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对迎春观感一般,本身迎春也与黛玉无太多交集,后来还是迎春嫁了孙绍祖,回娘家哭诉,引得黛玉'物伤其类'、哀叹连连,他这才关注起迎春。虽然性格懦弱了些,可也是个温温柔柔、与世无争的女孩子,本身没犯什么错,却落得个那般凄惨的下场,连死都不得体面,着实令人唏嘘。 而今听申桂一番话,这孙绍祖的下场必定好不了。孙绍祖本就是甄家众多买官对象之一,小虾米一个,只是甄家被查、被抄家的时间点要比现在推后不少,那时贾家已然式微,孙绍祖估计也找到了比贾家更大的靠山或是已成气候,所以才能有恃无恐的勒索贾家,不过贾家也是自作孽,只可怜了迎春一个弱女子。 现在既是要被'杀鸡儆猴',那就不可能蒙混过关,更要挟不到贾家,那么迎春也不会落到他手里,或可有个好结局也不一定? 几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年关。林如海说他回不来,还真就没回来。 林清一人在京过年,黛玉在宫中出不来,申桂本来想将林清拉到自家过年,可出于某些顾虑,林清拒绝了。 后来还是康妃特地开恩,准许黛玉除夕到元宵这段时间回林家过年。 到了除夕这天,林清一大早便带人到宫门口迎接。 只见一众太监宫女簇拥着一顶小轿缓缓而来,待到了宫门口,领头的太监与林清互相见了个礼。 那太监说他是康妃宫里的,特地来送县主,林清闻言,赶忙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悄悄塞到他手里,乐的他只夸林清懂事明礼。 之后就十分顺利了,林清接到人就径直回了林宅,到了家门口,又是一番迎接。 等各种仪式都差不多后,林清与黛玉才有机会坐下来好好吃一顿早饭。 席间,林清见黛玉面色红润,病气也消减不少,于是问道:“玉儿,在宫中的日子可还舒心?” 黛玉点头,笑道:“托贵人的福,玉儿自进宫后,颇得几位娘娘的疼惜,康妃娘娘自不必说,贤妃娘娘更是时常赐药膳与我。” 林清了然,“怪不得我看你脸色比进宫前好不少,缘是如此。” 末了,又道:“那在宫里可曾交有什么朋友?” 黛玉沉吟一番,“五公主与我较为亲近,还有贤妃娘娘的侄女,也就是申家小姐也时常找我玩,其她人,关系倒也还过得去。” 林清听她讲'申家小姐',忙道:“那'申小姐'的兄长同我是好友,且我们家与申家彼此有些情份在,你若愿意的话,可与她多多交往,如此在宫中也好有个照应。” 黛玉颌首:“我省得。” 黛玉回来的当天,贾府就派人来要接黛玉回贾家过年,不过被林清一口回绝。 贾家也是高门大户,最看重的左不过“体面”二字,如若林清是婉拒,那就少不得要拉扯一番了,可谁能想到,林清竟会当场拒绝。 一点余地、情面也不给! 林清会这么干脆当然也是有自己的思量,前不久,他刚得了公孙量的点拨,知道林如海与贾家马上要'撕破脸',关系近一步恶化是必然,所以他吃饱了没事干嘛还让黛玉去贾府、进而再次陷入纠缠? 再一个,他毕竟年轻,比不得林如海老辣、有话语权,黛玉去了贾府要再闹出像上回那样的事,他是真不晓得该如何收场。 最关键是,他马上要参考了,黛玉这回能出宫过年,更是格外恩典,所以啊,这种档口,轻易惹不得麻烦。 贾宝玉原本还巴巴儿的等着林妹妹回贾家过年的好消息呢,谁曾想又没把人接来,他倒是想去林宅,那也得看贾政的鞭子答不答应! 贾母得知后倒是半天没有作声,只一个劲儿的叹息。近来,她顿感自己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而今黛玉又进了宫,往后再得见也难了,本想借此机会看看外孙女儿,谁曾想…… 唉——,说到底是自家理亏,才引得林家人如今将他们看作了洪水猛兽。 贾家之后再没派人去打扰林清与黛玉,只有贾母时常叫人送些贾府做的特别好的,以及黛玉在贾府爱吃的菜式点心过来。 后来林清写信告知了林如海近来发生的种种,林如海只让他自己看着办。只是颇让林清意外的是,林如海竟还在信中祝贺了他的生辰,林清自己都快忘了,难为林如海还记得。 不知不觉,到了黛玉回宫的日子,林清嘱咐了她一番,便亲自送她进宫。 来接黛玉的依旧是上回的太监,林清留了个心眼,这回给他的红包比上回又厚了不少,还特地拉下身份说了不少讨巧的话,只把那老太监哄的身心舒畅,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必定多加照会县主。 转眼,就到了次年二月。 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在京举行,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一堂,摩拳擦掌,预备一展身手!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个人考试场所叫单间,每个单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空间十分狭小。 考生进去前会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立马封锁,考生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索幸是二月,早春,空间狭小反倒起了保暖作用,若是夏季,这样小的空间,指不定要憋出啥病。 但条件还是相当恶劣,人也十分难熬。 林清还好,心里有底,所以答卷行云流水,基本没有卡文的时候。 答完后,林清估摸着这回可以得个前三就立马交了卷,一出考场,管家就立马驾着马车来到林清身边,将他接到车上。 虽是早春,可北方的春季却依旧寒冷,林清喝了一碗滚烫的姜汤,加之盖着一层厚实的棉被,身体才逐渐回暖。 林清之后便一直待在家中静待放榜,所有邀约一概婉拒,安心为殿试做准备。 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放榜。 林清名列前茅,林府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管家更是在家门口放了好几串又响又亮的大爆竹,引得街坊四邻、过往行人艳羡不已。 得中会试后,除第一名外,其余皆称'贡士'。因着会试录取名额与殿试为等额,故所谓'贡士'实际可等同进士,所差的唯有“钦赐”而已。所以啊,基本你只要中了会试,'进士'已是'囊中之物'。 但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至关重要,故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三月初一,为殿试日。 会试所录贡士均参加殿试,因着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策于廷”,皇帝本人即是主考官,所以贡士们理所当然都是天子的门生。 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是人中龙凤,汇齐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即使最后入不了第一甲,仅凭“天子门生”四个字,也足以获得无上荣耀。 就像《桯史.卷三.天子门生》里夸岳飞那样: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夸人不附权贵、好节气!都用“天子门生”代夸、衬托,足见其含金量。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排列在丹墀东西两侧,并且面北,礼部官员散发试卷,贡士们列班跪接,叩头就位,露天答卷。 考试结束后,贡士们将试卷交往东角门的收卷官处,并从这个门出去。收卷官将试卷送至弥封官处进行糊名,糊名完毕直接交由掌卷官送往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 殿试第三天。 这天早朝后,圣上亲临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 按照惯例,读卷官只读三份,如有旨再读,读卷官们才会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 可这次殿试,圣上直接让读卷官一口气读到第十份才罢休。每读完一份,司礼监官就会将试卷呈于御案前,供圣上查看,而宣读完毕的读卷官们则一一退到门外等候。 等待的时光总是令人煎熬,考生是,考官们亦是。 圣上沉着脸将御案上陈列的十份试卷一一详看,周围人紧张的大气儿都不敢喘。这个皇帝一贯是个宽厚仁慈的性子,鲜少有这般严肃的时候,所以其他人轻易不敢惊扰。 不知过了多久,圣上终于钦定好了前三名。其余试卷也被退回东阁,读卷官也回到东阁,他们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进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 拆卷与填榜工作放在华盖殿进行,随鼓乐声起,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捧至奉天殿等候。皇帝则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放榜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 “有制!”传制官高唱。 众贡士应声跪下。 “天圣三十九年三月初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江弘载、林清、李仪芳;二甲第一,刘道安;三甲第一,李哲。” 传制官清晰而又响亮的传唱声传入每位学子耳中,被点到名的人顿觉气血翻涌。 康庄大道、锦绣前程、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没被点到的免不了灰心丧气,但此刻尘埃落定,只能叹自己技不如人。 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 执事官举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有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归第。 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有致词官于丹陛中跪定致词。 “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朝。 仪式结束。
第37章 归属 三月三, 上巳节。 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会去水边祭祀,习俗就是春浴、踏青。 文人雅士们临水设宴,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 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 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这种游戏被称作“曲水流觞”, 深受部分读书人的追捧、喜爱。 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 也会在这一天,携文武百官一道春游,而京都城的老百姓, 扶老携幼,全家出动, 郊外于是彩幄翠帐, 人流如潮。 新科进士也会在这一晚, 按照惯例到春江台参加晚宴。 每逢殿试结束, “三月三,龙抬头”之日,圣上会于晚间亲临琼林园瀛洲塔。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3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