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庆峰替她将身上散落的雪抖掉,围巾拉松一点,然后重新将手套给她戴上,又伸手到她腹部位置,隔着衣服帮她托了托塞在衣服里的热水袋,免得掉下去。 坐在他们后面的林宝看得直捂脸:师傅,你这动作太容易让人误会了! “当当——” 朱孝武见人到得差不多了,敲了敲火盆,示意要开会了。 “大家安静,天冷,咱们长话短说。七老太的事大家应该都听说了。按理她还有儿子媳妇,后事轮不到村里插手。 但是现在一直没能联系上她儿子,这人也不能放着不管。我的意思,每家出一点,先收拾起一副棺材将人入土为安。大家说说,有没有其他意见?”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但都只是在下面小声讨论,并没有人出来说话。 两副棺材花不了多少钱,平摊到每家每户就更少。虽说今年收成不好,不至于这点都拿不出。 况且一个村的人,这点人情味总还是有。因此,对于村长的提议,大家也没什么意见。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不过现在这种天,要临时做两副棺材不容易,看看哪家有的,能不能先拿出来用用,过后等天气好了做个新的还回去。” 这下大家都不出声的。家里有备棺材的,多半都是替家里老人备的。 这也是这边的习俗。就算家里子女不想,老人们也会为自己准备好。 既然是为自己准备,自然是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好木材,东西也是请有手艺的木匠师傅精心做的。百年大事,通常没人愿意将这个借出去。 见没人出声,朱孝武低头吸了两口烟,并没有再多说。大家怎么想的,他心里很清楚。这种事是不好强迫的,就算他是村长也不行。 “行吧,既然没人愿意,那,老木啊,这两天只能辛苦你,替七老太赶副棺材出来吧。” 老木是村里的木匠,原名巫培述,祖传木匠。大家嫌他名字麻烦,年轻时叫他小木,现在成了老木,跟他入了木匠行当的儿子则顺理成章继承了小木的称号。 之前听到这事,老木一直躲着不吭声,结果还是被点到名,脸上露出点不乐意:“这大冷天,木头冻得硬邦邦的,墨都化不开,怎么做啊?” 说实话,他家手艺不差,经常去镇上甚至市里包活计,家里比村里其他人要富裕些。除了大院,应该排得上村里前三。因此对这个苦差事,并不怎么甘愿。 朱孝武点点头道:“这些大家明白。可是没人愿意借寿材出来,就只能临时赶做。总不能让人什么也没有就直接下葬。这样,你算算,材料加工钱你要多少,只要不过分,大家就认。” 大概也知道这事是推不掉的,老木低头想了一会道:“都是一个村的,论理我也该尽一份心意。这样,我也不要钱,一千五百斤大米,一大一小两副我都包了。” 他家里今年上半年水稻减产,下半年的水稻绝收,剩下的红薯都还在地里,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雪冻坏。按如今这趋势,他觉得还是在家多存点粮好。 一千五百斤大米看着多,但五十户人家一摊,一家才三十斤,一点也不多。 所以哪怕有人从中看出什么,心里不乐意,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也只得不甘不愿地从家中存粮中分出来一点。 “还有个事。”等这件事定下来,老木又开口了,“现在这天不能在院子里做活,村里得给我找个大点的房子,还要准备些柴禾烧个火盆才行。不然身上冷,手脚做不开,这活也做不好。” 这话也没错。朱孝武想了想,最后看看会议室,一锤定音:“那就在这里做。每家再出三斤柴禾,应该够了吧?” 老木没再推搪,一口应下。两副棺材两三天肯定能完工。这种时候不可能要求多精致,大致差不离就成,所以速度很快。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说说地里的事。”朱孝武朝巫庆峰这边看了一眼,接着道:“第二季水稻绝收,大家情况都一样。现在地里基本上种的都是红薯土豆。本来还以为要晴一段时间,所以大家也就没急着收。 谁也没想到会突然下这么大雪。要是这雪就这一两天,大概也没事。 就怕象上个月那场雨一样,真下个八九天,就算埋地里,这红薯也会被冻坏。所以我看,大家是不是受点苦,将地里的粮食给抢出来?” 这时,大家都知道朱孝武开始为什么要看巫庆峰他们了。 因为只有他们家的粮食都已经收了,温棚里还种着菜,但外面的地里正在沤肥,什么也没种。如今看来,他们家倒是最安稳无忧的。 虽说因为巫庆峰早就提醒过大家,他们家也是种得早收得早,可还是有人忍不住心里会埋怨。 这种气候他早就知道吧?要是他当初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人家怎么会不信?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局面。这算是迁怒了。 不过这话是没人敢说出来,就算说出来巫庆峰也不在意。 话他已经说了,信不信是人家的事,所以现在就算地里绝收也跟他没关系。 而明理一点的,都不会这么想。反而会感激巫庆峰。毕竟要不是他,这一季铁定又是绝收。现在虽然艰辛一点,好歹还能有点收获。 “我看是。这才下一天,雪还没那么厚,也还没结冰,挖起来容易点。真等再下个两三天,雪更厚,更难挖了。” “没错,农村人还有不能吃苦的?总比绝收要强。” “能收一点是一点,谁知道以后是什么年景?”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但绝大多数都同意的村长的提议。 “那行,就这么定了。趁着天还早,大家赶紧回去准备。多备点驱寒的,家里也别舍不得烧柴。好歹等粮食入了仓,大家今年才能过个安稳年。” 大家嘴上纷纷应着,眼睛却不时看向炼瑶。 林宝看出这些人心里的打算,心里不乐意了。这是惯的还是怎么着?平时有好事没见想着大院,这会又打起小师姑的主意了?
第187章 炼丹 这些人的眼光炼瑶哪能看不出啊?不是她要故做善良,而是在人命面前,许多事都不值得计较。粮食是大事,她也不希望看到大家绝望的样子。 “村长,我准备一些驱寒的药汤,还是老规矩,大家下地前来喝一碗。” 炼瑶主动开口应下这事,立刻得到一片感谢赞叹的声音。是不是真心炼瑶无所谓,只要她问心无愧就够了。 眼看着大家要走了,村里的养猪大户朱梅林站起来喊住大家:“我家两头猪昨晚冻死了,准备今天杀。大家帮帮忙,多买点回家,这天寒地冻,还要干活,得多补补身体不是? 再说也是年底下,正是做腊肉的时候,往年不也要买肉? 大家放心,我家的猪从没生过病,真是昨天夜里给冻死的,肉绝对没问题。价格按往常便宜一点算给大家,大家看成不?” 朱梅林家的猪是备着过年时杀的,都养得肥头大耳,皮光油滑,一头怎么也得一百多斤肉,两头怕不得两三百斤。 村里总共才五十来户,谁家没事买这么多肉放家里。说过年也还早了点。 虽说现在天气冷,肉也放不坏,到底村里人节俭惯了,一般也没谁会这么奢侈。所以最终多数人都只要个两三斤就顶天了。 这些数一合计,才一头多一点,朱梅林苦着脸,想着剩下的这些肉要怎么办。 这时,巫庆峰走到他面前,朱梅林眼里蓦然就燃起希望。 “给我留半边。” 朱梅林瞬间激动起来,连连点头应承:“没问题,没问题。我肯定给你收拾得干干净净。你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 一下子去了块心里的大石头,朱梅林脸上重见笑容。半头猪,七八十斤肉,他的负担一下小了很多。剩下的那些,大不了做成腊肉过年吃。 这时炼瑶也跟着开口:“再留一副猪肝、一副猪肠,还有一个猪头。” 猪肝配上药材炖,是很好的药膳。猪肠和猪头是国忠叔和方明哥都爱吃的。 貌似师兄也爱吃。不过他很少在自己面前吃这些,她也只是上次朱维哥请客看他吃过。当时他落筷的次数有点多,所以她才注意上。 “行行行,猪头我把毛都燎掉,肠子也洗干净,保证一点别的味道也没有。”朱梅林搓着手,更是开心。 村里人不禁向他们侧目。巫庆峰若无其事地给炼瑶重新装备严实,牵着手出了村委会。 其实他还真不是好心。只不过现在习惯多囤些东西。朱梅林家的猪都是土猪,比外面那些饲料猪强多了。 回到大院炼瑶在壁炉前暖了暖身体,就跟巫庆峰一起去了药房。 “师兄,咱们家有羊肉吗?”炼瑶打开药屉,抓了一把药出来放鼻子下闻了闻。 “有啊。”巫庆峰回答得有些漫不经心,一双眼睛只顾盯着炼瑶清美的侧颜看。 “哦。”得到自己要的答案,炼瑶想也没想就从几个药屉里各抓了一把药出来。“我们炖一锅羊肉汤吧。” 羊肉性温,既能御风寒,又能补身体。加上生姜、肉桂、黄芪等药材,最适合这样的天气吃。 药材拿出来,炖羊肉的事却是交给了胖婶。只因炼瑶实在受不了羊肉的那股膻味。因此她也从没去学过如何处理羊肉。 胖婶的手艺自然是没得说,羊肉炖出来整个屋子里都是香的,让林宝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外面吃得大快朵颐时,炼瑶躲在房间里整理息壤。 经过每天不间歇地输入灵力,第一批种植的灵药已经成熟。 摘下灵药种子,将这批灵药采摘放入药柜空间保存,又将采摘下的药种重新种下。 她还从没有炼过灵丹,现在一点把握也没有,所以药材自然是越多越好。 受息壤面积限制,这一次收获量并不大,大概只够炼个三五次。炼瑶忍不住心动,灵丹啊!可以加速修炼的灵丹! 将青戊鼎召出来,炼瑶用手细细摩挲。最终还是没能抵抗住心中的蠢蠢欲动,起身去了药房。 因为现在还没到六层,炼瑶既不能用法术生火,自己也没有真火,所以炼丹还是只能靠那个火炉。 点好火,将青戊鼎放在火上温炉,炼瑶闭上眼开始默默温习炼丹法诀和手势。确定每一个步骤都牢牢记住,炼瑶深吸口气,开始拿起第一颗灵药。 炼丹和炼药不一样。炼药是将整颗药材都投入药炉里,让他们全部融合,其中的杂质对药效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况且也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出药中的有效成分。 炼丹却是需要将每一颗灵药单独提炼出所需精华,然后以一定顺序和一定手法将精华逐一融合,让灵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或与其他灵药反应得到最佳融合的效果。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65 首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