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想,武则天对站在自己身旁的女儿太平嘱咐道:“太平,你须得记下这个糊名法,定要让此法在我朝亦能用上。” 公主太平听了母皇这句话,当即点头,微笑着说定会尽力。 【唐文宗时期,皇帝曾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能让皇太子迎娶宰相的孙女,只是郑覃毅然拒绝,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唐文宗无奈质问:‘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4)】 唐朝。 唐文宗:“……”这下可真就在祖宗面前丢脸了。 宰相郑覃:“……” 月神您不是在说宋朝词人苏轼吗 ?就不要偏到这里来了吧?!他真的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啊! 【今日授课重点为宋朝,便不再多言唐朝之事。】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京师风光无限,只是当这父子三人名动京师时,突然便传来苏轼苏辙母亲病故的噩耗,两兄弟便随父回乡奔丧。】 听了一大堆唐朝历史,随后猝不及防就知道母亲病故之事的苏轼和苏辙:“!!!” 思母心切的兄弟二人,在和父亲商量一会儿,便立即踏上回乡之途。 就算京师繁盛多姿富贵迷人眼,但于他们而言,还是母亲更为重要。 若是不能回去侍奉母亲,或者是不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他们一生都将遗恨不已! 【嘉祐六年,守丧期满的苏轼回京应试,应中制科考试。四年后,苏轼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轼之父苏洵病死,苏轼和苏辙兄弟扶柩回乡,瘦小三年。】 还在努力坐船赶回去见母亲的苏轼、苏辙二人:“……” 苏轼思索良久,还和弟弟苏辙挤眉弄眼好一会儿,终是神情纠结的上前对父亲苏洵说道:“父亲,要不您还是先进去避避风?否则我担心您年老体衰容易感染风寒病死。” 苏洵闻言,立即就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这是说的什么话?这是在说他会比月神所说的时间死得更快更早吗? 苏辙一听哥哥说的话,就想要捂脸了——他哥哥这也太不会说话了,怎得一张口就能得罪人?! 现在对着父亲和他说就还好,终归不会出什么大差错,可若是在朝为官,那就很致命了。 事实证明,苏辙对自己哥哥的担心并不是多余。 因为他的后半生确实就是升职——捞被贬的哥哥——升职——继续捞被贬的哥哥这个过程中循环反复。 用后世人调侃的话语来概况,那就是宰相苏辙真的就差爬龙床来救他那命途多舛经常被贬的哥哥了! 苏辙,不愧是宋朝第一暖心弟弟。 【熙宁二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非常赏识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在内,都因为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最终遭排挤而离京。朝野风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亦是再也不得见平和。 】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政弊病,王安石极为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前言说苏轼过失,于是苏轼贬自请出京任职,苏轼在外任职时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给皇帝上书一封《湖州谢表》,因为在官样文章中加上个人感情,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便被新党抓住把柄,弹劾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等等对皇帝不忠,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倒苏之声一片。】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此牵连者达数十人,而这便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新党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和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官员也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亦是劝谏宋神宗勿要杀苏轼,苏轼的弟弟苏辙请以官职来为兄长赎罪,但上不允,并将苏辙贬谪出京。当时退休金陵的王安石闻言之后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最后这场‘乌台诗案’在王安石的一言中得到决断,苏轼被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苏轼坐牢的一百零三天里,几次面临被砍头的境地,但都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而躲过一劫。】 【苏轼到任黄州之后,因心情郁闷曾多次道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并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赶赴汝州就任,只是长途跋涉导致幼儿不幸夭折。丧子之痛下苏轼便上书朝廷,暂不去汝州,先娶常州居住,而就在他准备南返常州时,宋神宗驾崩。】 和在带着臣子热火朝天搞变法的宋神宗:“???” 跟着官家一起兢兢业业搞变法的众臣子:“???” 这、这苏轼都没有去世,怎得他们官家就先驾崩了?! 主张变法的官家驾崩了,那变法结果如何?不会是中道失败了吧! 【苏轼觉得常州很是美好,既无饥寒之忧,也无京城政治纷争,于是他便愉快的决定把常州当作自己的终老之地。】 宋神宗等人:月神啊!现在重点不是苏轼,是变法啊! 【建中 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猝不及防就听到苏轼死讯的北宋众人:“……” 可是他们还是更为关心变法是否成功了。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共计被贬三次。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因为变法派打压守旧派,苏轼作为元祐党人而被贬惠州;第三次是新派打压旧派,所有旧派人员都被一贬再贬,苏轼自然也在其中,被贬儋州。】 【苏轼为人正直,遇到不平不公之事便会一吐为快,即便是在历经坎坷的晚年,他亦不曾丢掉这份正直。这是一个难能可贵之人,只是却常常会招来小人陷害。】 【熙宁六年,苏轼遇到昔日同僚沈括,相遇甚欢之下苏轼誊抄一份新作赠与沈括,而沈括在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便详细研究苏轼诗稿上的内容,为的就算挑出其中新政的内容,抨击苏轼讽刺朝廷的‘证据’,并少交给宋神宗。】 【当时宋神宗虽不高兴,却也没有对苏轼发难,只是五六年后,一些人容不下苏轼的人开始不断弹劾苏轼,最后导致‘乌台诗案’的发生。】 正在和苏轼把酒言欢的沈括:“……” 就要提笔誊写新作的苏轼:“……” 苏轼默默的把毛笔搁下,而沈括则是默默的和苏轼告别。 两人再也没有共同话题可聊,只得一东一西各自离去。 当然苏轼肯定就是心里给沈括狠狠地记下一笔,并打算立刻!马上!就给弟弟苏辙写信,大骂沈括无耻! 反正本来他就要写信告诉弟弟这边的美食佳肴甚多,那就多加几句告状的话吧。 至于沈括那就是感到无比头疼,小主意被揭穿不是问题。 但要怎样糊弄官家,才能不让自己也像这倒霉苏轼一样被贬了又贬,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亦是苏辙第一次拯救他的兄长。而此后苏轼每一次被贬,苏辙都奋斗在拯救兄长的第一线,并也开始在官场上升升降降的仕途历程。】 苏辙:“……” 他就知道兄长那张嘴绝对一开口便得罪人! 【元丰七年,被调到汝州任官的苏轼路过南京时偶遇王安石,两人相谈甚欢,最后居然达成和解,甚至在两年后王安石去世时,苏轼还奉旨写下《王安石赠太傅》来悼念和赞美王安石——‘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5)】 【甚至后来宋神宗病逝,司马光等旧党被起用,苏轼亦被司马光推荐而官复原职。但因在外任职期间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好处,曾经不支持变法的苏轼就上书请求勿要废止新法,随后被程颐弹劾,再被贬到地方任官。】 北宋时期。 正在慷慨激昂抨击王安石变法的苏轼听到月神说自己以后居然会支持这新法,甚至还不惜冒着被贬的风险来上书请求维持新法时,当场就愣住了。 面对哑口无言的苏轼,王安石原本愤然的神色亦是变得古怪起来。 尤其是想到苏轼之后居然还把对他的赞美之词写得如此出色,王安石这心中就是情绪万分复杂,连之前觉得苏轼乃一冲动愚笨之子的想法都不由自主的的消散了。 罢了罢了,看在这苏轼以后会和他交好,甚至还给他写文的情面下,这次便暂且放过他吧。 而面对王安石的放过,正直冲动的年轻人苏轼只觉得脸皮一阵热意淌过——这实在是太过于让人难以为情了!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发生在宋神宗赵顼执政时期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其实若是王安石变法真的彻底成功了,也许宋朝确实很有可能会避免发生在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的靖康之耻,宋朝也有机会成为与以往朝代一般强大的国家。】 【只是这场从熙宁恶念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的变法,最终还是如同烟花绽放,流星过境而已。】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华夏历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变革之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国力。】 【只是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不合时宜和不良运作,造成百姓利益的受损,比如青苗法和保马法,再加上触动权贵富商的根本利益,最终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停止,主持者王安石亦被二度罢官贬谪。(6)】 【前有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有王安石变法失败,冗兵、冗员、冗费,这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官兵,多余的费用,以及积贫积弱,使得宋朝国力日益下降。】 【而随之增长的是经济和周围群狼环伺的野心,一个富裕而不强大的国家,对于他的敌人来说,不过是待宰的羊羔。】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权贵商贾,他们都将为自己的贪婪和愚蠢付出生命代价。】 【月亮只是可怜那些被迫背井离乡,被迫亲友离散,最后惨死金人之手的百姓。他们勤劳朴实,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毫无过错,却要承担当权者造下的无数罪孽。】 月神此言一出,直教那些正在经历靖康之耻辱和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他们不明白为何自己的亲人会遭受这等苦难! 为何作为农民,作为普通百姓,他们的命会苦成这样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2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