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她回美国的消息传开了,晚上公寓的电话响个不停,鉴于只有一些比较亲密的朋友知道这个号码,伊莎贝拉很好耐性的一个一个接听,但由于现在的电话并没有显示来电人的功能,往往她都是接起才知道打过来的人是谁。 “嘿,成为大明星的感觉怎么样?” 话筒传出了盖茨比的声音,因为大半个月没有听过,伊莎贝拉花了几秒钟才认出来。 听到这把声音的伊莎贝拉有种微妙的感觉,在去巴黎之前两人的气氛很好,她感到自己跟盖茨比之间是有张力存在的,然而她去巴黎后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发布会上面,连想其他事情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又隔着这么一大段距离,没长途电话,没视频通讯,自自然然就淡了。 所以她回来后,他们又好像没了以前那种气氛。 果然还是自己的事业最香。 就算气氛不再,她也视盖茨比为一名朋友,轻笑道:“这太夸张了,我只是个设计师。” “这就是你的神奇之处,职业是设计师却活得像个明星。”盖茨比的语气里透出少许兴奋,他正在为她的成功而高兴,“你知道吗?打开报纸就能看见你的消息真的很神奇,让我感觉其实我们也没有这么久没见面。” 如果是以前,也许伊莎贝拉会撩一撩他,说“那你有没有想我”之类的话,而现在她只是附和道:“是吗?我现在都不太敢打开报纸了。” 盖茨比的口吻认真起来:“那我想你已经有心理准备,你的生活将会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说实话,我还没有准备好。”伊莎贝拉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我以为自己能轻易接受与众不同的生活,但我原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坚强。” 在面对那么多的镁光灯时,她曾经冒出了一丝怯懦,并不是因为被这样的大场面吓到了,而是她意识到她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平静。 从今以后,她就是一名公众人物,她的一举一动影响着的不只是她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品牌。 “这需要一点时间。”盖茨比沉吟片刻,他紧张的连呼吸都屏起来,“我最近能见你吗?” “再过一段时间吧,现在不太适合见面。”伊莎贝拉说。 虽然已经预料到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见到她,但盖茨比的心里还是堵堵的。 他想说点什么,可是又不敢阻碍她的时间。 “那有机会再说吧,晚安。” “晚安。” …… 伊莎贝拉回国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让先前消停的热度再次烧起来。 时尚游行已经是两周前的事情了,经过了两周的讨论,人们被新的新闻转移了目光,热度冷却一大半,加上她人又在巴黎,人们再怎么八卦也无补于事。 但是先前积累的热度随着她回国而再次爆发,而且她还明确的表示会召开招待会,大家的焦点自然就聚集在这上面。 因为来巴黎之前就决定了要办记者招待会,场地和设施已经准备好了,只差向媒体发出邀请函,而这部份的准备工作就在她回到美国的两天内完成。 在她坐船回国的期间,美国媒体大肆宣扬她在巴黎取得的佳绩,比如转载那边的报道让美国人民看看法国人对她有什么评价,而且还报喜不报忧,自动把保守派人士的批评过滤掉,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西装风的盛行。 其实西装风在巴黎的流行是伊莎贝拉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因为法国目前还买不到希莱尔的衣服,于是巴黎的时髦女士们纷纷穿起了丈夫的西装外套,配搭一条粗腰带以突出腰线,宽松的西装外套加腰带被称为“希莱尔套装”,这个现象还被起名为“希莱尔热浪”。 “她攻陷了我们”——《小巴黎人报》是这样说的。 看见法国人对美国时尚另眼相看,知名时尚评论家和杂志编辑都对希莱尔赞赏有加,让不少美国人都觉得脸上有光,在对方擅长的领域里打败他们(其实并没有,只是在美国媒体在过分吹嘘)是一件尤其大快人心的事情,而且法国人之前还看不起他们,现在倒是追起美国的潮流来。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希莱尔的两家时装店每天都人潮如患,供应远追不上需求,大部份的货品严重缺货中,礼服定制的订单也爆了,哪怕你是什么重要人物,想定制一条希莱尔裙子都要等到明年去! 美国的女权运动比法国走的更前,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比法国女性高,裤装所获得的批评倒不如在法国多,但是相比法国,美国这边对她的身份的争议明显更激烈。 有人说她是骗子,骗了大家这么久;有人感叹她的年龄,像《洛杉矶日报》称她为“一个世纪只出一个的天才”;有人为了美国诞生了一位如此出色的女性而兴奋不已;有人认为她过早成名,以后会前途坎坷;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阴谋,希莱尔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 《纽约每日新闻》还做了一个街头访问,一向些从希莱尔时装店出来的消费者问她们对希莱尔是一名女生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棒极了,她简直就是女人的典范。”一名三十岁的白领女性回答,“不过我希望她能够一开始就表明身份,而不是隐瞒了这么久。” 另外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却表示:“我并不在意希莱尔是男的女的,我只是喜欢这个品牌的衣服。” 一名两手空空,看不起并没有购物的年轻女士指:“她好像才二十多岁?说实话我不能理解她这样隐瞒的原因,她可以干脆藏在幕后不现身,但她却一边跟公众交流,一边伪造出一个男设计师的形象,难道身为女性就这么丢脸吗?” 就她隐瞒身份这件事,大家惊讶之余还有点不解的情绪,只要公关做不好,会对品牌的形象构成影响。 但伊莎贝拉不怕。 招待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安抚大众的情绪,塑造出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来。 而论炒作和公关,她是一流的。
第97章 ◎这问题非一般的刁钻!◎ 召开记者招待会的那天, 来了二十多家媒体,五十多名记者,虽然在名义上叫 “记者招待会”, 但来的不全是记者,还有十多位的相关人士, 他们有的是编辑, 有的是面料商, 全都是跟希莱尔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人物。 即便是见过大场面的比利·克拉森也不得不在心里感叹——人好多! 这里的人数足以反映希莱尔的号召力, 因为大家都认为她有新闻价值所以才出席! 自希莱尔在时尚游行斩获佳绩后,媒体们都非常激动,几乎要把她吹奏为神, 这是由于从来没有美国设计师能得到法国人的认可,隐隐有种要坐稳美国No.1的势头。 然而, 问题就出在她的年龄和性别。 对于一名如此年轻的女设计师, 大家的态度都有所保留——她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她的水平能一直保持吗? 无可否认她是一名天才,但天才往往都是脆弱、经不起风浪的, 何况还是一名女性! 女性给人的印象就是柔弱,无法独立而且需要依赖男人,坦白说如果希莱尔真的如大家所想是个男人,他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说到底, 女人能在一个领域里面爬上金字塔顶端的例子过于稀少,而对于未曾见过的情况人们都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才会有许多忧虑,不然她现在肯定已经被捧为美国的顶级设计师了。 这令伊莎贝拉·布朗特的形象极具争议,国内对她的舆论风向大致可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她前途无可限量, 即便她曾经刻意做假, 始终是时尚界的一位人才;另一派则表示她的行为不可原谅,开始质疑她是否配得上这样的美誉。 但不管怎样,能够在法国人面前吐一口气还是爽的,所以普遍都在静观其变,愿意给她一个解释的机会。 在记者招待会开始之前有一个鸡尾酒会,提供酒精含量低的鸡尾酒以及一些冷盘,所以气氛是很随性的,并没有那种很严肃的感觉,小酌一杯一起聊天令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下来。 比利·克拉森跟一名认识的同行打招呼:“上次你说想要搬家,找到适合的地方了没有?” “我已经搬了,谢谢关心。”同行笑着说。 两人寒暄了一会,话题很自然便扯到伊莎贝拉身上。 “话说回来,为了这个招待会她真的大费周章了呢。”同行说。 “是啊,但成果还是很显着的。”比利·克拉森环视一周,发现大家的表情都很轻松,正在有说有笑的互相交流。 伊莎贝拉·布朗特办鸡尾酒会此举很明智,适当的拉拢了大家的关系,那么等等对她的提问可能也不会过于刁钻。 同行认同道:“气氛的确很友好,不过大家会不会也对她一样友善就难说了。” 比利·克拉森点头:“这场招待会将会决定希莱尔的品牌形象,虽然她在外交上面一向出色,也难保会不会因为压力而表现出错。” “如果我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女生,要独自面对这么多记者的逼问,肯定会难以应付吧?” 他认为伊莎贝拉·布朗特会感到怯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当他看见她本人后,却打消了这个念头。 到了点,招待会的场地开放进入,大批记者就坐,待座位都坐满了,一阵高跟鞋敲打地板的声音从场侧传出来。 记者们立即停止了交头接耳,一同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这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女孩应有的气场吗?! 金发女孩把头发梳到脑后然后盘起来,穿着白衬衫和及膝裙,衣摆摄进裙子里再配一条皮带,光滑细腻的小腿底下是一双黑色的高跟鞋。 眼尖的人马上就认出这是“黑寡妇”系列的衣服。 她目不斜视的走到台上,上面摆放了一张长桌,那里只有一个座位,坐下后才用一双美目扫视台下的人。 她一走出来,就让人感觉到她是一位自信且强大的女性,眼神里不见一点怯色,而是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很容易就让人忽略了她的年龄。 无可否认的是她真的很漂亮,让人不忍心对她抛出严苛的问题——拥有如此美貌,又何必有如此才华呢? 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相较对一位美人手下留情,还是报纸的销量来得更实际。 不少人都想起了之前的桃色绯闻,说伊莎贝拉·布朗特被希莱尔包养,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她是一名手段很高的交际花,而且没人认为有任何不妥,却不料她就是希莱尔本人,来了个极大的反转。 曾经对此深信不疑的他们心里难免会有一道气,好像被摆了一道似的,只是主办方的招呼实在太周到了,稍微消了气。 “感谢各位应邀出席,希望你们对是次的安排感到满意。”伊莎贝拉看着台下一片人头扬起笑容,“当然,如果不满意的话我也不会接受投诉,反正我的钱已经花出去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8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