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自己跟天幕学了不少富农的技术,这时被天幕提醒才想到重点,或者说一直故意忽略的重点: 当百姓没有自己的田地,有再多的农业技术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往日他溺爱儿子,对占农田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他知道不能继续如此下去了。 “你们的封地,取决于你们能做出多少功绩。”朱元璋冷酷说道,一句话再次收缩了藩王们不少福利,“如果是废物,早早饿死算了,我也不缺那一两个为祸一方的儿子。” 藩王们缩了缩脖子,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冷锐的杀气逼得根本不敢开口。 一向溺爱儿子的朱元璋对自己儿子们都如此严厉,大臣们哪里敢多说什么。 他们知道,朱元璋认真了。 以他对贪官剥皮萱草的残酷劲,大臣们丝毫不怀疑,假如自己占田被抓,会不会自己的人皮套在草人上。 一想起那个画面就浑身一痛。 朱元璋还在挨个说着新的措施: “允许百姓用农副产品买卖交易,鼓励百姓种果树制果脯,派农官去传授技术。” “耕牛的事再议,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养出来的。” “相关工具可以改善一下……” 大臣们却在心里想着自己的家人:回去可要好好严查,有占田的赶紧还给人家! 还要多送点礼物赔礼道歉,希望不要举报他们! 但是已经迟了。 百姓此次起义为的就是田地,不少百姓直接上告官府,而其中被告的,还有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 大臣们被发落了不少,但是天下百姓都看着,朱元璋到底会怎么处置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不知道朱樉荒唐吗? 他知道,并且斥责多次,但是朱樉屡教不改,知道父亲再怎么斥责也不会真对他下毒手,肆无忌惮的在自己封地上作恶。不仅大兴土木工事、劳民伤财,抢占民田,强抢民女,甚至和宠妃在府中以虐人为乐。后来怕自己的恶事被曝光,直接把受害者家族灭门。 原本这些事情朱元璋也有所耳闻,直到被起义军彻底捅到自己面前,朱元璋知道,自己必须拿出一个态度来。 于是,不缺儿子的朱元璋,溺爱儿子但是更爱江山的朱元璋,选择了牺牲朱樉。 天幕再次到来的前一日,朱樉被朱元璋一杯毒酒赐死,留了个体面全尸。 历史上的朱樉,死于三名老妇人的下毒,因为天幕的出现,还是死于毒酒。他毒害了不少无辜的庶民百姓,轮到他自己,也算是因果报应。 当朱樉“被赐死”的消息传到民间,紧随着的是被起义军举报抢占民田的大臣和贵族慌慌张张的退还民田,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谦卑,生怕百姓不收后自己人头落地。 在宫中,听到锦衣卫将各地起义军逐渐平息的消息传来,朱元璋眼神幽深。 他冲大家挥了挥手,声音有些无力:“都退下吧。”看起来如同一位疲惫的普通老人。 大臣们以为,朱元璋是在心痛死去的朱樉。 只有最亲近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知道:父皇是在庆幸,大明的江山保住了。 牺牲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稳住大明江山,这笔交易太划算了。 划算到,或许他们其他儿子,日后都得紧着头皮过日子,谁敢再欺压百姓,朱樉就是他们的下场。 天幕提到了大明的藩王祸害,恐怕比起背叛大明的大臣,朱元璋更恨自己的废物子孙。 现在,他要严管儿孙们,藩王们都得夹着尾巴做封王了。 朱标轻轻咳嗽了一两声,揉了揉不舒适的胸口:奇怪,最近也没天气转凉,怎么总是不舒服呢? . 清朝,玄烨正在一边安抚起义的汉人百姓,给汉人分田分耕牛分农具分果树,一边为文字狱翻案,并且立下大清永远不得再发生“文字狱”事件。 当着他的面,官吏一片称赞,但是背后会如何,玄烨知道,定然不是在他面前表现得这样。 但是相信有了未来的八国联军威胁,有了最强大的西方敌人,汉人也顾不上争斗了。 “报刊已经办好了,陛下可要一观?”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献上排版印刷好的报纸,“按照陛下的吩咐,还有对西方文明的介绍,让百姓便于分辨身边的西方人是谁。” 他打开报纸,只见一面是汉语新闻时事,包括最近皇帝给农民分田地分耕牛分果树的消息,相关农业政策,农业技巧,另一面就是关于外国风俗的介绍。 “大清如今外国人众多,其中定然有许多间谍。”玄烨接过报纸仔细看了看道,“这报纸想必也会被间谍想方设法传出去,内容需要谨慎。” 张英连连点头。 “此外,训练一支锦衣卫那样的特务机构,专门识别外国间谍。” 张英这一次没点头,因为这明显不是自己这礼部尚书的事,他看向刑部那边,自己的儿子张廷玉这时是刑部左侍郎。 不过皇帝明显没打算让别人插手,特务组织得直接对皇帝负责,玄烨年幼时都能训练一群少年拜倒鳌拜,现在成年大权在握,更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 玄烨只是看向张英等大臣道:“尔等有擅长打探消息的儿孙,可以送进来。” 这支队伍明显不能只用太监,也不能只用民间或者满蒙人,需要各个阶层各个地区打探消息,那什么人都得有。 玄烨甚至打算还招一些中西混血的,或者是被洋人抛弃的小孩,从小培养对华夏的忠心后再送去西方,这样方便混到洋人里面打探消息。 当然,这些打算没必要对大臣们具体说,计划还长久着。 君臣开始商量起农业商贸之事,各自汇报着如今的成果。 当天幕到来的时候,大清刚刚在各地搭建固定的集市,允许百姓们在集市上进行自由贸易,开了海禁,允许百姓自由出海,也允许百姓去学习西洋人的语言文化。 民间涌现大量学者翻译西洋科学书籍后流入市场,当文字狱被解禁,更自由的创作被允许,百姓的识字率也提高,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西方的技术。 天幕夸过的四大农书和古代四大科技书籍成为最受欢迎的书籍,茶楼和街边说书人不再说书生小姐的爱情故事,开始讲述科学与农业。 有些人自己看书看不懂,喜欢去听书,不懂得就拉着懂的人询问,交流之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地方上,不再只顾着争夺小利,开始结为农会,互相交流学习各家的农业技术。 有头脑的把自家祖传的种果树经验写成农书,在市场上卖的也很好,更加刺激了农业学习的积极性。 有的农户哪怕自己不会写书,请书生代写,也能卖出价钱,发展出了新的农副产品——那就是农学知识付费。 哪怕是宫中,也在收集民间的农学书,玄烨看得津津有味,还根据民间的农学知识去研究自己的御稻米。 上行下效,导致皇室、贵族、大臣和百姓集体兴起学农之风,让农业不断涌现新成果。 天幕一周之后再次降临时,各地农会如雨后春笋快速冒头,与往日闭门造车的风气完全不同。 【铛铛铛,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 荆咕活泼的声音响彻天幕时,伴随着四大发明的图片:纸张,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四大发明虽然是华夏发明的,但是“四大发明”这个概念是西方提出来的。】 嬴政微微皱眉:该不会是后世皇帝又不重视,被西方人重视吧? 每每看到天幕讲述后世的那么多好东西,大秦没有,后世有却不珍惜,嬴政就默默在心里凶性大发:这么不珍惜,给朕!给大秦! 【英国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 印刷术在文化,火药在军事,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任务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也肯定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实地考察研究华夏科技史后,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基础上,补充了“造纸术”,提出了华夏古代“四大发明”的观点,从此流传至今。】 刘彻目标明确地盯着火药:“火药火药火药,大汉已经有纸了,活字印刷听起来也不难,指南针大汉有司南,就差火药了!” 而且对火药完全没有头绪,再厉害的工匠想研究都无从下手。 【正所谓: 中华复兴起宏图,自主自立自强书。 造纸有术源中土,活字印刷传经著。 火药意外成黩武,磁针指南新航路。 四大发明曾耀祖,熠熠光芒照今古。】 【全世界的文明起源,离不开华夏四大发明的传播。 工业革命同样离不开,所以我们这一期专门讲工业,就从四大发明说起。】!
第71章 第 71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1 【首先,我们从造纸术开始讲起。】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华夏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造纸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嬴政对于天幕的话深以为然。 在天幕没有播放造纸术之前,他每日批阅奏折,竹简重达两百多斤,拿在手中真是又重又累。 自从工匠们造出纸张,他再也不想用竹简办公了——但是为了方便将大秦文化传到后世,嬴政还是要求官吏把大秦的律法和书籍写在竹简上,以后当做陪葬品。 最近,嬴政想起大秦厉害的先祖,开始让李斯写秦国历代先帝的故事,也要求写在竹简上,打算带去后世给后人欣赏秦王们的赫赫功名。 而秦皇室的公子公主们暗戳戳开始自己给自己编故事,自己写竹简。 一时之间,大秦制造竹简的工匠越发紧俏。 在这样的氛围下,文武百官们也开始写自家的家书,族谱等能传世的文化,不再流行陪葬金银珠宝了。 反正王朝末路总避免不了被盗墓,陪葬金银也是便宜了盗墓者,还不如多陪葬一些竹简,没什么实际价值。还可能一不小心死后两千年成为名人,到那时候死了也可以含笑九泉。 【起初,关于造纸术到底是不是蔡伦发明的,是有一些争议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