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志怪小说还有许多改造和沿用唐朝传奇设定或者剧情的,文学价值不大,这也是荆咕没有详细介绍的原因。 对大唐文人来说,虽然值得骄傲,又觉得有些心酸。 “怎么后世人越来越差了?” “文以载道,文道不昌,国何以哉?” “越来越闭塞,难怪最终走到了闭关锁国!” 现在看来,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似乎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了。 “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大权不断集权、不断打击相权和文人。没了外界的威胁,内部刺头都按下去,看似大权平稳,实则一潭死水。” 已经退休的宰相张九龄在家中,对着自家亲眷才能肆无忌惮的评价。 “哪个帝王不想独掌大权,但是独掌大权并不是什么好事。”张九龄对着长子张拯和次子张挺谆谆教诲。 他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曾身居高位,亲眼见过皇帝如何打压世家和相权,自然懂帝王的心思。 张九龄在世时多次上谏,提醒李隆基提防安禄山,甚至断言“安禄山必反”! 但是李隆基不以为意,自以为帝王心术大臣不懂。 等到张九龄去世,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后悔不已。 现在天幕提前告诉了张九龄李隆基带来的安史之乱,张九龄回忆起帝王的种种做法,完全不意外。 但是让张九龄评价李隆基,他傻吗? 从来不傻,反而太过聪明,玩弄权术,最后把江山给玩没了。 张拯:“那明清,宰相、丞相通通没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明朝有文官集团,结合背后的乡党、书院集团,来对抗帝王,帝王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 清朝有什么? 张九龄没有听到任何一位清朝的名宦,也听到天幕说明朝是最后一个太监掌权的朝代,足以说明,清朝帝王是独掌大权。 但是帝王独掌大权也意味着,一旦帝王昏庸,会导致国家彻底颠覆! 【秦汉时期造纸术印刷术还没发明,文化的传播就跟不上,书籍还局限在贵族阶层;】 【元明清以后,统治者不断地局限,控制,以致于我们能看到后面朝代的文人都在吃唐宋文人的“回锅饭”。】 【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丧失了自己创造性的文人,也丧失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所以我们不仅能看到宋元明清的文章诗词收到了很大的局限,不断地在引用唐人的作品,也能看到许多题材开始消失——那就是地理志方面,对异域的探索。】 天幕放出了众多的博物方面的书籍对比。 宋朝以前,对于异域的书写是一个重要题材,这也是华夏先民对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表现。 从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两汉时期的《博物志》,大唐的《酉阳杂俎》等等,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大量的其他地理或者博物方面的描写。 北宋无名氏有《广物志》,南宋李石有《续博物志》——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是模仿的前人所作。而且也是从宋朝开始,文人著作开始使用笔名,或者说“化名”,完全不留真名以求安全。 《广物志》已失传,布置内容。《续博物志》虽然声称继承《博物志》,实际上内容斑驳杂乱,作者李石主要是抄袭宋朝以前的书,尤其是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朝之事较少,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宋朝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异域书籍,比如沈括的《熙宁使契丹图抄》、朱彧的《萍州可谈》、赵汝适的《诸蕃志》,更多的是根据作者的见闻来记录异域山川、风俗人情、动植物产,比较客观,真实,虽然作者们自称是继承了地理博物的传统,从想象力来说差距非常大,更接近旅行笔记。 【不是说旅行笔记不好,重点是我们能看到,当思想受限,人的想象力被束缚后,各方面都会受到局限。】 【当宋朝占据主流的文人对外界缺乏了好奇心,那么偏安一隅后依然可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也就不足为奇。】 欧阳修皱眉,还是不太能接受:“学者不应为怪异之言祸乱。” 他不仅不喜欢志怪小说,也不喜欢这种虚幻的博物地理图志,在他看来,根据真实见闻创作的旅行笔记不是更实用更真实吗? 宋末著名儒学教授刘埙,也是负责教育的学正,一生研究儒学和理学,非常深入。他从科举和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只觉得写虚构的书籍是浪费时间:“读书人应该以经义、文史为正统,这些荒诞无稽、虚幻缥缈之事于科举无益,何必去浪费时间?” 但也有人,比如邓復,非常喜欢段成式,非常敬佩唐朝文人的博学:“考其论撰,盖有书生终身所不能及也,信乎其为博矣。” “可惜,论博学,我宋人大大不如!” 【宋朝不再书写对异域的想象,也有现实因素的局限。】 【一是因为周边异族政权的阻隔,通往域外的陆上通道被切断;二是由于市舶司的制度管制严格,宋人出海、番商入境或者进入内陆都受到诸多限制,严重局限了宋人的异域降温,也使得宋人更关注内心世界。】 北宋泰山学派创始人石介大笔一挥,写下《中国论》:“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 南宋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安国吹胡子瞪眼地反驳:“荒谬!蛮夷的文化都什么需要了解的,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以礼义也。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人类灭矣!” 宋朝虽然是半壁江山,但是文人的自尊心比四夷臣服的大唐人显然敏感多了。 他们不仅仅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主观上也不愿意接纳。 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也不愿意接纳外来文明,认为除了宋,其余的文明,比如辽、金、西夏,以及海外,都是蛮夷,不值得学习。 金人虽然战斗力比宋强,但还是要学宋的火器制作,还是要用宋的铜钱和丝织品和各种货物,辽人和西夏人也都离不开宋人的茶叶丝绸,这也让他们维持住了脆弱的自尊心,依然可以骄傲地抬起下巴,不去看脚下的残破江山。 【明朝时期有一次例外,伴随着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水手、医生和其他官员有不少作品,这也是明朝对海外各国探索的高峰。高峰之后就落到低谷,西方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东方世界进入党争,郑和的航海图差点都没了,随船所写的作品最终只流传下来三本。】 【郑和下西洋7次,前后时间长达28年,随行人员无数。其中随行的航海医生等人著作了不少重要航海书籍。比如陈良绍所著的《遐观集》,匡愚所著的《华夷胜览》,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 【可惜的是航海医生陈良绍《遐观集》、匡愚《华夷胜览》等等随船人员著作皆已失传。剩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成为研究郑和以及明代中外交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以《瀛涯胜览》对于15世纪初南洋各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国王、民俗、物产等纪载详细,被各国学者公认为三书中最重要的一部书。】 马欢得意大笑:“哈哈哈哈,虽然大家都写,但是我赢了!” 陈良绍、匡愚一阵傻眼。 辛辛苦苦许多年写得一本书,后世直接失传了,那不就是写了个寂寞? 费信、巩珍感到不服。 凭什么说他们写的不如马欢的书有价值?不就是说他们写得不如马欢的书好? 费信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对着夫人信誓旦旦:“等我回头好好改改,改完了肯定比马欢的好。” 夫人含笑点头:“都说白乐天写诗后为了通俗易懂,先要拿给老妇人和小孩看,夫君不如也试试,除了我,还有老夫人和我们孩子,都可以看看。” 费信深以为然:“夫人说得不错,古有一字之师,今日大家都是我的一字之师。” 【而且随着商业发展,出版物繁多之后,还伴随着抄袭、盗版各种情况。尤其到了明朝被取消出版税的优势环境,更是严重,当时连医者家传的医学药方都被人盗版出书,反过来抢占了自家的名声。只能说统治者该管的不好好管,不该限制的乱限制。】 “盗版出书,这的确是个问题。” 朱元璋头疼,本来为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才取消出版税,现在却发现怎么问题更大了。 又是□□,又是盗版书、抄袭,这大明的文人,怎么比大唐的差那么多? 李时珍一边写书一边抚须,听到这里,手一动差点把胡须扯断:“医者的药方都被盗了,这是哪个倒霉鬼?” “倒霉鬼”万全,气得正在祠堂里拿棍子殴打自己的儿子。“看看你做得好事!天幕都知道了!” 万全,原名万密斋,曾经把药方传男不传女只传授给自家子孙。 结果,子孙传给友人,友人又传给外人,外人直接写书出版,还冠了自家名声。 万全气不打一处来,医书已经印刷出版了许多,他是看到书,追寻原委才知道是自己儿子泄漏的。 “天幕说得对,传男不传女不可靠,养一群脑子进水的儿子,迟早要泄密。”万全把医书扔在泄密的儿子面前,失望之余,看向了自己的女儿们。 他斩钉截铁道:“日后咱家女儿、孙女,还有媳妇们一起来听课。” 刚刚被打的愧疚低头的儿子快速抬头反对:“爹!她们是女子!” 万全一听更来气:“女子也是我万家的女子!你连外人都能传,凭什么不能传我万家人!” 儿子磕磕巴巴:“他……他是我友人……他肯定不是故意的……” 万全根本没兴趣听他解释:“现在万家的医术药方改了姓,你满意了?你是不是要让万家所有医术也跟着改姓你才满意?” “爹,我也没想到……” 万全直接不看儿子,看向家中的女眷们:“你们跟着好好学,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抓住机会。我给了你们这个机会,不要让我失望。” 女儿喜不自胜:“是爹爹!” 孙女拍胸脯保证:“爷爷我懂药草,我也很厉害的!” 儿媳向来聪慧,说话也说得很好听:“我已经嫁进万家,生是万家的人,死是万家的鬼,定然不让公公失望。” 万全心情好受了许多。 就凭她们热心的态度,比儿子们有出息多了。 “既然现在外面已经有了我万家的医术,大家整理整理,写出医书,打出我万密斋名声来,我就不信我们一个正版打不过一个盗版!” 【清朝是一个汇总的朝代,各方面都是,因为在清朝搞创作,风险真的很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