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翦商灭殷牧野之战的背后,还有两种华夏本土主粮的王位争夺战。 商人喜爱祭祀,信仰鬼神,离不开酒。而当时的酿酒法,离不开黍。 周公定天下后,颁布《酒诰》宣布禁酒,斩断了商人借酒和鬼神对话的桥梁,从此周天子代天行令,哪怕是封鬼神祭祀鬼神,权力也掌握在周天子的皇权手中。 这是最古老的一次“五谷之王”的易位。 【从秦朝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后,封建统治者继续强调重农政策,农业管理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君王要亲自“耕帝籍田”,君后要“后妃亲蚕”,这说明封建皇室要求君臣并耕,皇帝需要亲自处理农政。】 【周礼很早就有孟春之月要求皇帝亲率百官亲耕的故事,但是有确切纪年的帝王亲耕礼,是从汉文帝时期开始。】 刘恒笑着看向贾谊:“看来爱卿提出来的亲耕礼已经传到后世了。” 贾谊恭敬行礼:“是陛下圣明,愿意采纳臣等的意见。” 贾谊上书《积贮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丝毫不敢懈怠。 刘恒采取了贾谊的建议,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老百姓围观,这也是史书上有关亲耕礼最早的记载。 到了汉文帝以后的汉朝皇帝,即使皇帝出城在外,还是会按照祖宗规矩在外地行春耕礼仪。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正式向全国下达诏书,将春耕礼定下来,从此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帝王皆行亲耕礼和亲蚕礼,哪怕原本是渔猎民族的满清在入关后,汉化之后也开始亲耕和亲蚕。 . 嘉庆皇帝颙琰听到天幕提起帝王亲耕,脸色顿时一黑,想起了自己不愉快的经历。 他的大臣们同样也想起了那一次无妄之灾。 “明明平时好好的,温顺的紧,怎么到了天子面前就傻了,怎么拉也拉不动。”朝堂之上,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提起天子的丢脸事,但是不在天子面前的小官吏们私底下肆无忌惮讨论起来。 “就是啊,从大兴县和宛平县特意挑来的好牛,力大无穷,耕地的好牛,结果到了亲耕礼变成了木牛,惹得那位生气。”小官吏用手指了指头顶,没敢直说,但是大家都懂。“大家通通变死牛!” “嘿,牛脾气牛脾气又不是没听说过,牛不就是那犟脾气。”一位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经常干农活的小吏往嘴里扔两颗花生米,摇头晃脑啧啧有声,“就像那驴子,驴脾气也倔,给它眼睛蒙上黑布它就可以老老实实拉磨。” 他也往头顶指了指:“我看啦,那位才是真正的犟脾气,把牛眼睛用黑布蒙上就解决的事情,又是让侍卫拉扯抽打,又是发作官吏,把牛吓得到处乱窜弄得跟菜市场似的,真是自作自受。” “没干过农活的贵人嘛,哪里懂这些。”一位年长的小吏喝着小酒评论,“可惜了一群挨板子的家伙哦~” 院子外传来了脚步声,农活小吏连忙坐直身子收起花生米和酒壶:“上官来了,坐好坐好!” 瞬间齐齐闭嘴,对刚刚议论的话只字不提。 外面的上官走进来,眼神只警告的瞥了一眼,就转身离开。 他其实听到了小吏们在说天子的话,但是那又如何。 天子自己亲耕时一头牛都驾驭不了,大发脾气,把牛吓得到处窜,把参与的官员顶伤不少,结果事后官员还因为办事不力挨板子的挨板子,撤职的撤职。 他的老父亲被打得现在还在床上趴着每日敷药,他的兄弟被贬到了荒郊野岭,仅仅是因为耕牛不动了。 上官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连一头牛都驾驭不了的天子,能驾驭的了这万里江山吗?现在外邦已经进入大清开始嚣张,就算天幕出现了,以现在这位天子的脾性和能力,又能改变什么? 【政策是自上而下,帝王都需要亲耕,地方官吏管理地方的重要任务:一是代替皇帝履行土地管理只能,让土地资源不得荒芜、流失;二是代替皇帝征收赋税,三是稳定农业人口,劝民耕桑。如果一个地方官在治理当地能做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他就是一位称职的好官。】 李世民不断点头。 “比起泰山封禅,亲耕礼和亲蚕礼更重要。” 他可以不去泰山封禅,但是每年春秋的亲耕礼绝对不能落下。 从周朝开始,在国家祭祀礼法上就已经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祭祀格局。 礼部大臣趁机上谏:“陛下,既然天幕也提到了要重农耕,不如恢复古制,把先农坛修建了。” 大唐开国之初,李渊忙着到处打仗,他虽然建立了太庙和社坛稷坛,但是没有建立先农坛,祭祀是在社稷坛举行。 但是按照古制,亲耕礼是在先农坛举办,先农供奉的就是神农氏;亲蚕礼应该在先蚕坛举办,先蚕坛供奉的是嫘祖。 “嗯,不错,准了。”李世民欣然应允,“在先农坛旁边留一千亩土地,作为籍田。待春秋时期,朕也该亲御耒耜了。” 对这一次兴建工程,众臣都没有反对,各自也开始议论起亲耕礼来。 因为亲耕礼虽然是皇帝带头,但是众臣都得参与。 三公,诸王、尚书、卿等大臣,地位越高参与程度越高,地位太低的还没资格参与。 亲耕大礼,首先由皇帝耕田,皇帝耕田的次数是三推。 接下来是三公、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级别越低的人,耕田推数越多,卿的级别最低,所以耕田九推。 等到秋天丰收时刻,天子还得下田收获粮食,当然了,同样是象征性的。 平时的籍田都是有专门的下人管理,等天子秋季再去亲耕收获后,籍田收获会分给众位大臣,同样是地位越高、与天子越亲近收获越多。 【那么天子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农业呢?】 【农业生产本身具有以下特点,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 【农业离不开自然,华夏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让人们更亲近农业,劝民务农使百姓与大自然频繁接触,民风会更淳朴。而民风淳朴就易于统治管理和役使,这样对统治者来说更安全;】 【农业是以个体方式进行,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像商人一样频繁与外界与外人接触,减少了结党营私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劝民务农会让百姓离不开土地,害怕迁徙,被束缚在土地上后就会更加安分守己。这也是华夏几千年乡土情结重的源头。】 朱元璋冷哼:“没错,朕就不喜欢商人乱跳,又奸滑又不安分,还是农人安分,老老实实种地就好。” “朕将人分为军籍、匠籍、兵籍、贱籍等几个等级,严格管理户籍,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百姓定然安居乐业,固守乡里。” 朱元璋嘴上说得只是不喜欢商人,事实上在实施种姓制度时并不是严格按职业来,还有按他的仇恨来。 比如昔日仇人陈友谅、张士诚九部,通通被朱元璋打入贱籍,世代打鱼为生,不许上岸,浙江一带有九姓渔户之称; 明初四大案,除被杀的文武百官之外,那些昔日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家中的女眷也没有好下场,全部被打入教坊司等地,沦为官妓,或叫乐户。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 广东疍户因为独特的水上生活,在元朝就受到歧视,到明朝也被朱元璋打入贱籍,与浙江九姓渔户一样,生生世世受人歧视,只能从事打鱼等贱业,不能上岸; 浙江绍兴等地的惰民、丐户,不得参与科考,不得做普通人的工作,只能世世代代做低贱脏污职业,乞讨、清洗厕所掏大粪、捕蛙、保媒拉纤,一代为丐户,世世代代为丐户,永世不得反身; 民国时期依然有人蔑称广东、福建人为疍户,称河南为丐户,称浙江为惰民,许多都是来源于元明时期的贱籍。 明朝的户籍管理也是历朝最严格。 军户、民户、匠户,家族代代不能转籍,每人出门都必须随身携带引子,也就是户籍证明; 农民日常只能在方圆一里内活动;超过百里,即以逃户论之,轻者入狱,重辄丢命。 朱元璋只想把农民困在土地上就觉得安稳了,却不知被激怒的百姓愤怒达到了历朝历代之罪,可见被捆束了几百年的农民对朱氏的仇恨有多深。 【春秋战国时代,农业文明基本成型,奠定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格局。铁器成熟后,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进入农业产业发展新阶段。】 【秦汉魏晋时代,华夏属于北方旱地农业主导,北方游牧文明与旱地农业融合发展,也推动了北方农业发展进入新高度】 【从秦朝还是一个诸侯国开始,农业就决定了它将成为最后的霸主。】 公元前647年,晋国旱灾,一连数月滴雨未下,举国粮荒。 晋惠公夷吾无奈之下,向当时的邻国姐夫秦穆公求援。 秦穆公慷慨援助,从粮仓中分拨出大量储备的粟,从国都雍城出发,沿着渭水水运而上,再换成车运,再换成船横渡黄河,最后从汾河漕运北上,抵达晋朝国度绛城。 这一次的救灾耗尽了秦国的举国之力。全程500多里水陆相接,工程浩大,沿途消耗巨大,规模震撼了整个山东诸国。当时远在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在国史中,将这一次救灾必做一场“战役”,称之为“泛舟之役”。 然而,晋惠公夷吾并不是一个感恩的人。 在他求援之前,秦穆公曾经派遣军队护送小舅子夷吾回国即位,约定晋国割让河西5城,但是夷吾登基后反悔了; 在他求援之后,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因为存储的粮食都给了晋国,秦穆公朝晋惠公借粮。但这一次夷吾不但没有借粮,还趁火打劫出兵攻打秦国。 正是因为这一次恩将仇报,秦国上下意识到,救灾道义对诸侯而言不过是一句空话。在成为霸主的路上,只有手中有粮,才不会陷入背叛。只有手中有兵,才能震慑诸国。 此后,商鞅变法,耕战之术让秦国变成了一个战斗机器。 387年后,秦人大军压向了三家分晋之后的赵国,耗时长达3年,拖垮的首先就是赵国的粮仓,最终将赵国彻底覆灭。 . 天幕放出了一段视频画面,看着那标着“秦穆公”的卡通人物被“晋惠公”背叛,大秦朝堂之上的嬴家人最为愤怒。 “那晋惠公太过背信弃义!” “先祖真好,倾尽国力救助他人,却被背叛,太可恨了!” “可怜我秦家先祖,可怜大秦先人,为了救晋人自己挨了饿!” …… 嬴政被自己儿女的单纯弄得有些无语,他先是看看大臣们,大臣们附和地赞赏几句先祖的仁义,但是再要多夸几句就显得言不由衷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