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母后对我们几个姊妹向来教导有方。” 李令月为卫子夫说好话,“请父皇不要苛责母后。” “只看你们几个,她是个称职的皇后,可太子也是她的孩子,为什么她无法教好太子?” “因为……” 李令月想了一下,替卫子夫辩解道:“父皇,皇兄七岁便被立为储君,平日里除了母后还有诸位大儒负责教导,皇兄如今行为失措,女儿认为此事不可归罪于母后。” “你认为太子德行有失是教导太子的儒生们的错?” 刘彻眯眼看李令月。 李令月直言道:“儒生们精通经典不假,但除此以外他们也是渴望得到权势的庸俗人,难免希望皇兄能全身心信任他们,将来重用他们和他们的门人弟子。” “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在朕和太子之间制造沟壑,让太子偏向他们反对朕?这确实是儒生们会做的事情!” 刘彻对儒学本就是利用大于认同,何况儒生这些年时常公开反对刘彻的政治、经济、军事举措,他因此更加厌恶儒生,既要利用儒学教化百姓,又担心儒学如此不受控制的扩张会侵蚀、伤害皇权。 所以,女儿刘姣提出以科举选拔人才补充察举制的不足后,刘彻立刻接受,除了国家疆域扩大导致人才严重缺乏,也因为新的人才选拔机制让皇帝可以通过调整考卷考题遏制儒学的势力。 如今,刘姣将太子犯错的原因归结为是儒生们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恶意引导,正合刘彻心思,冷声道:“不论太子是否更改,据儿身边的人都必须彻底更换!除了为他生育孩子的几个女人,其他人全部换掉!尤其是卷入巫蛊的儒生们!” “父皇英明。” 李令月达成目的,低眉顺眼地夸赞。 此时,《关雎》演奏完毕。 刘彻命李延年等人退下,让刘姣继续给自己读郡、国送来的优秀答卷,直到子夜时分才难掩困倦地说道:“今日就到这里。” “喏。” 李令月起身,准备离开。 刘彻冷不防道:“明日继续。” “父皇,您这是——” “朕的身体越来越不行,需要朕信得过的人为朕读地方送来的奏章、代写回复和评价,”刘彻道,“这本是太子为朕做的事情,可惜你皇兄一次又一次地让朕失望。如今还留在朕身边的儿女中,已经只有你值得朕完全信任了。” “父皇,女儿才疏学浅,恐怕担不起这份厚爱。” 李令月不敢立刻接受刘彻的馈赠。 刘彻笑道:“不过是让你为朕读奏章、替朕记录几句批复,又不是让你单独处理国事政务甚至监国,怕什么!” “但是外臣们——” “他们不重要。” 刘彻不屑。 经过这些年的处理,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外朝早已成为摆设,甚至不能随时随地见到皇帝,国家大事几乎全部由侍中组成的内朝决定。这种情况下,皇帝想让谁协助处理政务就能让谁协助,外朝即便对此深感不满也不能妄加评论? “不要再推脱了,以后读奏章写评语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 “喏。” 答应完毕,李令月退出大殿。 混着桂花香气的夜风掠过脸庞,李令月只觉精神抖擞,胜过以往任何时刻。 [因为终于能如愿接触最高权力?] 系统冷不防发言。 李令月自然不会回答,只是眼前掠过前世的记忆,一切关于母皇的记忆。 记忆中,因为权力的滋养,年过八旬的母皇即便每日忙碌国事依旧精力充沛,举止干练,仿佛五十余岁。直到神龙政变,母皇被迫放弃皇帝身份作为太后接受奉养,她的衣食用度虽然与往日并无不同,却短短数日便疲态尽显,精神萎靡,神情憔悴。 [如果你和她一样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得到权力又被迫失去权力,并且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你也会因为绝望变成她那般模样。] 系统感受到李令月的思绪,严肃提醒道:[权力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就不能回头,回头只有死。尤其是你这种情况。] “我知道。” 李令月轻声说着,接过宫人手中的外袍,返回在未央宫的住处,发现霍去病也还没睡。 “霍哥哥这么晚不睡,是为了等我?” 李令月戏谑问道。 “对,我在等你回来。” 霍去病笑着起身,将写到半截的文字递给李令月。 “这是——” “等你的时候顺便写的一些东西。” 李令月于是专心阅读霍去病深夜写就的关于大汉军队改制的文章。 文章虽然没有写完,但文章的核心主旨非常清晰:过往的戍守兵役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汉,必须改革,同时,不同类型的军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管理模式、军士质量、识字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更改。 “霍哥哥这是要把大汉的军队制度推翻重来?” “是。” 霍去病道:“高祖的制度虽然很好,但并不适合现在,尤其是即将完全获得匈奴的土地、将西域加入大汉疆域的当下,庞大的疆域让改革军制变得势在必行。并且,唯有军制完全改革,舅舅和我筹划中的武将学堂才能如我们所愿地建成并为大汉源源不断地培养武将。” “父皇知道这件事情吗?” “知道,他支持我们的做法。” 霍去病道:“父皇虽然不擅实战指挥,但他的战略构想以及对国家的规划都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那我也提一些我关于大汉军队改革的观点,你听了以后如果觉得有用就记下来,但是如果没用甚至觉得可笑,不许像对父皇那样当面笑我。” “怎么可能。” 霍去病满口答应,拿起纸笔,认真听李令月关于军队改革的观点。 李令月提出的是基于汉帝国实际情况的改良式的募兵制与府兵制的混合兵制。 汉承秦制,西汉时期的军队士兵主要来源是服徭役的百姓,男子从二十岁开始服徭役,按期前往完成戍边任务及兵役任务,服完兵役后依旧需要每年定期在郡县接受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直到年满六十岁。 这种全民皆兵的制度虽然让汉帝国百姓普遍具有一定的武力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百姓的正常农耕生活,并且,由于所有的健全男性都接受过军事训练,小地方的暴力冲突也很容易升级为大规模流血死亡事件。 而自西魏开始的府兵制采用兵农一体模式,军户闲时务农,用时为兵,不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库的负担,同时,因为军户大多生活在边疆地区,长期有效开垦土地种植作物,能增强国家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掌控。 当然,府兵制也有它的弱点。 府兵制规定府兵的武器和军服等都需自备,连粮食也需要自备。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节省国库开支,却会导致中央对府兵控制力略显不足——如果边关战事发生时间与春种秋收的农时发生重叠,不吃朝廷粮饷的府兵就可能因为担心农田收获而出现集体逃兵行为。 此外,由于府兵制规定前线有战事府兵就要参战,导致兵府家族中的男丁经常战死大半也还要继续将仅存的男丁送到前线作战,诞生于北朝的《木兰辞》中,木兰很可能出生兵府家族,为了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不得不男扮女装从军入伍。 所以,李令月认为在边境地区推行兵农一体制度,边境百姓用为国家屯田兵役抵换每年必须缴纳的征粮等赋税,其余郡县依然推行征兵制,但百姓服完国家的兵役后不必再在所居郡县每年接受定期的军事训练。 羽林军等控制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的军队则主要采用募兵制,只有武艺精湛、忠于国家之人才能进入。 当然,不论进入军队之人来自兵府家族还是普通服徭役百姓或是应募为国效力的健儿,进入军队后都享受同等的军功晋级待遇。 汉武时期,边关已经开始推行屯田制,而地方郡县诸侯国因为可以定期组织训练百姓导致诸侯国即便被反复削权依旧有可能挟持境内百姓发动叛乱的问题也时常让皇帝头痛。 所以,霍去病听了李令月的观点,不但没有笑她天真,反而觉得这些观点有很强的可行性,既降低国库负担又削弱地方郡县诸侯国的力量。 自然,具体落实时,他们还需针对三种不同来源的兵丁制定对应的管理模式和晋级通道,确保每种来源的军人都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第124章 废太子与议皇后 关于废立太子的事情, 朝臣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即便皇帝通过霍光等人向朝臣表明态度,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太子作为储君不应被废。 “陛下如今年近半百, 若是贸然废黜太子,一旦山陵崩,诸皇子必定陷入争斗,北方匈奴难免趁虚而入,造成国家动乱,百姓生灵涂炭!” “巫蛊之说虚无缥缈,齐王因太子无德而夭折一事更是子虚乌有!陛下怎么可以因为虚幻的东西废黜太子,将国家置于危险境地?!” “太子自称无德,却为齐王之死主动请求废黜, 不正说明太子殿下是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的仁德之人?如此仁德的储君, 陛下若将他废黜,必然引发天下非议!” “……” 持类似反对废太子观点的人纷纷上表请奏, 希望皇帝不要接受太子的请辞上疏。 对此,刘彻冷笑三声:“这些人嘴上说着太子仁德,其实一个个都盼着朕早点死!觉得朕活不了太久,大汉皇帝随时可能换人!” “陛下请息怒。” 内臣们害怕触怒皇帝, 小心翼翼地说着安抚话。 刘彻其实也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一再强调皇帝已经年近半百随时可能山陵崩。毕竟,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都没能活过五十,朝臣们难免觉得年近五旬的自己也是命不久矣。 可惜—— “朕现在一点都不生气!” 刘彻咬牙切齿地说道:“朕是觉得他们的观点太过可笑!即便朕命不久矣,也不可能立一个能力和德行都不让朕满意的人做太子继承大统!朕要的是大汉江山千秋万世!子子孙孙永远传续!不是如秦皇那般二代而亡!” “陛下的千秋伟业一定能够达成。” 臣子们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一个劲地软言安抚。 刘彻这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45 首页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