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兴衰之时,正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不会有常胜,也难有常分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不过啊,大家还是给自己留个体面点的死法,作为亡国之君,也别做出太离谱的事情。 有些朝代有灿烂辉煌,后人难以超越的开国之君,比如大秦,有人骂我迷人的老祖宗是暴君,但是没有人否认他是千古一帝。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也难找出几位这样完美的皇帝,但是吧,大秦又很丢脸。 丢脸不在于二世而亡,而在于胡亥做的荒唐事,当上皇帝之后就是杀杀杀,从朝臣杀到兄弟,甚至连姐妹也不放过,得是对自己的得位多不自信呢? 上位之后就没做过几件好事,一边把自己的九族都杀光了,一边又矛盾地加强祭祀,说他不信鬼神嘛,又祭祀?特别是尊崇始皇帝庙这个行为,讲道理,我要是嬴政本人,都得被气活了,辛辛苦苦生的一窝儿女,自己刚闭眼,就跟着自己来了,千亲万苦打下的大秦,自己刚闭眼,就归别人了。 这算什么?保护期到了? 而和大秦的虎头蛇尾不同,有朝代,开头很努力,结尾也不孬,但是因为中间的衰败,怎么也挽救不了将倾的大厦,最终眼睁睁看着王朝 走向灭亡。 就是咱平民起家的皇帝,朱元璋的大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永乐大帝迁都北京,亲自镇守边疆,崇祯皇帝守不住大明,选择吊死煤山,和大明一同死去。 永乐帝得位不正,是从侄子手里抢来的皇位,但是他那侄子朱允炆也确实一无是处,朱元璋杀空了朝堂,替他把路都铺上龙椅了,他上位还是个天天带着臣子给各处宫殿起名字的“近似傀儡”的皇帝。 从这种人手上得来皇位,也算是给大明续命了,永乐帝在位时期做得也挺好,是大明少有的盛世明君了。】 嬴政听天书的评价,脸又黑了一个度,一直以来他在天书那里得到的都是好评,这托了儿子的“福”,竟是能作为反面教材了。 “逆子,孽障!” 听得他直接在朝会上骂起了胡亥,朝堂之上还抱着胡亥毕竟是嬴政曾经比较喜欢的儿子,没死就有机会逆风翻盘的人,也都悄悄收起了这种心思。 胡亥是显然过不去这个“劫”了,他们不想和赵高一样,疯疯癫癫被拉到午门斩首的话,还是明哲保身,毕竟,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被杀”的人,就有他们一个。 虽然满朝文武都觉得,胡亥上位,李斯肯定得死了,就他自己这个表露的,拒绝过赵高、胡亥的邀请,不止一次的状态,能善终的可能性极其小了。 大秦不开心,大汉也没多开心。 啊,不管大汉的事情,只是刘邦听到平民皇帝,一开始以为会是自己,结果竟然是大明,属于是“芳心错付”了。 大明,大明也不开心。 尚且年幼,最主要是大哥还活着,根本不想从父皇手里接大明这个烂摊子的朱棣,对于天书给自己的评价,唯一听到的就是。 “守国门,让我去!我可以!区区蒙古骑兵,我打的过!” “你打的过个屁,人家祖上一路打下了整个球,你以为他们回到草原上是死了吗,人家会重新养骑兵的。” 朱元璋很气,但是气不打一出来,朱允炆这个名字,他自己当然知道,他的所有子孙后代,都统一起了名字,确实给标儿的儿子起了这个名字。 朱允炆,多好的名字啊,怎么是那么个扶不起的阿斗。 “老四,大哥对不起你。” “老大啊,父皇对不起你。” 朱标和朱元璋几乎是同时开口道歉。!
第116章 物理(二十一) 朱棣还没反应过来呢,朱元璋先替他拒绝了,“什么对不起的,是父皇没教好,跟你有什么关系!” 朱棣也附和他爹,“就是就是,教出来有问题,关哥哥你什么事情,是父皇的错。” “哥哥咱努力活长点,咱自己教!”老二朱朱樉也认为和哥哥无关。 “就是就是,咱就是吃了亏,父皇能教出什么!”朱棡趁机又贬低了一下自家父皇,就是同时也贬低了他们兄弟几个。 朱元璋生的孩子很多,以44个儿女的战绩,排进咱华夏皇帝生子top榜的前五。 第一咱也都认识,是著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66个的数量让他傲视群雄。 介于朱元璋是个事业批卷王,宋徽宗是个书画皇帝,还是朱元璋更离谱点。 只不过,皇帝是出了名的管生管养不管照顾,这种“照顾”更倾向于陪伴式的关怀。 而朱元璋,前期打天下,错过了大儿子的陪伴,登基之后,弥补大儿子多些。 而且,因为他和皇后马秀英是从微末之□□患难的感情,对马秀英更看重,也对她生的这七个孩子更为看重些。 别的不说,关注度上就更关心他们。 虽然有这么几l个儿子,朱元璋是感觉很促进自己和大儿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因为其他的都像是捡来的。 一群小兔崽子。 当然,朱元璋也没对儿子好到哪里去,毕竟也没有哪个父亲是这么骂自家儿子的。 朱家的状态总是一副和乐融融且吵吵闹闹的样子,或许是朱元璋不关心其他的孩子,倒显得有一副普通百姓的和乐之感。 虽然是建立在大家气朱元璋这块的,不过,朱标这个家庭关系的粘合剂如果死掉的话,或许会变得更为冷漠也不一定。 【隋唐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发展到了宋朝,才被更新为活字印刷术,但是活字并没有能够彻底取代雕版,两者在之后属于并行的状态。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记载,毕昇最初尝试过用木头制作活字,效果不理想,改为泥制的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印刷,效率有所提升。 虽然当初没有受到重视 ,但是就和杜甫一样,生前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是死后多年,他的孙子将杜甫诗集交给了元稹,就是白居易的那位好友,在元稹的推广下,杜甫诗开始被众人所知,而现在,杜甫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仰慕视角看李白的诗坛后起之秀,而是成为了和李白齐名的人。 李白是诗仙,在他的诗文里极尽浪漫主义的飘逸洒脱,用他的才华向我们复现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杜甫是诗圣,寥寥数笔写出的是大唐由盛转衰,甚至长安沦陷的惨淡景象。 他们俩经历的明明是几l乎同一个时期的大唐,但是笔下描绘的却是分毫不同的景象。 这一切,都得亏大唐有一位这么“承前启后”的皇帝,让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缺素材可写。 你看他多么贴心?最初即位的时候,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当一个好皇帝,选贤任能,将多年政治斗争影响下,乌烟瘴气的朝堂环境清扫干净,成功带大唐走向了“开元盛世”。】 年纪尚轻的李隆基点点头,没错,朕就是这样的好皇帝! 太子带到陛下面前,然后两人对坐谈话,完全忘了还有他李白这么个人,还好今天居然依旧能听到天书夸我。 李白跪坐地端端正正,竖起耳朵听两位大佬聊天。 实际上也没聊什么,现在的李隆基还是比较有脑子的,他对李亨也没多少父子亲情,更多的倒像是利益上的算计与博弈,用他作为平衡朝堂的诱饵这种。 聊天内容也是正经和关怀并存,总之是能听的了的内容。 李隆基是更加宠爱寿王的,这个称呼想必大家也都很耳熟,杨玉环便是作为寿王妃被李隆基强取豪夺的。 天家的父子亲情,时常让人觉得很怪。 有的人,是一纸诏书就能自愿赴死的“怪”,如果说这是嬴政对扶苏的控制力的体现,那么扶苏会和嬴政有“政见不和”的地方又显得怪。 有的人,是没经过细查,就能相信儿子要设巫蛊害他,要举兵谋反的“怪”,如果说刘彻不爱他这个儿子,那七岁立太子,给太子刘据建造了“博望苑”,只为了太子能够更好地培养属于他自己的班底,但是呢,有似乎越长大,对这个太子的戒备心就越强,缺乏了信任。 有的人,是太子真的造反,都能留他一命的“怪”,但是,又或许正是他本人,让太子在储君之位上,便要如同帝王一般接受百官的审视,努力做到更好,却发现李世民似乎更信重其他皇子,没能给到太子李承乾足够的安全感。 而李隆基,也很怪,哪个正常的父皇,会和最宠爱的皇子抢王妃?杨玉环可是李瑁,也就是寿王,正经册封的,正式妃子。 更离谱的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这俩冷战了五年,又“和好如初”,寿王依旧被李隆基看重。 听上去便是离谱而又荒诞的,不像是能在礼仪之邦发生的事情,更不像是能被朝臣容忍的事情。 当然,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比这个更离谱的,比如元朝的“天魔舞”就更加没有节操,让人三观尽毁。 现在的时间线里面,李隆基还未给寿王定下王妃,更没有说看上儿媳这件事,勉强算个好皇帝。 不过,也正因为他还没和寿王产生嫌隙,现在依旧是更宠爱寿王的。 而和李白接洽这件事,李隆基更想让李瑁负责,他正在和李亨你来我往地,进行一场关于李白的拉锯战。 一个体恤太子有太多事操劳,想给太子减负。 一个信誓旦旦,愿意如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一般,为了大唐的江山鞠躬尽瘁! 李白,李白根本没听懂他们俩的言语交锋,甚至真的以为是在话家常。 怎么说呢,很符合李白的政治情商,那就是根本没有政治这根弦儿。 李白和杜甫,两个人都不是擅长政治的人。李白是又菜又爱玩,仕途不顺,就像骆宾王一样,跟人造反,很快啊,就被流放三千里。 杜甫是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仕途养家糊口,但是又升不上去,加上时运不济,还平白无故多了牢狱之灾。 现在嘛,李白脸上“清澈的愚蠢”,让坐在上位的皇帝和太子都更加信任他,正是不懂才好,不懂,到时候让他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出来才会更加真心。 江思瑶如果知道,大概是会想和这俩位讲一声,想多了。 先不提李白确实也写过歌功颂德的,但是或许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刻意而为的诗文不如随手写就的,没几l首被后世记 住。 再者,已经没有时间给李隆基忽悠李白了,因为江思瑶要开始说李隆基的坏话了。 【很少有完美无缺的皇帝,就算是我们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嬴政,都有人觉得他太过残暴,不是个明君。虽然咱家嬴政是残暴了点,但是就算是他有九成的错,难道其他人就没有哪怕一成的错?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