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宝钗姐姐,” 巢玉与宝钗熟了, 就直接以“姐”相称, “冀玉为紫鹃茜雪她们准备了蒙学课本,想帮着她们读书识字的。想请你也帮忙看看,有什么可以再改动的。” 黛玉又将她与英莲一起准备的蒙学课本取出,双手递给宝钗。 宝钗一见便拍手叫好:"如此一来,我少不得也要为莺儿和金钏儿向姑娘讨一本去。" 黛玉这才知道宝钗向王夫人讨了金钏儿。 宝钗细细看那一整套蒙书,见那是在《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书的基础上,专门挑选了那些女儿家日常书信、管家、理事时常用的文字与道理,汇成的一整套蒙书。 书中插入了很多图样,多是常见的物品和花样,这套蒙书便是借着这些来注音释义,学起来极是简便。 更要紧的是,这书里也用了"标点"来标明句读。与市面上其它蒙书相比,这套蒙书上手竟是要快不少,读着也简便。 巢玉见宝钗捧着这套蒙书沉思不语,心里也有些紧张,连忙问: "宝姐姐可是觉得这套书有什么不妥?” 宝钗将书一合,道:“我只恨今日没拖个刻印坊的店东到你这儿来。你这书若是刊印,我要最先订上个一百套,给我家上上下下的妇孺每人都买上一套。” 黛玉至此方知宝钗对她这套书极其推崇,心中一喜,唇畔便浮起一对若隐若现的梨涡。 她也笑道:"前日里我也命人去市面上那些书坊里问过,寻了一家能排木活字的,一次印了大约二十多套,一气儿全送人了。后来想想那一版还是不够好,不如现在这般,引入了标点,读起来更容易些。” 没想到这话引出了宝钗的生意经:"若是印书,百千本地印,铜活字的比木活字好,铜活字印得清晰,字形也好看。书坊铸一套铜活字所费不菲,然而可以用很久,因此印书的费用也低。然而你这套书里配图也不少,这些图可以用蚀刻的法子,在铜版上刻出来,倒两次版子,便可以用来印书了……" 黛玉早已有将她这套蒙书多印几本的打算,便认认真真地请教宝钗。渐渐地,她也觉得天幕上说得不错,宝钗十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黛玉对她也生出十分钦羡之心。 “对了,我家有个伙计,是从刻印铺子里出来的,刻铜版和排铜字这些他都会,但是想要自己开一间书坊,却又不够本钱。故此求了我,想问问哪家店东愿雇他的。” 宝钗说到这儿顿了顿:"我家前些时候出了些事…" 她没具体说是什么事,但在座的有英莲在,人人便都知道定是薛蟠那件事。 "……要再操持一间书坊实在是力不从心。但若是妹妹日后想要印书,且印得多的,依我所见,竟是自己盘一家书坊,更加便宜些。” 巢玉闻言大喜:"姐姐说的是。若是能尽快多印些这样的蒙书,送给天下想要读书认字的女儿家,那我便盘下一家书坊也无妨。" 宝钗一听,有些傻眼:她也没想到,林黛玉天真烂漫,竟然不惜成本,想要为天底下不识字的女儿家多印写开蒙的书册。在冀玉说来,似乎竟不在乎成本,不在乎书坊是否盈利,只要能印书就行。 宝钗只得慢慢地告诉她一些书坊存活的门道。 "……这些书坊多半是半坊半店,后面是伙计印书装书的地方,前面留一只店面,卖些成书,黄历,或是从江南运些宣纸、湖笔、徽墨来卖……都是能补贴印书生意的。” 林黛玉与英莲对视一眼,两人都是笑道:"可总算是找来了一个懂行的了。" 宝钗一听,才晓得她的建议竟然说中了林、甄两人的心思。黛玉确实在与英莲商议着,自己盘一家书坊,多印些书。毕竟林家不差钱,但钱总是需要生钱的。除了置产之外,黛玉还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营生可做,唯独这印书,是与她现在做的两件事都相关的。 另外, 第玉也很想帮衬一下甄英莲母女, 与她们 家合伙一起经营这门营生, 但是苦于大家都是门外汉,万一书坊生意不仅没能做成,反而亏了,反倒不妙。 谁知今日就从天而降了救星。宝钗明显是个懂行的,而且比她们懂得太多了。 黛玉瞅瞅英莲: "咱们商议的营生,如今终于有希望成功了。" 英莲嗔道:“其实姑娘要给天下没法儿上学堂读书识字的女儿家印蒙书,怎样我都愿干,就亏钱也干。” 宝钗闻言笑道:"那我也愿出一份子,和你们一道,三家合伙。" 黛玉与英莲闻言都是大喜:这是万万没想到啊,宝钗竟然主动请缨,愿加入她们……更何况刚刚宝钗不还说了,薛家前些时候出事,再经营一家书坊着实力不从心。 但巢玉还是谨慎了一回,小心翼翼地问宝钗:“宝姐姐……我们现如今只想到印些蒙书,还没想到别的。怕是一时……赚不到什么钱。” 宝钗便笑: “连天幕都愿帮着的书坊,我难道还怕亏钱吗?” 试想,连天幕都愿将那"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告诉黛玉,黛玉这边主持书坊,焉有开不下去之理? 一时间三人已经将开设书坊的细节议定,宾主尽欢。宝钗在黛玉英莲面前也不再觉得约束,就像是寻到了嫡亲的姐妹似的,非常要好。 这时,莺儿提醒:“姑娘,您还给林姑娘甄姑娘备下了礼品。” 说着,莺儿将礼单递了过去。 宝钗一眼瞟见那礼单,怔了怔,着实没想到竟会是这个礼单—— 只见上面写着: “上等燕窝十碗,洁粉梅片雪花洋糖一包。” 如今上等燕窝以“碗”论,一碗燕窝大约在三两左右,每斤燕窝的时价大约在七两银子左右,十碗燕窝便是大约二十两银子,再加上市面上很少见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这是一份极其拿得出手的见面礼。 然而宝钗险些当场石化:上品燕窝和这洁粉梅片雪花洋精。正是那天幕上提起过的,她拿来送给林黛玉,但是不少世人都认为这是她给黛玉暗中下毒。 虽然天幕在那件事上替宝钗澄清,说了不少好话,但是送燕窝与洋德,便是瓜田李下。宝钗再蠢,也不可能做这种不合情理的事。 她连忙问 莺儿,一问才知道:莺儿将她桌上摆着的两张礼单给搞混了: 那天宝钗听过仙音,便在一张花笺上记下“燕窝、洋糖”的字样,是为了提醒她自己:千万别再送人这两样。 当宝钗拿定主意要来见冀玉时,她又另写了一张礼单,让莺儿拿去给外头的管事帮她准备这份见面礼。 谁知莺儿拿岔了,拿了燕窝和洋糟的那一张,外头管事便擅自做主,为宝钗准备了一份像样的“厚礼”,却万万没想到,正好撞上天幕上说的,一时竟令宝钗百口莫辩,尴尬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谁知黛玉和英莲表现得就像两个心无芥蒂的小姑娘。林黛玉道:"哇,上等官燕。宝姐姐这份礼着实是太贵重了。" 甄英莲道:“其实我一直都好奇那‘吉粉梅片雪花洋糖’到底是什么,每天都想知道,想得我抓耳挠腮的。” 甄英莲年幼时也曾经过过一段富足的小康日子,而且她的故乡姑苏那里,人人嗜甜,哪怕是做咸味的菜肴,也恨不得放几勺糖进那菜里去。 虽然英莲后来多经困苦,但这甜味已经深入她的记忆之中。如今一旦重获新生,英莲立即重拾对甜味的热爱。对于天幕上说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更是不加掩饰地好奇。 宝钗哭笑不得,没想到她自家弄错礼单,搞出这样的乌龙,黛玉和英莲竟然也接受良好。她只得将莺儿叫来,去取了那包洋糖,拿到黛玉与英莲两人面前,将外面包着的牛皮纸拆开,露出里面的糖。 只见这一整包,都是一粒粒的白冰糖,每一枚都是透明的四棱方糖,难得每一枚都几乎一样大小,一样质地。 而宝钗将这包糖拆开之后,直接取了一枚,送到嘴里,以示这包糟绝没有什么猫腻。 谁知她竟然没有巢玉与英莲手快,对面那两个小姑娘也人手拿了一枚,送到口中慢慢含着,还一起喊甜。 "好甜!"黛玉含着那枚冰糖不敢嚼,只能含含糊糊地说话。 而英莲则根本不敢开口,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丝甜味。 宝钗更觉好笑,只得告诉她们: "论理不应这样空口吃的,燕窝、银耳、莲子烧粥做羹,加这个最佳。厨房若是做烧汁的大菜,加这个也是提味的。" 对面那两个一个劲儿地点头,说:“宝姐姐什么 都知道。”却又都悄悄地伸出手去,各自又拿了一枚。 宝钗仿佛面对由自己照顾的两个幼妹,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却听巢玉问:“宝姐姐,这个糖既然名叫洋糖,那是不是西洋那里的胡商贩来的?” 宝钗道: "正是呢,这两件都是海外来的。燕窝是吕宋、爪哇一带所产的最好。洋糟也是那边的胡商随船贩运而来的。” 黛玉便问:“贵吗?” 宝钗想了想: "贵不及这燕窝,但是和平常我们自用的精比起来,那是贵上太多了。" 巢玉便将手中那一枚小小的透明冰糖举起来,对着光看了一阵,忽然问:“我记得姑苏一带有人制了糖之后,将糖化了再重新疑结,就能养出这样的冰糖。只是我在苏州时年纪尚小,只觉得‘养’冰糖这事好生有趣,” 宝钗一听,也依稀想起来了。她原住金陵,与姑苏并不算太远,似乎也听过这种说法。 “我记得那种养出来的冰糖,似乎也是这样无色透明的。”林黛玉继续说,“只是做不出这种完全一般大小的品相。" 宝钗似乎被冀玉点到了什么,微蹙着眉,正在思索。就听英莲依旧含着一枚洋糖,口中含含糊糊地道:“要是能够想办法做成一样大小,岂不是就能卖上大价钱了?” 宝钗已经将此事前后大致想通,心潮起伏不已。 她倏地站起身,对黛玉说:“那天幕上说的不对,我哪里能做旁人的‘一字师’,分明妹妹是我的'一言师'才对。" 至此,宝钗已看到一丝希望,或许她不仅能将薛家因薛蟠而失去的那些内府生意再拿回来,许是还能有所开创。 因此宝钗急着要向巢玉与英莲告辞,巢玉也不挽留,与英莲一道,笑嘻嘻地送宝钗出去。 临到门口处,宝钗方想起一事,小声向黛玉请教: "听闻凤藻言尚书,贤德妃贾娘娘不日就要省亲,妹妹可有受邀前往荣府?” 她由王夫人相邀,要请她们母女在元春省亲的时日到荣府去拜见元春。 但宝钗却总觉得王夫人当面相邀的时候——脸“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模样。 现在她问过了巢玉,晓得林家并未收到这样的邀请————宝钗心想:论ȳᑵƄ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02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