊酒食慰问。 但…… 天幕上的那支军队,竟然被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邦坐直了身体,如果那支军队真的能够将这条纪律贯穿始终,那百姓们拥护军队是必然的。 军人若是保护百姓,若是不伤害百姓,百姓又如何不“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琚”? 可是他想不通,天幕上的军队缘何能做到如此? 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转向卫青,“舅舅,”少年将军脸上情绪复杂,“我没有想过……” 史书之上写孙武千里奔袭、五战五捷,写白起出奇制胜、威震六国,写韩信“战必胜,攻必取”,无一败绩…… 或许将来还会写他霍去病。 但史书上不会写,哪一场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在后方做好强大后勤工作、为了打仗而牺牲良多的黔首! 天幕上却说,“淮海战役”——虽然还不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霍去病深知,战役的胜利,必然是因为将领指挥得当,战士们英勇杀敌,可天幕上着重表功在战役中做后勤的黔首! 正如姜海蓝着重夸赞了在灭火中做后勤的江城人民! 卫青亦很是动容,为那张红色大火与蓝色灯光对峙的图,为姜海蓝口中的军民之情。 见霍去病有如此一说,他颇为欣慰,温声道,“即便是现在,能够打退匈奴,确实应该感激大汉子民。” 他们自然应当感念陛下的力排众议、坚定不移,但亦应当感念数年来为支持对匈奴的战役,为粮草、战衣、兵器、马匹等等而做出牺牲的大汉子民! 纵观古今,哪一场战役的背后,又没有一国子民的牺牲与支持呢? 刘彻本人自是很清楚这一点,他爷爷他父亲为什么不打匈奴? 是不想吗? 不,是因为国力不够强,打不起。 如今他能够硬杠匈奴,不是说他性格强硬,他爷爷父亲性格软。 而是几代人的积累,攒够了财富,让他能够支撑起对匈奴作战的物资。 没有强大的后方做好后勤工作,打胜仗谈何容易? 可他表彰的旨意发了一张又一张,确实没想过大汉的子民。 刘彻望着天幕,姜海蓝神采飞扬地讲着因为没有“经验”而开窗被一只鸡铺面砸来的消防员,他心念一动。 东汉初。 刘秀更在意的是天幕上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组织力和执行力。 他很清楚,很多时候,不是人越多越好。 若不能做好组织,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不仅发挥不了作用,反而会生出诸多事端,影响效率。 让很多人各司其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天幕之上,姜海蓝说江城人民组织摩托车队往山下送物资,排成队搬运物资,有什么急需的立马就有人送到,还有头灯组成的蓝色长线…… 他刘秀自然是透过这一切,看到了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百姓们自愿地围绕着这个核心,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他为之好奇,也为之惊诧。 东汉末年。 古往今来,屠城者数不胜数。 军队的屠刀不止挥向敌人,也挥向柔弱的百姓。 尤其是如今乱世,人命贱如蝼蚁。 百姓们实在是无法想象,会有为了保护百姓而站在灭火第一线的官兵? 会有不收取百姓任何好处的官兵? 怎么可能! 她一定是在骗人! 徐州、雍丘、彭城、邺城、柳城血流成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地百姓的尸骨还至今无人去收。 要让他们相信,真的会有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官兵…… 他们只会认为姜海蓝在胡说八道。 真想不到她竟然也会乱说! 她为了给官兵说好话编出这种谎言! 曹操、孙权、刘备阵营的人自是知道,姜海蓝没有说谎。 她没必要特地吹捧他们那个世界的官兵。 她是真正地为这军民之情而动容。 也就更让他们感到惊愕和不解了。 眼神交织之间,都是大写的“为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军队? 为什么官兵们不去打仗而是去灭火? 为什么能够奉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 为什么能够得到百姓如此自发的拥护? 但也有聪明人从中窥到了什么。 若是我们也能做到如此? 若是我们也能军民一心? 会不会……
第44章 缙云山 隋朝位面。 杨坚是从乱世走过来的,他一手建立了大隋。 他何尝不知道屠城不对,古往今来无数将领又何尝不知道? 可,一来,快速补充战略物资,获得财富;二来,减少管理负担,防止再次反抗,达到快速征服和威慑的目的;三来,让士兵们发泄内心压力,进行报复;…… 与之相比,保住一城又一城的百姓实在是……得不偿失。 毕竟有利可图。 大家都这么做,我这么做,又有何不可? 杨坚深呼吸一口气,但天幕上的军队竟然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如果他们真的能做到如此,想必,更不会有乱杀、滥杀吧? 不侵扰百姓,灾害中救助百姓,怎么会有这样的军队?! 唐初。 李世民情不自禁地念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1]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2] 千百年前孙子就已经道明了的道理,古往今来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 他欲夺江山,他欲做帝王,但他要做怎样的一个帝王? 历史喵告诉了他,未来的他会是一个好皇帝,贞观之治,青史留名。 可姜海蓝告诉他,他还能做到更好。 只是或许终他一生都做不到,因为他毕竟是个皇帝。爱民如子这种话谁都会说,但哪个皇帝能真的把百姓视如己出? 哪个皇帝不希望百姓安安分分地待着? 所以…… 李世民望向天幕,他们的“开国之君”,为什么愿意放弃做帝王? 又为何能将他们的军队,教导得如此? 武周。 《论语·泰伯》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天幕上不是这样的。 武则天若有所思,他们着重夸赞、表彰普通百姓在打仗和救灾中所做的事,这样做的好处…… 百姓们必然为之骄傲。 即便是没有亲自参与其中,如姜海蓝这样的百姓,也会与有荣焉。 那么,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 得到了肯定的百姓们会有勇气和力量,再次挺身而出。 且…… 武则天眯起眼睛,“百姓也并没有忽视官兵的救援……”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4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