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笑着问道:“有功当赏,不知道母后要怎么赏赐这些人?” 邓绥想了想道:“马臻为会稽郡太守,原太守调任东海郡,张太医赏爵位六级,其他太医赏爵四级,再赏赐钱帛若干。” 刘隆道:“母后赏罚分明。我现在有个想法。” 邓绥一听到刘隆说自己有个想法,就忍不住头疼起来。刘隆的想法与其说是想法,不如说是理想。实现至少花费数十年。 “你说说看。”邓绥摆手道。 刘隆笑道:“我也是因为会稽疫病有感而发。疫病猛于天灾,有常与水旱蝗震等自然灾害勾连,不可不防。” “嗯。你想怎么做?” 刘隆道:“培养医者、提高医者地位以及编纂医书。” 邓绥闻言,低头沉吟,道:“可,但需要从长计议。” 刘隆道:“医疗水平进步了,百姓的寿命就会增加,这是好事。” 邓绥不知想起什么,道:“好吧,这事交给太医令等医者去做。” 刘隆点头,道:“也可张榜寻求民间良医,或者让郡国推荐。”邓绥点头,将这事记在心里。 疫病不可不防。会稽地广人稀,尚要花费近亿钱防控疫病。若疫病发生在京师,后果将不堪设想。 说完疫病的事情,刘隆开始写作业。张师傅走后,他的算数天文课就停了。 他写作业时,偶然想起张师傅,心中时不时涌出思念,道:“张师傅是不是快回来了?” 刘隆只是随口一说,没指望有回复。张衡远在南边,山高水长,路途艰险,音信不通。 “你张师傅来信说,今年腊月初有日食。”邓绥头也不抬道。 刘隆闻言呆愣了一下,问:“那张师傅说什么时候回来吗?” 邓绥道:“没有,倒是伯姚说他们有可能今年冬季回来。” 刘隆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张师傅不在怪不习惯的。”邓绥听了,轻笑一声,没有说话。 突然,外面进来一寺人,面色凝重,拜道:“启禀陛下圣上,平原王……薨了。”
第91章 第一代平原王是刘隆的大兄刘胜,刘胜夭折后,邓绥立了乐安王刘宠之子刘得作为刘胜的嗣子,继承平原王位,供奉香火。 然而,没想到刘得竟然也夭折了,而且也没有留下子嗣。 听完寺人禀告,邓绥道:“派太仆主持平原王丧事,并赐给东园秘器。” 刘得作为名义上与刘隆关系最亲近的宗室,邓绥于情于理都得让人郑重地处理他的后事。 只是……平原王又绝嗣了,要何人继承?邓绥心中思索起来。 刘隆对刘得的印象不深。因刘得年幼留在京师,在宫中与其他宗室子弟一起上学。刘隆仅在宗庙祭祀时见过其几面,隐约记得是一位瘦怯的少年。 平原国属于青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乃是一块肥封。 当年,邓绥舍长立幼,但也没有薄待刘胜,分封给他一块膏腴之地享受衣食租税。 刘胜寿夭后,先帝血脉仅余尚且年幼的刘隆,为了延续先帝一脉的祭祀,邓绥为刘胜选立嗣子。 如今嗣子刘得无子,刘隆业已长大,是不是可以趁着这次机会除国,将编户重新纳入大汉的管辖下?刘隆想到此处,觉得十分可行。 平原王的丧事在邓绥的重视下,有条不紊地主持完毕。 次日,邓绥叫来刘隆,与他商议再为平原王选立嗣子一事。 “啊?”刘隆听完,满脸惊讶,道:“母后还要为平原王选立嗣子?” 邓绥点一点头,问:“你觉得都乡侯刘翼如何?” 刘翼是河间王的儿子,不是嫡长子,继承不了王爵,按照礼法封为都乡侯。 孝和帝的男嗣仅余刘隆一人,但孝和帝的兄弟们却子孙繁茂。 刘隆心中并不觉得如何,他觉得将平原国改为平原郡,重新归入中央最好。 邓绥见刘隆迟疑,问:“刘翼是你的伴读,我观你神色似有不决之意,难道刘翼不德不贤?” 邓绥对刘翼的印象极好,气度翩翩,容貌俊逸,当得起天潢贵胄。隆儿一向宽仁,若他觉得刘翼不好,邓绥可要考虑孝章帝其他子孙。 刘隆闻言忙道:“刘翼品性温厚,聪颖好学,很好。只是……只是……” 刘隆说着就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作为同学兼亲戚,刘隆当然希望刘翼有个光明的未来。但若这光明要让刘隆割肉,他就有些犹豫了。 平原国位于鲁西北平原,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是雒阳粮食重要的供应来源之一。 现在大汉水旱蝗灾不断,朝廷多一个赋税来源,也能更好地赈济百姓。 而且,刘胜已经立过一次嗣子,再立别人,刘隆就犹豫起来。 邓绥心中不解,抬眸注视着刘隆,只看得他满脸通红,十分羞愧。 朝臣中推财让兄弟十分常见,朝野都在赞叹这些人兄弟友悌,品德高妙。 然而,刘隆却不想着为唯一的兄长立后,这立后的候选人还是他视为同学兼朋友的刘翼。 刘隆此举在时人看来,为弟则不悌,为友则不睦。因此,他在视为偶像的母后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但是,大汉的国家利益要高于私人感情。而且,在刘隆的心里,所谓的兄长和嗣子侄子,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刘隆艰难地组织语言,缓缓道:“母后,如今内帑空乏,大兄……大兄嗣子已去,不如改国为郡,租税填充府库。” 邓绥听完,突然叹了一声,问他道:“隆儿,你若将平原王除国,其他诸侯王当何以自处?” 刘隆回道:“不过支脉旁系。”不值得一提。 说实在话,大汉对诸侯王的控制很严格,不过是衣食租税,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刘隆当然不怕这些人弄出乱子。 再说了,他这一脉才是大宗。无论从权力还是宗法上,刘隆都能轻松拿捏这些诸侯王。 邓绥又道:“若无平原王,先帝一脉只剩下隆儿一人。” 刘隆回道:“阿父为大汉皇帝,享受后世子孙供奉。”只要有人认大汉的国号,就不会断了对大汉皇帝的供奉。 邓绥听了,揉揉额头,突然发觉皇帝想得对……个头啊。 光武帝是在世家支持的基础上光复大汉。 光武帝为啥嘴上嚷嚷着“娶妻当娶阴丽华”,结果娶了阴丽华后,又娶了郭圣通,最后还是郭圣通先为皇后。光武帝他就是馋郭圣通背后的势力。 皇家刘氏就是 一众世家中,最大的世家头子。别看现在宗室唯唯诺诺,但宗室背后却与世家大族世代联姻,关系错综复杂。 樊、郭、阴、马、邓、窦、阎、梁、耿、宋……这些曾在后宫出现过的姓氏,也都是宗室联姻的上选,而且还是世代联姻。 宗室除了与这些大族联姻,还会与封国内的豪族名士联姻。 啊这…… 刘隆的脑海中蓦地浮现一张蜘蛛网,最中心的是刘氏,节络处为世家大族。这张网将大汉百姓牢牢黏在上面,吮血食肉。 想到此处,刘隆心中阵阵发寒,他就是卧在中央最大个的那只蜘蛛啊。 “母后……我……”受过现代教育的刘隆彻底蔫起来。 原来他与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邓绥安慰他道:“隆儿一心为百姓,有尧舜之遗风。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终于一天隆儿会成为尧舜那般的君王,天下也会大同。” 邓绥说着说着,脸上流露出心驰神往的表情来。 天下大同是每个有为的执政者追求的至高境界。 她能做到吗? 隆儿能做到吗? 华夏有人能做到吗? 邓绥不知,但她目前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刘隆听到这话,有气无力道:“天下大同要几千年才能达到哩。”先不说天下大同,就是小康之世,至少还需要一两千年。 邓绥闻言笑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总不能眼一睁一闭,几千年后世界就大同了。这几千年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隆儿就是其中的一人呢。” 刘隆无精打采地叹了一声,想明白了,道:“就让堂兄刘翼继承平原王的爵位。” 秦桧还有三朋友,将来他要削藩国削侯国,势必要拉拢一部分人,打压一部分人。 他看刘翼就不错。刘翼继承平原王后,从宗法上来说就是他这一脉的人。 邓绥笑起来道:“想通了?” 刘隆蔫头蔫脑,道:“人总不能做寡王啊。” 邓绥笑道:“始皇帝以前,君王称寡道孤,你怎么说不能做寡王?” 刘隆抹了把脸,他今天算是看明白了,目前的情况下, 世家不能大动。若是动了,从朝廷到乡野,从家里到家外,全部都是阻力。 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才是正确的过渡办法。不然,若采取极端的措施,满天下都是敌人了,做任何事情也都一事无成。 “君王不能没有支撑者。”刘隆回道,而心在滴血。 那可是肥沃的大平原啊,在江南还未开发的情况下,封一块就少一块。 邓绥与刘隆商议妥当后,就下了圣旨。刘翼几乎惊呆了,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 他这样的支脉的支脉再传几世,就与普通富室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富室。富室能以官显贵,光耀于世,宗室则不然。 皇帝猜忌宗室,很少有宗室子弟能担任高官,即便担任高官也多是宗室疏属,与皇位沾不上半点关系。 虽然改认其他祖宗,但刘翼从小呆在京师,与父亲关系生疏,能继承平原王王位,刘翼心中十分欣喜。 为此,刘翼还私下里谢过皇帝为他在太后面前美言。 刘隆一顿,拍拍他的肩膀,默默领了这份功劳,道:“母后与朕都说你宽仁贤明,堪为王爵。你以后不忘初心,勤勉做事,为那些宗室做个好榜样。” 刘翼千恩万谢,郑重道:“下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上与陛下所望。” 看到刘翼一脸要为自己打生打死的表情,刘隆的心结稍解。既然以后要干事,那么提前给予报酬,也不是不能理解。 唉…… 刘翼从河间王在京师的府邸搬到了平原王府,地位身份家资都得了极大的跃迁。 不同于新任平原王的欣喜,刘隆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 大臣上书请掖庭采选后宫嫔妃,绵延子嗣,而母后也正有此意。 刘隆的心中烦躁不安,为什么接一连三发生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情? 保留平原王,是刘隆对大汉现实政治情况的妥协。 但为什么大臣要管到他的后院来,而且母后还持赞同的态度。 刘隆的桌案上放着一摞大臣的奏表,母后让他看完还要发表感想和看法。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