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差点灭亡,李隆基的风评一落千丈。乾隆帝时期,大大小小的叛乱无数,只是没有翻起像安史之乱那样大的水花。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指十大战绩,其中大多都是凑数的。 就拿缅甸之役来说,伤亡了数位名将,国土未推进一寸,白白消耗国力,实在没什么好吹嘘的。 前面提到的傅恒就死于缅甸之役。 实在要吹,还不如吹准噶尔之战,完成了祖父、父亲未尽的心愿。】 清朝之前的君臣们评价乾隆:好大喜功。 明代宗朱祁钰嗤笑,至少比英宗皇帝朱祁镇强,只是消耗名将而已,没有把自己也送到敌营。突然想到朱祁镇再不济也是他大明的皇帝…… 朱祁钰笑不出来了,比烂还是朱祁镇更胜一筹。 天幕上出现了众多名家字画,上面都有乾隆皇帝盖的印章,“十全老人”印也在其中。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无语了。 乾隆皇帝的私印那么多的吗?盖一个也就罢了,直接盖了一片。 有人注意到乾隆皇帝不但在名人字画上盖满了章,还写满了字。如果乾隆是个书法大家,像宋徽宗那样,且得到原作者的邀请题字,或许能使文物更有价值,但乾隆并不是书法家,也没有被原作主人允许。 最不值钱的,大概就是乾隆的字迹吧。 【乾隆帝的印章非常多,“十全老人”要弄个印章,“五世同堂”要弄个印章,“年逾古稀”也要弄个印章。 这些印章全往名贵的字画上盖,甚至连瓷器都没有放过。 相传明朝时,唐伯虎受方丈的邀请,在方丈所画的荷花图上题字。唐伯虎题下“画上荷花和尚画”七个字,并说众人都可以来对下联。一百多年后,清朝的李调元对出了下联,将下联写了上去。众人拍手叫好。 李调元是得到了原作者允许的,乾隆皇帝未经允许,私自在别人的作品上盖章,莫说乾隆不是书画家,就算是书法造诣高超,在他人的作品上胡乱题字盖章也很没品。 身为皇帝,要题字,要盖章,在空白纸上进行,随便送给谁都是一份大礼,收到的人会装裱之后供起来。 在他人的作品上题字盖章,那叫糟蹋。】 清朝之前的君臣们评价乾隆:私德有亏。 【乾隆皇帝文武双全,文不会作诗,武要向同龄人学射。 爱新觉罗·弘历写了四万多首诗,没有一首入选教科书。虽然是否入选教材不是评判一首诗好坏的标准,但是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天幕上出现了乾隆的诗。 【乾隆皇帝出身皇家,从小就是皇孙,十二岁成为皇子,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再差,也不会不如市井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吧?清朝不比现代,作诗还是要考的,是重要科目。】 天幕上出现了刘邦的诗。 【或许刘邦的《大风歌》对乾隆皇帝来说是降维打击,那可以看看乞丐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诗。】 天幕上出现了朱元璋的诗。 【乾隆皇帝是满族人,和汉人比作诗有点不公平,毕竟母语是满文,能学会汉语就已经很不错值得吹嘘了。咳,现代人精通普通话和方言,比如香港这个地区的人精通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也没见谁吹。 那我们来看看满族人纳兰容若的诗。】 天幕上出现了纳兰容若的诗。 天幕下的众人看了一堆辣眼睛和还算过得去的诗,终于看到让人欣赏的诗了。不知道纳兰容若会不会入选六大诗人系列? 【说到诗词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康乾盛世盛行的文字狱。 康熙朝、雍正朝、乾隆朝,都兴起过文字狱,而且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文字狱在乾隆朝远盛于前两朝。】 天幕上出现了一串数据,显示因文字狱死亡的人数,触目惊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朝翰林徐骏因一句诗丢了性命。这还是最能沾上边的,其他的大多是献策之类的文字。 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的方式不满足于此,以修书的名义行删书毁书之实。】 天幕上出现了被删被毁被修改的书目,数目之多,让人扼腕叹息。 【因修《四库全书》被毁的书籍中,就有《天工开物》,这本欧洲科技的启蒙书,被清朝禁毁了两百年,可以说清末被侵略者欺负死的很大原因是这本书被清朝禁了。】 天幕上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场景。 【明朝的船只、火器水平都高于西方,而《天工开物》中就有船只和火器的制作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汲水的装置构造图,内容涉及农学、物理学等众多科学技术。】 天幕上出现了天工开物的内容节选。 天幕下的众人激动了,尽力将这些全部记录下来,细细研究。清朝不珍惜,他们珍惜啊。 【秦始皇焚书,还知道保留农学等书籍,乾隆皇帝修书,把《天工开物》给修没了,国内根本找不到这本书,还得从国外引进。 元朝倒行逆施,将人分为四等;清朝毁书,使得向来都是领先西方的技术落后于西方。 版图大,但守不住。 科技领先世界,闭关锁国也就罢了,结果自己国内将科学书封禁,不发展科技,还拒绝向国外引进先进的科技,亲身验证“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国外在发展科技的时候,清朝将科学书给禁了,读之乎者也,八股取士。好比国外用玻璃制造烧瓶用于做实验的时候,国内还在用玻璃当艺术品。】 天幕上出现了十九世纪中叶,外国人做出玻璃烧瓶用来做各种化学实验的场景,以及同时期的国内,人们将玻璃做成各种各样的观赏物。 画面一转,天幕上出现了二十世纪中叶,国内终于发现了玻璃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用来处理核废料,再次领先世界。 秦始皇嬴政见过透明的玻璃,只觉得是各方面都不如玉石的替代品,没怎么放在心上,没想到玻璃还有这么大的妙用。 如今找准了方向,相信很快他就能够在秦国看到天幕上的玻璃烧瓶了。 【说清朝“闭关锁国”,并不是说清朝完全不与外界贸易,而是说清朝盲目自大,不引进外界的先进技术。 广州十三行涵盖衣食住行等十三种行业,但是没有火器呀,没有科学与技术的交流。】 秦始皇嬴政对火器十分的向往。 天幕之前已经公布了□□,爆竹制作出来了,火器想必也不远了。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21章 康、雍、乾三朝的皇帝在太医的极力救治下终于醒了过来,在看过了天幕盘点的文字记录后差点又晕过去。 不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而是后世的那种局面,谁遭得住啊? 康熙帝和雍正帝还好说,并没有封禁《天工开物》,无需过多的纠结,只要揍儿子就行了。乾隆皇帝则是犹豫不决,封禁《天工开物》自然有他的考量,难道要解封?但是科技水平提高了,百姓造反压不住怎么办? 洋夷面见他们的君主都不行三跪九叩之礼,面见他也是毫无礼数,令他不喜。 他担心解禁这些书不利于统治。 这天下午,天幕在众人的期待中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往常一样的时间,天幕异像再度出现。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午后时分,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犯颜直谏的魏征不仅仅会犯颜直谏》。 唐朝的君臣们高兴了。 早上天幕又将唐玄宗李隆基拉出来批评,众人情绪正低迷着,下午终于有给他们唐朝长脸的人物出场了。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富有谋略,文采斐然但却是以犯颜直谏出名的魏征。】 【我们对魏征的认识,来源于语文课本上的《谏太宗十思疏》,也就给魏征贴上了标签——犯颜直谏的谏臣。】 天幕下的众人在天幕之前的盘点中得知魏征是一国宰相。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魏征是丞相啊,有治国之才,怎么会只是个谏臣?懂了,后世的学生不读史书。 唐朝之后的君臣们对魏征的了解可以说比天幕异象将要盘点的还要详尽。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君臣们但凡有才学,饱读诗书的,都读过史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了如指掌。 但他们还是期待天幕异象的出现。 因为天幕异象在盘点一个人物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涉及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后世之事,以及后世有能够借鉴的科技与制度;因为天幕异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观看天幕盘点的时候可以想象古人和后人都在和他们一起观看的满足心理。 陆游有诗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是想让先人们知道后世之事,生前抱有遗憾,死后可以瞑目,而天幕异象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亡国之君和奸臣。 【冷知识,魏征曾当过道士。 魏征出生于公元580年,也就是北周大象二年,隋朝建立的前一年,父亲是当官的,家境不错,有读书的条件。但是好景不长,魏征十余岁时成了孤儿,家道中落,生活贫困。魏征不工作赚钱,扔旧喜欢读书,离开家去当了道士。】 洪武大帝朱元璋觉得这经历有点熟,不过他是出家当和尚,得守清规戒律。 原本和尚和道士都没有一堆的戒律约束,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金朝出现的全真教,这两强行分别给和尚和道士定下了清规戒律。 魏征出家当道士,只是单纯的离开家去道观,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魏征年近四十,加入了鼎鼎有名的瓦岗寨,成为李密麾下。有句俗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魏征饱读诗书,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但是李密只看中魏征的文采,让魏征写奏疏,却对魏征提出的计策不予采纳。 是魏征的计策不好吗?是李密没有识人之明。 从李建成听从魏征的计策出去立战功可以看出来,魏征的计策还是可以肯定的。】 【魏征在李密这里是掌管文书的,献策是幕僚该干的活。魏征见李密不听他的计策,转而向李密的长史也就是李密的幕僚郑廷页献策,结果郑廷页也不听他的计策,气得魏征拂袖而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