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不傻,老亲人什么德行,嬴家帝王们什么性格,他们就算没见过,从面前这位始皇帝身上推不出来吗? 秦国君王一统天下的野心可不是这一位突然出现的。 嬴政看自己的傻儿女觉得眼睛疼,总觉得仿佛看到大秦同样要走上二世而亡的道路,冷静片刻看向长子扶苏: “扶苏你怎么看?” 扶苏谨慎地先分析一会,慢慢说道:“先祖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救助晋人粮荒。” “还算清醒。”嬴政点点头,总算长子还有救。他耐心为长子教授帝王之术,“这也是一次东出函谷关,打开中原大门的机会,可惜,失败了。” 春秋时期,晋国疆域辽阔,并且紧挨着秦国,是秦国想要出函谷关绕不开的一道关卡。 但凡晋惠公好忽悠一点,真应允了秦穆公的各种要求,可能大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能再缩短一些。 【这里说个有趣的小故事。】 【相传晋惠公趁秦国饥荒时出兵攻秦,秦穆公差点被活捉。但是突然来了一股奇兵,三百多人,不但把秦穆公救下来,还反过来把晋惠公活捉。 这三百多人都是农人,而且是自愿跑来参战救人的。】 【事后据他们自己说,是因为曾经偷吃了秦穆公的马,被官府抓到后按律当斩,穆公说:“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身体的。”不但没有惩罚农人,还赏赐给这些人几坛子酒喝。 秦晋大战时,这些人听说秦穆公和晋惠公打仗,自己带着兵器来报恩帮忙,正赶上穆公遇险,拼命救下了穆公。】 【这也算是另类的,农业改变历史】 “真得吗?” 扶苏等子女大胆地看向嬴政求问真假。 嬴政微微一笑,就是不回答。 是真是假,自己猜去。 【提到农业,不得不提商鞅变法】 【首先,是劳动力】 商鞅变法首先规定:凡是各国来归附的人,免除三代兵役,开荒垦地的岭坡、土山、洼湿的土地,10年不收赋税。 这一条政策,吸引了大量在其他诸侯国失去田地的农人来秦国开垦荒地。 而秦国自己的秦人,实施了军功制,上战场疯狂拼杀。 秦国用秦人组成的军队来征战,用各国移民来开荒从事农业生产,既不会耽误农时,也蚕食了其他国家的人口。 【其次是农耕工具。】 秦国大力推行铁农具,如果买不起官府会把公有铁农具借给他,并且制定非常优惠的政策,造成的使用损耗不需要赔偿; 【这里不得不提,秦国的先祖,因为是给周天子的畜牧放马,在畜牧与种植业更有优势,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牛耕最为发达的地区。】 因为重视农耕,也因为善畜牧,秦国官府专门饲养耕牛,而且对盗牛者实施重刑。 后来赵国人发现秦国通过牛耕开垦田地,使得荒地都变成良田后,赶到了一阵“不可与战”的恐慌。 . 说起先祖,嬴政颇为骄傲。 “昔日其他诸侯国瞧不起我大秦,嘲讽大秦先祖是放马牧羊的仆人,但他们又怎能想到,这反而能成为大秦的优势。” 比起不事农桑、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昏庸诸侯王,秦国君王矜矜业业督促生产、鼓励农耕,简直是一股清流。 【还有最重要的土地】 周朝时实行井田制,现在的汉字“田”就起源于井田制。 秦朝商鞅变法后,商鞅废除井田制,在亩的大小上修改了数字,把井田一亩大小的100步改成了240步,变大之后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更适合耕牛施展畜力。 而亩产面积变大,赋税并没有提高,平均下来每亩地的赋税降低了许多。 ——当然,这样对农人的压力也更大了,促使农人不得不去借铁农具和耕牛,日日夜夜都在田地间劳作,彻底沦为秦国“耕战机器”里被压榨的劳动力。 【秦国改革后的耕地制度,加上它的地理位置,更适合粟的种植。】 【粟耐旱、耐贫瘠、喜温暖、适应性强,而且对土地不挑,盐碱较轻的地区也能种植】 【秦国凭借粟快速的粮仓充实起来,再加上后来韩国君王倾情赞助郑国修建的郑国渠,让关中之地水土肥沃,粟的产量更高了呢!】 “哼,若不是我韩国的郑国,秦国现在一样吃糠咽菜!” 从韩国来的小官吏恨恨地吃一口碗里的粟米饭,一想到自家国君的昏招,再一想到自己碗里的粟是来自韩国的郑国修建的郑国渠浇灌出来的,眼泪差点都出来了。 同样是国君,大秦一代比一代强,韩国怎么就一代比一代蠢呢! 好恨啊,韩国如果有一条郑国渠,他哪还用来秦国谋差事。秦国再好,也不是韩国。 越想越气,再吃一碗! . “还是在大秦吃得多,我在宋国时早餐最多三分之一斗,在大秦竟然早餐都能吃半斗嘿嘿。” 从宋国来到秦国的小官吏,捧着饭碗吃得美滋滋。他一边吃一边看向城墙下筑城休息的刑徒,看着他们碗里官府刚刚发放的口粮,更加羡慕了。 “秦国连刑徒、奴隶都能吃这么好,等以后我回去探亲,把我其他家人也带来秦国!” 旁边的老秦人慢悠悠吃着粗糙的粟米饭,没有开口说话。 他没说,并不是所有秦人都能吃到粟米饭,也不是一直都能吃到粟米饭。 以前大秦穷得时候,贫民百姓、小官小吏,谁不是肚子饿得咕咕叫。 也是变法之后,粮仓粮食多了,他们这些身为官吏的能吃得好点,去民间看,贫苦人家吃不饱的还是有很多。 老秦人悠悠叹一口气:天幕说后世大秦一统六国,那时的老秦人应该吃得更好了吧? 可惜,他老了,看不到咯! 【当秦国农业越来越发达,农耕技术走在所有诸侯国的前列,而其他国家先后遭遇饥荒、粮灾时,就注定了结果是秦国的胜利】 【而当秦朝放弃了农民,把为秦国贡献最多的农人压榨到不得不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时,也注定了秦朝的灭亡】 【成也农,败也农】 【历代帝王口口声声重视农业,又有几人是真正的把农业、把农人看在眼里?】 李世民向魏征拱了拱手,感慨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魏征对他上书的内容,而这一则观点,出自《荀子·哀公》,讲述的是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 在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一千多年后,才出现了李世民这一位护民的千古明君,并且将措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了百姓身上,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生活。 . 嬴政沉默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商鞅即使给了大秦改革好的制度,依然避免不了百姓造反大秦灭亡。 大秦真得把百姓逼得太狠了吗? 他已经下令停止修阿房宫了,但是长城不能停,骊山墓也不能停,还能如何休养生息? 恰好,天幕说到了汉朝。!
第50章 第 50 章 农耕帝国3 【汉承秦制,许多制度继承了秦朝,但是也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 嬴政冷笑:呵呵。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 他看向扶苏:“记好了,你要吸取大汉亡国的教训。” 扶苏:啊? 可是,天幕要是不说怎么办? 【汉初,当权者实行“无为之治”,这个“无为”指的是对百姓清静无为,不干扰百姓的休养生息。 但是对内又是“有为”,在连续几任君王的发展下,铁制农具、马耕、牛耕普遍出现,农田水利建设成就斐然,国家税收持续增长,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荆咕放出一系列汉初帝王们的政策,前后承继,十分的体贴百姓。 从刘邦的休养生息,吕后的萧规曹随,大体上并没有改动多少; 汉文帝时期,连年减免赋税。 到汉文帝十三年,刘恒开天辟地第一次的直接免除了农业税,这也是封建王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免除农业税; 在免除农业税后,国库依然没有贫穷。 刘恒采用了晁错的“纳粟授爵”措施,允许天下富人将自己的财富送到边关资助将士来发放爵位,这一项措施在当时十分有用,不仅缓解了因为免除农业税带来的经济紧张,也缓解了边关面对匈奴、南越的压力。 汉景帝刘启时期,赋税最低到了三十税一,也就是农民只需要缴纳粮食收成的三十分之一。 而且刘启登基的第一年,就下诏令允许百姓从土地贫瘠的地方自由迁移到土壤肥沃的地方居住和开坑荒地。 【历经“文景之治”后,留给汉武帝刘彻的宝贵财富,原本是一番盛世景象。当时的记录,是京师国库收到的铜钱因为长期不用,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太仓粮库里的陈粮压着陈粮,都溢出仓库外露天堆积。】 刘邦听到这里,乐得直拍大腿:“好曾孙,有出息,有几个厉害的老祖宗!” 萧何有些尴尬地看一眼刘邦,这话让他们这些大臣怎么接?顺着拍马屁? 吕雉淡淡地瞥了一眼。 老家伙还是这么厚脸皮,这到底是夸曾孙还是夸自己? 【但是,刘彻也面临了新的压力。那就是人口】 【历经文景之治后,汉朝的人口扩大了2倍到3倍,看起来是人口繁华,但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在天灾不断的古代,成了新的挑战。】 “从先帝时期,一旦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有很多百姓卖子求食,到处是流民。”刘彻听到这里,表情严峻起来,“天幕也说先帝时期已经是文景之治,那为什么原本可以安居乐业的百姓走上流浪之路?” 众多大臣猜到了刘彻想说什么,但是许多大臣本就与诸侯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噤若寒蝉不敢多嘴。 只有主父偃,大胆地出列发言:“回陛下,是因为百姓没有田地,没地方种地又如何养活自己?” 刘彻一声冷哼:“先帝并非没有看出来土地被诸侯国占领导致的问题,可惜,削藩失败,还白白牺牲了晁错。” 当诸侯国占据了最肥沃的田地,百姓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给诸侯当佃农当奴仆,牺牲人身自由勉强养活自己,要么离开土地到处游荡,寻找其他的求生方式。 这些没有产业、没有土地生存的流民,当遇到天灾或者其他动乱时候,很容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比如秦末农民起义。 【刘彻在位时期,除了打匈奴,最大的功绩就是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这什么想不到,水利兴农,以农养兵。”汉惠帝时期,刘盈自以为是地发表着高见,被吕后一巴掌拍过去:“老实点,听天幕说。”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