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跟着长进不少,见此情景,也为黛玉有所不值:“姑娘忙活这么久,却是给旁人家养儿媳呢!” 黛玉仍旧是那句话:“倘若她们有产业,能自立,何必铆足劲儿要嫁好人家?” 对于她们当中很多人而言,嫁人就是唯一的营生。 黛玉淡淡道:“你瞧烟柳巷子的那些姑娘们,若能从良嫁人,便要谢天谢地谢佛祖了。” 雪雁神情忽而紧张起来:“姑娘!” 姑娘私下花银子帮那些姑娘看病的事,可要瞒住了,真传去指不定闹出多少风雨,于姑娘名声有碍。 到了秋日,正好今年有乡试,早些年黛玉祖母置办下临街的产业,黛玉今年开了好几家书铺,买笔墨纸笔,雕版印刷往年文章,用的都是学社里出来的学员。 就算那等嫁过人出来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只要事情办得好,黛玉照收不误。 价格公道,女孩们细心,办事麻利,自己收拾得干净,生意马上将其它人家比下去。 最要紧的是潇湘居士名下的铺子,家中一门三探花,就算占个喜气,姑苏城的读书人都要来买个一样两样的。 黛玉看着那些书生来来往往,心里却渐渐沉下去。 倘若女子也能科举做官。 谁又还会说女子读书无用呢? 她忽然想起柳姑来…… 柳姑说过一句话。 “这世间很多事情,男子女子皆可做,不知是谁定的规矩,只要男子。” 是女子帐算得不好吗?女子不会写字吗? 如柳姑那样的,还能跨马上战场,也能扬帆出海驯风浪。 黛玉心里乱糟糟,街上行人如织,间或传来招揽生意的吆喝声。 更乱了。 冷先生的声音突兀的响起:“你还要再等等。” 黛玉回眸不解。 却听先生幽幽笑道: “等你父亲,等你两个哥哥。” 林如海那个性子,指望他一手遮天是不成,大概两个小子将来会有几分血性。 冷先生:“你小时候也说过,天下谁人不借势,不必迂腐。” 说罢一指考棚方向: “玉儿,你想进去?” “号间可不好呆。”
第217章 黛玉半日不曾言语,一路无话。 陪先生看过街上的学子来来往往,又去常买的糕点铺子买四色点心,一老一少才慢慢回家去。 见她半日心情不曾转圜,冷先生捋着胡须:“孩子长大了,有心事啦!” 黛玉将那一碟子莲花模样的藕糕,齐齐整整的摆好,为先生奉上今年的新茶。 前儿才从云南那边送来的普洱。 医书上说熟普洱将养脾胃,先生年岁大了,便换做此茶。 丰富的阅历,自然而然让黛玉生出更多心。 遥想当年,三丫眼中满怀希冀,想要黛玉去当县令。 其实黛玉何尝不曾起过这样的心思? 她也不是那等痴人说梦天方夜谭之人。 黛玉对冷先生道:“玉儿知道,我能有今日,非是因我天纵奇才,只是……只是我生得幸运,出身在这等人家,有如此父兄。” 见识越多,黛玉也越发意识到自己今日能兴办学社,广印文章,博得声名。 譬如此刻在苏家精致的老宅中,赏着院中红枫,为先生奉上一盏热茶。 并不是她林黛玉文采飞扬,聪明机敏,全然因为她的出身,她的命运。 黛玉新办的学社,哪怕只能招收百来个学生,却也能改变这百来个女子的命运。 黛玉或许有些贪心,想要的还是更多。: “先生,我该怎么做?” 老先生一向气定神闲的神情有了一丝裂缝,看黛玉一眼,莞尔道:“老头子才学有限,我也不知。” 这一句话中含着多少无奈? 先生并非不想为民,只是世事无常,圣人如此。 若是圣上可靠,当年嵇康阮籍想来也不会总在竹林中弹琴喝酒? 若是圣上当真为圣,父亲、哥哥又何必时刻警醒,伴君如伴虎? 冷先生早就画好的航海图,为何迟迟献不上去? …… 万幸,这一世林如海在官场上游刃有余。 一路上是查办了几个官员向圣上交差,但真要紧的那几个,并未伤筋动骨。 女儿的成长和忙碌的贾敏看在眼中。 黛玉长大了,不像小时候那样打扮的精致,衣着华美。 出门奔波的风霜忙碌中,似乎变得黑瘦了几分。 可那神采奕奕的眸子,生机勃勃的颜色,仿佛满园的春花灿烂夺目,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黛玉还鼓励贾敏去给学社的姑娘们讲课,教导她们料理家事,搭配饮食。 贾敏没想到,自己这一辈子,竟然也有给这么多人当先生的时候。 瞧着那些姑娘们交上来的作业,贾敏头一次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林如海对当下日子十分满意,真想就此告老,长居江南,奈何奈何,他还不能退,也不可退! 他看得出,妻子作为母亲还是存几分遗憾。 看着旁人家嫁女时的锣鼓喧天,眼底难□□露出落寞神情,甚至想着兴许过几年,黛玉有一天会收了心思,安心嫁人。 怎么可能呢? 在空中翱翔过的鹰,如何愿意被困在金丝的牢笼? 纵使将这牢笼修得再好再大。 鸟笼就是鸟笼。 林如海微笑着,反问贾敏:“这样不好吗?夫人。” 贾敏沉默,虽不算坏,但却似乎也谈不上有多好,贾敏不知为何丈夫会如此开心。 “世上女子千千万,我们的女儿与旁人不同,能养出这样的奇女子,作为父亲,与有荣焉。” 或许此时候贾敏才释然了几分。 对啊!她的女儿确实是个奇女子。 又何必执着于与其他女子一模一样的人生呢? 有了父母大人的支持,黛玉至此便在江南长住,没有和夫妻一起往京中去。 学社从原先只招收一百来人,扩充到三百来人的规模,还有好几处分院。 其余地方也有许多人效仿,甚至有些地方会收取部分银钱,专门教习女子,已是后话。 这一二年,黛玉给柳姑买了一艘船,她带着三丫她们出过好几回海,来往贸易,小赚了些银钱。 毕竟她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探明海道,了解地方风俗,做生意反是其次。 船队休整的日子,三丫年纪轻,精力旺盛,会往江南这边来。 黛玉也曾往粤地、柳州去过几回,多为游历,大部分时候还是留在江南为先生奉老。 先生老了,走不动了,生老病死,不能免俗。 如今只能看看黛玉从外面画来的山光景致,有时候看看那些女学生的文章,打发时光。 三丫一到江南,就喜欢在书院门口当门童:“这是女子书院,男子勿入,不吉利。” 众人知她性格如此,便不与她计较,赶去遣人去喊黛玉过来。 三丫看见黛玉,眼前骤然一亮,也不玩闹了,尾巴一般跟在黛玉身后。 一进屋就掏出藏在胸襟的一个丝绸小包袱:“黛玉,我带了好东西!” 三丫兴冲冲将包袱打开,是伊利亚的信,用西洋墨水,鹅毛笔,一笔一划在羊皮上。 伊莉雅的汉字已经写的有一些样子。 简短的几句话。 三丫对自己这一趟,当青鸟活计非常满意,看见黛玉的笑颜,也跟着咧嘴呵呵笑:“是的,她说……一定要来江南!” “还让我问你,你的洋文讲的怎么样了!” 果然,三丫从来不骗人。 这一年的年底,昔年的外国友人,真的来到了江南。 那年,伊诺德他们带回去的丝绸,国家中贵族们非常喜欢,父女俩还得到国王的接见。 伊莉雅因此还嫁给了一个公爵,成为公爵夫人。 这一回她不远万里,给黛玉带来了她们那边的蕾丝新衣裳。 伊莉雅打着西洋伞,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颜,用她的汉语,讲述这几年自己的经历: “黛玉,你长成大姑娘了!” “我嫁给了一个公爵。” “然后……他死了,我有很多钱。” 伊莉雅话语中透着轻快的俏皮劲儿,仿佛死了丈夫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十分值得庆贺。 伊莉雅又问黛玉:“听说,你也有个表姐,嫁给皇子,皇子死了,她是不是也有很多钱?” 伊莉雅和公爵丈夫没什么感情,那是个老男人。 丈夫死后,她还不得不花一份财产去打点公爵以前的情妇。 所以,在她看来,死了丈夫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还能继承财产。 这个国家的王子应该比自己嫁的公爵还富有,黛玉的那个表姐,真是赚了一大笔! 伊莉雅觉得自己和黛玉那个表姐应该很有共鸣,却忽视了两个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 性情温和的十一皇子,终究没有熬过上一个冬天。 黛玉掐指一算,迎春姐姐应当还在王府中深居简出,为十一皇子带孝。 伊莉雅仍旧没搞清楚状况,怀里抱着给黛玉带来的蓬蓬裙,热情满满:“她要不要和我出海,去我们国家那边逛逛?” 早知道黛玉有这样一个表姐,她就多带几身衣裳,送一套给黛玉的表姐,交个朋友。 黛玉知道伊利亚没有恶意,十分委婉的和他解释清楚。 没想到黛玉的表姐和丈夫还真的有感情,那个什么王爷也没有情妇。 伊莉雅惋惜的叹了一口气:“那真遗憾。” 架不住热情,黛玉换上了外国友人送的新衣裳。 这蓬蓬裙把腰掐得很细,伊莉雅把自己头上的珍珠花环也送给黛玉:“哎呀,黛玉,你真是个好看的姑娘!” “像是我们那边的……公主、不!女王一样!” 如果黛玉带上王冠的话,真的像女王。 除去衣服首饰的交流,伊莉雅还带来了很多书籍。 比起好几年前,没头没脑的纺纱机图样,这回伊莉雅可是专门请那边的画家画了很多的机器。 黛玉没见过这种织机:“这个是你们那边的女人做的?” 伊莉雅扬起下巴:“那当然!” 伊莉雅很骄傲,可惜她的中汉字能力有限,这些书都是洋文,据说是不得了的发现,她花了大价钱才买到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6 首页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