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待想到了再补充。 扶苏疑惑不解,不应该呀,刘据的外戚势力强大,也有众多的拥护者,更主要的是得身为帝王的父亲喜欢,怎么会面临和天幕盘点的他一样的境地? 看来极有可能是刘据的臂膀都被剪除了。 【有次太子进宫见亲生母亲,也就是当朝的皇后卫子夫,在母亲宫中呆的时间长了点。于是就有太监给汉武帝打小报告,污蔑太子调戏宫女。 母子情深,在一起多说会话怎么了? 这太监也有意思,太子进宫是去看望皇后的,怎么不说太子调戏皇后呢?在母亲的宫中待的时间稍微久点,都能传出流言,最为关键的是汉武帝还真信了。】 汉景帝刘启摸了摸额头,觉得太子看上宫女其实很正常吧,有什么不相信的? 他就有和宫女生的儿子。 【打小报告的太监名叫苏文。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汉武帝得知太子在母亲的宫中调戏宫女,应该指责太子,或者是开始厌弃太子。 但是汉武帝的做法令苏文万万没有想到。 汉武帝给刘据的宫中增添了两百个宫女,似乎是在告诉刘据,想要什么直说,他这个当父亲的都可以给,不必偷偷摸摸的。 这样做在宠儿子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儿子的极端的不信任。 一个太监,说什么就是什么。 汉武帝不加以查证,不说私底下着人调查了,哪怕亲口问一问刘据呢?直接就给刘据定了罪,认为刘据调戏宫女确有其事。】 天幕下的众人点头赞同,这么一想还真的是。 汉景帝刘启:“……”不就是调戏了宫女吗?别说只是调戏,看上哪个宫女直接睡了又有何妨?又不是调戏了母亲,有什么好责备的,还厌弃? 哦,刘据还只是太子,不是皇帝,和他当年的情况不一样。 这个确实是有点过了哈。 【刘据调戏宫女还真不太可能。 咱和汉武帝一样,也没有调查,更是无法当面问一问刘据。咱也不好直接断定,但是可以分析的嘛。 首先,刘据的老师是以家教严明著称的石奋的少子。划重点,家教严明。 其次,卫子夫曾建议刘据杀掉打小报告的苏文,不能放任这种小人总在皇帝面前诋毁太子。太子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父亲英明神武不会被小人所惑。 这算是刘据间接否认了在母亲宫中调戏宫女的事情。 最后,苏文等汉武帝身边的小太监不是没有过搬弄是非,且通常是夸大其词,挑拨汉武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有事实为例。 某一日,汉武帝有点小病痛,派身边的太监去传召太子,结果这太监回来说太子知道皇帝病了,面有喜色。 汉武帝信了,正黯然神伤的时候,太子来了,脸上带着泪痕。汉武帝这才暗中派人去查,方才得知真相,将搬弄是非的太监处死了。 这种事情不止一例,可见汉武帝对于刘据的宠爱和信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是浮于表面。 回到最初的问题,刘据可能只是在母亲宫中多看了宫女一眼,或是和宫女说了一句话,就被苏文夸大成了调戏宫女。】 天幕下的众人一开始觉得刘据是上天的宠儿,现在有不少同情刘据的。 刘据对汉武帝是全心全意的信任,反观汉武帝对刘据的信任有几分就很难说了,甚至对小黄门都比对刘据这个亲儿子更加的信任。 帝王家的父子亲情果然挺浅的。 汉武帝刘彻听到这里,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是对刘据缺乏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只是在他这个位置,对人毫无保留的信任,无异于将自己推入险境。 “苏文?”这个搬弄是非,挑拨他和刘据父子关系的黄门该杀。 太子放过苏文,他可不会放过。
第57章 【我们知道,曹植曾“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违背了礼制,令曹操不喜。太子刘据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这样做的不是太子本人,而是太子家使。 家使,指能够代表家族出席重要场合的人物,不是家吏。 太子家使车行驰道,被江充看见了,于是将其交给负责这块的官员依法处理。 《汉书》中记载:“充以属吏。”属吏,在这里不是指下属,而应该属和吏分开来理解,意思是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这种事情依法要怎么处理呢?之前有过先例。 馆陶长公主刘嫖,也就是汉武帝的姑姑,得了太后的允许,可以在驰道上走。一队车马浩浩荡荡地在驰道上行驶,被江充给拦了下来,只允许刘嫖乘坐的车马通行,其余的车马全部没收。】 允许馆陶长公主车行驰道的太后:“……”这个江充也太不懂事了,搞得她好心办了坏事。 本想方便长公主,结果让长公主搭上了车马。 馆陶长公主刘嫖明白江充这是想拿她开刀,为自己造势,好在刘彻那里博得一个不畏强权的美名。 可惜弟弟刘启不在了。 若是她亲弟弟尚在,岂能容忍江充如此猖狂?敢拦截她的车马。 【也就是说,车行驰道只是没收车马而已。 太子刘据派人找到江充,求江充网开一面。并非是舍不得车马,而是这件事不想让皇帝知道,让皇帝认为他平素里不听话,对他的印象不好。】 天幕上出现了《汉书》的节选,读出来的句子底下划了红线,十分的醒目。 【《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其他的句子好理解,关键是“以教敕亡素者”这句。亡素的意思是平素缺乏,不经常。敕的意思是皇帝的诏令,这个字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江充是怎么做的呢?他并没有卖给太子这个人情,而是禀报给了皇帝。这就得罪了太子。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一反常态的没有站在太子刘据这边,像之前赏赐宫女一样,给予太子任意使用驰道的权力,而是夸奖了江充。 这件事为后来的巫蛊之祸埋下了隐患。 前面我们说道,汉武帝给刘据送去二百宫女,惩治挑拨他和太子父子关系的太监,是出自《资治通鉴》,虽然不是正史,但也是可信度很高的史书。 有些野史甚至连史书都不是,比如《世说新语》、《汉武故事》等小说,被人当成史书深信不疑。】 天幕下的众人不予置评。 太子刘据确实是有错在先,汉武帝没有批评太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车行驰道这事可大可小,江充因为这事得罪太子有点不值当。 但从汉武帝的态度来看,江充没有做错。 秦始皇嬴政对和扶苏做对比的刘据很失望,若是扶苏,必然不会出现家使车行驰道的事情。 即便发生了,扶苏也会处理好。 【刘据的外戚,出彩的人物要数舅舅卫青和表哥霍去病。而这两人,在汉武帝晚年都早已病逝了。 剩下的外戚则是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是太子的姨夫,其子公孙敬声仗着有皇后和太子这样的亲戚,挪用军饷。公孙贺为了保住儿子的命,主动请缨捉拿逃犯,想要将功折过。 结果是事与愿违,被他抓住的逃犯告发公孙敬声和公主私通,行巫蛊诅咒天子。 汉武帝这个时候已经是老糊涂了,信奉鬼神,对有人诅咒他十分生气,下令彻查,没有查出确凿的罪证,但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宗族被灭。 公孙贺非但儿子没有救出来,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孙贺之前的三任丞相,李蔡曾跟随卫青作战立功,庄青翟和赵周都是太子太傅,且三人都获罪下狱。 在公孙贺看来,丞相就是一高危职业,不想当丞相,但推脱不掉,并立下了一个flag,说是当了丞相就离死不远了。 结果正如公孙贺所言,公孙贺也没能逃脱获罪下狱的命运。】 秦始皇嬴政并不为公孙贺父子的死感到可惜,挪用军饷的罪名着实不小,不该被宽恕。 倒是霍去病的死很可惜。 扶苏:“……”听这意思,汉武帝似乎在有意清除太子党。 又或是太子的老师都不是啥好人。 看来汉武帝给太子选老师的眼光不行啊,一连两个都获罪下狱。 李斯感叹刘据的势力竟然消亡的这么快。已经成了孤家寡人的太子刘据,在朝中又树敌众多,遭人陷害而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老糊涂·武帝·暮年·刘彻:“……” 【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说公孙敬声行巫蛊诅咒天子的事情是冤枉的,也没有说公孙敬声不是冤枉的。 但是当太子也牵扯到巫蛊事件中来的时候,正史盖章太子刘据是冤枉的,是被江充诬陷。 所以,就不要妄加揣测刘据真的行巫蛊诅咒天子了。 首先,太子刘据对汉武帝非常的信任。 即便有小人在汉武帝耳边进谗言,他也毫不畏惧,相信他的父亲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不会被小人所惑。 其次,汉武帝曾说天下需要太子这样的人来治理,不会废太子。 汉武帝也确实做到了,即便太子谋反,他也从未废太子。刘据是以太子的身份自杀的,说刘据是废太子不够严谨。 第三,诬陷太子刘据的江充有前科。 赵王太子刘丹怀疑江充泄露自己的隐私,下令追杀江充。江充逃走,向汉武帝状告刘丹和同胞姐姐、父亲嫔妃通奸乱论等各项罪名。赵王刘彭祖上书汉武帝,说自己的儿子刘丹是冤枉的,江充是挟私报复。汉武帝不相信刘彭祖的话,而选择相信江充。 最后,汉武帝和太子刘据的父子情,是其他帝王羡慕不来的。 康熙帝说汉武帝与戾太子父子间隔,觉得自己对废太子胤礽比汉武帝对戾太子好。 这就要问一问康熙帝了,有人说刘据的坏话,说刘据调戏宫女,汉武帝给刘据送了两百宫女;有人说胤礽的坏话,康熙帝是怎么做的呢? 插播一则广告,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我们下期将要盘点的悲剧太子。】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了解他的二阿哥胤礽,天性凉薄,对权力的欲望十分强烈,对他毫无孝心。 这样的儿子令他心寒。 但听天幕所言,有小人构陷胤礽?他对胤礽存在误解? 【公孙贺父子及其宗族覆灭的同一年,汉武帝游幸甘泉宫的时候生病了。江充趁机进谗言,说汉武帝的病是有人用巫蛊诅咒天子。 老糊涂了的汉武帝听信了江充的言论,赋予江充彻查此事的权力。 《汉书》中记载,江充像之前弄死赵王太子刘丹一样,对太子刘据挟私报复。江充带人到太子刘据的宫中掘地三尺,挖出蛊物。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