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在曾经的百越首领是懂大秦官话,除了被斩杀的领头羊,剩下的首领家眷还活着,也还听得懂。 有一位老妇拄着拐杖走到前面,脸色带着警惕,用大秦官话问道:“你们是农家弟子?” “没错。”一眉心有痣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年长农家弟子温和道,“百越现在在种植水稻吧?就是直播法?” “我们直播法吃得饱,不需要你们帮助。” “你们不想更轻松点,省力点吗?”年长的农家弟子有领头人的架势,循循善诱地试图说服百越人,“后世人人均寿命78岁,你们也看到了,后世人十分悠闲,种地都靠机械,不需要人力。” 有一年轻农家弟子插话:“那乌龟也不需要干活,所以才活得长寿,那拉磨的驴子天天干活,都短命的很。” 其他人齐齐白了他一眼,有拿自己跟乌龟和驴对比的吗。 但百越人还真被说动了。 “希望你们说到能做到。” 老妇人说着,对着自己的族人示意一番,百越人这才各自散开。 赵佗:“???” 这样都可以? 他看着百越人还真有几名看起来是首领家眷的人冷漠地对农家弟子说:“跟上。” 然后带着农家弟子去自己水田里跟着学习,虽然态度冷漠,但也的确是在认真听着。 赵佗挠了挠头,心里对农耕的重视更上了一层。 目前的状态,是大秦打败了百越,把那群不服的刺儿头削平了,战败投降的战俘还关着,被大秦军队看管着。剩下一群百越的老弱病残,警惕地与大秦人保持距离,没有反抗,但也不配合,始终保持着敌对的状态。 在历史上,即使大秦打败了百越,也没有教化此地。等秦二世而亡后,赵佗反过来被百越的习俗同化,开始披发左衽,看起来像百越人。 这一世,因为天幕的出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百越之地提前迎来了中原的农耕文明,开始从原始的部落生活朝着封建制转变。 大秦对百越同汉人一样,租借铁农具,帮忙打造石磨,教授如何育秧移栽,如何使用铁质农具更便捷的收割和劳作等。 这对于失去了大部分男性劳动力的百越人来说,是正需要的。 百越人的态度开始渐渐变化,六国之人的态度同样开始变化。 贵族曾经贪恋旧日身份地位,但是如今咸阳学宫正需要人,论识字和学问,谁能比得过六国贵族? 哪怕许多六国贵族并不想去大秦朝廷为官,但是在看到天幕之后有了其他想法。 比起复国,将六国文明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后世人既然依然以楚国、齐国、鲁国等国人自称,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传承更多的文明? 于是,开始有六国贵族主动申请去当咸阳学宫的老师,也有人开始自己在民间办学堂,收自己故国旧人来学习。 农业,工业,商业,军事,历史,政治,时事等等。 哪怕国君昏庸不重视,但是想要被重用的大才们会主动给国君投上各种国策和技术,国君不喜欢也会收起来,不会流向民间。 现在想来,与其烂在宫中,还不如传给自己人。 当这些信息汇集到嬴政面前时,嬴政想了想,只颁布了两条指令: 一、咸阳学宫改名为华夏学宫; 二、咸阳开展百家考试,取才为官,以秦小篆为考核语言,以秦法为考核规范。 统一文字和思想依然是需要的,但对于文化的管制没那么严格,比起焚烧六国之书,他更想把六国的人才和文明通通榨出来为己所用。毕竟,谁能比皇室的藏书更多呢。 六国贵族只能捏着鼻子,一边教授自己的六国旧民学秦小篆学秦法,一边用自己私藏转移的藏书来教授六国曾经的文化,将更多的六国历史,传到后世。 . 汉朝,刘彻正跟赵过一起微服私访。 他们也没走远,走到了长安周边的田地里,看着农人在天地间忙碌,刘彻不是第一次看到农人种地,但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小看了农耕:“原来种地大有智慧。” 往日他看到的是农人机械的弯腰,把头埋进地里刨食。身上手上永远沾有泥土,晒得肌肤黝黑沧桑,腰身仿佛永远直不起来,看向上位者时卑微又低下。 现在再看农人熟练地学着天幕说过的各种沤肥法,再想想欧洲那些只会用鸟粪的外邦人,刘彻深刻地感受到了农人粗糙朴实外表下积累出来的农耕经验有多么宝贵。 他还看到田间已经多了一些天幕出现过的农具,官府还没租借,农人已经自己打造出来了。 原来农人并不都是愚人,学得飞快。 刘彻看到了一个类似曲辕犁的犁,天幕上放出来过,这是唐朝出现的,到了明朝退步之后反而没用了。 大汉原本没有曲辕犁,天幕出现后,农人自己研究,村里的木匠帮忙打造——刘彻把盐铁收归官营得等到公元前118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可是国库空乏,出身盐铁商人的东郭咸阳、孔仅提出了盐铁官营的政策被刘彻采纳后才实施。 刚刚经历马邑之谋的大汉,盐铁权利还在诸侯国手中,民间也有。 长安附近的村民相对其他地方也要更富裕一些,村人合伙找镇上的铁匠一起制作,集全村之力,制造出了大汉的第一台曲辕犁。 “果然比二牛抬杠好用!” 刘彻听到农人们推着曲辕犁,挥鞭赶牛,轻松地耕地时惊喜的叫声。 赵过感激地看向天幕:“大汉不缺牛马耕地,有后世更方便使用的农具,加上天幕说过的各种沤肥法,增产还是有希望的。” “再加上小麦和粟轮种,代田法实验。”刘彻看向赵过,“搜粟都尉,你的任务可是很繁重。” 又是代田法又是改良农具,还要去太学教授农学,赵过刚到就被委以重任。 赵过恭敬道:“陛下放心,在试验田里,小麦和粟已经开始尝试轮种。臣使用了从南方引进的各种小麦,也不知道哪种更适合长安的土壤,不同区块的田搭配了不同的小麦。等待成熟季节来看哪种更适合长安周边种植。” 刘彻点点头:“那水稻也是高产,南方也得重视。” 偶尔也能看到一群农人汇聚在水塘边,热热闹闹商量着什么。刘彻去一问,原来是想学天幕上,全村合伙养鱼。 不过这时候还没有人专门育鱼苗,所以全村人打算集体去河里抓点小鱼,圈养在堰塘里,等长大了吃。 刘彻含笑听着,听到农人们有些还记得天幕说过的养鱼之法,说得头头是道。 也有人讨论起用枯木养菌子的方法,说自己家里就有枯死的树木,打算砍回去尝试一下,能多一种吃食也好。 刘彻听着农人们因为多了一些不费钱的食物,脸上是期待的光彩,连他是贵人也没那么忌惮了,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中。 刘彻没有过多干扰,静静地听了一会才离开。 君臣二人一边在田间行走,一边议论着接下来的农耕措施,宫中侍卫扮作普通家丁在后面跟着。 “让官府打造曲辕犁,借给民间使用。” “在乡间也设立劝农亭,让有经验的老农担任农官,分享农耕经验。” “搜集贵族和官员家中藏书,若是有秦朝或者以前农家弟子的书籍就更好……” “养鱼之法可以让宫中养过鱼的传授方法,越简单越实用越好。” “天幕提到过的箱式养鱼法,还有温室也可以尝试一下,有了足够的经验再推广到民间……” 刘彻被启发着,一条接一条农政行令准备颁布下去。 说着刘彻就遗憾,大汉怎么没有农书呢? 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也得在西汉末年,离他太遥远了。 大汉经过连续几代帝王鼓励畜养牛马后,暂时不缺牛,就缺农业技术。相比后世,还是落后了些。 君臣几人从农田回到宫中后,刘彻这一晚选择在宫中大宴群臣,请客的主菜是天幕提到的好东西——小麦。 把小麦磨成粉,按照天幕的做法,做成各种馒头、包子、面条,搭配着大汉为数不多肉类青菜酱料香料,大汉君臣已经觉得饮食进步了一大截,吃着顺滑的面条,一口吸溜下去,仿佛直接顺畅到了肚子里。 “实在是美味!”在家乡也吃过数次小麦的董仲舒还是觉得,天幕教授的吃法更美味,他不由盛情赞美,“小麦果然是个好东西!” 御厨特意还上了烤鱼,这正是天幕中提到过的,大汉皇室自己养的鱼。刘彻盯着鱼,又有了捞钱的想法。 练水军的池子可以养鱼卖,皇室的祭田为什么不可以种小麦然后卖面食? 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精细面食,长安城中贵人多,御厨的手艺也好,完全可以卖贵点。 刘彻立刻开始询问桑弘羊:“桑弘羊,你说让宫中的厨子开个专门做面食的酒楼如何?” 桑弘羊听到钱就开始兴奋:“陛下,可行!” 皇家动物园,皇家的水产品,再来个皇家的酒楼,一听就大有钱途! 百官们:“……” 你们当着我们的面商量如何从我们口袋里掏钱真的好吗? “可惜,朕还是想要后世那智慧农业。”刘彻还不满足,对天幕上的无人农场念念不忘,“若是农场不需要农民种地,大家都可以去打匈奴,那大汉得有多少士兵啊!” “陛下不可!”主父偃幽幽地道:“万一全打死了,岂不是大汉直接亡国?” 刘彻忍无可忍:“乌鸦嘴,闭嘴!” . 东汉邓绥时期,她在天幕结束后,就已经有了想法。 “我想把造纸术公布于天下,让天下人一起想办法改良纸张,你可愿意?”邓绥首先看向蔡伦,“当然,这个纸张还是叫蔡侯纸,你也依然是大汉的龙亭侯。” 蔡伦脑筋快速一转就知道了邓绥的用意,她是想要开启民智,有了纸,百姓才有更多的机会抄书学习,才有更多有经验有家传的农耕世家子弟写农书。 而把纸张制作方法命名为蔡侯纸,也让他在天下再次扬名。 哪怕已经天下闻名,蔡伦依然激动到声音颤抖:“臣愿意!” “还有前朝的《氾胜之书》,我也准备公布之后,让大家一起研究改进,你若是对农学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邓绥说到这里时,眼睛看向茫茫天空,仿佛透过天空看到了另一个时空。 这本农书成书于西汉晚期,便宜了东汉,可惜,西汉汉初的帝王们再优秀,也看不到了。 大臣们眼前一亮,让大家一起研究改进,意味着他们也有机会。 谁家中没有几个要出仕但是又够不到推举标准的,这个农书,不就是机会来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