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深吸一口气,继续打出自己的牌:“我也说过隐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是因为女性所遭受的职场性骚扰比大家想象的严重。” 比利·克拉森没有想到她会从职场性骚扰入手,但仔细一想,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职场性骚扰是个严肃的社会议题,随着越来越多妇女投入工作,这样的事情只会更加严重,但是如果不是太过火,她们只能独自忍受,因为她们的声音不够强大,引不起社会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法例去管治,也没有权势人士为她们发声,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伊莎贝拉·布朗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是她成功了,当日后人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把她美誉为“悍卫在职妇女权益”的先河。 金发女孩低垂着眼眸,彷佛想起了不好的事情:“我不怕跟大家说,在我以希莱尔先生的助理的名义出席活动的期间,不只一次遭受到骚扰。人们说我是交际花,暗示我是高级□□,其实我是不介意的,毕竟我管不住别人的嘴巴,但可能是因为有人相信了这些谣言,对我的骚扰越来越明目张胆,言语上的调戏、刻意的身体接触,乃至□□的邀请……试想象,如果我不以‘希莱尔先生’来当挡箭牌,这些骚扰会变得怎样猖狂?” 这些事情倒不是编的,而是真实事件,甚至在她身份曝光后,好几个以前跟她只是点头之交的纨绔子弟借问候之名,侧面透露可以向她提供一些资源。 说白了就是希望跟她进行一场交易,她提供服务,另一方提供机会——希莱尔如今的规模已经不缺钱了,他们很聪明,知道光是提供金钱资助已经无法使她心动,所以他们用来交换的是机会,可能是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店面,可能是打入某国市场的人脉。 有钱人的癖好是你意想不到的,像伊莎贝拉这种看起来越坚强、越不需要男人的女人更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 所以伊莎贝拉喜欢跟盖茨比相处,他是少数不是出于利益而跟她来往的人,哪怕他对她有意思也不曾想过要用什么去交换。 但是当你真的很需要这些帮助,就会发现那样的条件真的很难拒绝。 连可可·香奈儿都要靠情人的资助才有能力开店,当然,她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做法,只是如果她跟香奈儿一样孤立无援,那么她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男人。 幸运的是她的出身比香奈儿好了不知多少,她本来就是个衣食无忧的大小姐,还有家人的支持,她的起点本来就在一般人之上,打入上流社会也因而轻松很多:要不是尼克有个有钱的表妹,她哪来的机会在舞会上展示自己的礼服呢? “当时希莱尔尚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不想给自己树立敌人,所以我一直不敢跟人说这件事,只能默默忍受。”女孩抬眸,明艳动人的眼睛闪烁着灼热的光芒,“但是我已经不用再躲避,因为希莱尔有了足够力量在时尚界立足,再也不用怕会得罪别人。” 记者们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很多人都动容了——他们发现她的说话很有说服力,这么漂亮又出色的一个女孩会引起人的非分之想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要是她用真身大概会被骚扰到无法好好工作吧?这么一想,她决定要隐瞒也是情有可愿的。 他们心里的天秤在不知不觉间向她倾斜,就连起初那个挑衅她的记者都不再说话了。 “所以我想借今天的机会向大家分享一则喜讯。”伊莎贝拉自信一笑,“我以希莱尔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支持妇女就职的基金会,在早前已经向相关的政府机构注册了,从今天起会正式运行,致力为妇女争取跟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以及改善妇女受到的职场性骚扰问题。” 众人哗然,不少人都以为她只是在做做样子,没想到她真会的做实事! “基金会?为了形象她可真拼啊。” “至少比那些嘴里说着支持女权却什么都不做的议员强吧?” “那些女权主义者要沸腾了吧……” 即便是女权主义者,里面也划分了不用的派系,所以并不是每一位女权主义者也同意女性应该拥有选举权,事实就是女性的知识水平追不上男性,而投票是一样需要一定知识水平的事情,不然很容易被有心人操纵舆论。 然而谈到职场上的男女平等,相信也没有女权主义者会不支持!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伊莎贝拉毫不犹疑的借用了蜘蛛侠的名言,“我不敢说我现在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但我希望能尽我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无论你出生如何,性别如何,你的梦想都能实现,因为这里是美国,我们愿意把机会赠给每一个抱有梦想的人!” 1920年代的美国人最崇拜什么?金钱? 不,金钱只是一部份,他们所向往的是一个梦想——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变成百万富翁的梦想。 而她就是美国梦的代言人!
第99章 ◎名利双收。◎ 虽然伊莎贝拉没怎么研究过1920年代的社会生态, 但“美国梦”在某程度上是构成这个浮华时代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所谓的“美国梦”,是从三百年前欧洲最早的殖民者来到美洲时萌芽的,他们大多是逃避英国教会迫害的英格兰清教徒, 来到这块新大陆上建立新家园。美国丰富的资源和空间又为他们提供了信心和积极性——也就是一个平等的机会,不论出身贫富都有一样的生存权。 人们相信在美国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 并且经过努力不懈来获得更好的生活, 赋予了美国梦各种积极的品格, 包括自由、平等、创意、乐观、勤奋和坚持等。 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 对金钱的追求始终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然而来到现在,美国梦逐渐演化为对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过度追逐。 在现代再没有人谈“美国梦”, 因为那是一个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世界,大多数人都认清了事实, 那就是一夜暴富并不存在, 努力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是的,的确会有人买彩票中头奖, 但人们并不会依赖这种极小的可能性,社会一成不变的意识形态限制了他们追梦的决心——上学、念书、考试、工作……要脱离这个固有的框架并不容易。 可是回到一百年前,现时的美国青年大多都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会脱离现实去追求空想的个人幸福, 他们对“梦想”有着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崇拜和执着。 美国人对美国梦的信奉和坚持源自于美国经济步入最繁华的时代,股票市场蒸蒸日上, 爆炸式增长的消费造就了许多有钱人,他们甚至不需要努力,只要有一点头脑和一张会说好话的嘴巴就成了百万富翁, 这让美国人认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总之, 当你谈到“梦想”, 美国人的DNA就动了。 何况从各方面来说,伊莎贝拉都是美国梦的最佳展示,她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番年龄便获得如此成就,就跟电影的主角一样,她有才华、胆色和勇气,给予美国人一种希望,让人觉得自己的梦想好像不再遥不可及。 当她昂首的站在台上,散发着一种自信的气场,给人一种她在闪闪发亮的错觉,就如那在哈德逊河竖立的自由女神像,象征着某种人人都渴求的特质。 大家好像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个光辉的未来,心跳不可思议的加快,觉得梦想真的会实现。 一道掌声从观众席传出来,彷佛唤醒了众人,片刻间,就像星火燎原般,掌声迅速的传染了其他人,零散的掌声变得响亮,那不是礼貌性或者商务性的鼓掌,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比利·克拉森边鼓掌边在内心感叹:这个女孩是怪物吗? 他活到这把年纪还真没见过几个像伊莎贝拉·布朗特玩营销玩得这么出色的人,她好像把大众的心理提摸个彻底,永远能正确的预测到他们的反应…… 她将时事及社会局势结合自己的经历,建构出一个偶像般的人物形象,但要知道玩时事是很危险的,如果希莱尔的设计师不是她,这个品牌可能已经被玩坏了,然而她却一次又一次的演示了什么叫完美公关! 在旁人看来,伊莎贝拉的成绩已经足够的不可思议了,可是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札信这个女孩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伊莎贝拉再回答了几个记者的提问便结束了是次的招待会,虽然她有安排一些酒水和点心供大家享用,但记者们都选择了火速回公司写稿子,务求在截稿时间前把文章送给编辑过目,排版然后投去印刷。 不出意外地,隔天记者招待会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 《纽约时报》:“伊莎贝拉·布朗特: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洛杉矶日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2岁希莱尔设计师设基金会助女性就职” 《芝加哥论坛报》:“她曾受性骚扰?希莱尔始创人成功背后的辛酸” 《纽约每日新闻》:“我们都委屈了她?伊莎贝拉·布朗特隐瞒性别的真正原因” 《路易斯维尔日报》:“威尔逊夫人:布朗特小姐是女性的榜样” 《纽约时报》作为传媒界的大佬,它的报道最为详尽,不仅把伊莎贝拉的说话整合了一遍,还适当的引伸出相关的时事话题,唤起社会对职场的性别平等及性骚扰的关注。 撰稿人比利·克拉森还指出:“伊莎贝拉·布朗特称品牌的名字叫希莱尔的背后原因是因为一位故友,她是布朗特小姐决定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契机……” 不得不说比利·克拉森的文笔真的很好,把伊莎贝拉说的故事写得可歌可泣:两个情同手足的小女孩在年幼时作出了一个约定,然而女孩后来意外离世,为了纪念这名故友,于是她以对方的姓氏为品牌命名。 一般设计师都喜欢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品牌的名字,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希莱尔的名字就是希莱尔,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段动人的故事。 对纽约人民来说,伊莎贝拉已经是一名公众人物了,并且经过这次的屠版,增加了全国人民认识她的机会——无论你关不关心时尚,她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之中! 因为伊莎贝拉不仅是设计师,还是一名知名的女权主义者,她出现在时事版的次数甚至比娱乐版还要多,像是她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被多次引用,引起了连番关于“公众人物是否有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讨论。 而每每谈及这个议题,伊莎贝拉都会被拉出来作为正面的例子。 基金会正式运行后,她还受到了多个妇女团体的公开表扬,指社会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公众人物为妇女发声。 总言之,经过了时尚游行以及记者招待会后,伊莎贝拉名利双收,如今的身价水涨船高,媒体一致认为她这场翻身仗打的很漂亮,公关手段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甚至被业界人士拿来研究和分析,更有人指出她的背后很可能还另有其人在指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8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