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孙思邈也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华夏古代医者,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首创了多个第一。】 【孙思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王”,在这里就不多说,直接看内容吧!】 荆咕直接把孙思邈的各种“第一”放在天幕上,长长长长的名单,密密麻麻看得让人震撼到说不出话来。 “不愧是药王!”汉朝张仲景看着里面的内容,佩服一句,没有多说其他话。 无他,忙着抄天幕上的内容。 虽然弟子可以抄,还是觉得这样的圣人自己亲手抄写比较有诚意。 秦朝的夏无且等太医和医家弟子,一个个疯魔了一般,一边抄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狂热到让人忍不住怀疑孙思邈若是在面前立刻会上去磕一个。 而在唐朝,孙思邈本人一如既往的谦逊。 “天幕都这样夸我了,我不写得更好都对不起‘药王’这个称呼。” 太医署的太医们心里泪流:别卷了,别卷了,药王都这么卷,他们不卷起来怎么好意思! 不行,药王都如此勤奋,他们也得跟着学,蹭蹭药王的福气,没准自己也能当个“针王”“灸王”。 太医署的太医们各怀心思,看着彼此的眼神如同看情敌,为了未来的荣誉和成就,开始暗自较量起来。 【再说回朝廷的医疗措施。】 【虽然太医署没有面向民间,但是唐朝的各位有为帝王都比较重视医疗,各有各的措施。】 【比如说,唐朝已经有了通过保护环境来防治疫病,妥善处理疫病尸体等,这是从唐高祖李渊时期开始的。】 李渊抚须自得:“朕也是有些功绩的嘛。” 瞧瞧,后世还是记得他的这些施政措施。 【李世民就不说了,他做得太多了,我们说说那些被唐太宗光芒掩盖的其他帝王们。】 李世民哈哈一笑。 “是也该给其他子孙一些机会。” 不然只夸他,他也会骄傲的。 贞观朝的大臣们会心一笑,作为实施那些后世留名的措施的贞观名臣,他们也很大度! 【唐高宗显庆四年,由宰相领衔,尚医局与太医署共同编纂了《新修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 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这本就是由孙思邈与官方主编的医书。】 【武皇期间,将民间的疠人坊收归国有,朝廷设置悲田使,病坊也称为悲田坊,男女别坊,四时供承,由朝廷来为疠人养病治疗。到唐武宗时改名为“养病坊”,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民间也有了大量的慈善机构性质的病坊。】 唐朝,佛教的民间慈善医坊开了很多,许多贫家家中有小儿或者老人实在看不起病,就会送去寺庙。 寺庙帮助小儿看病,小儿长大后还可以在寺庙学佛经,从而得以识字学文,未来可能出家,也可能不出家。 老人同样如此,在寺庙的医坊得到救治后,就会反过来帮助其他人。 其中比较出名的一座医坊是僧人释智岩所开,相传他事必亲躬,为病人熬药换药,甚至亲口吮吸脓疮。 . 纵观隋唐,有些地方上的私人官员,或者世家大族也会开办私人医坊,接收那些无力治病的贫农。 比如隋朝时期,有一位岷州刺史辛公义,开办的私人医坊大到可以安置病床数百,接待的病患不论身份富贵,安排了大夫治疗照顾,还安排了官差巡逻以维持秩序。 遇到疫情时,辛公义亲自盯着,在病患收容厅里放了一个坐卧两用榻,一边处理公务,一边随时查看全州患者的情况,日以继夜,与患者共存亡。 岷州发生瘟疫时,有些家人都抛弃了患病的家人,辛公义不愿意抛弃,让小吏在全州范围内找到被家人遗弃的病患,将他们送到自己的医坊内,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禄去采买药材,耗尽家资去救助病患。 并且辛公义已经意识到了疫病会通过尸体传播,采取的是“火葬”的形式,能更彻底的消灭瘟疫病毒。 因为辛公义的举措,让岷州人称他为“慈母”。 后来辛公义调任山东牟州,处理冤假错案,平定典狱,同样得到了牟州百姓的爱戴。他一生官职不高,但一直做实事,被百姓记在心里。 . 天幕下,隋朝时期,辛公义原本并没有太在意天幕正在讲述的大唐。 唐朝再好,也不是他的朝代,一想到改朝换代会带来的战争与死亡,辛公义只会更加揪心。 他正在巡视自己的医坊,嘱咐大夫:“好好照顾病人,你们自己也要注意防护,天幕上提醒过的口罩好好戴,最近有没有被传染的?” 大夫:“大人,这口罩的确有效果!” “那就好……”辛公义正要再叮嘱一些,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辛大人,天幕在说你!” 辛公义愣了,他好像确实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再抬头一看,天幕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说百姓称他为“慈母”? 辛公义的脸顿时闹了个通红。 他一个大男人,怎么被人叫做“慈母”,从来被孩子叫爹,难不成日后还要被喊“娘”? 病人与大夫、官差们一起善意的笑了。 “辛大人,日后我们就叫你辛慈母了!” 辛公义连连摆手:“不可不可,我堂堂七尺男儿……” 然而他路过一处,大夫笑嘻嘻喊他:“辛慈母辛大人……” 辛公义:“不可……” 官差喊他:“慈母大人……” 辛公义:“不……” 病人喊他:“慈母……” 辛公义:“……” 【唐玄宗李隆基令每州写本草及百一集验方与经史一起主场,还颁布了玄宗亲制的《广济方》,要求郡县用大版刻录,在村坊要塞路边张榜公示,普及医药知识;】 【唐德宗李适时,以同样的方法颁布了《贞元集要广利方》。】 【唐文宗李昂时期,剑南到浙西发生流行性瘟疫,唐文宗遣医送药,并且免除部分赋税,给予衣粮布帛等物品,疫情造成死亡后,朝廷将孤儿收养,官府给米粮养大;疫情过后,唐文宗进行了罪己诏,还给与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总体来说,能看到有为之君还是能心系百姓的。】 被提到的唐德宗、唐文宗受到天幕的认可,一个比一个高兴。 “看来朕这罪己诏没有白下。”李昂想起剑南的疫情,那难过的日子,自己日夜忧心,却还是避免不了死亡。下罪己诏时也曾担忧激起民反,担心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帝王才被上天降罪。 好在,现在看来是对自己的考验,而自己通过考验了。 【隋唐时期,对疫情的医疗控制方法,许多手段我们现在看着也很眼熟。】 【唐朝已经有了疫病防治理念,太医署每年都会配合治伤寒、时气、疟疾、痢疾等丙的药物,在疾病流行区发给患者。】 【各地方官府的医务人员主要就是负责这些疫情,发生疫情灾难时,担负起医疗救治任务。】 【每到疫情,朝廷会及时遣医送药。 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由地方管理直接处理,郡县施与医药。较大区域发生疫情,朝廷会派出使者,视察疫情,遣医送药。】 【比如唐太宗时期,贞观15年、16年、17年、18年、22年,都分别派遣医官到夏、谷、徐、巴等十余州送药救治。】 【重点:都是免费的!】 这一次的夸奖,李世民却开心不起来。 “等等,这么频繁的吗?!” “十余州!这么多地方!” 大臣们立刻忙碌起来。 这么多疫情,如果不是天幕提前提醒,对大唐是个巨大的打击,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不好过。 “让地方官府迅速备药,还要军队警戒起来,防止有人借此生事。”李世民一道道命令发下,整个大唐官府机构都开始运行起来。 【唐朝时期的医药防疫,已经有了多种手段。 比如唐朝敦煌地区,民间开始用雄黄作为消毒剂,投入井水中预防消化道疾病。】 荆咕再次做出详细的药方清单,列在大屏幕上,顿时让古人更方便抄写。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中也曾记载记载:“辟疫气,令人不染……岁旦屠苏酒。” 屠苏酒的成分是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等。 其中一种防治疫病的方法,就是浸水法,用屠苏酒来防疫病,自制屠苏酒口服,然后把药物的渣放在井水中浸泡消除水中的病毒。 还有烧药材烟熏空气来消毒:用太乙流金散、杀鬼烧药方、辟温杀鬼方等药方抓药,用火烧烟熏来辟疫气; 还有用悬挂、携带药材来辟疫的方子:虎头杀鬼方等。 这些药方中都含有雄黄、雌黄、朱砂、鬼箭羽等药物,焚烧对多种病菌有杀灭或者抑制作用。 房舍,畜圈的消毒和杀虫都使用此法。 还有醋熏法,烧一颗石头,把它烧热,然后取醋点在石头上,一直熏到醋的气味遍布整个屋子,取醋的蒸汽消毒空气。 【经历过禽流感的朋友们,有没有觉得很眼熟!】 【醋熏法!醋熏法!】 而且这种点石熏香法,与现代的镜头熏香也有些相似。 把陶瓷的精油灯加热,滴上几滴精油,让精油的气味在受热过程中挥发,香味遍布整个空间,就是现代的“芳香疗法”。 【隋唐时期,妇产科也得到了重大发展,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唐朝妇产科专家昝殷,和他所著作的《经效产宝》。】 【《经效产宝》是华夏第一部 产科医学专著,对后世产科医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宋·杨子建的《十产论》、李师圣的《产育宝庆方》、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都受到《经效产宝》的很大影响。】 【《经效产宝》对海外同样有巨大影响,流向了朝鲜、日本等国。朝鲜金礼蒙的《医方类聚》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内容。不久就传入日本,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一样,受到日本医家的欢迎,在世界妇产科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昝殷非常擅长食疗法,另外还撰写有《食医心鉴》三卷,是今存较早的饮食疗法专著,但是很可惜,原书在宋代尚存,后失传,现在流传的本子是日本人从《医方类聚》中辑出,仅存1卷。】 弘历看到这本书有些眼熟:“这本《纪效产宝》大清是不是也有?” 纪晓岚作为主编,比他更熟悉:“没错,我们正在编写的《四库全书》有录入。” “那为什么后世没有?” 纪晓岚小心提醒:“后世是《食医心鉴》失传……” 弘历:盯——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