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三丫就是贫苦人家贱卖的童养媳。 瑛姑能开方写字,略读过一点书。 也没直接说不可,但也给黛玉泼了一盆冷水。 瑛姑道:“你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好,只是我年纪长,在民间混迹的时日长,和你们官家小姐自小长大所见所闻不一样。” 瑛姑说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要知道,在民间除非一些富裕人家舍得花钱让家中女儿读书,好些平民百姓,连儿子都供不起,如何又舍得让女儿去念书?” 黛玉是官家姑娘,对于人间疾苦,至多是见过,并没有真正的苦过。 瑛姑当然希望黛玉能真的办成学堂,正因如此,她不得不说实话。 柳姑在旁也道:“莫说念书这样奢侈的东西了,就说家中但有点好东西,什么不是捡着家中的男子?若是遇到灾荒年份要卖人,肯定是先卖女子,再卖男子。” 说到这个,三丫就更生气了,双手攥成了拳头: “哼!说什么女儿家只吃白饭不干活,先前我家里地里的活计,做得最多咧!” 三丫饶了一个圈,走到黛玉跟前,揪着黛玉观音兜上的风毛,气鼓鼓道: “姑娘你是一片好心,想教那些女儿家读书写字,这样肯定会耽搁她们做家里的活计,那些人精得很,才不会做亏本生意。” 黛玉倒是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世人多向利而去,那些大字不识的,肯定要奔着银子去。 黛玉道:“这好办,她们来听课的,我给赏钱,若学得好,赏钱更多,若再供给吃食,能少养家中一张嘴,肯定有人愿意,学了字,不至于被人诓骗,就说写契书算账,也不必花钱请人。” 三丫很不赞同,那要花多少钱:“天下那么多人,姑娘又有几个钱?” 黛玉也没多大的胃口,她还是很务实:“总能帮一批人,百八十个的钱我还出得起,难不成因为不能救天下人,就一个也不帮不救了?” 人家自己出钱,瑛姑她们似乎也没再挑刺的底气。 黛玉还做了另一番安排: “而且我想着,只教识字不够,我们江南那边,好些绣娘、织女都能自己养家,总要让她们能有营生,不至于指着男子养活,才能多几分底气。” 瑛姑听了也点头,却为出生在兴庆府的女子可惜,兴庆府找不到什么营生做,能糊口就不错了。 三丫见黛玉连给人找营生都考虑到。 要是她以前能找个营生给家里赚钱,家里兴许就不会把她卖出去给人当童养媳了。 三丫拉着黛玉的手: “你这么好,比那些当官的还好,怎么就不能叫你去当官老爷呢!你若去当官老爷,肯定比那些县太爷忧国忧民。” 三丫说话朴实,却句句在理,柳姑也笑道: “那是当然,林姑娘最有善心,也有本事,我可没见个县太爷操心过女儿家读书学手艺的事。” 真有这样的县太爷,柳姑何必领着一群人躲山上去,当下日子只好过了几天,前些年到了冬天,总有人病死,那日子可是不好熬的。 瑛姑一听更加不忿起来,莫说女子难以谋生,就因她是个女大夫,有些人家见她女子可欺,给的银钱总要打折扣,更有一些赖账的喊打喊杀。 有人生病,总是紧着花钱给家里男人治,有些男人小小伤风都舍得花钱。 而好些女子产育过多,胞宫都掉出来,也不见花钱调理。 瑛姑对着柳姑道: “你这就说胡话了,若让女子能去当官老爷,如何又能将夫为妻纲立得住,女子不安分,不料理家事,旁人的日子过得肯定不如意,不像种猪似的一个又一个的下崽子,谁给传宗接代?” 话说得粗俗,尤其是‘下崽子’一句,瑛姑一出口便恨不得咬舌头。 就说霍云安也生了孩子,人也极好的,这一句过分了。 瑛姑慌忙自打嘴巴: “嗨!我们终归是粗人,说话不讲究,姑娘见谅。”
第211章 瑛姑各处行医,见惯人心险恶和事态炎凉。 谈话之间不由想起先前赵总兵大人豢养女子,只为生育儿子之事。 还有各家大小女子的苦楚,桩桩件件,历历在目。 一时激愤,说话失了准头。 正自懊恼之时,不知如何圆场。 好在黛玉,胸襟宽广。 况且瑛姑所说并非夸大之言,故意骇人听闻。 黛玉反而好心为瑛姑开解 黛玉又道:“这也不算什么,就说大户人家,也各有各的阴司,平民百姓之家,苦处更甚,诸如弃婴塔、两脚羊,史书上也是写过的。” 柳姑见状,也附和道:“这十来年虽有小战,但日子还算能过,我小时候,便是和母亲逃难,才与家人走散的。” 好容易将这事件遮掩过去。 黛玉毕竟是官家小姐,柳姑恐她们再无意间说错话,将来去南边没有依仗。 二人也有些尴尬,故而不再往下商讨办学堂之事,等黛玉走了。 柳姑才向瑛姑投以责备眼神,板着面孔: “林姑娘是有见识有胸怀之人,你莫要把她真当小姑娘,说话失了分寸。” 林姑娘是出生官家高门的官家女儿,在她们跟前没有架子。 一来二去瑛姑片她真当和三丫一样的小姑娘,被批评也没有怨言,只点头应是。 柳姑见状又道:“若黛玉要办学堂,不能与她泼冷水,将来你看病的手艺,也可教给别人,怎么说也是一种营生。” 建学堂自然是好的,她们平民百姓办不得,人家有钱有势的人办起来,肯定得心应手。 她们虽然力弱,也该想办法帮一帮。 而不是上来便兜头一盆冷水,事情有人做总是比没人做要好。 瑛姑又担心自己这点不成章法的看病法子,兴许入不得林姑娘的眼,若真是林姑娘要办学,请谁当教习,还不是她说了算? 黛玉回去便有些闷闷不乐。 见她如此,冷先生将人叫到跟前,询问缘由: “先前不是见你欢欢喜喜去找她们商量办学之事,怎么如今哑火了?那事确实不容易,你莫不是知难而退了?” 冷先生让她去和民间之人请教,便是想让黛玉看清现实面临怎样的困境。 而今才起了一个头,黛玉便感觉自己先前过于理想化。 仓禀实而知礼节,她巴巴上去办学,兴许还不如多分点米粮对寻常人家更实在。 黛玉:“确实不容易,千头万绪,总要先找个头儿。” 先生又问:“瞧你愁的,遇到什么难处了?” 黛玉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起另一件事:“先生,咱们朝中的女官,只能在后宫服侍各位娘娘吗?” 读书识字自然是有好处的,但女子不能科举,不能走读书的路子光耀门楣,将来还要嫁出去,当别家的人。 所以在女孩儿身上花精力,得到的回报不够。 黛玉心里明镜儿似的,若是女子能科举,能做官…… 冷先生郑重道: “是,所以那一条路是行不通的。当下能走的,就是你做出一番功绩,然后朝廷为着面上好看,与你个封号?” 这就是他为黛玉规划好的前程,有林如海和她两兄长做托底,黛玉行事反而更加便宜。 冷先生有私心,他想教出一个世间的奇女子。 黛玉也没让人失望,又道:“这样的话……也没什么实权。” 瞧瞧,这小丫头也很有心气儿,先生莞尔: “我们家玉儿真是志向高远,没实权有没实权的做法,慢慢来,一步步走,咱们从长计议。” 然后又转头问黛玉:“你想办学,缺不缺个先生教习,老头子来应聘。” 黛玉喜不自胜,若有先生参与背书,自己想做的事情肯定顺利,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最好不过,只是招收的学员都是大字不识的白丁,先生不要嫌弃才好。” 而后几日黛玉也不出门,将自己想做的事列成章程,慢慢的梳理,又去问兄长等人的意见。 转眼过冬入春。 黛玉的及笄过得十分简朴,只得家中几个人。 兴庆府中,有些人不知从哪打听消息,想趁着时机向林家送礼示好,被林璋义正词严拒绝。 过生辰春暖化冻,往家中寄了家书和兄长错别,一行人终于踏上南下之路。 荣国府这边,探春在清明时候就动身了。 她终归没有再为生母赵姨娘求得恩典。 出嫁之日,皇家又有旨意,说的不过是陈词滥调,听得人耳朵生茧。 以南安太妃为首,许多命妇按品大妆,前来相送,可见当今对这一桩婚事看重。 探春是出嫁之人,一切与她似乎最不相关,外面有贾政王夫人,她只需当一个任由旁人打点装扮的木偶。 场面越盛大,锣鼓喧天,探春的心中却越加悲凉。 总是作妖的贾环如今穿上一身簇新大红圆领袍,整个人显得喜气洋洋,难得出风头,贾环没有掉链子。 探春低落的心情,纵使浓妆也遮不住,今日是要紧的时候,万万不能失体统。 教养嬷嬷板着脸提醒:“姑娘,姨娘虽不来,您也莫要显出来,出门的好日子,又有宫里的贵人在,莫要犯忌讳。” 探春冷冷点头,临近清明时节,是什么好日子? 总归是旁人的好日子,只与他人相关,于自己无用。 送过探春,众命妇各自乘车回转,王夫人作为嫁女之人,不可先走。 老远看见王熙凤扶着丫鬟摇摇摆摆走过来。 王夫人不喜探春,但今日得了不少恭维,在太妃跟前十分得脸,不免也飘飘然。 尤其王熙凤守寡之人,居然还能打扮起来出门交际? 王夫人心里鄙夷她不守规矩,看见凤姐过来。 “她怎么来了?” 凤姐已经走到跟前,总是一家子人,舅舅王子腾又正风光正盛,总要和婶娘搞好关系。 王熙凤福身:“给婶娘请安。” 不料王夫人开口便是:“你寡妇失业不易,现今过得可好?” 凤姐心里很不自在,真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凤姐守寡之后,熬过多少搓磨,对着王夫人的奚落面色不动,还能笑着答话: “家里哥儿开蒙了,还能读书,今次两个弟妹都病了,家里母亲崴脚不好出门,只好让我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6 首页 上一页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