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很担心还在旧主柴荣手底下当官办事的‘自己’会死得很惨。 不过月神您若是坚持要说,那便说吧,反正也打不到他。 再说了,他还能为了一个‘自己’,然后得罪神仙吗?! 听到月神居然要从宋朝的建国历史开始讲,那必然就是要谈他亲大哥赵匡胤,而要谈亲大哥,就必然要说到他在大哥死后做皇帝的事情…… 原本神情很是喜悦的宋太宗赵光义突然就笑容消失,并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被狠揍的可能性很高啊!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其主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三十九岁因病逝世后,欺负后周孤儿寡母,让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退位让贤,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 【而在三百多年后,同样的命运落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只有五岁的宋恭宗(12)在忽必烈带着元军进逼临安城下时,无力回天的谢太后只得带着年幼的宋恭宗出城递交投降书。】 【同样的恭帝,同样的命运,而这便是天道的因果报应。汝等凡人认为世间没有因果报应,其实不过是因为凡人寿命短暂,看不到因果报应来的那一天。】 【只是周恭帝母子被赵匡胤迁往房州,却于北宋开宝六年逝世,享年二十岁。】 【而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八岁的宋怀宗赵昺却是在被元军包围的崖山一战中,跟着左丞相陆秀夫一同跳海殉国,随后宋朝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亦是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就此覆灭。】 后周。 柴荣原本对自己手底下大将赵匡胤的背叛一事很是震怒,可在听到月神所说宋朝覆灭的悲壮场面,却又是沉默片刻。 最后柴荣还是只将赵匡胤训斥惩罚贬谪一番,并未将其杀死。 左右有劝皇帝陛下莫要心慈手软,还是尽早把叛逆之臣杀之,免得后患无穷。 谁知柴荣竟是摇头,说道:“赵匡胤有反心,只是因为权力所诱。朕三十九岁病死,国强主少,将盛主弱,自是会引得四方窥视。此非赵匡胤之罪过,乃朕之罪过。” “今日我能杀赵匡胤一人,难道还能杀尽天下可能会谋反之人?” 柴荣此话一出,尽让左右沉默,然心中终是拜服万分。 待这一番话传到刚刚受仗罚完毕的赵匡胤耳中时,赵匡胤亦是沉默许久,最后只得神情复杂的长叹一口气。 他是不敢说自己若处在那样的军强主弱的境地里会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但他赵匡胤敢说现在自己的确是对陛下忠心不二。 只人心终归是多变难测。!
第33章 东坡居士苏轼 面对诸多异样目光,宋太祖赵匡胤只当自己看不见,还是稳稳当当的坐在皇位上听神仙授课。 反正这种事情被揭露出来,遭殃的都是另一个“自己”,又不会亏损他什么利益,那就当不知道好了。 要把皇位做稳做好,有时候就是需要装聋作哑。 【宋朝历史分为北宋和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宋怀宗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三百二十年。】 【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朝仅有的几轮北伐之外,宋朝便一直持续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国策,很少对北地再兴干戈。尤其是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战乱,便将军权收归于皇帝手中,并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初。 赵匡胤听到自己之后的皇帝居然是弟弟赵光义时,当即便皱起眉头,凛冽的目光便投向一旁的弟弟席位上。 而面对着兄长猜疑目光的赵光义,却是既忐忑又兴奋——他很了解自己的兄长,再加上之前也是兄长亲自承诺“兄终弟及”,说不定就是兄长他不幸逝世,就如同那柴荣一般,因而他才堂而皇之继位为帝。 赵匡胤亦是想到这一点,因而并不曾在百官面前对弟弟质询。 【这一崇文抑武国策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员杂乱,使得宋朝甚少有权臣豪强乱政,对于文学繁荣很是有利。只是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便武备积弱,屡次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和契丹用兵皆是惨败。】 【更甚至于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发生靖康之难,不仅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走虐杀,宋王室更是全部被迫南迁临安,始建南宋。就此建都汴梁的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此后再过一百多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 【以上便是宋朝的历史大致走向,接下来我要谈的第一位宋朝词人,便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 【苏轼(1)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极高成就。他的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色’;他的词豪放一 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同问豪放派词人代表,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著述宏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元年,苏轼之父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主考官为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很是喜爱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清新洒脱的文风,但这可不是唐朝那样不糊名的敷衍式考试。】 【于是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事后得知实情的欧阳修赞叹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振,每每出现新作,都会立刻传遍京师。】 唐朝众多帝王:“……” 他们自然也知道科举考试不糊名很不好,可是世家大族并非善人,如何会同意科举考试糊名? 就此唐朝所有皇帝都很想请教一下宋朝皇帝,这宋朝到底是怎样成功把科举糊名,而又不让天下世家大族反对?! 毕竟连他们皇帝李氏也不过是陇西李氏的一支。 因而唐朝是真的很需要这个办法啊! 仿若是清楚唐朝皇帝们的迫切心情,月神居然还真的说了宋朝能科举考试糊名的原因。 【神州大地的历史发展到宋朝之时,世家大族早便成为过去。唐朝灭亡之时,王朝上下,不仅皇帝被杀,还有九名皇子亦遭屠戮,并且还有三十多位大臣被投尸黄河。至于所谓的世家大族,晚唐时期不过是他们最后的辉煌,犹如重病之人回光返照。】 【当唐王朝的丧钟被敲响时,世家大族的历史丧钟亦是被敲响。史书经常说汉高祖刘邦是无赖之人,但和屠戮整个唐王朝皇室的朱温比起来,刘邦实在是也配得上为谦谦君子。】 【朱温此人心狠手辣,且他身边之人对于所谓的世家大族亦是十分痛恨,于是当朱温要建立新王朝时,便把李氏王室和世家大族一同斩草除根。最后以裴枢为首等朝臣三十多人,就被当众屠杀,最后尸体还被投入滚滚黄河之中,史称此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2)】 【唐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确实根深蒂固,比如那太原王氏便是秦朝时期的将军王翦一支,不见当年秦 始皇,但见世家大族百年辉煌。】 【清河崔氏、帛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号称‘五姓七望’。】 【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叹道:‘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却在初稿中发现高士廉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位天下第一,而皇帝李氏排在第四。勃然大怒的唐太宗让《氏族志》将皇室李氏位列第一,皇后的长孙氏排位二等,山东诸姓为三等,欲要对山东士族进行压制,只是最后也未能取得实际效果。】 【史书记载此事为:‘声迹稍著者,皆指以为浮薄,贬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3)】 【其实唐太宗你也不必着急,毕竟用不了两百年,世家大族就会全部下去陪伴你左右,届时你们皆为死者,定然不会再分一等二等三等了。】 唐朝。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和皇帝陛下面面相觑,脸上神情都是难以言喻,他们不知道应当用何言语来形容月神所言。 ——但如果他们懂得一些后世流行语,就能很贴切的说出一句话:月神您的冷笑话实在是太冷了! 而对于“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来说,月神这个冷笑话就有点致命了。 承受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士族之人,此时都已经哭天抢地嚎啕大哭起来,这样的现象在距离晚唐时期越近,就越发显著。 尤其是名字直接被月神说出来的裴枢,以及跟裴枢同朝为官的众多臣子,更是神色悲哀欲哭无泪。 只是面对满目苍夷重症难救的朝廷,他们就算是有心救国,却也是无力回天啊! 而在另一边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朱温却是得到了众人的追捧和夸赞。 只是有点脑子还灵活会思考的朱温,一边接受众人的赞美,一边在心想为何杀进皇宫的人是他,而不是他们的首领呢? 秦朝,咸阳。 秦始皇嬴政听得月神此言,神色便变得晦涩难辨,而站在皇帝陛下身后不远处的老将军王翦却是立即欲要请罪。 只是被秦始皇伸手阻止,并宽慰王老将军不必多想。 “国朝的兴盛衰亡,与王老将军你有何干系 ?王家屡次歼灭六国之城,甚至还将那楚国大败,是为大秦有功之臣。而且诚如九天玄女所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是我嬴政做的不够好,因而才使得大秦基业被毁,只有了神仙的警告和赐下神物后,大秦自当不会再重蹈覆辙,二世而亡!” 皇帝陛下这般言说,王翦不敢多言,只道皇帝陛下英明。 汉初。 听到月神说皇帝是无赖之人,文武百官虽然面上并无异常,但心中却是暗暗点头,颇为认同。 而在听到皇帝与那朱温比起来,居然还能被赞为谦谦君子,当即就好奇不已。 站无站姿、坐无坐姿的汉高祖刘邦听到月神之言,只是无所谓的摸了一把胡子,认为能得到天下的自己就算是无赖,那也是最厉害最成功的无赖。 “不过我居然还有被称赞为谦谦君子的一天,看来我可得好生感谢一番那个朱温才行。” 留侯张良:“……” 果然成大事者,必得先能屈能伸。 唐朝。 已经创立科举糊名法的女帝武则天在听到月神这一番话,只觉得也许可以再进一步避免考生和考官作弊。 毕竟在月神所透露的未来之事来做警醒,那些猖狂嚣张的世家大族应该能退让一步。 虽然在她当政时期还不能把糊名法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但若能在下一任皇帝,或者是下下人皇帝用上,那便是极好的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2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