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了,再也不服了。 【这个配方也不是完全无用。】 【我们现代也在用。】 天幕出现了一个人,端着一口大铁锅,旁边的材料是魏晋人很熟悉的五种石头。 大铁锅里先装入高强度的硫磺,把硫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把石英砂及石英粉——或者用五石散中其它四种来代替,按一定比例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热塑性材料,专业名称叫做“硫黄砂浆”。 但是紧接着,这个人并没有把它服用,而是端着它,来到了工地上。 “硫黄砂浆”具有及其优异的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比如铁路上,在华夏援助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上就有使用。 .再放出魏晋时期的寒食散炼丹过程。 起初也是先加热四种材料,最后用赤石脂融合,赤石脂具有粘性,把加热的矿物材料可以粘在一起,搓成丹药,然后口服下去。 因为这些矿物都难以消化,并且有一些毒性,在赤石脂的粘性下还会黏住五脏六腑刺激,会让服用者不得不饮用热酒来促进消化,最后浑身燥热,开始脱衣高歌,裸身奔跑,一直到最后排出去才恢复。 【挺佩服我们古代的老祖宗,不愧是神农尝百草的后人,什么都敢用自身尝试。】 一群古人嘴角抽搐。 这样的夸奖,并不想要…… 但是想想,可以用作军事和民用的火药也是帝王的炼丹过程中形成的,可以当工程材料的寒食散也是口服的丹药,他们好像真的什么都在往嘴里塞? 对啊,当初怎么不试试别的用途,干嘛非得往嘴里塞? 道士、方士们齐齐受到启发。 他们,好想得多看点其他书籍,多做点其他实验? 【寒食散除了有毒,本身没有太大的生理成瘾性,不是鸦.片那种毒瘾大的药物。但是为什么魏晋人那么依赖寒食散?】 【一是个人离不开,它的刺激性会让人心理成瘾,如同现代的异食癖;二就是风气,当整个社会从上层到下层都在追逐服石行散,哪怕没钱人也要装着行散,就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东晋时期,自上而下到处服食寒食散。 今天有人服用之后药发之时上厕所不小心掉入茅坑,明天有人药发后开始发癫,在大街上一边脱衣服一边高歌。 又有书生走着走着突然躺在街头开始无病呻~吟:“啊~~~” 有路人热心问道:“你怎么了?” 书生:“我在行散。” 路人又问:“你什么时候服的石?” 书生眼神迷离,努力模仿见过的状态:“昨日买的大米,里面有些小石头,可能是误服石了。” 路人顿时齐齐嘲笑起来:“哈哈哈哈,又一个服不起石还装行散的穷鬼!” . 嬴政:“……” 老祖宗表示辣眼睛。 “这些人不用种地,不用服劳役吗?” 这么闲,真想都给抓到大秦来搞建设。 六国贵族同样嫌弃。 “这后世的人都是什么妖魔鬼怪?” “我们的贵族再荒唐也不会这么发疯。”“一代不如一代,这些人竟然是贵族,我们真是耻与之为伍!” 他们再荒唐,也没有这样街头裸.奔!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男人有关。】 【在古代,只要什么药物与“壮.阳”挂钩,它的销量就会猛增,简直是万能广告。】 【看着这群服药后各种癫狂的文人,谁能想到,寒食散起初也是作为壮.阳药来食用的呢~】 何晏的表情立刻不自在了,跪坐在案后,有些坐立难安。 曹丕故意嘲笑:“我说你怎么好好的要研究什么寒食散五石散的,原来是,不行啊——” 何晏一声冷笑,根本不在意曹丕是未来的魏文帝,反正曹丕本就看他不爽,也不在乎再多结一次仇:“你现在不服用,但是天幕说你是因为服用致死,莫非你后来也不行了?” 曹丕忍不住了,当场拔剑,立刻被众人手忙脚乱的按下。 众人连忙劝:“看天幕!看天幕!” 这时,天幕突然声音一肃,说起中医之争。 【正因为历史上对医学的不重视,许多医书的失传,导致华夏的中医传承不全,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质疑,华佗的麻沸散和外科手术也曾被怀疑过。】 在《周礼》中其实记载的医学分科中,已经有了外科医生的分类,叫做“疡医”,负责治疗疮疡、肿疡、外伤和骨折一类的外科疾病。 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对内脏的描述和记载。 在《列子》中,也曾经记载扁鹊对病人进行过得手术。 但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没有记录过麻沸散的药物组成,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明等1000多年的医籍都不曾有过内容,只有一些推测,假托,比如认为麻沸散可能和宋朝窦材、元朝危亦林、明朝李时珍所记载的睡圣散、草乌散、蒙汗药相类似。 窦材的睡圣散主要药物是山茄花,也就是曼陀罗花。 危亦林的正骨手术麻药草乌散,也是以曼陀罗花为主。 蒙汗药的主要是乌头附子等,但这些都被人怀疑,并没有统一定论。 【公元1805年,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使用曼陀罗花为主的药物作为手术麻醉剂,被誉为世界外科学麻醉史上的首创。】 【实际上,华冈青州晚于华夏几百年,但是因为华佗的麻沸散成分没有记载,以至于我国的外科手术不被国际认可。】 唐朝,李世民对日本的观感因为后世日本的所做所为,不断地拉低。 “又是日本,朕怀疑,他又是看的华夏医书学习的。” “侵华战争时日本不是抢走了很多华夏的书籍吗,没准那些失传的书其实是被日本抢走了。”长孙皇后生气道。 她深刻记得,大唐的不少文物书籍字画都被外国抢走了,连昭陵六骏也被抢走部分,其中就有日本。 李世民狠狠一握拳:“要什么朝贡国,朕要四海归一!” 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现在他既可以做“天可汗”,可以接受胡人和胡人的土地,也可以接受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土地,做真正全天下的“天可汗”! 【民国时期,成都人张骥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华佗麻沸散使用的事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同时在上海印行的《华佗神医秘传》也收载此方。】 【但是因为这本书是近现代作的,并不是很受认可。】 【哪怕是国人自己,对国外更早一些的外科手术记载都承认,却不承认华佗的麻沸散和外科手术,甚至有外国学者认为,就算能进行这类手术,那么华佗一定是外国人,比如古波斯或者古印度人。】 华佗:??? 他是沛国谯人,正宗汉人,什么时候成什么古波斯或者古印度人了? 后世人不仅怀疑他的医术,连他的国籍都给改了,太过分了吧。 听到这里,哪怕是曹操也来气了。 “又是那小日本和外国,定是那西洋国家。”曹操看着刚从大牢里放出来的华佗,连忙站起来迎接,“都怪曹某冲动行事,委屈华神医了!” 华佗经过牢狱之灾,也选择了接受为曹操服务,连忙一番客套。 现在在他心里,比起病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的医术能传到后世,不然被质疑还被日本人抢走自己麻醉史首创的名声,生气! “华神医就在这里好好住下,好好写书,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曹操大方道。 这时华佗也不跟他客气,连忙拱手:“多谢丞相!” 哪怕是借曹操之力,也要好好写书,把医书和麻沸散传到后世,让后世的外国人无话可说!!
第121章 第 121 章 医学与生命5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大一统之间,魏晋南北朝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反而出现了不少名医,但也因为战乱遗失了不少,非常可惜。】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在战乱中散佚,到西晋时期由王叔和重新搜集整理,但是一直到隋唐时期都秘藏而不显,以致于唐朝孙思邈都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到北宋时期,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定后,才有了现在的传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专论伤寒,《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伤寒杂病论》的全书现如今已经不可确知。 但是这本书是华夏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体现了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历代学习中医的必读教科书。 不仅从两晋唐宋,华夏古代的医学家在不断学习,日本同样研究《伤寒杂病论》,在临床广泛采用伤寒原方治病,还把其中的部分方剂还原,制成成药。 . 张仲景的弟子听到师父的名字又被提起,正高兴着,就听到了师父医书散佚,部分失传的噩耗,一个个比自己的书籍失传还要悲痛。 “难怪不说师父,师父的书怎么失传了这么多。” “16卷只剩下两卷了?这也遗失太多了吧!” 张仲景安慰道:“两本,不一定是两卷。” 他在心中深深叹气,战乱啊,终究是因为战乱。 战乱带来疾病,带来死亡,也带来了文化的失传,这让他实在是无可奈何。 张仲景面上不显,脾气很好地在安慰弟子们,弟子们还在为师父打抱不平:“还是很少。” “确实。” 年轻的弟子很快自己缓解过来,并且找到了解决途径。 “我们多多学习,都要传下去。” “说出去咱们也是医圣的弟子呢!” 张仲景哭笑不得:“我还没写呢。” “师父快写!我给您磨墨!” “我给您摊纸!” “我来整理病案!” 一个个特别殷勤,张仲景感动之余,心里忍不住有更大的野心。 既然后世如此重视这本书,他一定要写得更好,更多,更全,才能不负后世所望,不负自己这“医圣”之名! 【说完张仲景,还得说一下整理《伤寒杂病论》的王叔和。】 【王叔和本人编著了另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在书中把脉象分为24种,基本概括了临床上出现的基础脉象,后世虽然有所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 【王叔和,可谓是脉学中概括传承的第一人,集汉以前的脉学之大成,对后世影响颇大,比如唐朝太医署的太医学生必修基础课程也有此书。】 一位汉朝大夫受到启发:“概括前朝脉学都能写书?” “我觉得我也行!” 他母亲笑了笑,对儿子的心态很能理解:“那你倒是写啊。” “我看完天幕就开始写。”汉朝大夫看到母亲的笑容,微微脸红了一下,猜测是不是师父又在母亲面前吐槽自己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灵活应用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