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吴太太几乎每个月都会做新衣裳,且至少有一身料子特别精贵、刺绣特别繁复的。 他们家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日常的吃穿用度也无一不精。其中两个儿子捐了官,一个儿子买了个监生的名额,一直在国子监读书。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吴家在钱财上从来不缺。 至于他们家为何一直蜗居在这巷子里,不去真正的官员聚集区找新宅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黛玉忽然心中一动,问道:“从前我也没注意过,你可知道吴家是从何时开始富贵的吗?” 徐茂行皱眉:“我哪会注意这个?你与其问我,不如去问问胡家嫂子或赵家太太。他们都是老住户,对各家的情况变化了如指掌。” 正好因吴家之事,胡兰珍今日也被约束着没有出门,第二天再来上课时,是胡太太亲自送过来的。 “昨天实在是惊心动魄,我们一家子插上门不敢冒头,兰珍的课程也就耽误了一天。这丫头觉得是辜负了你的教导,心虚得不敢来呢。这不,只好我把她送来了。” 黛玉笑着摸了摸胡兰珍的脑门,柔声道:“你娘做的是对的。那些兵痞可没一个懂礼数的,被他们冲撞了就不好了。” 得了老师的安抚,胡兰珍才点了点头,脸上重新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知道了嫂嫂,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就躲得远远的。” “这就对了。”黛玉鼓励了一句,说,“你不是想学诗吗?趁着昨日无事,我整理了一些王摩洁的诗集。你先去西厢房背诗,我和你娘说会儿话。” 胡兰珍一听就知道,大人们是有正事要说,便乖巧地点了点头,跟着梨香一起去了。 等她走了之后,黛玉便问胡太太:“你在这里住得久,和吴家来往也多。他们家一直都是这么富足的吗?” 骤然听她提起吴家,胡太太吓了一跳,下意识左右看了看,确定堂屋里除了他们俩再没别人,才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脯,心有余悸地抱怨道:“哎哟我的二奶奶呀,你还提他们家干嘛?” 虽然都是邻居,往日里也没少坐在一起听书看戏。但吴家忽然犯了事,直接把家都给抄了,左邻右舍都讳莫如深,对“吴”字忌讳得很。 胡太太就是个普通妇人,不像黛玉一般自有丘壑,只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在她朴素的价值观里,似他们家这种商人,是招惹不起官府的。吴家既然犯了事,无论是冤枉的也好,真有罪也罢,都该远远地躲开。 最好以后提都别提,权当附近从来没住过一户姓吴的人家。 对于她这种心态,黛玉十分理解。 因而,她忙道:“胡嫂子放心,只是咱们俩说句闲话。出了这个门就都忘了,日后任谁问都是不认的。” 胡太太看了她一眼,见她神色认真,又想到他们夫妻素日里品性不错,心里就少了几分顾忌。 最重要的是,如今她女儿已经拜了黛玉为师,两家的牵扯自然比别家更深。徐家倒霉他们家固然会受牵连,可若是徐家日后发达了,受益的也会是她的女儿。 作为生意人,胡家夫妇最懂风险和收益对等,也从未想过只拿好处不担风险。 因着知晓徐家和当官的有不少牵扯,胡太太心里猜测,黛玉要打听吴家的事,八成是背后有什么别的利益纠葛。 这种事情不该他们这种小人物过问,她也没有动问的意思。定了定心神,便对黛玉道:“吴家刚来的时候,只是九品的书吏,还得靠吴太太的嫁妆补贴家用,哪里谈得上富足? 后来也不知道是巴结上了哪位上官,一步一步做到了六品主事,还是管着器械的库部主事,是个大大的肥差。打那以后,吴太太身上的衣裳、头上的首饰,才逐渐精致贵重了起来。” 黛玉又问是具体从什么时候,胡太太回想了一番,说了个时间,她心中已是了然。 只因胡太太说的那个时候,正是贾雨村在金陵做了一任知府后,因政绩卓著,京城又有人周旋,直接调回京城,点了兵部郎中之后。 看来,这吴主事,就是贾雨村进入兵部之后拉拢的人手。 把心里的疑惑弄清楚了,黛玉只觉得浑身轻松。她好生送走了胡太太,便去书房看着胡兰珍背诗了。 她教胡兰珍学诗,和当初教香菱学诗差不多。都是先让对方多背诵些古人的好诗好句,肚子里有了存货,明白了什么诗好,什么诗不好。 等到自己做的时候,启点就比一般人高了,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比别人高明。 ====== 这场朝堂的整肃,一直持续了三四个月。直到徐禄并许氏、周氏两位奶娘一起,把徐樗和徐桂小兄妹俩接了回来,京城的空气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清新。 徐茂行又往安王府拜访了一回。 他明显感觉到,如今的安王更加意气风发,却不是像曾经那样飘了起来,而是沉淀过后的自信和从容。 也就是这一次,徐茂行首次见到了年仅十岁的安王世子。那是安王连续夭折了五个孩子之后,好不容易保住的头一个,还是和王妃生的嫡子,夫妻两个都宝贝得很。 世子如今的主要任务也是读书,平日里除了沾染血脉的亲戚,很少见外人。 这一次徐茂行能见到,也是机缘巧合,恰好他去拜见的时候,安王正在考察世子的功课。 听说他来了,安王对通报的人说:“叫他进来吧,也不是外人。” 于是,徐茂行就进去当了一会儿壁花,旁观了半场父亲对儿子的考校。 不得不承认,在读书这方面,安王世子比他可用功多了。不管安王问什么,世子都对答如流。 直到安王问到了超纲的地方,对方思索了片刻,才大大方方地说:“这些先生还没有讲到,儿子也不大能理解。” 安王对儿子的态度也很温和,当下便笑道:“那你就先把你自己的理解的说说,我听听看。” 等世子说完,安王先是肯定了他对的地方,又把有偏差的地方点了出来讲解了一遍。讲完之后,又让他回去之后请教先生,多听不同的见解,增加不同的感悟。 说实话,徐茂行都惊呆了。 很多现代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做不到像安王这样的耐心和细心。 虽然安王也有父亲式的说教,但也并不是叫世子什么都按照他说的来,而是鼓励世子多听不同的见解,学会自己思考。 这简直是神仙父母! 世子明显和父亲很亲近,没有这个时代普遍面对父亲时的拘谨甚至是惧怕。 等问完了功课之后,安王便让世子先回去见母亲。 世子却没有立刻就告退,而是转过身来,仰着头看了徐茂行片刻。 徐茂行回过神来,笑着行礼:“小人徐茂行,见过世子。” “徐公子免礼。”世子免了他的礼,并抬手虚扶了一下。 “多谢世子。”徐茂行起身。 世子好奇地问:“你就是父王经常提起的那位徐二郎吧?” 徐茂行道:“小人的确姓徐,也的确行二。如果王爷的门客里,没有另外一个姓徐行二的,那小人就是了。” 世子笑了起来,眼中忽闪着感兴趣的光,说:“你很有意思,比那些古板的官员们有趣多了。” 徐茂行笑道:“大概是小人尚未有官身,王爷有知道我的底细,也对我的不学无术毫不嫌弃吧。 至于那些入了朝的相公们。他们想要得到王爷更多的看重,自然就要表现得稳重,不能让王爷觉得他们轻浮不堪大用。” 世子微微思索了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浅显易懂。但从前就没人跟我说过这些。” 徐茂行笑道:“世子周围的人,必然也想得到世子的看重。” “那你就不想吗?”世子忽然问道。 徐茂行正色道:“想,当然想。不过小人有几斤几两,王爷一清二楚。小人唯一的长处,就是忠心实诚了。虽然小人没什么大本事,但只要王爷有吩咐,小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世子回头看了安王一眼,才认真地说:“那倒也不必。有这么一个忠心的人常伴身侧,本来就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第95章 贾母和黛玉互相通信 说完这句之后,世子便对安王拱手拜道:“父王,孩儿告退。” “去吧。”安王笑着目送他离去,才对徐茂行道,“佼儿挺喜欢你,真是难得。” 大夏的国姓是“徒”,世子单名一个“佼”字,乃是安王所取,期望甚深。 徒佼自幼长在父母的疼爱之下,本身又极为聪慧机敏,在克己复礼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极为骄傲的心。 对于那些在安王面前恭恭敬敬的官员们,他虽然知道自家要成事,需得借助这些官员的才能和势力,却也看不上他们的虚伪矫饰。 难得碰上徐茂行这个坦坦荡荡,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都毫不遮掩的,徒佼如何不觉得新奇? 而徐茂行一向比较难有自知之明,对于安王的话,他没当真,只是笑道:“世子乃非常之人,自然有非常之性。能得世子喜爱,虽则侥幸,小人也觉得荣幸之至。” 安王大笑道:“你还是这样坦荡。” 徐茂行正色道:“小人优点本就不多,坦然算是最突出的一个了,自然不敢舍弃。” 安王点了点头,连说了两个“很好”,便问:“你今日来此,为的可是贾雨村一案?” “正是。”徐茂行有些不好意思,“知道了开头,却不知结尾,小人实在心痒难耐,特来求教于王爷。” 安王没有立刻为他解惑,反而先满足了自己的八卦欲,问道:“听说你夫人和薛家有些干系,他们家就没求到你门上?” “求到了。不过我们家小门小户的,连个做官的都没有,如何知晓朝堂之事?”徐茂行一摊手,一推二五六,光棍得很。 实际上,惜春出嫁后不久,薛宝钗便亲自登门了。黛玉按照先前打好的腹稿,只说外面的事她一概不知。 对于这种说辞,薛宝钗自然是不信的。可林黛玉还有制胜的法宝,用来对付薛宝钗是一用一个准。 当时黛玉满脸真诚地说:“从前咱们同在贾家时,宝姐姐经常教导姐妹们:咱们女儿家当以守贞藏拙为美,以针织女工为要。读书做学问都是男人们该操心的事。 宝姐姐也知道,我娘家父母双亡,又没个兄弟帮衬,嫁到徐家之后战战兢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我也没有别的依仗,只好潜心修德,做个叫人无可挑剔的贤妻了。” 薛宝钗当即便哑口无言,被这道回旋镖扎得几乎吐血。 她心知黛玉之言必然不尽不实,可黛玉的确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人家自揭疮疤,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8 首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