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中,文烁靠在龙椅上,听易修武汇报情况。 “表哥,这次我们摸清那群人在京城的老巢了。他们倒会耍心眼,隐匿于郊外山野寺庙中,面上一样的念经拜佛,谁想私底下是一群假和尚?”易修武眼神微妙:“这还多亏您上次安排的正风运动,这群人本就心怀叵测,深信咱弄这一场是发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是以他们犹如被惊动的老鼠,可不就慌不迭的四下活动么。” 这一动就被人注意到,遭郊外天齐观的王一贴举报了。 王道士不过秉着打击竞争对手的心态——京城搞宗教活动本就拥挤得很,市场就那么大,善信就那么多,挣点钱很容易么?突然多出来一群有可能分糕饼的,可不得将其按压在萌芽状态。 遂暗戳戳的告发了这群形迹可疑的人,谁知还能牵扯出拱卫司暗中调查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旧部? 这群人潜藏经营几十年,自以为“运筹帷幄”、“以天下为棋局”,谋的都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一朝却因这么个可笑的理由栽倒,不知得知真相后会不会被气死。 文烁轻嗤一声:“早说了一群鬼祟,将他们放在眼里都浪费我的时间。” “他们弄了个‘白菡教’,在朝野间兴风作浪。王子腾此前说他们与宁国府有牵连……您再想不到是何瓜葛。” 易修武木着脸说:“宁国府那位死得不光彩的长孙媳妇便是他们捧出来的‘圣女’了。” 本想将其安插在宁国府通过权贵间的关系网影响上层,谁知出了贾珍这个人才! 活生生用一招爬灰手段将人圣女憋屈死了。 文烁:“……” “弄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他们也就那样了。” 易修武却后怕道:“此前江南天灾不断,他们趁势传播邪说,很有几分香火的。若不是朝廷出手整顿江南,再过几年恐怕还真能叫他们兴作些动静。”现在看来徒惹人笑,但邪/教这种东西丝毫放松不得。 幸而朝廷推广玉米红薯,又派遣军队打击匪盗海寇,无形中掐灭了这些威胁。 易修武感叹,“时也命也,表哥合该是天子,他们再如何挑风搅雨都无济于事。” 文烁笑了,命? 比起信命,他更相信人。这一桩桩一件件,分明是元卓无意间带来的结果嘛。若不是元卓一番操作给他的钱包增加厚度,他哪里有余力来管这些事哦,说不得现在正被裹挟着与太上皇斗智斗勇呢。 文烁不胜感慨:“长青啊,咱们当初虽被人逼到死角,但能遇见元卓也是好事一件了。” 易修武轻轻点头,没说什么。 他与元卓分属文武,随着林隽官阶愈高往后盯着他的人也会愈多,他现在明面上刻意与林隽减少了来往。 “甄家那边您打算如何处置?”易修武问道。 该抓的大头已经抓了,现在就剩一些爪牙还没彻底清除。其中甄家便是白菡教最大的一个钱袋子,每年向白菡教输送不下十五万两白银,说到底大部都是从任上贪截而来。 “甄家果真自父皇在位时就帮乱党做事?” 甄家在太上皇甚至皇祖父时期便颇受重用,独他一家就接驾过四次,可见圣眷优渥。如今看来他们明面上态度恭敬,底下却另有一副面孔。 “照目前查到的消息,甄家似乎一直与先义忠亲王有联系。”易修武说道,义忠亲王此前亦是储君的热门人选,或许甄家为求从龙之功暗地下注,或许此后有什么把柄在对方手上,总之他们拿公家钱银供养乱臣贼子是板上钉钉的。 文烁敲着手指,依他的态度自然是将其革职查办,只这里面又有宫里老太妃的脸面在。上皇年轻时行事桀骜,颇受了些老太妃的佑助,这也是上皇登基后优待甄家的缘故所在。 但叫他放过甄家是不能的,他思索着该如何将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还未下定决心,就见张全福在门口探头探脑。 “做什么?” 张全福进来低声道:“陛下,咸安宫里小太监来报,一刻钟前老太妃娘娘薨了。” “哦?” 文烁拧眉,这么巧?此前可没听说老太妃有何不适。 “怎么回事,老太妃身体不好,你们没请太医看过?” 张全福讷讷的说:“老太妃娘娘一向康健,实在是事发突然……” 他言辞闪烁,文烁瞬间明白了,恐怕老太妃并非自然死亡。宫里一向太平,还有谁能谋害了她去不成?联想到甄家,很容易猜到老太妃的死因。 无非是自绝身亡。 能叫一个安享晚年的老人一朝赴死,还能为了什么?想必是存了叫父皇心软饶过甄家的意思,亦或是用自己的身后事拖一拖朝廷清查的进度。 自己这边还没个准信儿,老太妃便收到消息了? 看来宫里的篱笆还是没扎牢啊。 一时皇后听闻消息也赶过来,向文烁请罪道:“陛下,臣妾失职。” 文烁赶紧扶起她:“你又断不定生死,哪里想得到这些?况你现在有了身孕,正是精神浅的时候,怪我,该早些着人帮你打理这些琐事才好。” 文烁膝下只有一女,子嗣单薄,不论前朝后宫都着急呢。如今皇后怀上了,他夫妻二人松了好大一口气。现在最重要的是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旁的都要为这事让道。 元氏顺势起来,说:“陛下这话给我提了个醒儿,如今我身子不便,眼前又有老太妃的丧事要办,我看就让贾妃同吴贵妃一起帮我打理后宫事宜罢。” 吴贵妃位份高,协理后宫少不得她。而贾氏元春虽聪明却一向守本分,有她在元氏也放心些。 “你做主便是。”文烁随口道。 “老太妃的丧仪您如何打算的?” 文烁淡淡道:“她既养过父皇一场,又是宫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便以太后之礼安葬罢。”死后哀荣他还给得起,对上皇有了交代,又能借此好好看看从中蹦出来的牛鬼蛇神。 是日敕谕天下,着诰命等入朝守制。 这叫王夫人为了难,老太妃的丧事一动,难免要消耗个把月的光景。而府上能主事的都是诰命,她们一走,诺大一个府邸该交给谁来管理?
第116章 管家 王夫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宝钗。 横竖日后宝钗都要代她管理荣国府,何不现在便让宝丫头上去熟悉熟悉府里的人事?再说宝钗行事稳重,待下和善,也能管得住这一府的丫鬟婆子。 是的,这两月发生的事已叫王夫人将宝钗当作儿媳妇看待了。 原来此前贾母在林府赴宴时曾说要为迎春办席庆贺,请了世交家的姑娘小姐过府玩耍,也是为宝玉相看媳妇的意思。 谁知家世相当的人家都对贾母婆媳放出来的话音都不接茬,只不住的将三春一顿夸。 这又是为何?要知道宝玉有个皇妃姐姐,按说在婚姻市场很值得投资。但有这样钻营想法的又是贾府看不上的小门小户,稍微有脸面的都觉得为个在后宫里没什么存在感的贤德妃压上自家的女儿不值。 单看人,没听说贾宝玉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长得好看些对女孩儿温柔些,没了,高不成低不就。且上月还与忠顺王家的戏子传出些不好听的话,又有此前与通房的风流韵事广为流传,这些神通广大的吃瓜圈友如何能忘。 再看家世,宁府的□□荒唐叫人瞠目,“东府就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干净”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如今住在宁府的那对尤氏姐妹花成日与姐夫混在一块儿是在刮痧么? 荣府尚且好些,但——传闻荣府可是家业不丰厚了呀,这就要老命了。且贾宝玉不像是能力挽狂澜的人物,自家金贵的女儿嫁进来图什么? 再说听闻荣府里还客居着一位与贾宝玉有过婚事传闻的薛姑娘呢。 两府下人的嘴巴就跟筛子似的,外面的人什么打听不到。现在上层人士也知道所谓的“怡红先生”就是贾宝玉,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杂志的核心人物是谁。说到底还是贾家的姑娘们更能干,比起嫁女儿进荣府这个大坑中,将他们家能干的姑娘娶进自家明显更划算。 所以相比贾府的公子哥儿,她们反而对贾府小姐们感兴趣,虽贾二姑娘订了亲,后面还有两个好的嘛。 王夫人对此老大不高兴,自己的宝玉何等人才,偏这些人没长眼睛。 心里这么想,面上却是无法诉之于口的烦愁。她少不得将这愁苦与元春道来,元春分析了宝玉的处境,不得不承认自己最疼爱的弟弟在别人眼里并不那么优秀的事实。 这话不好与王夫人说,她劝道:“既如此,索性定下姨母家的薛表妹罢。表妹温柔大方,相貌才情为人处世样样出色。且与宝玉算得上青梅竹马,日后免得磨合。我看两个是极好的,太太以为如何?” 王夫人不由得点头,如今看来宝钗确实是最佳人选,“我看宝丫头也好,就是你祖母那边……” 按贾母的意思,便不能娶世交家的姑娘也该为宝玉安排清贵家的女儿做妻子,对他以后才有助益。照王夫人说清贵人家的女儿还不一定怎样呢,看看李纨就知道了,她一向不满意这个儿媳。 “要说蟠儿现在也长进了,出去跑过一年后打理生意也似模似样。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须求子弟们做出什么大事来,他改了小时候惹是生非的脾性,其实你祖母很不必对他有偏见。” “老太太那边我慢慢与她说,她老人家聪明,会转过弯来的。” 元春与王夫人达成一致,于是之后的端午节她特意给宝玉和宝钗赐了一模一样的节礼,好叫贾母明白自己的意思。 府里原本被贾母按压下去的“金玉良姻”又因此死灰复燃。 薛姨妈自是高兴,贾母却不满极了,转头就与人说和尚判定宝玉不能早娶,使的就是一个拖字诀。 横竖宝玉还小,薛姑娘今年却是十六了,薛家比自家急。 这对老婆媳暗地里斗起法来,谁都不让谁。 王夫人看中宝钗还有应付府里的开销实在吃力的缘故在,薛家产业多,若宝钗嫁进来让她管家,自己做婆婆的还愁什么? 虽有了在老太妃丧礼期间叫宝钗管家的想头,但宝钗一个亲戚管到姨母家里说出去不像话。王夫人想了想将李纨扒拉进管家队伍,宝丫头李纨两个都是和气人,还差个唱白脸的,她捏着鼻子将探春也划进来。 探丫头脾气硬又爱出头,就叫她在前面为宝丫头挡些火气罢。 王夫人拿定主意便回了贾母:“我想着探丫头也大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她学着将家管起来,有珠儿媳妇看着想来出不了什么差错。虽说府里都是成例,但大大小小的事加起来也不是个轻省活,宝钗那丫头向来稳重能干,叫她也一块儿帮探丫头筹谋筹谋,老太太看还有什么不妥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5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