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金帝完颜旻实在很想把叔叔完颜宗弼换回来:少了完颜宗弼制衡,完颜昌一家独大,给了他这个年轻皇帝很大压力! 既如此,拿一口棺材和一些无关紧要的宋俘,尤其是宋宫被俘女子(完颜旻还是扣押下不少皇子和贵族的),换他叔叔回来,完颜旻觉得不亏。 两方算是“一拍即合”。 * 于是绍兴八年的秋日。 ‘北狩’多年的宋徽宗赵佶,以棺材的形式,再次回到了故土。 奉命于边境迎接先帝棺椁的岳云,想着姜官家和帝姬的计划,心里很是快意:先帝这等祸害国家的昏君,要是能够安生厚葬入帝陵,那么……这十余年来北地无数枉死的万姓军民,就要死不瞑目了! * 而与岳云一并来的,还有梁红玉的副将。 她奉命带了不少女兵、女医来接还国的宋俘女子,同时还要进行身份甄别:虽然她们每个看起来都非常可怜,但只怕里面不乏金人安排的细作。 故而她很快跟岳云分开两路,各司其职—— 岳云尽快护送先帝棺椁回开封。她则负责带着这些归来宋人先就地安养(审查)。 见宋人们分开两路,金国使者毫无犹豫,全都跟上了岳云这一路。 他们的工作才完成一半呢! 甚至只完成了不重要的一半:金使的主要任务可不是送棺材,而是来接他们四太子回家的。 岳云见他们一个不落都跟来,倒也省事。 于是依旧按照计划,与金使进行交接:从此后,先帝棺椁的护卫工作,就交给宋兵来做了。 金使们乐得轻松。 横竖是他们宋自己的皇帝,难道还会出什么岔子?倒是他们这一路白天黑夜的护送棺材,本就受够了晦气,正好甩脱了去! 于是进入宋疆后的夜晚,所有金使和金兵,难得集体睡了个好觉:省心了,再也不用分人手出去看着一口棺材了。 倒是岳云好几天晚上没睡好:第一夜就带匠人去看先帝的棺椁样式,然后令匠人紧锣密鼓赶造一副一模一样的棺椁。 直到顺利换下先帝棺椁,看着亲兵于夜色中带着一口真正的简棺(没办法先帝原本的棺椁太显眼,只能‘委屈’他换个低调的棺材)离去,岳云才点头:今夜他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真正的差事,原就不是护送棺椁,而是调换棺椁。 时人讲究事死如事生。 不知帝姬会如何对待父皇的遗骸。 总之,不会是安稳下葬就是了。 ** 开封。 垂拱殿正中,安放着一口棺椁。 文武百官只见柔福帝姬扶棺悲痛到肝肠寸断,甚至还在帕子上呕出一口血来。 当真是孝感天地! 于是所有朝臣们甭管心里怎么想,通通哭声大作。 金使只得耐着性子等人哭丧完毕。 好容易等这位临朝称制的帝姬暂时收了悲痛欲绝的神色,金使忙上前要求接还他们四太子完颜宗弼。 然而他话音刚落,就见宋臣最前列,一个须发半白然目光炯炯的朝臣站出来:“帝姬,金人虽归还先帝棺椁,但真伪未辨!” 此言一出,朝堂一静。 而很快左宣义郎王之道,御史杨炜也出列附议,用文雅礼貌的措辞,表达了‘金人狡诈,谁知道有无真的归还先帝龙体。’的质疑。 文化造诣差一点的金国副使……都没听明白自己被骂了。 倒是此番出使的正使并非籍籍无名之辈,也是女真贵族,而且是之前在金占地生活过几年,对汉语比较精通的金人。 故而他听懂了,当即变色道:“我们大金国,要你们个死皇帝做什么?” 又不是这么大一个金疙瘩。 他才驳了这一句,便见一位女官站出来,语气与神态一般从容,一字一句向他问起金朝的丧葬习俗。 虽是问,但每一条说的都是对的,金使只用点头就行。 易安居士原就博学多才,何况今天还是有备而来。 她的询问,也不是真的在问金使,而是说给满朝文武,说给天下人听的。 “听闻金人下葬,多不尚棺停,皆生绢裹葬,是否?”* “从前更有苇薄裹尸,悬之树上的风俗,是否?”* …… 随着易安居士一条条问下去,原本不太了解金人丧仪,有些茫然的朝臣也随之色变。 怪道李纲相公会怀疑尸身的真假——先帝可是已经死了三年多了,那时候金人蔑视江南朝廷,若没有把先帝收敛,而是挂树上了,肯定是个尸骨无存啊。 金使脸色也很难看。 想到自家四太子还是人质,方耐着性子解释道:“昏德公到底从前是宋的皇帝,他身死后,我金国皇帝也怜悯他,虽没有按照你们的丧仪置备棺椁,但也以生绢泥土裹葬了,尸骨保存的很完整!” 而且,为了将来进一步和谈,他们金国可是很有诚意:不但把尸骨挖出来,还特意给打了口棺椁装上才送来呢。 “你们若不信,就打开看看。” 便是血肉不存,但尸骨绝对没问题——这位问心无愧的金使并不怕宋人查验。 柔福帝姬点了礼部官员来问。 礼部很快回禀道:金人临时制备的棺椁形制,原就与宋帝的规制不符。 既然总要惊动神榇,不若开而视之,然后奉安。 ** 垂拱殿。 朝臣们看着侍卫宫人小心翼翼启棺。 心道:他们这一朝官员的履历之丰富,真是远迈前朝啊! 之前经历的种种国破跑路不必在说,只说这大殿开棺,一起围观先帝的遗骸,估计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甚至有经历过宋徽宗一朝的旧臣在想:先帝沉迷修仙,说自己是昊天大帝之子,太霄帝君下凡——那要是真的,这棺椁里的就不叫遗骸,该叫仙蜕啊。 不知会不会当真修炼得道,保存的面容栩栩如生。 * 棺材盖被挪开。 朝堂上一片死寂。 根本不必再验—— 这都不是尸骨对不对的问题,这棺材里,分明只是一段枯木! 最懵的其实是金使。 他作为女真贵族和正使,是亲自去五国城办这件事的——他眼看着一具泥巴绢帛裹着的尸骨被装棺运走。 如同一道雪亮闪电在脑海中划过,他的目光立刻去搜寻岳云! 是他,是那位年轻的将领,他说接下来由他护卫宋帝的尸身。 自己信了! 可怎么能不信?宋人不是最讲究君臣父子的吗? 他一个那样年轻的将领,怎么就敢犯下擅动帝王遗骸的诛九族大罪?! 除非…… 然而金使没有时间再头脑风暴下去了。 毕竟头脑风暴,需要有头脑。 下一刻,就不是他脑海中闪过的白光,而是眼前闪过的白光。 就在绝大部分朝臣依旧处在‘先帝尸骸竟然是木头,金人实在欺人太甚’的阶段——就见帝姬已经亲自提剑奔下丹陛。 一直跟在她身边护卫的梁红玉将军,则擒住了还在转着脖子找岳云的金国正使。 没有丝毫犹豫,吹毛断发的宝剑剑锋划过脖颈。 帝姬的面容甚至也被鲜血所溅染到,若一扇桃花。 “君父尸骨被践辱之仇痛贯心骨,今日百官共见——” “吾誓不与虏俱存天地之间!若违此誓,来日必遭天戮身膏草野!”
第112章 开封民意 绍兴八年秋。 开封城内的百姓们,经历了信息量爆炸的一天。 崔意娘是无数开封百姓里再寻常不过的一个。 今儿,她特意起的比往日早了大半个时辰,把自家卖煎夹子的摊子早早推了出去——板榜上昨日就张贴了朝廷的布告公文,今日先帝的棺椁入开封城。 这样的惊天大事,开封城内许多人都不愿错过,那叫一起早贪黑去城门和主马路上排队,等着围观那位终于回来(虽然是横着死回来)的先帝。 崔意娘没空去。她家中只有她跟老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卖煎夹子过活。 临出门前,拄着拐的母亲摘了院中一朵小小的野菊给她别在发鬓上,打心底里笑出来:“这样才好看。” 不似之前许多年,她们一直是灰蓬蓬,不敢抬头也不敢打扮的人。 毕竟是……亡国奴。 开封城曾有百万多人。 金人入寇后曾大纵屠戮,亦虏掠走许多宋人充作奴仆。 于是自靖康之难后,开封城早不复当年繁华盛景。 只是曾经城市人口基数大,看起来幸存下来的百姓还不少,不似开封城外河南路许多曾经的城镇村落,已然是人烟绝迹,蒿莱满野。 当然开封城内这些百姓能侥幸活下来,不是贼寇不够残暴,主要是他们进入这座开封城是为了占有和享受——如果所有百姓都被一夕杀光了,谁来供养他们?杀猪还不能一口气都杀了呢。 只是……逃过城破屠戮的人,也不代表能一直活下去。 崔意娘推着她的小吃车来到熟悉的街道上,很容易能分辨出哪些是一直在城内做亡国奴的北人,哪些是义军入城或者是从南边归来的军、民。 ——因当年金人进入开封,要求所有宋民与金人一般剃头辫发,改换衣衫。 凡民不削发或是着旧汉服者死! 如今北伐王师入驻开封,衣裳可以换回来,头发却没法那么快长回来。 崔意娘路过贴着朝廷公文的榜板,不由略微顿足。 她还记得十一年前这里贴着的金国榜文:“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1] 彼时血腥气尚未散去的街道上,有官员带着兵丁(许多还不是金人,而是投了金人的宋官汉奸)挨个检查路上的百姓:大约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卖力,哪怕剃了头的人,只要顶发稍长或者样式不够标准的,依旧会被他们拉到一旁去,一刀把头砍掉。 崔意娘的父亲就是这样丢了命,而兄弟当夜跑掉,说要去城外做红巾军。 反正,要不去投身义军做‘金人的通缉犯’,要不就剃头,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 而人这一走,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 该是不在了。 她与母亲没有多难接受亲人的死讯,从十二年前起,这开封城里每个百姓都是如此,虽然依旧会伤痛的死去活来,但,却不会为此而意外。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4 首页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