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听到人家叫她,看看刚好没有车子开过,赶忙过了马路到周惠芳面前:“阿姨,你叫我吗?你怎么知道我名字的?” 周惠芳:……我怎么不知道我知道? 周惠芳:“你叫小美女?” 小美:“阿姨,我叫小美。” 周惠芳笑了,真巧了。 一听声音,苏城口音,带着苏城东面的口音。 周惠芳笑着问:“小妹妹,我看你一个人在这里走,你家大人呢?” 小美嘟起了嘴,小脸皱得象包子:“爸爸妈妈都在医院陪外婆。” “哦!”周惠芳懂了,家人在医院,小孩子一个人出来兜,这可不安全。 “来来来,小妹妹,阿姨这里多了一盒盒饭,你帮阿姨吃掉好吗?吃好就回医院去,爸爸妈妈找不到你,会着急的。”边说边递上两个饭盒,一盒白米饭,一盒装着菜。 小美打开一看,嚯,一大块肉(其实是大排)、一个荷包蛋、长豇豆、咸菜毛豆子。小美乐得眯起了眼。 “阿姨,谢谢你,你真是个好人。”她朝周惠芳鞠了一个躬。 周惠芳开心地笑着:“来来来,到里面来吃。”说罢,打开小门,让小美进来。 小美饿坏了,进去后,接过盒饭狼吞虎咽起来。 她先吃的是蔬菜,再吃荷包蛋。 呀,荷包蛋真香、真鲜啊,小美吃得开心极了。 看的周惠芳心酸不已。 吃掉荷包蛋,小美不吃了,将肉捡进还剩一半的盒子里,盒盖盖好,将空了的盒子还给周惠芳:“阿姨,这饭已经吃过了,我可以带走吗?” “拿回医院晚上吃?”周惠芳问。 “不是的,”小美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想带给外婆吃。” 舅舅家因为外婆的病,借了很多钱,外婆肯定好久没吃到肉了,小美想把这块肉给外婆吃。 今天外婆出院,小美想等下回家了就送去给外婆。 周惠芳看着懂事的小姑娘,忍不住红了眼眶,摸摸她的头:“你放心吃,阿姨这里还有几份盒饭,人家订了又没来拿,不吃掉就要坏掉了。你帮阿姨拿给外婆和爸妈吃好吗?你饱了吗?饱的话这盒也带着。” 说完吩咐伙计打包三份盒饭,用两个袋子,一边三个装菜的饭盒,一边四个装饭的饭盒。 又从抽屉里拿了30块钱:“这钱你拿着,给外婆买点水果吃吃。” 也不等小美反应,将钱放进了小美上衣口袋里,拎着两袋盒饭,送小姑娘上了桥:“路上当心点,不要去其它店里兜了,直接回去找外婆哦。不要让家人着急找你。” 小美对着周惠芳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谢谢阿姨,我马上回家。” 周惠芳也没在意,小姑娘说的是回家而不是回去。 两袋子盒饭还是蛮重的,小美走走停停,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到了退休之家,上午的那些老人不见了,院子里静悄悄的。 小美来到月季花前,这可如何回家? 她是咋来的?好像一眨眼就过来了。 小美眨了眨眼……没动静。 有点慌怎么办? 冷静冷静,回想一下经过。 对了,数数,小美激动了。 想起来了,是数到三的时候,就到这边了。 那回去是不是也是数数? 小美拎紧袋子,闭上眼睛“123……” 眼睛睁开,还在这里。 怎么办怎么办?小美急得团团转。 转了几圈,小美又闭上眼睛:“反过来念,321……” 眼睛睁开,妈呀,还在这里。 小美眼泪终于流出来了:“呜呜,我要回去。” 然后,哈哈,真的回到了自家后院。 入目的是四枝月季花。 天哪,阿弥陀佛,总算平安回来了。 小美将盒饭放下,小声说:“123”,呀,到了小院子,再念:“我要回家。”哈哈,又回来了。 这下小美放心了,喜滋滋地拎着袋子往前院走。 这时候是下午四点钟的光景,奶奶在收衣服,一看小美拎着两袋东西,忙问:“哪来的?” 又自问自答:“是你爸妈回来了吗?他们人呢?还在你外婆家?你外婆看上去怎么样?我晚上去看看她。” 听到奶奶这么说,小美一下就清醒过来。 对哦,怎么跟家人解释这匪夷所思的事呢? 这盒饭说是父母的,到不了晚上就会穿帮的,到时不还得要跟家人解释东西哪来的。 而且,那边那么好,吃的东西那么多,好像人人都很有钱的样子,小美是准备再去看看的。 那瞒着家里人就不可能。 尤其奶奶,每天在家里,瞒得了她一时瞒不了长久啊。 告诉奶奶,让她帮着一起瞒其他人。 就这么决定了。 小美也是个行动力超快的孩子,放下袋子,拉着奶奶的手就往后院走。 就这样,王奶奶亲眼见证了光天化日之下,孙女从消失到大变活人的奇景。 吓得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小美一时玩心大起,拉着奶奶要一起过去,可惜没有成功。 这让小美很没成就感。 奶奶定了定心神,拉起嘟着嘴的小美,软腿软脚回到家里客堂,坐下平复了下心情,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小美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将月季花的来历,穿过去的奇遇讲了一遍。 讲好还打开袋子,将三份盒饭打开:“那个阿姨给了这么多吃的,饭都是粳米,不是籼米哦,很好吃呢。还有这么多肉,哦哟,还有青椒炒猪肚,呀,还有栗子炒肉,还有炸的肉。好香好香。” 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这是阿姨叫我给外婆买水果的。”说着把钱递给奶奶:“奶奶你收着。” 王奶奶接过钱:“这钱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和我们的不一样?你不会是碰到人贩子了吧?” 小美瞪大了眼睛:“这钱当然是真的,我看见是有人用这钱卖盒饭的。你看,上面有他老人家呢。”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007章 阿尔巴尼亚针 其实小美选择告诉奶奶,固然有前面考虑的两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她认为奶奶是家里的掌权者,而这掌权地位,是靠奶奶的见识、胸襟取得的。 奶奶年轻时在沪市有钱人家做佣人,让她增添了不少见识。十里洋场有钱人家的女佣,见识自然比村妇强多了。 奶奶在沪市结婚,生了女儿,就是小美的三姑妈。 有年奶奶收到她哥哥的信,说是家里的老母亲病重。奶奶抱着女儿回苏城看望母亲。 谁知回到家里就被哥哥绑到人家结婚了,这家就是小美家。 后来奶奶才知道,她是被她哥哥赌输了,输给了小美爷爷。 小美爷爷前妻去世,留了两个女儿给她。 就这样,奶奶和爷爷做了夫妻,做了三个女孩的妈妈。 爷爷不是恶霸,就是村里一户农民,人还不错。 奶奶恨死了自己哥哥,对爷爷倒是恨不起来。 不久就有了小美爸爸,奶奶无奈,也就在田泾村生活下来了。 据说解放前夕,她前夫找到村里,希望奶奶跟他回沪市,奶奶拒绝了。 解放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可惜小美的这个姑姑没留住。 后来是那三年中,爷爷也走了。 三个女儿中,老大老二是前任生的,老大从小一个腿是瘸的,奶奶想办法让她进了村里的核雕厂。 虽然厂子不死不活的,但腿脚不便的女儿,可以不下地干活,村里哪个人不夸这个后娘做的好? 老二性子绵软,自己喜欢上了村上的孤儿。小美这个姑父人有一把力气,干活是个好手,但家里实在穷。 奶奶认为只要人好,现在穷又不等于一世穷,就同意了两人结婚,嫁妆也是竭尽所能。二姑妈生了四个女儿,都是奶奶帮着带大的。 三姑夫是军人出身,结婚时还没复员。三姑妈性格泼辣,和婆家人关系老是搞僵,奶奶从不说自己女儿有理,每次去都是批评女儿。她总说“和自家公婆吵架,再有理也是没理”。 所以三个女儿中,两个前头的和她倒挺亲,亲生的反倒不大热络。 小美爸爸从小聪慧,奶奶就让他读书,一直读一直读。 开始家里日子还过得去,后来爷爷死了,家里境况每况愈下。 小美爸爸就想回家种地吧,但奶奶把家里的房子给卖掉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书。 谁知道读了几年书,城里也不太平,乱的很。 奶奶得到消息后,叹了口气,连夜赶到苏城,把儿子领回了家。 然后就给儿子找媳妇。 看中了小美妈妈。 小美妈妈上面有两个姐姐,姐妹三人号称田泾村里的三朵金花。 长得好看,干活厉害,嘴巴也能说。 奶奶就动了心思,要找小美妈妈做儿媳妇。 因为从她去苏城接儿子回来那天起,就绝了让儿子书包翻身的心。 既然要安心留在农村,就要找一个种地最好的。 当然小美奶奶请人上门提亲时,遭到了村里人的一致嘲讽。 一是男孩不会种地,只会读书,而这时是“读书无用论”的时代,村里人对奶奶卖了房子供儿子读书很是匪夷所思,认为这是败家的行为。 俗话说只有拿了袋子借米的哪有拿了袋子借书的。读书无用,为读书败家产更是遭人唾弃。这样的家怎么能嫁过去? 二是小美父亲从来没种过地,长得白净又如何?嘴巴讨巧又如何?农活不行,工分拿得低,年终分红钱拿的少,怎么过日子? 居然还肖想村里的村花?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就有很多人劝小美外婆,千万可不要答应哦。 可是缘份这东西,就是这么神奇,小美外婆、舅舅、妈妈,都愿意和小美家结亲。 于是有了小美和弟弟小华。 其实这件事上,王奶奶(小美奶奶)的眼光之独到,是很令小美敬佩的。因为小美妈妈嫁到王家后,王家真的一步一步在往上走,尽管家里还很穷,但这个时候,谁家不穷? 还有一点,王奶奶嫁到王家后,从来没有下过地。她从小在沪市生活,不会种地。 这也是村里人诟病的地方。这几年是小美姐弟俩先后出生,王奶奶看孩子正常。小美出生前,王奶奶年纪还不大,又没有孩子可看,可她就是不下地。 不下地,也没见她日子过不下去。 还和村里的知青关系特别好,象王艳琴,还干脆认了干妈。 其他知青也爱往王奶奶那里凑,还一起织毛衣,打什么花色,叫什么阿尔巴尼亚针的。 村里再巧的村妇,只会打平针,再不然就是上下针,这阿尔巴尼亚针这么怪的名字,从没听说过。 就有那知青、村里几个爱俏的姑娘,没事就往她身边凑,有的干脆请她打毛衣,还给人工费。 看把她能的。 可小美就觉得她奶奶厉害。 生活艰辛,但也能活出自己的风采。 这样的奶奶,听到她的奇遇,不会害怕的到处嚷嚷,还会帮她打掩护,甚至还会指点她如何与那边的人交往。 这点,小美是很有信心的。 这会见奶奶还在研究这三十块钱,小美去倒了一碗水给奶奶:“奶奶,你喝口水。” 喝口水,压压惊。 王奶奶接过碗,咕咚咕咚将半碗水喝完,擦了擦嘴角,把钱塞上衣口袋里:“走,拿点吃的给你外婆,我和你一起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