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要想反叛,必须要先知道两点,一是始皇帝已死,二是诏书有假。这两点缺少一点,都得不到蒙恬的支持。 始皇帝是在巡游途中去世的,当时知道皇帝驾崩的人,除了赵高、胡亥、李斯,就只有几个宦官,甚至连宣读诏书的使者都不知道皇帝已经死了。 扶苏光是听从蒙恬的建议再向始皇帝请示一遍是毫无用处的,除非知道真相的那几个宦官中有扶苏的人。 那么扶苏在秦始皇身边有人吗?答案是有。 蒙恬的弟弟蒙毅被称为“忠信大臣”,侍奉在秦始皇左右,可以说是寸步不离。秦始皇出行,他也是和秦始皇同乘一辆车,而且秦始皇每次出巡都把蒙毅带在身边。 遗憾的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途中生了病,派蒙毅去为他祈福了。没等蒙毅祈福回来,秦始皇就病死了,尸身与咸鱼为伴。 可以说,当时如果有蒙毅在秦始皇身边,赵高和李斯的阴谋也不可能得逞。 然而历史偏偏就有这么多巧合,偏偏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带上胡亥的时候出事,偏偏蒙毅不在。 蒙恬只怕也不是真的怀疑诏书有假,而是希望蒙毅能够为他们求情,让始皇帝改变主意。 三十万大军,集天下重任于一身,看似有绝地翻盘的机会,其实是必死之局。 扶苏无军权,蒙恬无反心。说扶苏懦弱的,请问该如何破局?】 秦始皇嬴政对扶苏还是了解的,相信扶苏和蒙恬一样也无反心,所以他才放心将扶苏派到蒙恬那里去,以三十万大军相托。 可惜他漏算了别人。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这里,终于明白大明的皇帝怎么会是朱棣那一脉的了,原来是在朱允炆这里被夺了皇位。 朱标:“……”自己的儿子不中用,这就很尴尬了。 这事要如何预防? 父亲严格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若是将来不想让朱允炆即位,要么废后重新立后,要么杀了朱允炆。 若是依然让朱允炆即位,就要保证对朱允炆的教育到位,让朱允炆能够坐稳江山。
第43章 【蒙恬的祖父、父亲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 蒙恬自己文武双全,曾当过内史,也就是中央高级官员,文臣这方面是连李斯都自愧不如的存在,武将方面手握三十万大军镇守边疆。 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深受始皇帝的器重,可以与始皇帝同乘一辆车。 所以蒙恬在接到赐死他的诏书时,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诏书有假,要再请示一遍。 蒙恬一个外臣都对诏书有所怀疑,扶苏身为始皇帝亲子,却对赐死他的诏书深信不疑,可见嬴政和扶苏之间的父子关系并不好。 我们知道秦始皇派扶苏到蒙恬那里监军是为了历练扶苏,但扶苏是在刚刚惹怒父亲的情况下,被父亲派到蒙恬那里去的。 李斯在给扶苏罗列罪名时提到了不孝,多次上书直言诽谤父亲。陈涉借用扶苏的名义起义时也说,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进谏惹怒了始皇帝,被始皇帝派到外面去监军。 咱就说,秦始皇既然存了历练扶苏的心思,能不能把话说开?刚刚大吵一架,带着一脸怒容的把人外调,这样都能理解透彻始皇帝的真实用意,那这就不是人了,而是始皇帝肚子里的蛔虫。 扶苏敢触怒圣颜,直言进谏,却在“始皇帝”让他死时乖乖听话,这到底是孝还是不孝?说他孝顺,他敢忤逆父亲,还是数次直言进谏;说他不孝顺,让他自杀,他不带犹豫的拔剑自刎。 作者菌前面说过,扶苏自刎是别无选择。 其实还可以咸鱼一点,直接说诏书是假的,杀了传旨的使者,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拖到秦始皇的死讯公布,在此期间,赵高和李斯来多少人杀多少人。 毕竟这份诏书太诡异了,蒙恬是不相信的,扶苏咬死诏书是假的,就可以多苟一段时间,苟到秦始皇的灵车,咳,秦始皇的车驾回到咸阳,死讯再也瞒不住的时候。 当然,扶苏如果无法证明遗诏的真伪,揭穿不了赵高和李斯的阴谋,劝不动蒙恬和他一起造反,这样还是得死,而且死的遗臭万年。】 秦始皇嬴政:“……”他不立太子,派扶苏去监军,一去两三年,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能够求得仙丹与天同寿,谁曾想寿命会如此短暂呢? 扶苏暗自庆幸。 是突然出现的天幕异像改变了他的命运,缓和了他和陛下之间的父子关系。 至于迫害他的李斯…… 待他掌权,有“汉初三杰”在侧,必杀李斯,帮李斯达成原本的结局,以解心头之恨,咳,是让李斯伏诛。 虽然,理智上来说,不该如此。 此刻他有点理解父亲坑杀那四百多人的心情了,因为被诋毁、谩骂的人的不是他,所以他可以做到十分理智地替他们求情。 在父亲眼里,他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吧。 在这一点上,李斯说的不错,他确实不孝,应该好好地反思。 步入中年的汉武帝刘彻深以为然。 他知道太子刘据不像自己,但国家正需要像刘据这样的继承人,所以他早早地就给刘据吃了一颗定心丸,直截了当地夸奖刘据,告诉刘据,这江山迟早会交到刘据手里。 洪武大帝朱元璋觉得扶苏自杀过于草率了,连蒙恬都怀疑诏书有假,扶苏竟然不加以查证。 他要治朱棣的罪,都耐心地等人将老四从封地押来。 哪有只传道圣旨过去就让镇守边关的大将和监军死的道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押解进京问罪的,就地处决的情况极少。 在狱中的朱棣看到天幕盘点,对扶苏有种难兄难弟的感觉。 可能他就快等到爹爹御赐的毒酒了吧。 朱棣心中猜测,轮到朱允炆即位,他应该和大哥一样不在人世了,是谁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是他的好大儿?还是他的大孙子? 想到朱高炽那个小胖墩举兵造反,戎马沙场。 朱棣一哆嗦,连道不可能,夺取朱允炆的皇位应该是他还没有出生的大孙子。 大孙子,你爷爷可被你坑惨了。 【随着小短文《赵正书》的出土,不少人怀疑秦始皇本意是想传位给扶苏的真实性,甚至认为秦始皇就是传位给胡亥。 在此言明《赵正书》并非是史书。 因为胡亥师从赵高,学习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政见一致,是最得秦始皇宠爱的儿子。秦始皇有那么多儿子,偏偏就只带了一个胡亥在身边,很明显是想传位给胡亥。 咱就说一句,胡亥的继位如果是名正言顺,他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做什么? 也有人说史书上有关扶苏的记载并不多,连老师是谁都没有记载。而有关胡亥的记载十分详尽,师从赵高,得始皇帝喜爱。所以,胡亥理应是秦始皇选中的继承人。 咱也就说一句,胡亥是秦二世,当了三年的皇帝,记载比扶苏还少不太现实吧?】 秦始皇嬴政不怕扶苏会误解,因为《赵正书》所说的过于荒唐了。 扶苏:“……”果然成王败寇。 胡亥当了皇帝,底下逢迎拍马的人想必不少,写出什么“政治正确”的文章来稀松平常。 【扶苏之死是个遗憾。最后我们来说说扶苏如果顺利继承了皇位,能不能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 秦始皇嬴政对接下来的天幕解说十分期待。 这种假设他在天幕第一期盘点的时候已经听过一遍了,还想再听一遍,想着这回扶苏也能听到,正好给扶苏增加一点将国家治理好的信心。 咳,是再给他一点对扶苏的信心。 扶苏自信满满,他要缔造如“文景之治”一般的盛世。 外御强敌,内施德政。 “匈奴的附属国?”扶苏对匈奴记上了一笔,匈奴最好不要来犯,若是敢来,他就打得匈奴成为大秦的附属国。 【我们先从扶苏的性格来分析。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评价扶苏:为人宽厚仁慈。 可以预想的到,扶苏继位是名正言顺,不会像胡亥那样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由于他宽厚仁慈,不会像胡亥那样继续用重典治国严刑峻法比始皇帝时期更甚;不会像胡亥那样残暴,肆意屠戮朝中重臣;不会像胡亥那样大兴土木,加重百姓的苦难。 赵高评价扶苏:刚强坚毅,武艺高超,英勇。对人信任而又能够激励人,具有领导才能。 这是赵高在劝说李斯篡改遗诏不让扶苏顺利即位时说的,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可能。 “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这是成为一代名将的职业素养。可以说,扶苏对于打仗也是不带怕的,身体素质高到可以御驾亲征,上战场杀敌,靠杀敌立功。 至于指挥作战,扶苏在蒙恬的军队里历练了两三年,应该也不用担心会像“大明战神”朱祁镇那样瞎指挥。 扶苏和蒙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让李斯都惴惴不安,担心自己的位置被蒙恬顶替。所以即便自己不通兵法,也应该能够听从蒙恬的劝告。 从扶苏的性格来看,对内能够治理好国家,对外能够抵御外敌。】 秦始皇嬴政听得心情舒畅。 听到天幕这样夸奖扶苏,他百年之后可以安心了。 虽然他就快要死了,但是他并没有透露出一种死气,也没有时常恐慌,而是励精图治,为挽救大秦尽最后一份心力。 扶苏觉得这期天幕盘点过于偏爱他了。 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对他的偏向与维护。他只有成为一位盛世明君,才能对得起天幕对他的这份偏爱,无愧于爱戴他的百姓。 【我们再来看民心所向。 在百姓们心中,始皇帝残暴不仁,胡亥比之更甚,而对于扶苏,百姓们对他的评价是贤明。 陈胜、吴广起义时,打着扶苏的旗号,很快就得到了百姓们的响应,攻城略地。 试想扶苏顺利即位,百姓们不用额外承担繁重的徭役,陈胜、吴广不会造反。君主贤明,百姓们没有理由造反。 百姓们在得知扶苏的死讯后,自发的给扶苏建庙。 对比一下,诸葛亮病故的时候,百姓们也是自发的祭拜,多次央求他们的皇帝刘禅给诸葛丞相建庙。想想汉昭烈帝的祠堂,被诸葛亮喧宾夺主了。 可见秦朝的百姓们对公子扶苏的爱戴,一点都不比蜀汉的百姓对诸葛丞相的爱戴少。 扶苏得了民心,即便六国贵族蠢蠢欲动,想要复辟,也会因为不得民心而胎死腹中。 可见扶苏能够顺位继位,不说传至万世,至少不会二世而亡,不会有对匈奴和亲、纳贡的耻辱。】 汉昭烈帝刘备:“……”要不先给诸葛亮盖个生祠?可以预见必然是香火鼎盛,百姓们都祈求他们的诸葛丞相能够长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