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元旦前,村里就有了第二家批发店,里面不光有他的漆,还有各种苏城特产。 可喜坏了菊生书记,又增加税收了。 高兴之余他还有点担心,怕王家不舒服。 其实他是多虑了,王家最好每天有人来阳澄湖开批发店呢。 加上第一家个体公司——王家的玖润贸易公司;第一家村级个体施工队——小男的建筑队;今年还出现了第一家个体工厂——田泾村窑厂,这也是村民自己开的。 这个窑厂让小美舅舅顾长生很不舒服,他最近一直在为开厂奔走:调研、考察、提出方案、王家批准、找地方、申请执照……还没开出来,被窑厂占据了第一。 不过窑厂几乎每三个村就有一个窑厂,这是这几年经济发展了,农民改善住房的必然。等建筑材料上一定档次,这些土砖窑都会关闭的。 田泾村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出现这么多第一,侧面反映了村民的收入在提高。 所以,村里还出现了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汽车;第一条机帆船。 当然,这三个第一,都是王家的。 机帆船不说了,王家买了几年了。 第一辆汽车是小轿车,专门配给市场部的。 现在王家已经有三辆车了,另外两辆是面包车,买给运输部的,专门用于送货。 王家的摩托车,是一下子就买了四辆的:王培根、田水官、顾长生、袁文明每人一辆。 为此,这四人还特意跑去玉山县城请了师傅教的,拿到证以后才上路的。 由王家开头,村里有些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也先后买起了自己家的“第一”: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第一台电风扇,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块手表…… 他们不跟王家比,跟过去的自家比,这样才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28章 陈东阳上任 小美回家的第一天晚上,王奶奶和王培根就跟她商量家里玖润公司总经理的人选。 这个职位,原来是王奶奶在担任。 但王奶奶年纪毕竟大了,而且,这几年王家的生意发展的很快,走出了苏城,走出了长三角,走到了全国各地。 新的地方开店,顾玲花总希望王家有人到场,那去的最合适的人当然是公司的老总,就是王奶奶。 但去一个地方可以,三天两头往外跑,王奶奶身体肯定吃不消,王家人也舍不得她吃这份苦。 其实王奶奶和家里人有个没有明确说出来的约定,就是等小美姐弟俩中考结束后,王培根就辞职,来接替王奶奶的总经理的工作。 可这半年来,王培根在学校里升了职,干得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王奶奶也冷眼观察儿子,他似乎更愿意教书育人,而且,以儿子的性格,做生意真不是他的长项。 孙女小美是合适的人选,可这孩子太小,现在才高一,等三年高中四年大学过去,就是七年后了。 而且也不可能一上来就是公司第一把手。 而七年后,王奶奶已经要七十多岁了,再让小美锻炼几年,那她就要九十多岁了。 不说她有没有精力管理公司,能不能活到那个年纪都是个问题啊。 这样一想,儿子、孙女都不合适。 儿媳妇、孙子小华那更不合适。 这事在小美回家过国庆的时候,王奶奶和她提过一句。 小美留了心,去后世翻了点资料,看人家大公司是怎么搞人事的,这样,给她发现了一个新的角色——职业经理人。 这小半年的时间,她只要穿回家里,总要跟王奶奶讲一下这个事。 王奶奶也考虑了很久,觉得在王家目前的情况下,似乎找个人来做总经理,是最明智的选择。 等小美长大了,再做另外的打算。 那么找谁呢? 首先是在公司里的四大金刚里找,这四大金刚就是顾长生、田水官、袁文明、顾玲花。 这四人中,首先排除了田水官和顾玲花。 田水官是标准的文盲,顾玲花识字,但真不算多,小学勉强毕业,现在做市场部经理已经有点吃力了。如果统筹全公司,能力就有点欠缺。 袁文明是高中毕业生,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读大学,文化水平在年轻一辈里属于不错的了。 但这个人因为身体的原因,性格比较内向,说穿了有点自卑。让他负责财务,跟数字打交道还行,要和人去打交道,那还是饶了他吧。 还剩一个顾长生。 他是老高小生,在那一辈里属于读书多的,而且顾长生是公司真正的元老,王家人又都很信任他。 但王奶奶跟他提起这事后,顾长生居然三个晚上没睡好,睁着一双熊猫眼来找王奶奶,说自己肯定不行:“一想到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我就头皮发麻,晚上都没办法睡着。还有,我还担心业绩不能提升反而下滑,心里好着急。” 天,都出现焦虑症了。 王奶奶也知道,顾长生由于家庭的原因,从小胆小。现在让他负责两个部门,已经有点吃力,把整个公司交给他,确实让他为难了。 哦哟,这可把老太太给愁的。 这个时候,田水官向丈母娘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大姐夫陈东阳。 陈东阳文化水平不输顾长生,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官场上,上上下下人脉不要太熟,而这些人脉,对公司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这几年陈东阳的仕途并不顺,他大伯退休以后,乡里原来欣赏他的周书记也退了。他原来担任公社团委书记,是后备干部队伍里最有发展前景的,但不知为何,没有得到提拔,只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从团委书记位置上调到了乡里中层岗位上。 这几年,眼看着原来不如自己的几个都往副乡长位置上去了,而他还在原地踏步。 陈东阳自己也有点泄气,就有点消极上班,平时没事就去找那些手艺人、艺术家,谈天说地,互相交流。看开了,日子似乎过的也挺舒适,只是心里那份不甘、失落,怎能为外人道啊。 唯一安慰的是家人都挺好,老婆的核雕技术越发精进,现在属于苏城核雕的第一块招牌了;大儿子在大学教书,现在还兼沪市政府政策方面的顾问之一;小儿子也在中学教书,成绩挺好的。 王奶奶听田水官一说,忍不住拍了自己大腿:“我真是忙昏头了,灯下黑了。” 当天就和儿子、儿媳妇商量这事。 王培根笑道:“我当年在留在乡里工作和去学校教书之间,选择了去学校,一个原因就是大姐夫在公社里。我以为他过两三年肯定要往上升的,我俩是郎舅,他升了,我就不可能再升,所以选了去学校。”说完叹了口气:“谁知他的仕途居然这么不顺。大姐夫为人热情,结交了不少朋友,大家对他评价都挺高的,我觉得他来做这个总经理很合适。而且,妈妈、花娥,你们发现没有,大姐一家人都很正直,不贪心。” 顾花娥问道:“这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王培根介绍道:“从我们做生意以来,大姐一家从不来打秋风,还是和以前一样和我们相处。我们动员亲戚开店,他们完全可以雇人守店的,但姐夫和大姐都说,他们家条件不错了,这店就不开了。这么多年,无论我家情况如何,穷的时候和富的时候,他们对我们都是一如既往的好。” 王奶奶点头:“是的,我也认可这一点。这样品质的人,我们才放心把公司交给他啊。” 顾花娥迟疑道:“不知道大姐夫会不会答应过来帮忙?” 王培根胸有成竹:“你要说大姐夫工作不顺利,到我家来吧,他肯定不会答应;但是,如果妈妈去跟他说,自己干起这个总经理累了,请大姐夫来帮忙,他肯定答应。” 王奶奶和顾花娥听王培根这么说,都忍不住笑了。 事实确实如王培根所说,王奶奶跑陈家诉了一番苦,什么自己累的要命啊,什么后继无人啊,什么大女婿能不能来帮帮忙啊…… 最后,陈东阳真的辞去了公职,来玖润贸易公司上班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29章 陈总的疑惑 虽然此前陈东阳对王家的生意没有过接触,但通过帮王家淘弄古董,多多少少也知道些王家生意的内容。 但走马上任以后,发现丈母娘家生意真是保罗万象。 妹夫田水官负责的是收货:包括古董、大闸蟹等水产、农产品、家禽家畜等;弟妹顾花娥这边主要是发货:包括服装、百货等。 这里面的品种太多了。 而且,对外卖的,现在已经开了差不多一百家服装加盟店,百货商店大大小小已经超过两百家。 这是王奶奶给女婿介绍的,因为马上要过年,公司事情也比较多:加盟商、批发商那里的钱要结清;明年的进货计划要收齐后统计出来;自家这些店的职员要发年终奖;整个公司要开年终总结会和吃年夜饭。 这些事情,要赶在腊月二十八之前全部完成,公司各部门都忙的飞起来,王奶奶跟陈东阳说,年前就在家里,熟悉一下公司业务和相关流程,等年后,王奶奶陪新上任的总经理去各个部门了解公司各项业务。 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大家见到了新上任的陈总经理。 陈东阳尽管是农村的,但从小家庭条件好,加上工作后一开始在核雕厂,后来更是在公社里任职。整个人看上去很有派头,讲话又是他的长项,条理清晰,抑扬顿挫,期间还参杂着一些笑话,整个会议在他讲话时那是相当的热闹,大家觉得这总经理水平真高。 年后王奶奶陪着女婿开始对公司进行调研。所谓调研就是让陈总熟悉公司的业务。 两个人先是去苏城、沪市等地了解了公司的主要业务:美玲服饰及其加盟店,可爱多服装,天愿结婚庆礼品店,美佳百货及其批发店。 实际上除了这些店以外,现在还有其它加盟店,比如卖婚庆礼品的,卖床上用品的,卖童装的,卖眼镜的等等专卖店。 这些专卖店一般都是在一些省会城市,下面的地级市、县城,批发商们就是搞一家卖货商店,里面什么都卖。 两个人跑了二十多天,陈东阳是越看越震惊,也越看越疑惑。 回到田泾村,王家几人和陈东阳一起聊了起来。 陈东阳也是个急性子,废话不多说,直接把调研后的心得体会说了一下,还提了点建议:“目前来看,最急的事情是批发部门的地方实在太小,已经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了。要赶快和村里协商,租地造仓库。这是一,第二,我们公司要建办公大楼,这样把相关部门规整在一起,便于管理,也便于大家沟通,这也是提升我们公司形象的必须。” 这些事王家几人也考虑到了,因此都认可,这就要陈总接下去和相关部门去沟通了。 现在还不能买地建厂,只能采取租地的方式。 “仓库也好、公司办公楼也好,到底建在哪里?这个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王培根说道。 其实无外乎是在村里建,还是在乡里建。在村里建的话也分地方,就在村东头建,还是去村里和乡里接壤那边建。 大家商量了半天,一时也决定不下,王奶奶说:“还是培根打个电话给尹炳昆,让他去跟小美说一下,让她这个礼拜抽空回家一下,我们听听她的想法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