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瑚却道:“世上之人有这许多,便是皇上高高在上,又岂能让天下事发展皆如他意。他要的是手下臣子相互制衡,却不知文武百官会根据他的脸色相互倾轧。祖父卸甲回京,他便是给了再多赏赐体面,也会让有心人觉得祖父不得他信任了,自然便有人落井下石讨他欢心。且瞧着吧,且不管他如何判,弹劾总是会来的。” 贾代善欣慰的点点头,这个嫡长孙的成长,至少可以保家族三代无忧。别说自己丢了兵权,就是兴德帝现在收回爵位,自己一家回南归田,金陵贾氏也有东山再起时。 “只要我们行得端坐得正,几次弹劾并不能如何。”贾代善说。 “除此之外,也要谨防司徒睿陷害姑父。不如跟大伯祖说说,提一提让此役相关人员回京述职的事。”贾瑚提性。 前世也有这一仗,军功是前世的南宁知府史鼎立的。巧的是彼时派去粤海巡边的亲王是司徒睿,史鼎凭军功封爵。史鼎的二嫂,现保龄侯夫人便是出自霍家,这一仗史鼎固然有功,但是不见得没有司徒睿假公济私,夸大史鼎功劳的事。否则如此强度不算极大的战役,怎么就一战封侯了? 贾代善明白贾瑚的意思,当场就带着贾瑚去开祠堂祭祖了。毕竟贾瑚游学两年未归,祭祖也是应当的,既是到了宁国府,商议什么便不是旁人能够知晓的了。 接下来的日子,贾瑚除了温书便是陪父母家人。另外还要去外祖张家走动,外出交际也很是繁忙。 现在贾瑚已经十六岁了,若不是两年期外出游学未归,中秀才的时候亲事就早该定下来了。 贾瑚出身高门且是嫡长子,长得好,自身上进,已经取得功名。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出挑的,有心结亲的人自然也多。三年前就陆续有人试探张氏的口风,那时候已经定了贾瑚十四岁南下赴考。张氏的意思,自然是等贾瑚考完再说,若能得一个秀才,说亲上更能拿得出手一些。 谁知贾瑚考完就没回京,一出门游学就是两年。这个年纪正是意气风发时候,说亲自然不算晚,但是真正色色出挑的好女儿,别的世家公子都恨不得早早定下来,张氏也担心再等几年,真把贾瑚耽误了。因而张氏给贾瑚安排了不少宴会。 但是贾瑚参加了一次便没再去了。一赴宴就有不少内宅夫人、太太,却点名了要见贾瑚,贾瑚一猜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前世贾瑚没成过亲,这一世一直忙于扭转荣国府的败局,也来不及想这些,因而对成亲并没有什么向往。更重要的是,贾瑚知道有可能接下来的几年还有大的动荡,这个时候成亲还有可能成为新的后顾之忧。 张氏知道贾瑚非一般少年可比,便也不勉强了。 贾瑚回京修整月余之后,粤海战事平定的捷报传回京城。 朝中很多人都想到朝廷会得胜,但是万万想不到得胜的头功竟是一个文官林海的,而两江总督吴兆恒兴师动众的去,却得了个重伤残废回来。 ----
第58章 自司徒聪败落后,三皇子越发受兴德帝器重了,除了吴兆恒升了封疆大吏外,三皇子自己也得了几桩差事。 自吴兆恒领兵出发不久,京城也得到了粤海战事的最新进展,三皇子知道那边朝廷军已经占了上风,吴兆恒只等着去收拾个残局就能立功,谁能想到吴兆恒就这么得了个残废回来,毁了仕途。 吴妃宫里,三皇子忍不住咬牙道:“我不信偌大粤海,数万援军,军功竟让一个文官立了。舅舅怎么受伤的,总要认真问一问。” 听闻兄长受伤,吴妃也是又惊又怒,但是理智尚存:“粤海本就有监军,这次你舅舅出征,除了两江总督府原有的监军,皇上还另派了魏幸。你舅舅到底怎么受伤的,战局到底如何,等魏幸归来,终会水落石出。” 三皇子依旧不服,哼一声:“那可说不定,但凡边关守将,没有几个不养寇自重的。” 且不论各人心中什么心思,兴德帝既是一个疑心病重的人,外派的监军也多,这件事自然容易彻查的。 捷报传回京城后,兴德帝果然是准备派遣一名皇子去粤海巡边,顺便论功行赏。 至于派谁去,三皇子的舅父在前线重伤,派他去有失公允;太子也不合适,论来轮去,就有人推荐了司徒睿。 这时,贾代化便站出班列说既是派皇子前往,不如让皇子在粤海坐镇一段时间,整顿吏治,当地土司在此一战中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同时调此役相关人员回京述职。 但凡是和陆上小国接壤的边境,形势都比较复杂。一个是朝廷对当地的控制弱,二个是边上小国虎视眈眈,是以一定要有人在边境压阵。便是要将这次粤海一战的相关人员诏回京问话,也要另派人去边境坐镇。 兴德帝想了一下,最终并未采纳贾代化的建议,而是八百里加急,让粤海的监军先回京。 等几个监军都到京城了,兴德帝才派司徒睿前去粤海巡边。 粤海山高路远,这一巡边又要一年半载才有结果。 几个监军到京城之后,竟是兴德帝分别亲自问话。如此一来,便是串通口供的机会都没有。 三个监军便是有所偏向,所言经过也大致属实。 这样,关于粤海一战的事实就清楚了。 一切还要从当年江南甄家的覆灭说起。原本闽、粤、滇、浙的洋船货贸都是王家的生意,王家自然一口吃不下,其中粤海有个大土司黄成录也是海贸生意的参与者之一。 后来甄家、王家败落,朝廷又巡视了好几处战略要地,全国贪赃枉法的官员皆如惊弓之鸟,粤海总督冷思明借此机会减少了给大土司黄成录的分润。 黄成录知道冷思明是借着朝廷严查的幌子想吃独食,几经谈判,刚开始冷思明还对黄成录有几分忌惮。后来随着冷思明在粤海经营益深,自觉已经不受黄成录辖制了,便越发想将黄成录排挤出去。 如此,黄成录便勾结了南越王,两人约好时间里应外合。南越派兵攻打镇南关,而黄成录趁机刺杀冷思明。 冷思明一死,朝廷方群官无首,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各自为阵,镇南关总兵求援,粤海守军不但因无人指挥没及时支援,还因黄成录与南越军里应外合,镇南关总兵首尾不能相顾而被破关。 至于林海为什么能稳住局势,其实用的和黄成录一样的法子。在黄成录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林海联络几个不愿跟黄成录赌命的小土司偷袭黄成录成功。 只要有了第一场胜利,被打散的朝廷军自然愿意跟着林海戴罪立功。那些不愿与朝廷作对的地方势力为求自保也纷纷表示愿意听林海指挥。所以在朝廷援军到达之前,林海就稳住了局势。 至于吴兆恒之伤,纯属他托大追穷寇所致,怨不得别人。吴兆恒还算运气好的,那么大的滚石自那么高的山上滚下来,因被战马挡了一下,吴兆恒被压住了一只手臂。当时便只能断臂求生了。现在吴兆恒捡回一条命,却失了右臂。 现在冷思明已死了,粤海要新派总督。 朝上商议了此事,多数官员支持由林海接任。 现在粤海刚经历了战事,并不像江南一样在朝廷的稳稳掌控之下,这地方是一定要派个能人才能震住。便是不任命林海,也是要派遣冯靖、董常辉这样的大将的。 而林海刚在粤海打了胜仗,正是威望高的时候,做粤海总督对稳定局势有利。便是从大局出发,这个粤海总督也应该是林海的。 就在这时候,果然如贾瑚所料,有人参奏林海结党营私,意欲谋反。至于证据么,也十分简单粗暴,林家四代列侯,祖上都没有出一个武将。这样的书生,岂能在粤海大乱的时候一举定乾坤?其中必有猫腻。 林海是贾代善的女婿,手下有贾代善的旧部,关键是粤海开战之前,贾代善长孙贾瑚去过一趟粤海,就那么巧,南越王就打过来了。因此,勾结南越王的不是死了冷思明,而是荣国府。 那言官还振振有词,怎么冷思明做了这么多年的粤海总督,南越王都没打过来,贾瑚一去就打过来了。 言官闻风奏事,洋洋洒洒一大篇虽然拿不出什么证据,也不会因言获罪。 况且言官这套说辞并非全无可能,至少南越确实是在贾瑚离开之后就打过来吧?宁荣二府也好,林海也好皆是有政敌的,此言一出,落井下石者甚众。 正如贾代善所料,兴德帝只是自私又多疑,但并不是真的蠢笨,当然不会因此给贾代善定罪,而是打发人送口谕,让贾代善入宫。 这次传口谕的是个小太监,以前跟着戴权来过。但是既不是戴权本人,也不是戴权的徒弟。所以离开权利中心久了,总会有变化的。以前戴权就是再忙,只要是到荣国府传话,至少会派个自己的徒弟。 贾代善当然不会计较这些,一样的打赏了小太监,便换了衣裳入宫去了。 君臣叙礼之后,兴德帝屏退了宫人,问:“老贾可知朕传你来所为何事?” 贾代善起身答道:“臣知道,为的是臣被弹劾的事。”,贾代善再是不问朝中事,也不会对自家命运不管不顾,这种大事还假装不知就弄巧成拙了,不如索性坦诚些。 兴德帝抬手做了个让贾代善坐下说话的姿势:“咱们之间不必讲那些虚礼。关于此事,朕是不信的,但是总有人拿此事说事。” 贾代善斟酌了一下,道:“林海一个文官去了粤海,当地土司世代耕耘,先粤海总督冷大人手握重兵。皇上,不管老臣是不是林海岳丈,他都不是一个以卵击石的糊涂人。臣是介绍了几个军中退下的旧部去林家供职,不过是让他们讨一口饭吃,同时也是臣担心女儿安危之意。凭几个老部下便想做大逆不道之事,臣岂是那样糊涂之人!这周言官简直侮辱臣的智慧!” 兴德帝没说话,算是默认了贾代善的说辞。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林海在粤海根本算不上强龙。“你那个长孙听说外出游学了两年,这么小的年纪放出去,你也放心?” 贾代善笑道:“瑚儿是嫡长孙,早些出去历练历练,并没有什么坏处。” 说起贾瑚,兴德帝便没再问所谓谋逆的事,而是顺其自然的过度到拉家常。兴德帝甚至问了一句林海立了功劳,该怎么赏赐。 贾代善还能说什么,自然是林海作为朝廷命官,理应服从朝廷安排。 兴德帝自然乐意给一份恩典给贾代善,便道:“原本林海凭此功绩,升任粤海总督顺理成章,但因为这次被弹劾的事,也影响到了林海。有不少官员反对林海出任粤海总督,一是他太年轻,如此升迁未免太快了;二是因为这次的事,再强升他,百官不服。是以,朕欲让林海先担着粤海巡抚一职,至于粤海总督,也不是别人,正是冯靖,老贾以为如何?”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2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