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的事要层层上报,但办学堂需人力,将军府的下人只多不少。 然黛玉却没让探春动用将军府的下人,在外以潇湘居士自居,早就赁好院子,只开两门课。 一门习字,一门习医。 习字教的简单识字,至于习医,只教一些辨认药材,土法土方,区分病症。 头一班只得五十来人,黛玉说读书每日有钱包饭,总算还有人愿意来。 黛玉这边自然是有人盯着,将军府上的老太太得了消息,马上就把探春叫去跟前说话。 老太太容貌不如贾母和气,探春在跟前更加谨慎。 老太太道:“你也该与我先说一声,咱们家中也资助千八百两银子,惠及乡邻。” 探春早就想好说辞,也是笑着回话:“头一遭办事,恐最后不成,若有您老人家襄助,我和潇湘居士预备今后在招一批学员。” 这丫鬟不错,瞧着比那不着调的儿媳靠谱,今后要是好生调.教,再生一个成器的孙儿,府上兴盛有望。 老太太眯着眼点头,旋即又道: “听说居士和那位大儒各处收集东洋书籍,我这边有几样,可惜老婆子不太认得,你得空送与居士。” 有丫鬟捧着几本书过来,探春见是西洋书籍,当天就送到黛玉跟前。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遇见黛玉在誊写这一旬的稿子。 黛玉便要探春看。 探春拿起来:“这些文章,你要送往京中去?” 先前黛玉虽不在京中,但京城少不得她的传说,月月有文刊印,奇闻故事,诗作小品,应有尽有。 探春情不自禁笑出声:“想来京城之中又要‘洛阳纸贵’了,我先前就时常听人抱怨买不到。” 黛玉歪歪头:“如此,还请妹妹帮我润色一二。” 探春坐下过两刻钟,啧啧点头:“写得越发好了……” 也是黛玉来了南边,她才能看到最新鲜的文章,离京之后,探春没再读过新的。 探春提议:“要不然你也在这边印几份?此处虽不比京城,也有读书人。” 黛玉答应的也十分干脆:“到时候你也写几篇过来,咱们一起出集子。” 探春便主动揽下找雕版先生的活计,约定五日后再见。 黛玉才送探春出去,虽客走他乡,心里却十分充实,前脚才进门,后脚看门的婆子又开了门,乌泱泱进来好几个人。 看见来人,黛玉惊喜:“先生,你们怎么一起回来了!” 冷先生前几日出门时,总说自己要出去半月有余,如今才过十日。 冷先生晃着一把本地的蒲扇,指着瑛姑、柳姑:“这可要多谢柳姑她们呐!找到了老夫最想找的人!” “什么人?” 三丫脸被晒得通红,从后面蹦出来:“做生意的,就是从海的那边过来做生意的人。” 瑛姑笑道: “他读的书多,会说中国话,也会说西方话,去过什么涯,是从不列颠来的,总之去过很多地方。” “我们先认识了她女儿,又认识到他。” 冷先生接过茶,蒲扇晃得更欢。 “速速预备,明日老夫设宴款待!”
第213章 黛玉从未见过先生对招待一事如此热心,赶着第二日就要宴请。 好在问过之后,先生要招待的外国人只带着一个女儿。 布置一二,让厨娘明日多预备几样菜色,把果点茶水都换成先生最爱的样式。 翌日,外国人带着女儿一起登门,穿的衣裳和黛玉在以前西洋画上看见的差不多,他女儿也穿了裙子,只是没有西洋画上的那么夸张的大裙摆。 小姑娘身量比黛玉要高出半个头,据说已经十七岁,要是再长几年,这位姑娘要比中原好些男子都高了。 外国人名叫伊诺德,女儿叫伊莉雅,说的官话虽然有口音,但交流基本无碍。 至于伊莉雅能说简单的词和句子,有时候她的父亲会用他们的语言翻译。 他们上门也带了一些当地的特产糖果和酒,毕竟这些东西在船上最耐储存。 最贵重的是一副画在羊皮上六尺见方的航海图。 这幅图是伊诺德自己画的,参照了他们国家的航海图,更细致的部分,是他自己根据航海经历补充的细节。 上面有很多岛和陆地,黛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冷先生想要这张图,却不能夺人所爱,只能恳请伊诺德能借他临摹,至于报酬就是帮伊诺德打点江南的丝绸生意。 黛玉没见过先生这一面,可见先生深爱此话,愿为此话折腰。 伊诺德对冷先生的报酬十分满意,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冷先生仿画,用的不是羊皮,而是矾过的绢,技法也是工笔一类,只能慢工出细活。 黛玉一面要人去预备各色画具,一面给先生布置画房。 她明显感觉到这回出门归来的先生比往常要疲惫,说话间也不免颓丧。 这是先生一块心结。 冷先生道:“朝中早有奇人异士,可惜圣上只爱书画之流,太子殿下有心,心向海事……” 其实他也想为民请命,当一个好官。 只是他早早看清,当皇帝首先考量皇位是否稳固,其次享乐,种种之后,才是百姓。 他们安抚百姓,并不为着人间疾苦,只是怕真起了民乱,龙椅坐不稳当。 莫说西洋人,民间亦是有不少奇人异士,圣上却将之视作奇巧淫技,只有西洋画作、音律圣上会多看两眼。 冷先生叹息:“只可惜我老了,不知能不能凑出一副图,如果老夫还年轻,肯定要走一走海上的各个地方。” 三丫拿着一块湿帕子,在书案上来来回回擦得起劲,抬头就说: “老先生要是喜欢这个图,何不直接花银子买?” 黛玉见她心眼直,无奈摇头一笑:“有些东西是无价之宝,他们在海上往来,怎么能少了航海图和指南针?” 听见是人家吃饭保命的家伙,确实不能随便脉,三丫便不说话了。 伊诺德也不放心自己的图就这么留在冷先生这边,每天都让女儿伊莉雅过来看着,刚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伊莉雅学说话,多认识人。 伊莉雅一直以为黛玉是冷先生的孙女,就问她: “你是江南人……” “我祖籍……老家在姑苏,是江南人。” 黛玉一开口,想起来这个外国人可能不知道‘祖籍’是什么意思,马上改口。 伊莉雅也不知听懂多少,连连点头,又说: “你们那边丝绸好,我见过……那个最值钱,我们的纺纱机器,做不出丝绸。” 西洋有很多新的发明,也反问伊莉雅:“纺纱机器?那是什么?” 伊莉雅张开手臂,尽量比划:“纺线,织布、织布,那么大,那么大……” 瞧不出个所以然,但可以知道,那是一台很大机器。 金陵那边的云锦织机也要有一个房子那么大,黛玉不觉得奇怪。 伊莉雅比来比去,还是说不明白,看见黛玉微笑看着自己,更心急了。 “我爸爸说,那个不用人,只有人才能做丝绸。” 忽然她像是想起来什么,把自己抱着的羊皮册子打开,翻到中间一页。 “我爸爸画的……” “只有这个。” 黛玉见好像是个机器头,有些像水车,可惜只是个简图。 伊莉雅又和黛玉用偶尔几个词和比划的方式聊天,在知道黛玉只有十五岁,已经去过好几个地方。 伊莉雅竖起大拇指:“你妈妈,好妈妈,你爸爸,好爸爸。” 冷先生忙着画图,打点交际的事就是黛玉操持,伊诺德那边似乎对冷先生帮忙十分感激,送来了好几车洋缎。 虽然新鲜,但瞧着真不如丝绸,伊莉雅说丝绸在她们那边是珍宝,要丝绸不要黄金。 黛玉就给伊莉雅送了一匹前些日子家中送来的锦缎,尚且不到云锦那么珍贵。 她是洋人,没什么勋爵,万一穿出去犯忌讳,反是黛玉好心办坏事。 伊莉雅十分高兴,又送来一些玻璃珠子和杯子。 黛玉让人分一分,送去京城。 雪雁忙得脚不沾地,有模有样插着腰指挥。 “洋缎我都写了签子,记着好好送回去,尤其是给老太太这一份,别弄错了。还有各种玻璃珠和玻璃杯子,路上要仔细。” 黛玉坐在廊下吃茶,“雪雁是越来越能干了!” 雪雁抹了一把脑门的香汗:“都是姑娘教的好。” …… 冷先生画几日,老骨头老腿酸疼得厉害,总算舍得歇一歇。 这会子才发现,黛玉已经将学堂办起来,还取了一个‘巾帼学社’的名字。 冷先生那把蒲扇要被他摇散了:“想不到我还没回来,你先把学堂开起来了?” 黛玉笑着给他斟茶,这是瑛姑才研究出来的药茶方子,黛玉喝着很好。 黛玉:“我想先试试深浅,将来您若来,我正好可以再多招些人,还有各家夫人愿意帮忙,那样才能红火热闹。” 冷先生看她一眼,小丫头是越来越机灵了,走一步看两步。 “我们玉儿可真是物尽其用。” 他这个老东西的用处,被黛玉发掘得透透的。 …… 时间过去一月有余,冷先生紧赶慢赶,将图画了个大概,黛玉也跟着画海图。 可惜她画技有限,没能原样照搬。 她还牵挂着学社结社考试的大事。 考试前夕,探春借粤海将军家的面子,召集当地商行的奶奶。 出席正式场合,黛玉总穿着素净的水田衣,居士身份不能忘。 黛玉和探春面皮都嫩,好在有家里身份,就凭这个,那些商户奶奶稀罕得很。 黛玉坐在上首:“诸位想必都听说了,我建了个学社,教姑娘们识字算数,我虽江南人士,但见这边的姑娘最是吃苦耐劳,十分聪慧。” 探春接着道:“我想将来她们识字出去帮工算账,必定是一把好手。” 商户娘子心思活络,马上就有个四十来岁圆脸妇人接话: “两位说的是,码头上那么多货就要会算账的,我家都是我和两个姑娘算账,男人不细心,要在外面跑码头。” 嬷嬷悄悄告诉探春和黛玉,这是粤州商行家的方奶奶。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6 首页 上一页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