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感动的红了眼眶。卫长君微微摇头:“不止是为你,也是为了卫家。人心易变。无论何时你都不可向陛下透露半分。”顿了顿,“纵然陛下此生只有据儿一个孩子,可他还有兄弟侄子。” 卫子夫想起淮南王刘安,跟刘彻快出五服了还敢妄想帝位,“大兄,辛苦你了。” “不辛苦。毕竟我是真想出去看看。对了,太守乃韩嫣。” 卫子夫放心了,“听说他很了解匈奴?” 卫长君点头:“此事太后还不知道。” “我知道该怎么说。”太后跟卫子夫聊天时,无论太后骂谁还是称赞谁,卫子夫都知道太后并不需要她发表意见,顺着她就行了。她好心说几句,太后反而会认为她有了儿子就猖狂。 卫长君当然相信她,他担心因为“他”这个变数,卫子夫变了,所以才跟她说这么多,“阿母还不知道此事。我中午就不在你这儿用饭了。” 卫子夫送他到殿外,接过儿子,“据儿,跟大舅说,早点回来。” 小不点乖乖地重复母亲的话。 卫长君摸摸小外甥的脸:“外面风大进去吧。” 到家中把此事告诉他母亲,老夫人难受的默默流泪。卫长君不能说他到朔方的私心,也不敢提卫子夫和刘据,只说陛下不相信别人,朝中反对此事的人很多。陛下看中他,乃是他的福气。 在卫媼心里天大地大都不如皇帝大。搬出刘彻,她果然不哭了。一边担忧儿子一边欣慰长子也能得到陛下重用。 卫长君出宫前叫椒房殿的小黄门给卫青送了口信,他近几日都在城中,休沐日带着夫人回母家,他有事相商。 卫长君进了皇宫没有直接找卫青,卫青便认为私事而已,无需担忧。然而告示一出,长安传遍了,卫青得知他大兄要走,压根没等到休沐就请了假跑回母家。 卫青到家看到院里很多礼品很是诧异:“大兄不是要去塞外吗?怎么买这么多金银玉器?”那边荒无人烟,带过去卖给谁送给谁。 卫媼解释:“这是你大兄给你三弟准备的聘礼。定的是东方朔长女。官媒去过了,东方朔也知道此事,他就等着休沐日你大兄过去呢。” 卫青挺看不上东方朔一些做派,比如得了赏赐就想□□子,三天两头喝的酩酊大醉。但其人比主父偃好相处,也比汲黯好相处。东方朔又有几分文采,他的女儿想必不错。 “我和大兄一起去吗?” 卫长君摇头:“我一人足矣。虽说东方朔同我处的不错,对我很是尊重,但他不值得你去求亲。你不止是卫步一兄,还是长平侯。对了,广弟还小,他的婚事等我从塞外回来再议。” 卫青颔首:“我们也不懂,听大兄的。” 卫长君令女奴把七成礼品搬卫媼房中,留下三成,“下聘那日就用这些。屋里那些叫步弟往后分批送过去给东方氏添妆。离除夕只剩两个多月,除夕前成亲太赶。除夕后我就得启程,恐怕看不到步弟成婚了。” 卫媼一听这话又想哭。 卫长君:“这些日子我会在城中寻两处宅子,一处步弟一处广弟。成婚后他们想回来住就回来住,不想回来就自己住。”看向母亲,“行吗?” 儿媳不在跟前伺候,卫媼乐得轻松。她当了半生奴隶,实在不知道跟知书达理的儿媳聊些什么。儿媳拘谨,她也别扭。 “我有吃有喝,不需要她们都围着我。” 听到这,卫长君知道家里的事妥了。 卫青考虑到他大兄手中钱不多,塞外什么都没有,他大兄得买。他回一趟家,令张氏送来千金。卫长君的钱不多,也就没拒绝这笔钱。 如今卫青算分府单过了,这钱自然有女主人一份。翌日,卫青回宫里当差,卫长君前往长平侯府,告诉张氏,这笔钱他记下了,她和卫青的心意他领了。 张氏被他这话说的惶恐,起身直言道,帮弟弟娶亲是兄嫂该做的。 卫长君不由得夸她一句“不错”。翌日,张氏回母家,告诉她婶婶祖母,她被大公子称赞了。 城中没秘密,大冷的天,皇帝带着儿子前往茂陵探望舅舅,而不是大舅进宫探望外甥,说明什么呢?皇帝很重尊他大舅子。 皇帝年少时干的混账事不少,他是连太皇太后也敢忤逆的主儿。纵然不知道卫长君有何不凡,也足够让长安百姓越发清楚卫家谁能招惹谁不能算计。 搬去茂陵的张汤夫人和张老夫人亲眼看到刘彻跟卫长君肩并肩聊天,虽然不知道一个天子一个农夫有什么好聊的,可她们知道就是很得刘彻看中的张汤也不敢同天子肩并肩。 张老夫人感慨,“能令大公子满意,你以后在卫家无忧了。” 张氏也这样认为。回到城中去探望婆母,得知卫长君忙着给弟弟寻宅子,她就把长平侯府的人撒出去帮忙。 人多力量大,不过几日卫长君就把两处宅子买了下来。随后他回茂陵前往东方家为卫步下聘。 天气寒冷,窦婴很少出来,还不知道卫长君要出关。卫长君忙好弟弟的事,前往卫家告诉他,往后秦岭和茂陵恐怕只有他一家了。 窦婴夫人同东方朔和卫子夫一样,担心他被匈奴掳去,她失去了以往的淡定,咋咋呼呼问:“是不是陛下逼你去的?那日陛下抱着皇长子在船上同你聊许久,我就猜到不寻常。我出去看了两次,告诉他,”指着魏其侯,“他还说我女人心眼小,成天想些有的没的。” 卫长君笑道:“不是。我需要两千亩地。” 窦婴夫人瞬间想起他靠粮食续命,“那——那也不必去那么远啊。” “关中哪儿有两千亩地给我?”卫长君笑着反问,“夫人放心,多则五年我便回来。” 窦婴夫人认为她还能再活五年,死前能见这个好邻居一面内心伤感少了许多。卫长君丝毫不担心匈奴的样子也叫她踏实了许多,“那我们回城。儿子一直抱怨不能在跟前尽孝,我们就给他个机会。要是只知道气我们,我们就搬到这儿等你回来。” 卫长君颔首:“仲卿心机都用来对付匈奴了。”拱手冲魏其侯一拜,“我此番离京鞭长莫及,卫家的事劳您费心了。” 卫青跟匈奴打的漂亮,窦婴一直认为他和卫长君一样满肚子心眼,只是卫青更内敛,不容易被人看出来罢了。 卫青为郭解求情一事传到窦婴耳朵里,窦婴难以置信,一度怀疑他的脑袋是不是被马踹过。 窦婴笑道:“陛下如今能用的将只有仲卿。他自会替你护好卫家。” “我不担心别人算计他,而是担心再来一次类郭解的事。”卫长君依然担心因为他的存在而产生什么变故。要是没他,卫青为人处世或行军打仗时肯定多想想。 窦婴点头应下,“家里安排好了?” 卫长君寻房子的时候买了几户奴仆。如今在茂陵。卫长君打算过几日前往秦岭杀猪宰羊的时候把其中两户送过去。 到那时再交代曹女,每年收的粮食都留一半卖一半,卖的钱留他们吃穿用或给家里添牲口,修补房屋等等。 普天之下,只有卫长君不把奴隶当牲口使。曹女等人打心眼里尊敬卫长君。得知卫长君要去塞外,曹女和赵大都担心地哭了。 卫长君看到赵大头发全白了,而赵大前半生吃了很多苦,恐怕难撑到他回来,便多一句嘴,“赵大,年后天暖和了就找八阳里木匠做两口棺材。你和钟媼的。” 普天之下也没有主人给看门的奴隶准备棺材的。有心的主人用草席一卷把人埋了。恶毒的人直接把奴隶扔到乱坟岗,任由野狗啃食。 赵大和钟媼感动的跪下谢恩。 卫长君扶起他们,“我也不是一去不回。匈奴人怕仲卿,我在城墙上插满‘卫’字旗,绝对没有匈奴敢靠近。” 卫青把比他大十来岁的韩嫣踹下马那次曹女等人知道。旁人认为匈奴好打,曹女等人相信卫青不凡。长安百姓不敬重卫青,曹女等人相信匈奴怕他。 曹女不担心了,又要给卫长君准备炒面,还要用新鲜红薯做红薯粉面。 话说回来,要是朝廷希望关中贫民赶赴边关,贫民沿街乞讨都不去。卫长君要去,不是很穷的人都想报名。盖因卫长君在乡野之中和在城里的名气恰好相反。 城中大部分人认为他乃伪君子,乡野之中只有小部分人认为他沽名钓誉。贫穷买不起鸡鸭幼苗,却因为他一句“可能有蝗灾”,这几年不愁鸡蛋鸭蛋吃的人尤其感谢他。 自己不想离家太远,就把卫长君带人出关的消息告诉亲戚朋友。 刘彻以为卫长君要的匠人得到腊月天才能凑齐,实则十月底一千人就满了。卫长君这些年不近女色,也让一些女子敢追随他。 有人认为卫长君到了边关便会凶相毕露。见过卫长君的女子道,跟大公子一度春风就够了,谁敢叫他娶。那可是长平侯和卫皇后兄长,她们乡野村姑哪配得上那样的男子。
第161章 新家园 小霍公子竟然像大将军 这样的言论还不少。 世家子弟功勋之后皆认为这些女子疯了。卫长君因为这事又在城中出名了。羡慕嫉妒恨卫家的人越发嫉妒恨。 卫长君出名怎么就这么容易呢。 陛下忘记诸吕了吗? 刘彻不敢忘。而卫子夫不是吕后, 卫青也不是吕家子弟。卫家那么多兄弟姊妹姻亲,需要刘彻提防的只有卫长君一人。 偏偏卫长君离不了土地。 卫长君出发那日,刘彻还有心思乔装一番来送他。他本以为会看到哭哭啼啼, 男人女人同亲人分离的场面。然而一个比一个开心, 像是去春游。 刘彻同身边黄门道:“真该叫公孙弘来看看这就是他说的劳民伤财。” 朝廷不用挨骂,黄门也高兴, “也就是大公子了。哎, 也有哭哭啼啼的。公子,往那儿看。” 刘彻顺着他的视线看到卫家一众, 卫媼和卫少儿脸上难免有些担忧,卫孺哭的最凶,跟送葬似的, “鼠目寸光,不必理会!” “毕竟离长安上千里。”黄门倒是可以理解, “对了,陛下可曾提醒大公子到驿站休息?” 刘彻颔首:“驿站已经接到消息。”除夕前他就已经吩咐沿途驿站做好接待卫长君的准备,“长君带的这些东西——”忽然发现很不对劲,“长君是不是没带鲜红薯,也没带犁和耙?” 黄门小声说:“有人给大公子送吧。” 刘彻想起来了, 那个神出鬼没的人。亏得他还想再叮嘱韩嫣和卫长君几句, “回吧。” 黄门朝卫长君处看看,又不确定地看了看他主公,“回——回?” 刘彻点了点头, 摆驾回宫。 城门外来送行的人太多, 卫长君很难注意到衣着寻常的刘彻一行。也没想过刘彻敢出来凑热闹。他见卫步卫广很是担忧,抱着弟弟宽慰一番,又叮嘱卫青, 遇到不懂的尽管请教陛下,别再擅自做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0 首页 上一页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