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以为二哥的调查流于表面。海上伤亡是多,但造成人员死亡的原因不能只从天灾去解释。 这也与大明水师如今的构成相关,多是内陆的官兵。他们之中很多人出海前就没见过大海,更不谈海上经验丰富,难免就伤亡多了。” 此话一出,全场死寂。 朱橚、朱柏、朱桂、朱权都隐晦地向四哥投去相当复杂的一瞥。 ——不愧是会造反的永乐帝,居然敢当面直指父皇的决策弊端。勇!真的勇! 大明水师是朱元璋一手发展壮大的。 成立水师为了打仗,基本要求就是衷心,最初来自淮西之地的官兵比重很大。 这些官兵或能适应河运,但对海运真的不够熟悉。 对于海运熟悉的是什么人? 是方国珍的部下。 方家世代行船,一直以海运贩盐为生。 元末,方国珍割据浙东,是反元的一大势力。明初投诚朱元璋后,他的手下船队都被大明收编。 问题在于朱元璋能对那些人能完全放心吗? 肯定不能,更不能把运送粮食去辽东的重任交于他们。 如此一来,过去十几年来的海运主力其实都是内陆官兵。 如果说海上风浪是天灾,造成海运伤亡数字颇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造成的。 此中实情,朱元璋明白,所以他曾经想过停止海运。 朱棡去调查水师情况时,分析出这一层的伤亡原因吗?如果说分析不出是傻,但想到了又怎么敢说呢? 毕竟,近年来朱元璋的脾气真的不和善。 这种原因往深了诠释,不等于说父皇对底层官兵的性命视若无睹。 眼下,朱棣竟然直言不讳地讲出来了! 其余十二个兄弟都被吓了一跳,大气不敢喘,竖着耳朵就等朱元璋发飙。 “呵!” 朱元璋冷声道,“朱棣,你倒是越活越诚实了。” 直呼其名了! 生气了,绝对是生气了! 朱棣没在怕的。永乐帝就连朱元璋最忌讳的造反都做了,如今他装成乖乖儿子听老爹话的话,还会有谁信? 不如表现得敢作敢为,但表现得坦诚不等于蠢。 “儿臣如今能直面海运中暗藏的危机,全凭父皇十几年的苦心庇护。” 朱棣缓缓道来,“父皇将方国珍手下海运势力收归大明所有,令其彻底衷心于朱家,而融合最需要的是时间。从洪武初年一步步走到今天,假以时日,那些人就成了可用之才。儿臣无不感念父爱如山。” 简单说来,洪武初年大明刚刚建国,地方势力归顺后,旧部的可信度不高,但时间会让一切发生变化。 这些年,威望甚大的功勋武将或是自然老死了,或是半途被朱元璋给废了。 经过一番权力更迭,等到永乐帝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不可用的官兵已经变得可用。 至于朱元璋最初打压方国珍等旧部时,有没有主观上想过让那些底层官兵有一天被继任者所用,让他们出使西洋? 水镜没出现前朱元璋想让朱允炆继位,朱允炆会搞七下西洋吗?可能性很低。那也就不存在皇爷爷帮孙子安排得如此长远。 有的事,看破不说破。 朱棣很懂什么话不该讲。 “哼!” 朱元璋冷哼出声,似乎没被这番话安抚到。 他又说,“厚往薄来是朝贡规矩。去往西洋耗费颇大,又当怎么说?” 此问一出,朱棣正欲对答,却被老爹瞪了一眼。 “你给朕安静一会。” 朱元璋没给朱棣发言机会,看向了其他儿子,“你们呢?有谁想说点什么吗?” 没人立即出声。 殿内气氛越发压抑,朱元璋的脸色也越发阴沉。 朱棡觉得朱棣这次恐怕要栽。 有的实情绝对说不得,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朱棣刚刚讲出的那部分已然是在老虎头上拔毛,惹怒了朱元璋。 此时,宁王朱权开口了。 “有关下西洋能获得哪些钱财上的利益,儿臣私以为不必太担忧亏损。大明对藩属国,厚往薄来是事实,可后来还跟了一句——互市交易。贡与市相伴而生,不可能在钱财上只出不进。” 大明的好东西能高价卖出去,对方还不觉得贵。藩属国会用香料、胡椒等在大明卖高价的物品来换。 当然肯定有人反对,因为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 互市交易具体如何定价,所赚的钱财是入国库或是入皇帝的内帑,其中怎么分配平衡,那些又是后话了。 这番分析不是多么深奥的学问,只看有没有人敢顶着朱元璋给的压力说出来。 朱权说完,寂静仍在蔓延。 朱棣却知道气氛轻松了一些。 他看向朱元璋,见老爹没有再封他的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比起赚钱多少,先要处理的是海盗。陈祖义此贼盘踞西洋十几年,对他的高价悬赏不停,至今却没人将其擒获。如果大明使团出行,此贼是一大隐患。务必要一举拿下,让西洋诸国叹服大明军威。” 这话讲完,安静的气氛又维持了好一会。 朱元璋却突然变了脸,阴沉表情一扫而空。 他转向了朱棡,“老三,你都听到了吧。你提出的出洋弊端,其实能找到一些解决方法。接下去你就仔细斟酌如何妥当处理出洋问题。” 朱棡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满眼的不可思议。 这是什么意思?父皇其实是支持出海的?本以为自己的奏折是顺应了父皇海禁策略,哪里想到结果南辕北辙。 为什么?想不通! 父皇以前喜欢与偏爱的,从来都不是与他对着干的儿子啊! 朱棡被朱元璋一棒闷棍敲晕了,其余人都若有所思。 此时,朱元璋把今天瞧到的水镜内容有选择性地说了出来,暂时没有提起他对工业革命的不解与忧虑。 隐去这一条,其他都说了。 “现在有一次留言机会,朕欲获知史上大明可能遭遇的坎坷。从这次的水镜影像来看,朱祁镇此人身上必有一劫。 你们想一想要怎么留言,大胆点说,集思广益,控制在二十字以内。只一条要求,所留评论务必要引起后世人的表达欲,让他们跟着发表意见才行。” 朱元璋抛出问题,扫视儿子们。 老三朱棡还有点没回过神来,其他人多是在认真思考。 呦!不对,有一个人在走神。 就见朱樉兴致缺缺,滥竽充数般垂着脑袋,他似乎在思考,其实是发呆。 这个老二! 朱元璋心头窜出一股火气。 要说朱樉小时候是非常聪慧且英武不凡,但是自从成年就藩,他的性情就变了。或者说是暴露本性,大兴土木,完全不顾百姓疾苦,行事荒唐。 自从一个月前看了水镜,朱樉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后又变了性子,就像是霜打的茄子。 他变得万事不管了,整天想的就是两件事,弄清自己怎么死的以及怎么活得久一点。 丹药是不敢吃的,老十朱檀三年前嗑丹药嗑死了。 朱樉该是知道自己以往行为有多不端,恨他的人不少,近一个月变得清心寡欲甚至开始吃素。又一边让护卫们使劲锻炼,增加守卫的本事。 朱元璋瞧不惯二儿子一脸明天就要见阎王的状态。 自己也知道了洪武帝史上在洪武三十一驾崩,没像朱樉一样丢了魂。日子所剩不多,就更要抓紧时间好好过。 这会故意点名,“朱樉!你在做什么春秋大梦,现在把我的话都当做耳旁风了。立刻、马上,你说该留什么评论。” 朱樉冷不丁被提问,没时间回神多想,脱口而出: “留评?我、我知道。就说「朱祁镇其实挺英勇,有人反驳,来比史料」,控制在二十个字以内了。父皇,我有认真聆听您的教诲,真的。您刚刚教了该怎么钓鱼上钩。” 刚刚,朱元璋对朱棡和颜悦色又对朱棣黑脸,何尝不是钓鱼引出他们的心里话。 朱樉立刻活学活用,想出了这条评论。 后世人不喜朱祁镇,那就故意和他们反着来,要看他们怎么反驳。 这下,众人齐齐看向朱樉。是该说他傻呢?还是聪明呢? 作者有话说: ①数据参考《长风破浪——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研究》,陈晓珊·著。 其中,也以《西洋朝贡典录》的黄省家族为例,对洪武时代的海运人员构成进行研究。 洪武年间多是用淮西内陆的官兵。等到永乐年间下西洋时,则是用了那些归顺大明的其他沿海势力旧部。在经历了洪武帝一朝后,这些人基本归心。
第15章 朱樉后知后觉,他为什么要多嘴! 回答评论内容就好,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活学活用,把父皇“钓鱼”老三与老四的大实话给讲出来了。 朱元璋没有发怒,不仅认可了朱樉的评论内容,还表示等下次水镜出现,如果成功钓到有价值的跟评就给二儿子奖励。 朱樉却丝毫开心不起来。老爹放过他,不代表两个弟弟不给他使绊子。 至今,他依旧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怎么死的。应该不是像朱棡病逝或朱柏自杀,否则水镜说史时会顺带提一句。 那就剩下意外与被人谋害两种死法。 朱樉怀疑自己被暗杀的可能性更高。不干人事,讲的就是他。 好死不如赖活着。现在他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修生养性只为排除各种风险。 主打就是一个字——窝着。 脑子不清楚了,这是两个字。 朱樉只想安安分分窝在府中,读书渡过每一天就好。就连听曲看戏也戒了,免得被刺客浑水摸鱼进府。 这种时候,被弟弟们盯上绝非好事。万一把他支到危机四伏的地方去平叛,恐怕会提前见阎王爷。 不论朱樉有多懊悔一时嘴快,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朱棣特意给了二哥“自求多福”的眼神,似乎在说他大人有大量不与朱樉计较,但被父皇耍了一通的老三朱棡是不是使阴招就不好说了。 朱家兄弟们再次于宫门口分别。 被朱元璋钓了一次鱼,每个人都察觉到了父皇的行事作风发生了改变,大明或迎来一番震动。 改变不会立竿见影,眼下最令人好奇是钓鱼评论是否能成功?下次水镜将在什么时候出现?后世人会不会跟评回复? “朱祁镇”,这个名字目前只停留在朱元璋排好的起名谱系上。 按照辈分算,他的祖父是朱高炽。 朱高炽刚刚十五岁,尚未被正式册封燕王世子,没有娶妻,遑论生子。 好奇着,等待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