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玲玲那里,小美建议向姐姐自己开一家工厂,有些东西自己生产,利润更高。 “前期投入我来出钱好了。”小美大气地说,心想,大不了多卖几瓶酒。这几年家里别的没做什么,但买酒收古董可是一刻没停过。 两人都被小美的大胆给壮了胆,都表示操练起来,周惠芳首先主动领任务,她去租仓库。 时间就在小美忙碌中,到了过年的时候。 过了年,小美就十三岁了。 按田泾村的习俗,男孩六岁,女孩十三岁是要请亲戚来吃饭的。 于是,年初五,小美家请了亲戚们来家里吃了一天饭。 这和往年过年请吃饭差不多,就是亲戚们都要带点东西来作为贺礼。 而小美,大家也发现,突然之间,小女孩变成大人了。个子长高了不算,行为举止也是大姑娘的样子了。 王奶奶听了傲娇地笑笑:怎么不是大姑娘呢,孙女已经开店好几年了,这是谁也比不过的。只是这话不好对人家讲罢了。 年后开学,小美已经是四年级下半学期了,再过半年就要去镇里上五年级了。 王培根到学校实习,邵校长可不会客气,拿他当实习老师看待,直接给他两个毕业班,其中一个还是重点班。 这毕业班是初二。 是的,县里教育改革,把所有乡镇的高中,该撤的撤,该并的并,基本上在县里形成了四个片。每个片在比较大的镇上发展一所高中,集中全片的师资力量打造好的高中,而全县在木渎、浒关两个镇打造两所县级重点高中,一所偏理、一所偏文。 阳澄湖镇位置偏了点,镇小了点,高中就这样被撤了,现在是纯初中。 随着这两年高考的恢复,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撤掉高中后,学校规模非但不见缩小,反而在扩大。 邵校长还在担心王培根会不会去封亭高中工作,毕竟王老师教出来的高考成绩在那里,去高中是非常合适的。 但王培根明确表示,他就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留在阳澄湖镇好了。 能教好初中生也很有成就感的。 毕竟跟高中相比,初中生涉及的家庭还要多,能帮这些孩子往高中、中专、中师、幼师送,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现在初中毕业可以通过中考考高中,还可以考中专、中师等,而中专、中师考取了,是可以转户口的。 家庭条件差一点的,或者家里读书的是女孩子的,这些家庭父母更希望孩子通过中考书包翻身,变成居民户。 王培根从小就在老母亲的殷切希望下,想书包翻身,可惜时代不同,现在孩子们碰到了好时代,他乐意为他们助上一臂之力。 王家的生活貌似很平静:王奶奶在家做家务,儿子媳妇一个教书一个在合作医疗站上班,两个孩子在读书。 内里的冷眼旁观,蓄势待发,人家当然不清楚。 五月,小美参加了公社里的小学生运动会,因为个子比较高,老师给她报名参加的是跳高。 在田泾村,小美的跳高那绝对是第一,但到了公社里,那就不够看了。 特别是人家中心小学,还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还专门给学生进行训练,那跳高,跳得小美差点直接躺平——弃权。 后来还是老师做大家工作,说我们那是重在参与。 那就参与一下吧,就这样,混了过去。 倒是小华,也参加了比赛,还是两个项目,跑步和跳远,居然还都得了名次。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小美被弟弟碾压,太丢脸了。 小美还在耿耿于怀这事呢,这边玉娟出事了。 她被查出来得了血吸虫病。 玉娟一边大哭一边来找小美:“我是不是要死了,象乡里医院里那些人一样,大着肚子然后胀死?呜呜呜。” 她们几个此前去乡医院玩,看见在医院治病的血吸虫病人,有几个小孩,肚子大的惊人,当时可是把她们给吓坏了。 玉娟想到自己也要那样,怎么也忍不住大哭。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62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刚好王培根在家,看见玉娟这个样子,笑着对她说:“放心吧,你不会变成那个样子的。 只要参加村里组织的治疗,认真吃药,把虫卵打下来,就没事了?” 玉娟抽抽噎噎:“叔叔,你说的是真的吗?”她也知道,王培根以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本事还挺大的咧。 王培根点头:“当然是真的,这是老人家指令我们做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还讲了一大通我国怎么下决心要根除血吸虫病的事情。 玉娟这会也不哭了,嘴里还念念有词:“感谢老人家!” 她很积极地去治疗了。 治疗的地方就在村里,住在大队部,有几个她们四小队的姑娘,玉娟妈妈麻烦姑娘们照顾下自家女儿。 小美每天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们去治疗点帮玉娟补课。 过了半个月左右,玉娟又哭着到小美家来:“小美,我会不会死掉啊。” 原来昨晚药发下来后,治疗点不远的人家在吵架,大家都匆匆吃了药,去看热闹了。 玉娟整粒药吃不下的,她都是碾碎了,放勺子里,加点水喝下去的。 那药特别苦,每次喝药,玉娟都觉得苦不堪言。 今晚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就她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突然就不想吃了,一扔,就把两片药扔床底下了。 可是扔的时候很痛快,过后越想越害怕,担心了一夜,第二天忍不住哭着来找小美了。 王培根听了又笑了:“你每次都是碾碎了吃的,吸收的本来就比人家整颗药吞的好,而且,你们的治疗快要结束了,吃不吃没有多大关系的。那些虫卵早就死了被你排出来了。” 哎呀哎呀哎呀,玉娟如获大赦,激动地蹦起来:“我今天就可以回家睡了。” 过了暑假,王培根成为镇初中正式教师,小美成为镇中心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学生。 小华在五一班,小美在五二班。 两个班级都在三楼,紧邻着。小华班里是镇上的孩子和离镇最近两个村的孩子;小美班级是田泾村和另一个村组成的班级。 小华和姐姐打过招呼,到了学校,彼此之间当作不认识,不打招呼。 小美好笑地问道:“那去爸爸学校吃午饭,我们见了要打招呼吗?” 小美的小伙伴们,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金花要辍学了,自从她爸爸残疾后,就一直在美人腿那里,工分比较少。 沪市医院赔的钱也不禁花,金花妈妈天天骂骂咧咧,和奶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金花大了点,也懂事不少,主动说就不去上学了,在队里学种地。 夏花是偏科严重,文科特别差,跟上就有点吃力,也不想学了,王奶奶和王培根坚持夏花一定要拿到小学毕业文凭,还有一年,“哪怕混也要混到一张文凭。”王奶奶对女儿女婿下了死命令。 对于金花和夏花的读书问题,小美保留自己的观点并一直在争取。 她在现代不止一次听周惠芳和向玲玲说读书的重要性,家乡的小姐妹和亲戚,怎么也要让她们好好读书。 所以经过她的不断唠叨,最后王奶奶她们妥协,夏花肯定要读下去,最起码初中毕业。 至于金花,当初王家就准备资助金花爸爸伟根的,现在看金花这个样子,就和伟根说了实话,每月给他家一定资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金花金明两个娃继续读书。” 伟根当然不肯白白接受人家的资助,王奶奶说干了口水他也不答应,最后无法,写了借据才罢休。 王家亲戚家孩子,都在王奶奶的教育下,好好地读书。 小美大阿姨家两个儿子,大儿子读到初中,现在在村里的印染厂做供销员,二儿子在军校。 小美二阿姨家独生女儿,是阳澄湖镇首届高考唯二的本科生,目前在金陵师范大学在读。 小美舅舅家大儿子宗兴,在读初一,成绩不错,王培根已经多次跟顾长生说过,男孩子,不要考中专,考高中。 二儿子宗明,跟小华在一个班里读书,成绩不咋样,跟小华属于难兄难弟。 小美大姑妈家两个儿子,大儿子陈爱国,末届工农兵大学生,今年暑假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县重点高中木渎中学去教书了,据说要考研。 二儿子陈卫国,今年高考,目前在封亭高中读高二。 小美二姑妈家四个女儿,老大进了舟山村的核雕厂,老二和小美一起读书,老三在村小读二年级,老四还在家里。 小美三姑妈家,儿子当兵在部队,女儿青青第一次高考失利,去年重读一年后今年考取了中专,护理专业,目前刚进入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王艳琴姑姑,小美觉得要改称呼了。 她大学毕业后在苏城一所中学教书,在陈爱国进大学后,两人没有断了联系,后来还谈起了恋爱。 陈东阳夫妻觉得不可思议,王奶奶倒觉得无所谓:“女大三搬金砖,艳琴还只是比爱国大两岁,没关系的。再说,两人都是老师,共同语言也多,这不挺好?还有,这个辈分本来就是认的干亲,又不是有血缘关系的,最主要孩子们乐意。再说,爱国那么有主意的人,你们反对有用吗?” 想想也是。 陈东阳想到自己当初也是和父母别了好久的苗头,最后还是父母退步的,想想,今天轮到自己退步了。 嘿嘿,一报还一报。 朱宝庆,那个叱咤黑市的大佬,长得象山东汉子的苏城知青。 他的年纪比王艳琴还要大,这几年尽管钱赚了不少,但一直没有找对象结婚。 原来他一直中意的是田泾村第七小队的双胞胎姐姐大双。 但农村户口和城里人,那是天差地别,两个人好了那么多年,也不敢轻易公开,怕双方家长反对,到那时就没有退路了。 一直到阳澄湖镇流行攀小亲,大双小双年纪也不小了,两人看再也没办法瞒下去了,这才告诉了双方的父母。 朱宝庆的家人倒是没多大反对,这个儿子主意正,能赚钱,娶个乡下老婆也能养活。 但大双的父母却极力反对,他们担心女儿嫁到苏城去,没有工作,那就没有收入,那日子咋过? 最后肯定是夫妻不能白头到老的,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因为大双的父母不知道朱宝庆赚钱的能力啊,有这样的担心也是人之常情。 这时候朱宝庆找到了王奶奶,请她出面做大双父母的工作。 这现成媒人王奶奶,她是知道朱宝庆的钞能力的,还知道往后国家发展的走向的,不就是几年后,那就没有城乡差别了。不对,还是有的,城里工人下岗,农村农民拆迁后反而有房有赔偿款,就像周惠芳一样。 所以老太太气势十足地去做大双父母的工作,打包票说大双绝对不会吃苦。 还真别说,最后肯定是皆大欢喜。 也别以为王奶奶舌灿莲花,其实是父母亲往往会在子女面前败下阵来。 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小华,这孩子个子高体育好,还有一个爱好出乎大家意料,那还是前几年小美和向玲玲去苏城新区淮海街玩时,给他带的乐高玩具。 这是要拼起来的玩具,很小块的东西,一块一块拼接,有纸张印着图案,很繁杂,反正小美看着头晕。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