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看的真是汗毛都竖起来了,你们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就是旺坊,我大阿姨她们村里的那家印染厂。 现在她们村里的河已经黑了,而且在往外蔓延,不制止的话,很快,我们村的河流,甚至阳澄湖里,都会被这厂污染。” 陈东阳听到这里点头道:“这事我也注意到了,可是现在乡里就是一个中心——发展经济,旺坊村这印染厂,创收不错,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乡里不可能让它停工的。” 王小美严肃道:“那么我不客气地说一句,照此下去的话,不消二十年,这家厂产生的环保问题,将会拖垮我们整个阳澄湖乡。没有人愿意来投资不算,还会有成百上千的村民死于胃癌、肠癌等。” 这话说的几人都有点心情沉重起来。 陈东阳掏出香烟,递了一支给王培根,两人点上抽了一口,陈东阳缓缓地将烟吐出来,对小美说道:“这事我会记着,有机会和相关领导提提。今天我们还是聊聊公司接下来急需做的事吧,比如仓库,这要抓紧了。” 王奶奶摆摆手:“你不要急,小美心里有数的,她在几年前就说了,我家赚了点钱以后,要带动整个镇一起发展的。 她有个计划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美的想法。” 陈东阳:奇怪的感觉又来了。 这个家不是丈母娘做主的吗,怎么要听小美的了? 而且看三人,一副一向如此的表情,难道这王家的生意一直是小美主导的? 搞不懂啊! 小美笑着说道:“大姑父,我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可能有的地方钻了牛角尖,可能有的地方考虑得不周到,还要你们大人帮我把关的。 但我要强调一句,这些设想,无论如何,我们王家是要牵头去做的,否则,我家的生意,我宁愿不做。” 说罢,将手里一张大纸拿了出来,在桌上摊开。 陈东阳只见纸上画了一些房屋、工厂、商店、景点等等,因为是小美自己画的,一时之间还看不大懂。 小美看几人的样子,就主动解释起来:“这是我们村,这是大姑父你们舟山村。 舟山村是建成工艺城,有我家的古董博物馆,这是免费的,不需要出门票的,还有舟山村的核雕厂,还让苏城其它艺术门类都集中在这里,我们给艺术大师们建立一个一个工作室,让他们在这里工作、交流、销售。 而舟山村,就是全国闻名的艺术之村,到时候来旅游的、学艺的、淘宝的……这些人反过来能促进艺人们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同时也能带动我们乡旅游事业的发展。 至于舟山村,那就和我们田泾村一样,村里的房屋,现在基本上是平房,只有少数几家先富起来的造了楼房。 我的观点是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造,到时候人家来看到的就是整齐划一的苏式乡村民居,这也是我们的特色,是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 而且,给村民的房子宅基地可以大一点,可以造两幢楼房,一幢自己住,一幢出租出去,让村民增加收入。” “不是。”陈东阳打断小美的话:“你的意思是要建博物馆,用你收到的那些古董?还是免费的?” 说完看看王家三个大人:“你们这事商量过吗?你们知道这些古董的价值吗?真的免费对外开放?” 王家这些年收的古董,陈东阳一直有参与,大致的价值他也有数,不说价值连城吧,但里面也有不少好东西的。 拿出来,免费供大家参观,想想就肉疼。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32章 大自然的搬运工 小美听陈东阳这么说,心下感动:这是自己家里亲戚的想法,什么事都是站在自己家的立场上的。 小美笑道:“大姑父,古董的价值在于它的本身,我们只是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供大家欣赏,但所有权还是我家的呀,随着时间过去,只会越值钱。 我们省了地方放古董,还能让大家欣赏美,又能让我们乡里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这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陈东阳笑着对王奶奶说:“妈妈,小美不得了啊。”又对王培根开玩笑道:“培根,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么厉害的吗?我俩也是高中毕业的,怎么感觉象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乡下老头了。” “哈哈哈!”几人都笑了起来。 小美谦虚道:“大姑父你太抬举我了,我也就是喜欢瞎琢磨。我继续说下去。 这是我们村,村里的建设和舟山村差不多,统一规划,同样的建筑样式,每家留的宅基地可以建两幢楼房,便于以后可以出租,给老百姓增加一份收入。 我们村的西面,和舟山村相接的地方,我建议以后就建商业区和文化活动区。 文化活动区和舟山自动接壤,方便统一管理。主要就是小型的电影院、文化站、村民广场等这些建筑。 商业区主要是为了给来此地打工的外地人服务的,有宾馆、饭店、及其它配套的生活用品商店。 我们村的南面,是村里统一建造的批发市场,主要承包给外来商户的。 村东头一直到镇里,是以我家为首的批发市场。 村北是行政中心和村里新规划的老百姓的房子,就是说把我们村在河南的人家全部搬迁到河北去,这样统一规划统一建造,才能整齐划一。” 顾花娥问道:“你这样一安排,村里一点地都没有了。你不是叫你舅舅去筹备开厂了吗?那我们的厂建在哪里啊?” 其他三人都点头,都以为小美忘了这茬。 小美笑道:“别急。我等下就说到了。 这是我们村和舟山村的规划,这要看乡里的想法,如果乡里想要大干的,这个规划还要调整。 我实际上给乡里的定位是旅游休闲度假和批发相结合,这是我们乡今后要走的路。 旅游大家都知道,就是依托阳澄湖和舟山工艺村,大搞旅游业,到时候,苏城周边的人,来此休闲玩玩,外地的,来淘淘宝,看看古董,批发商品,还可以在这里住几天,度度假。 当然,这一切都要围绕阳澄湖而开展。 我们阳澄湖出名,一靠大闸蟹,二靠前几年的样板戏《沙家浜》,这几年,吃大闸蟹的人开始多起来了,不久的将来,吃的人会更多。到时候,就象那些书上写的那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好多人在阳澄湖里养螃蟹,有的人甚至从其它地方买了螃蟹,到阳澄湖里洗个澡,就冒充我们本地的大闸蟹。 阳澄湖的水,因为撒了太多的鱼食、蟹食而变得浑浊不堪,我们人都不能喝水了。” 顾花娥惊到:“那怎么行?我们现在种地的时候,口干了,直接下河去,用手捧起水就喝的。” 小美翻了个白眼:“妈妈,现在叫你去旺坊村里,站河滩上喝河里的水你敢吗?” 四个大人都摇头,那河水已经成了黑的了,哪个敢去喝啊。 小美看大人的表情,摊摊手道:“那时候的水就是这个样子的,甚至更差,那时我们河里的水,还有农药、工厂排放的污水等,不是不能喝的问题,而且还发臭,苍蝇蚊子到处飞。” “哎呀。”顾花娥忍不住用手挥了挥,好像在赶蚊子苍蝇:“那我们喝什么水啊?喝井水?” 小美摇头:“井水也被污染了。那时候,只有两个办法,一是ZF出面,建自来水厂,供给大家,你们说是不是笑话,我们是水乡地区啊,喝点水,居然要ZF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自来水厂。 还有更可笑的,大家除了喝自来水,还会买水。” 接着,小美又忽悠大家:“那本书里说了,未来最贵的就是水。好像还举了个例子,说是在天山,那是我国西部地区,那里没有被污染,就有人从那里装了水运到我们这些地方卖,还很贵。 好像作者还帮人家起了个广告语:我们不制造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四个大人已经听得呆了。 良久,陈东阳咽了口吐沫,说道:“小美你是哪里看来的,不会是杞人忧天吧?” 陈东阳不信,王家人是知道今后肯定会这样的,但又不能跟陈东阳说实话。 “我信的。”顾花娥说:“大姐夫你想想这几年,化肥也有了,农药也有了。化肥不去说它,那个农药,真是太毒了。在田里药死害虫不说,村里喝农药已经死掉四个人了,都是一发现就赶紧送到镇上医院的,一个都没有救活啊。都是肚子里肠子、心肝脾肺肾都烂掉了。你说说,这药水打到地里,这庄稼能不吸收?这土地里能不残留?最后要么到河里要么到肚里。依我看,不消十年,刚才小美说的都会出现的。” 顾花娥说的,确实是村里的伤心事,死的四个人中,有三个是年轻人,其中两个都是原来攀的小亲要退亲,想不通,喝了农药,死了。还有两个是跟家人吵架,也是喝了农药死了。 家人发现后,都是立即摇了船送去镇里的医院,可惜都没救活。 田泾村离镇很近尚且如此,那些远一点的村,那更不用说。 由此可见那些农药的毒性,残留物到了河里、地里,那是要多少年都很难消除的环保难题啊。 “还有,”王奶奶也说道:“以前我们没有化肥,都是自己想办法积肥。现在用不着了,买点化肥,用手在地里撒撒就可以了,很轻松。所以现在猪粪、人粪到处乱扔。 还有河里的泥,本来是很好的肥料,村里一直有人捞泥的,现在也没人干这活了,河里越来越浅,一下大雨,我就担心发大水。” 小美想到了那年,在捞泥船上,自己还抓到过一条鱼呢,以后这种美好的日子,可能就没有了,不由得苦笑起来。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33章 小美的规划 王家三个大人讲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不由得陈东阳不相信。 可是,陈东阳问道:“阳澄湖本来就是出产虾蟹的,你说的保护就是不让养这些水产?” 小美摇摇头:“不是不让养,而是要科学养殖。养殖的数量要事先规划好。 我觉得,我们阳澄湖今后的发展,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发展。 一个中心就是以阳澄湖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舟山工艺村和田泾批发市场。 我先讲一个中心。 这其实就是阳澄湖今后发展成什么样?是一个被搞得乌烟瘴气、环保问题层出不穷的养殖基地,还是一个集观光、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淡水湖? 我想每个人都会选择后者吧。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阳澄湖有做好这一点的优势。 比如前几年的样板戏《芦荡火种》,已经是全国闻名了。再比如说我们的大闸蟹,也是闻名华夏的。 样板戏现在没多少人听了,但大闸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吃得好穿得好,这里就包括我们的阳澄湖大闸蟹。” 小美说着,指着图纸说道:“你们看,这是阳澄湖,这是美人腿,我们可以沿阳澄湖的四周留出两百米的空距,这两百米内,除了一条道路,就是绿化。 当然这些绿化可以做成三里不同景,象杭城的西湖十景一样,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不同的景色。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