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时期开始,耕牛开始有富余,耕牛遍地,牛耕开始走上普及化,并且一直流传到了唐宋元时期。 汉武帝盛世时期,对外打平匈奴,对内兴建太学,文化发展,兴修水利,冶铁技术发达,农耕工具效率提高。 然而刘彻如同后世人希望李隆基早死一样,历经几任帝王积累下来的盛世景象刚刚现世,自己开始作死。 在卫青和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后,刘彻不肯放弃,继续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四处造反。 刘彻发布了“轮台罪己诏”,迎来了帮他挽回大局的赵过,赵过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研制和改进家具,如:锄头、耙、锸、镢等等常用的农具,从技术层面让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赵过在关中试行“代田法”两年后,边疆地区开始实行,有了“代田”和“代田仓”,小麦进入了主粮的范围。 【冬小麦的优点不仅仅耐旱,最重要的是它是秋种夏收,可以和粟、大豆进行轮种,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 【而且粟是短根,小麦是长根,有助于疏松土质,适合地质紧密的黄土地。同一块土地进行粟、麦、豆轮种,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更多了】 董仲舒狠狠握拳,激动地看向刘彻:我都说了,种冬小麦! 刘彻:“知道了知道了,种种种!” 天幕都提醒的这么明显,还不种是傻子。 董仲舒这才发现,自己刚刚激动之下,把心中所想说出声来。 其他大臣用看勇士的眼神看着他:厉害啊,还敢以谴责的语气说陛下! 汉成帝时期,听到天幕解释种小麦的好处,氾胜之从田地里直起腰来:“说得没错!这种小麦好处多多!” 【因为及时任命赵过,恢复和发展农业,也让刘彻挺过一次危机。不然秦末时期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恐怕在汉武末年也要发生了】 【这也可以说是农业对政治上的反哺】 “朕没有赵过,但是朕有农家。”嬴政迅速下令,“召集全天下的农家子弟,有种植经验的普通农人,考核之后任命为农师官,派往地方监督生产。” 刘彻听到这里发出深情的召唤:“这位赵过在哪里!速速寻来!” 【到了汉成帝时期,一位家乡在山东氾水的官员受到朝廷派遣,以轻车使者的名义,来到关中地区推广小麦。 他在前人赵过的基础上总结出“区种法”,将田地画成小区块,在小区块里精细地使用劳力和肥料。】 【氾胜之总结了自己种地时的农业笔记,编纂成书,这套书被后世人称之为《氾胜之书》,从此精耕细作成为了华夏传统农业种植的第一原则。】 【当小麦被广泛推广,汉平帝时期,汉朝再次迎来了人口大爆发,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6000万,人均占有耕地为8市亩,人均年占有粮食为320公斤,这个数据一直到近代都没有被打破。】 刘彻顿时激动:朕又可以了! 人口大爆发,6000万,自己的后人还是厉害的! 【我国古代有三次人口高峰,第一次就发生在西汉后期,当时全国的总人口在约0.6亿人。这是我国人口首次突破半亿,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当农业达到巅峰,也意味着走到了极致,从量变需要发生质变,那就是科学技术】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具体地地说就是食物生产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这几何级数增长肯定要比算术级数快。 如此一来,人口就会增加,而多增加的人口就要以战争、疾病等形式消灭掉。人口数字增长达到一定界限便会自动下降。】 【这就是著名的人口论“马尔萨斯陷阱”。】 【月满而亏,盛极而衰。当人口达到极致,但是生产出来的粮食没有满足人口所需,百姓造反是必然而然的。】 【或者说,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满足生存需求。这里面既有农业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比如说土地兼并。】 天幕一提起土地兼并,刘彻就冷下脸,不用天幕解释,他已经猜到了。 毕竟,他也正在经历。 哪怕找到了水工和赵过,没有足够的土地给百姓耕作,一切依然是个空。 削藩,事不宜迟! 【成也小麦,败也小麦】 【汉元帝时期,废除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盐铁官营,废除了汉武帝时期把富商迁移到陵邑守陵的制度,从此,南阳迎来了新的豪强——因为种植小麦成为庄园主的地方豪强】 刘彻大怒:“哪个废物子孙废的?这汉元帝又是谁?” 大汉以孝治国,这位汉元帝废除祖宗之法是不孝,肆意妄为没脑子是愚蠢。 刘彻不敢想象,这么蠢的后人竟然是他的子孙。 他只听到废除盐铁官营就已经觉得糟糕,知道祖宗把这两项收回来有多难吗? 再一听到废除迁移富商,眼前一黑。 他真得是为了死后有人守陵好看吗,还不是为了压制地方豪强。 当地方豪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是狼也得夹着尾巴,这废物轻易废除,有能力压制豪强吗? 很明显,没有,因为天幕已经说到了新豪强诞生后的结果。 【豪强大肆兼并土地,王莽新政后,宣布让天下私田为公田,也就是将地方豪强的田地全部收归国有。】 刘彻:“……” 这位王莽又是哪里来的! 这名字怎么听都不是汉室宗亲,是权臣还是外戚! 嬴政:“这刘家怎么回事,怎么一个个都喜欢走极端?” 或者说,跟那宋朝一样,都是瘸腿? 要么彻底不管,放任地方豪强坐大,要么一次性彻底收回,得罪全部豪强地主,就不知道循序渐进吗? 新入朝的六国旧人偷偷看一眼嬴政:以后再也不骂这位暴君了,比起后世帝王,始皇帝多么仁慈啊!好歹秦人的田地还是实实在在的,不至于这样一会儿被豪强掠夺一会儿被收归皇室。 【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后来地方豪强也参与进去】 【这里面有两位豪强,也是曾经的大庄园主。一位是阴氏,一位是樊氏】 【后来,樊氏族长樊重的外孙刘秀,成为了东汉开国君王,重新为大汉续命两百年; 而阴氏的孙女阴丽华,成为了东汉的开国皇后以及继位者的母亲】 【其实虽然是宗室,到刘秀时期已经没什么宗室待遇,他们能过得不错,全凭土地,还有——小麦!】 【看,农业是多么重要!农作物又是多么重要!】!
第51章 第 51 章 农耕帝国4 【关于东汉这些豪强庄园主的生活,可以从一本书里看出,这本书就是《四民月令》】 【这一本书是河北崔氏的崔寔在朝为官时期写下来的,写得是一位豪族世家之子对于庄园昔日繁荣景象的怀念,里面详细记录了包括春小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麦作的时令、耕作技术等。】 混在朝廷官员中看天幕的崔寔猛地抬头:??? 他随便写写的回忆日记,竟然还能流传到后世? 而且竟然不是因为崔氏,是因为小麦?后世就没人关心一下崔氏吗? 【为什么是怀念呢?】 【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东汉已经进入了末年】 【东汉末年连续五位幼帝,最小甚至才3岁,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献帝好歹活到54岁后病死,已经算末年最长寿的皇帝了。】 刘秀刚听到天幕提他与阴丽华的往事,正尴尬着,因为此时的皇后还是郭圣通,还没废后。 他看着郭圣通瞬间眼眶一红,哭着喊道:“陛下!” 刘秀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郭圣通给他生了四子一女共五个孩子,阴丽华的儿子才刚出生还小,取谁舍谁都是左右为难。 结果立刻听到了末年的事情,刘秀瞬间崩溃。 原本还在头疼南阳旧部与河北旧部的大臣如何平衡,郭圣通和阴丽华该如何废立,现在听到连续五位幼帝,什么如何抉择都不是事,如何让江山稳固才最重要! “皇后之事稍后再议,朕先与大臣商议一番农耕之事。”刘秀逃命似遣退后宫诸人,召集大臣商量政事。 天幕既然单独在讲农业时提到东汉,东汉亡国没准与农耕有关。 正商量着,天幕开始继续讲述东汉。 【曾经,豪强庄园帮助刘秀得到天下。 东汉32位开国元勋种,“世为著姓”和世代为官者就有13人,出身自南阳、颍川、河北的有27位。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出身河北郭氏,第二任皇后阴丽华出身南阳阴氏,刘秀也是出身南阳。】 【此时的经济政治重心已经东移,在南阳、河北两地豪强的政治影响下,刘秀最终定都洛阳,起于关东的豪强庄园主们,开始继续建立属于他们的统治秩序】 东汉,刘秀的脸色变幻莫测。 天幕这话的意思,莫非是成也豪强,败也豪强? 他的东汉亡国,与关东豪强庄园主有关系?嬴政脸色平淡:“不是分封诸侯,被诸侯割据领地,就是赏赐功臣,被地方豪强把持大权。这刘家皇帝,看来也不过如此。” 大秦的皇帝哪怕一开始被太后被外戚掌权,哪一位不是夺回权利大权在握? 嬴政看向扶苏:“看到了吗,大封诸侯或者大封功臣的结果。” 扶苏想起自己曾经支持过的分封制,不由越发佩服父皇,恭敬一拱手:“还是父皇英明。” 扶苏的老师淳于越此时有些尴尬,他是很明确的支持分封制,可是天幕已经讲过很多后世的七国之乱等各种分封制导致的恶果,又听到分封制,完全当做自己没提过这个制度,对后世的制度很好奇:“只是不知道后世是用得什么制度。” 【但是,豪强无限扩张的结果,就是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摇摇欲坠。】 【豪强地主和他们的庄园庞大到可以连绵数百栋房屋,豢养数以千计的奴婢、数以万计的徒附时,贫民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重新走上刘秀走过的老路——揭竿而起。】 【西汉末年,有赤眉军,东汉末年,有黄巾军。】 【西汉末年,赤眉军喊:“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东汉末年,黄巾军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老刘家最终面临了同样的困境】 李世民听到这里沉默下来了。 两汉有地方豪强,大唐有世家大族。 关陇世家历史悠久,百年大族连他这位天子都不看在眼里,想跟世家联姻都被嫌弃李家有鲜卑人血脉。 世家势大根深,有着“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的说法,王朝的更替在世家的眼里,不过是头顶上的皇位换一个人坐,大臣为谁效力不是干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