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个都不听魏征的,李密最后失败了,投降了唐军。】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魏征对李密是真的仁至义尽了。 魏征以一个书吏的身份献策,李密不听,魏征并没有放弃,而是找上了李密的幕僚,结果李密的幕僚也不听魏征的计策。 李密不能知人善用,败得不冤。 【魏征跟着李密没有前途,随李密投降了唐军,为唐军招降了还在跟着李密混的徐世勣,也就是李勣。之后,被窦建德俘虏的时候,窦建德也只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任用魏征为起居舍人,记录日常事件。 李建成听说魏征文采好,便将魏征招入麾下,可不是让魏征来写诏书的,而是让魏征替他出谋划策,当他的幕僚。 一个两个三个都是看中了魏征的文采,可见魏征的文采是真的十分出众,而这三人中只有李建成有识人之明,是魏征的伯乐。 不过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当机立断对李世民下杀手,让魏征失望了。 极有可能是李建成知道李渊不会废他这个太子,所以没有必要对李世民痛下杀手,给李世民下毒也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似乎只是想要李世民变得病弱,变得残疾,再不能与他相争,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对他下杀手,还成功了。】 天幕下的众人为李建成感到可惜,如果不是遇到了二凤,也会是一代明君。 慈不掌兵,李建成缺乏杀伐果断。 【唐太宗李世民同样听说了魏征的才名,封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有了在李建成这里的履历,出名的就不仅仅只是文采了。】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 [唐太宗李世民怒气冲冲地道:“好你个魏征,挑拨我和兄长的关系。” 魏征满脸地不服气:“是皇太子不听我的,他若是听了我的,必然不会有今日之祸。” 李世民懂了。 兄长不听魏征的话,自取灭亡。他不能重蹈兄长的覆辙,他要听魏征的,那就封魏征为谏议大夫吧。] 【魏征的谏言涉及军事和治国方针,要知道李世民在成为皇子之前就是战绩卓著的将领,魏征能够在军事上进行谏言,可见其军事水平。 李世民评价魏征,“安国利民”,可见魏征还有经国之才。他还主编史书,二十四史中的《隋书》就是出自他手。 历代修史的都是文学素养极高之人,比如司马迁,班昭,蔡邕,欧阳修等等。】 魏王曹操想到蔡邕被王允杀害,悲从中来。原本他能够看到伯喈的《续汉书》,可惜了。 【魏征性格耿直,却也不是太过于执拗,非要死谏。 他曾向李世民透露过自己想当良臣,而非忠臣。良臣,好比舜的臣子稷、契、皋陶,君臣相得益彰,成为美谈;忠臣,好比夏桀和商纣的臣子龙逢、比干,忠臣被杀留得美名,君主得千古骂名。 这话一出,李世民敢杀魏征吗? 魏征也曾说过,他敢于谏言,是因为皇帝是明君,愿意甚至是引导他进谏,如果皇帝不听他的谏言,他不会再进谏,也不敢再进谏。】 唐太宗李世民心道:他是皇帝,有何不敢?只是魏征有安邦定国之才,他舍不得杀,并非是因魏征一句话而不敢杀。 而且,魏征谏言的时候引经据典,学识渊博,说的头头是道,确实能让他信服。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前面提到狄仁杰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是短暂地断案了一段时间,成就了神探的美名。魏征也曾奉命处理过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案件,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对律法不熟,但是处理案件时能够让人心悦诚服。 魏征是一位谏臣,更是一位能臣。】 众人一想,确实啊,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都能够处理好,让各方面都满意。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也就是643年,魏征病故,享年六十四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李世民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作挽词十首,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但是吧,不久之后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推荐的侯君集参与谋反,杜正伦也牵涉到了谋反案中。 李世民想到魏征曾说侯君集与杜正伦有宰相之才,结果却参与了谋反,越想越气,将魏征的墓碑给推倒了,还取消了自己女儿和魏征儿子的婚约。 两年后,李世民亲征高丽,没能灭亡高丽,感叹魏征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对他进行劝谏,想到魏征的好,又重新为魏征立墓碑。 墓碑倒了能够再立,但是公主的婚事吹了就吹了,驸马换了人。 魏征想不到在他临终前李世民给他看的未来儿媳妇,在他死后并没有成为他的儿媳妇。】 人到暮年的汉武帝刘彻没想到李二凤这么的孩子气,若是他推倒了墓碑,哪怕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再立起来。好比他痛失太子刘据,令他头脑清醒了,但是注定要辜负刘据。 唐太宗李世民将魏征比作巩固汉太子刘盈的商山四皓,若是魏征的寿命比他长,太子李承乾不会谋反。 稳固李承乾太子之位的魏征走了,高明慌了啊。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22章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诗人系列》。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六大诗人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六个大字:唐伯虎点秋香。 明朝之前的君臣对唐伯虎有印象,就是在画上题字:“画上荷花和尚画”的人,不得不说那一手书法在书法大家眼中勉强能够入眼,就是不知道诗文水平如何? 明孝宗朱祐樘对唐伯虎有点印象,这不是牵扯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吗? 吴中四才子此刻正巧齐聚一堂。 文徵明拍了拍唐寅的肩膀,宽慰道:“伯虎兄,天幕异象显示你是六大诗人之一,相信朝廷不久就会大赦,允许你重新参加科考。” 祝枝山也说道:“是啊,子畏不要丧气,你还是有希望的。” 唐寅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诗才远不如李白,曾作《把酒对月歌》,几乎是句句夸耀李白的诗文。没有想到自己能和“诗仙”李白上同一个榜,大喜过望,从科考失利的颓废中走了出来。 摊上科举舞弊案是他的大不幸,上“六大诗人”榜是他的大幸,可以说二者都是能够改变他命运的大事。 徐祯卿看唐寅那样子,暗叹:都高兴傻了,看来不用再安慰了。 【说到唐伯虎,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风流才子,以解元的身份卖身入华府做书童,追求华府的婢女秋香。虽然没有一首诗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但却是家喻户晓。】 唐朝之前的君臣们疑惑,解元是什么身份? 唐宋之后的君臣们纷纷皱起了眉头,认为唐伯虎这么做丢了读书人的脸面,有辱斯文。 明孝宗朱祐樘:“???”自甘堕落! 看好唐寅才华的长辈们个个吹胡子瞪眼,不愿意相信这么荒唐的事情。 祝枝山用奇怪的眼神看向唐寅。 他知道唐寅好色,但没想到唐寅这么重口味,直接来场姐弟恋,不,是恋母癖。 文徵明和徐祯卿不知道秋香是谁,好奇秋香是有多美,以至于做出这种事情来,不是,就是秋香美若天仙,也不能为了追求她入贱籍啊。 唐寅连连摆手:“你们这么看着我作甚?我哪能啊,没有的事。” 三人均不相信唐寅的话。 天幕异象是预示未来,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想到唐寅的风流,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唐寅:“……”解释不清了。 他连小吏都不愿意当,又怎么会自甘堕落地去华府当下人?真是荒唐。 可他这么说了,三位好友都不信。 徐祯卿琢磨着,这要是换了文徵明,他是万万不信的,哪怕天幕异象是预知后来之事,他也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唐寅嘛,很有这个可能。 祝枝山恍然大悟,说道:“难怪你作《我爱秋香》一诗,原来早就有预谋啊。”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三人想起唐寅的这首诗,虎躯一震,还真的是。 文徵明更是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华府?” 唐寅暴躁了,说道:“我连华府在哪里都不知道,去什么去?”说着,他看向祝枝山说道:“希哲,你是知道的,秋香是妓子,她根本就不在华府。” 祝枝山摸着下巴,说道:“现在不在,也许以后就在了。” 唐寅:“……”天幕坑我。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仿佛吃了柠檬,心里酸酸的,同样是没有一首诗入选教材,他没能以诗人的身份上榜,唐伯虎却以诗人的身份上榜了。 【当然,唐伯虎点秋香只是电影,当不得真。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好惨一男的”。】 唐寅急于向好友证明,说道:“看吧,我说没有的事,你们还不信。” 祝枝山觉得有点遗憾,不是真的啊。 他与秋香年龄差距并不是很大,年少时有幸见过秋香风华正茂时的美貌,心生向往,曾为她作诗赞美。 还以为好友能抱得美人归呢,哦,对子畏来说是多了个娘。 向来洁身自好的文徵明说道:“唐兄,我们为何不信你,你该反思一下了。” 唐寅:“……”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由于他弟弟唐申字子重,他很可能是先字伯虎,后又改成字子畏。 唐寅生于寅年己卯月,唐申生于申年,整整间隔六年。 唐申比唐寅小六岁,很可能唐寅用伯虎这个字用了五六年,等到唐申到了取字的年龄之前,改成了字子畏。如果不改的话,唐申可能就不是字子重,而是字叔豹了。 也有一种说法,伯虎这个字是唐寅在一两年内丧父丧母丧妻丧子丧妹之后给自己改的,取自伯虎星中的伯虎。 伯虎星二十八宿中的凶神。】 唐太宗李世民:“……”习惯了。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感叹唐寅不幸的同时,想到还好是集中在一两年内亲人相继离世,不然啥事都不用做,光守孝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