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前还说你长大了,怎么这会儿又开始天真了?谁家兄弟姐妹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难道这世上兄弟阋墙的事情还少吗?” 康熙亲手将一杯茶递到胤礽手里,“知道为什么朝廷里会有人这般按捺不住吗?就是因为连他们都看得出来,你们兄弟之间是有机可乘的。保成,情分归情分,恩义归恩义,你想要别人对你死心塌地,光有情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施恩。” 康熙耐心教导儿子:“在咱们这个位置上,注定了要做孤家寡人,就算是亲兄弟,也是你的臣子,不能光以感情来论。先前胤褆受了委屈,你为他谋算差事,这是一恩,但外人不知这是你的手笔,你这恩施的就不够圆满。” “他们不知你在后面为胤褆出谋划策,只当是胤褆自己办事利落,甚至一时间盖过了你的风头,自然就觉得你们之间有机可乘了,你该做的,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胤褆再出色,都是要仰仗着你的教导和知人善任,他的功劳,亦是依托于你,才不会让人平白多想。” “这次惠妃的事,就算是朕给你再铺铺路,你接的不错,以后亦该如此。” 康熙满意道,“你是太子,是兄弟间的领头人,无论他们是犯了错还是立了功,都该先经你手再至朕处,要罚要赏,都不该避过你,这才是纲常。” 胤礽咬了咬嘴唇,低头不语。 他明白康熙的话全然是为了他好,是在为了他超然的储君之位铺路,可其中的冷漠和孤独,却叫他望而却步。 想要坐到那个位置上,就免不了要多思多虑,无论对再亲密的人,依旧要保持警惕,算计良多。 他不喜欢这样,因为想这么多,真的很累,很苦,会让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冷漠。 他有点害怕,担心有一天会迷失在权利中,全然忘记了初心,也忘记了生而为人该有的喜怒哀乐。 “保成,你去武英殿找万斯同聊聊吧,” 康熙不忍心对儿子说再多冰冷的话,“明史修的差不多了,正好叫他给你说说明太祖和孝康皇帝的故事。” 孝康皇帝,即朱元璋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 他自大明建立的那一日便是皇太子,至死,依旧是皇太子。 建文帝曾为他最尊为兴宗孝康皇帝,后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 万斯同在修著明史之时,曾为了朱标的称呼问题纠结了良久,最终还是康熙拍板定下称其为孝康皇帝。 康熙说,即便朱标一日未曾称帝,但他在世之时,就是所有人心中的未来君王,朱元璋认,建文帝也认,不能因为后面帝王的否认就剥除他应有的尊荣,否则修著正史的意义就不在了。 故而在如今的《明史》中,便尊称朱标一声孝康皇帝。 万斯同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胤礽会来找他,早早便将这段文稿找出来摆在了桌上,等着胤礽来翻看。 洋洋洒洒数千字,几乎全是溢美之词,讲述了明太祖对这个儿子的偏爱和看重,又特意点出了懿文太子“为人友爱”。 能在正史之中得到如此明确的评价,可见懿文太子与弟弟们关系和睦,是得到所有人承认的。 “兴宗在世之时地位超然,帝位归属从不做他想,诸王皆顺服。” 万斯同捋着胡子道,“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后人却总有断言,说若兴宗不崩,则绝不会有成祖,此言,老夫亦是赞同。” “如今太子身处与兴宗相同之位,但在老夫看来,却还是稍逊了几分,” 万斯同毫不客气的评价,“洪武之时,明太祖得皇子二十六人,其中有才能者不在少数,否则也不会有靖难之役,然兴宗在时,朝中从无另立之声,皇子们皆听命于太子,绝无二言。” “而如今太子不过兄弟九人,入朝者仅大阿哥一人,却已经出现了党附之声,太子以为,这是何人之过?” 胤礽之前一直觉得,这些声音是历史的必然,逐利本就是人之常情。 如今听到万斯同对朱标的形容,却又觉得,好像也不是必然。 万斯同见胤礽不语,轻哼了一声,将刚送到胤礽面前的茶又给拿了回来。 “孺子不可教也!老夫说了这么多,你竟是没有一点惭愧之意?” 万斯同气得吹胡子,“说明白些,人家是太子,你也是太子,都是被储君,怎么人家就没人敢质疑,偏你从小到大任凭皇上如何维护,依旧质疑声不断?” “是你出身不够高吗?还是皇上给你的尊贵还不够?亦或者是你生而有缺陷,当不得太子之位?” 万斯同毫不客气,“看着也是个脑子灵光的孩子,怎么就是不开窍呢?就你这窝囊样,就算皇上将你抱上帝位,你也守不住!” 万斯同至今也不待见康熙这个皇帝,依旧不肯受官,只当自己依旧是前明旧民。 按理说,他不该掺和大清皇室的事儿,可是这些年来,他跟胤礽也算是忘年之交,看着这个孩子一点点长大,不管是为了私人的感情还是为了天下计,他都忍不住出来提点胤礽几句。 在他看来,胤礽在各方各面都不比朱标差,甚至犹有过之。 但胤礽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虽然说谦逊是君子的美德,但身为一国储君,却更不能失了骨子里的傲气。 太子是什么,那是未来的皇帝,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天下大势的存在,如何能将自己当做普通凡人? 都说明君要爱民如子,可那也是将自己摆在父亲的位置上,而不是爱民如兄弟! 君臣父子,伦理纲常,乃是维系君王统治的根本,若胤礽不能将自己摆在那高台之上,那他永远都只能是个依附于君父的小太子,而成不了真正的一国储君。 “太子,今日老夫与你说这些话,你可生气?” 万斯同问道。 胤礽摇了摇头:“万先生是为我好,我为何要生气?” “这便是问题的关键了,你为何不生气?” 万斯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一个无官无品的平民百姓,对着你指手画脚口出狂言,甚至敢说你守不住帝位,你怎么能不生气?!” 胤礽有些迷茫:“……可你说的不是事实吗?” 历史上的胤礽,不是守不住帝位,连自己的太子之位都没能守住,两立两废,最终被圈禁终生。 万斯同的话虽然僭越了些,但说的也是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不算虚妄之言,他为何要生气? 万斯同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气得直接站起来指着胤礽怒道:“好好好,你就这么下去吧,总有一日你定会因此而吃大亏,若是丢了江山,可别后悔!” 胤礽:…… 要不怎么说是大家呢,果然有眼光。 …… 康熙实在是搞不明白,怎么叫万斯同教教儿子能将他自己给教生气了,这下倒好,胤礽一脸懵,万斯同倒是罢工了,跑去京郊游山玩水,说是要好好散散心,以免被气死。 康熙没办法,只能将胤礽提溜到身前自己亲自教。 “朕叫你去找万斯同,是想让你学学朱标是怎么当太子的,他没给你讲讲朱标是如何教导弟弟,遇到问题又是如何替弟弟做主的吗?” 康熙问道。 胤礽:…… 万斯同跟他说了他要守不住帝位,当不了太子了,这话能说吗? 还是算了吧,万先生年纪也不小了,就别折腾他了。 康熙:…… 就知道那些前明余孽不靠谱! 有些话,康熙实在是不好亲口与胤礽说,他思来想去,干脆将胤礽送去了慈宁宫,请太皇太后给胤礽讲讲太宗当年的故事。 虽说身份有所不同,但做事方法总是可以借鉴一二的。 如今的太皇太后愈发的苍老了,再不复当年一大早打太极的健硕,胤礽乐得多陪陪太皇太后,便每日都来。 太皇太后当真捡着太宗当年的趣事讲给他听,顺便也加上自己的评论,故事听得多了,胤礽也渐渐有点明白康熙的意思了。 他如今或许是个挺好的哥哥,但距离康熙要的那种长兄如父的感觉,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个“长”字,不在年岁,而在威望,就像是如今朝中的官员们办了好差,都会说一句多亏了皇上赏识一般,康熙希望阿哥们出来做事的时候,也能叫世人知道,他们能有今日的成就,是因为他友爱大度,照拂兄弟。 这话听着有点不要脸,但太皇太后和康熙包括万斯同,都觉得事实就是如此。 若太子嫉贤妒能,那阿哥们便无出头之日,如今他们能出来办差,都是太子的恩典。 康熙想让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需要的不止是他自己的强调,还有阿哥们的配合,而胤褆在之前收债的那件事中,唯一的问题就是,未曾在朝堂上提及胤礽对他的帮助。 胤礽觉得这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康熙等人却认为,这是大事。 因为若是胤褆懂事,那他人赞扬他的时候,就必须得先称赞胤礽,就不会造成如今这种局面。 用康熙的话说,他还得“奉天承运”呢,胤褆怎么就能将功劳全都归于自身? 所以在这件事里胤褆并非全然无辜,而惠妃因他受过,亦不算委屈。
第167章 穿越至今十五载,胤礽的三观再次受到冲击。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努力去为这个世界做一些实事,而他的所有奇思妙想,就算听起来并不合理,康熙也都会努力去帮他达成,他所做的所有成就,康熙恨不得昭告天下,只有往他身上添金的,从未抢走过什么功劳。 诚然,每次昭告天下的圣旨上都要先夸赞康熙一番,但他是康熙教养长大的,他能做成事情肯定都离不开康熙的支持,所以他的成就里自然就有康熙的功劳,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他从未曾想过,这份理所应该不仅仅因为康熙的教养和支持,还因为康熙是皇帝。 而如今,康熙告诉他,就因为他是太子,所以他的兄弟们的功劳,也都必须要分给他一份。 收债的事情他的确出了些力,暂且不论,那今后弟弟们真的成长起来,在外面立了功劳,难不成他这个坐享其成的人也要拿一份? 那他们赚来的银子呢,难道也要分他一份不成? “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康熙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想不通,“你赚了银子,还知道给朕,给你乌库妈妈,给你的姐姐妹妹都分一些,他们为什么就能例外?” 胤礽:…… 可是,他分给大家,只是因为他们是亲人。 “保成,朕是君也是父,所以你可能会将对阿玛的亲近和对君王的恭敬混为一谈,分不清楚,朕不怪你,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差别,因为无论朕是君是父,对你而言并无差别,”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69 首页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