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农具、提高产量、引进新的粮食物种等等,必须都搞起来了,也不妨多管齐下。 其中,重点提到推广玉米与红薯种植。 明朝年间,玉米、红薯就随商船来到南方,但都是被当做新鲜玩意,没有充作主食之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而红薯比玉米的种植范围还广一些。 经过实地勘察,山区高地即便没有平原的耕地,但也能让玉米茁壮生长。相对而言,玉米比其他主粮作物更易存活,而且产量高。 云南东部的某些山区已有成功种植经验,这就随信附上了具体的情况。 不但如此,一路上收集了所遇到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不同品种。 对比不同品种间的产量高低、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期待杂交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 深入做这项农业研究的不是别人,正是茉雅琪。 康熙瞧着随信而来的资料。虽然孙女一笔毛笔字不够漂亮,但书写的内容通俗易懂又数据详尽。 好!很好!非常好! 有关农作物报告起内容最重要,这一份报告比那些尸位素餐朝臣写的奏折不知强了多少倍。 康熙能够预见到,老四家的小女儿照此节奏发展下去,假以时日是能活万万人性命。让人不饿肚子,这是极大的功劳。 茉雅琪没有任何夸大其词,写得清楚不饿着与吃饱饭是两回事。 那需要前赴后继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从农肥、耕田技术、育种等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良。 她能做的就是先跨出一小步。希望天灾干旱来临时,灾民都能吃上一点粮食。 哪怕那些玉米的品种口感不够美味,哪怕那些作物平日无法被当做主粮,但有此辅助起码能减少被饿死的人数。 康熙表示很认可,做实事从来都是一步步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茉雅琪,这个孙女的名字开始被他放在了心里。然后,主动还找来玉牒翻了翻,确定小姑娘快十岁了。 十岁,还早。 康熙算了算时间,他嫁女儿基本都等公主十六七岁,而老四嫁女儿也不必着急。 说是不急,但下意识将找孙女婿的标准已经给制定起来了。首先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给找佟家那般的勋贵权臣了。 人品最重要,孙女喜欢与压得住也很重要。 茉雅琪要一直保持好心情,不被琐事困扰,才能在改良农作物上发挥更大才能。 想了一堆有的没的,似乎有一件事忘了,是什么忘了呢? 康熙摸了摸脑袋,总觉得该注意某件事,却又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了。 * * 万里之遥,广粤之地。 武拂衣携胤禛、茉雅琪、温宪,在康熙四十五年的腊月下旬来到广州府。 去年年中彻查拐卖案后,四人就与胤禟在湖南分开。 尽管调查人贩团伙与处理李自成宝藏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总体还是按照考察团的原计划行事。胤禟带着侍卫收了一批珍珠先往广州去了,向西洋商人打开珍珠奢侈美白产品的新大门。 考察团主体进入贵州、云南、广西,这一路主要记录当地不同风俗与民生情况。 武拂衣从旁辅导,让茉雅琪主笔写的农业报告,又叫胤禛审查了有无用词逾越或疏漏,再将一摞摞寄回了京城。 走了一年半,告别高原山地,在年末时分来到了广州府。 广州府,肉眼可见的与众不同。 首先能看到各色头发的欧罗巴人,而街头巷尾的气氛明显比京城要轻松自在,比如人们也敢光明正大地议论朝事。 武拂衣一行人正要往落脚点去。胤禟提前一年抵达广州府,在此地买了一间大宅子,这就与他去汇合了。 把行李放在马车上拉运,人却没坐在车内。慢慢步行穿过街道,是为更好认识此处的府城布局。 一句夹生粤语想起,“呢个书,有咩?” 武拂听到身后的低语声,嘴角微微一抽。 不必回头,刚刚那句不标准粤语正是温宪在低声练习。她来广州抱有决心,要去各大商行地摊买齐各类新奇书籍。 书籍内容,概括一句话,但凡与破案相关就不放过。 或是被隆科多一事的刺激,让温宪对揭开真相有了兴趣。 而湖南遇上的破译李自成宝藏去向与解救黄履庄被冤枉入狱,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她对破案的兴趣。 武拂衣没有阻止温宪发展兴趣爱好,只是有些不知要向康熙提起此事。 他的五公主在和离后,勇于活出自我,人生兴趣变成了希望成为揭露真相的侦探?这与他的十四阿哥最大希望是成为狗血作家,哪一个更不靠谱一些? 想着就侧头看向胤禛,这厮的弟弟与妹妹怎么兴趣爱好都偏了? 此时,胤禛没有为身后温宪的低语大惊小怪,他正偏移视线看向一个茶水铺。 尽管他在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仔细瞧一瞧他的眼神,明显是对茶水铺的聊天话题很感兴趣。 只听那里有三个脚夫在讲话,说的是福建话。 “哎呦,这日子真是不好过了。泉州出了一位抄家提督,也不知咱们运货回福建,会是什么光景。” “你怕啥?蓝提督喜欢抄家,那也是抄有钱人的。咱们是平头百姓,要抄也轮不到咱们。” “万一呢?这事可不说准。阎王好说话,底下的小鬼难缠。万一就抄咱们了呢?” 武拂衣轻轻戳了戳胤禛的手臂让他回神。 这人进入广州后略感水土不服,虽然谈不上精神萎靡,但一直有些懒洋洋的,没想到此刻倒是精神奕奕起来。显然是对别人聊抄家的话题很感兴趣。 这都是什么爱好?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胤禛、温宪、胤祯兄妹三人的喜好变得都怪怪的。这是谁起的头,给带偏了? 胤禛回神,正对上武拂衣诡异的眼神。 武拂衣似关心地问,“你水土不服的病好了?精气神都恢复了?” 胤禛嘴角微抽,因为他听出了言下之意。 ——老鬼的真实意思,「阿四,阿四,你怎么回事?听了别人说起抄家,你就不困了?」
第九十八章 谁对抄家感兴趣了? 胤禛装作没读懂武拂衣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这会顶着道士的装束, 总不能在大街上讨论『如何抄家不留后遗症』、『论选择肥羊(抄家对象)的技巧』、『是该抄还是该抄呢?』之类的话题。 那不合适。 不符合道士贾武的仙风道骨形象,而且女儿与妹妹就在身后,被听去了影响不好。 胤禛顾左右而言他, “说此处是广州府, 其实是在城墙之外。没想到短短几年,竟是建设的如此有异域风情。” 眼下, 考察队一行人走在广东十三行所在区域,它位于在广州城的西门之外。 所谓十三行, 上可追溯明朝嘉靖年间。 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借住,而称原籍广州、徽州、泉州的十三家商行为「十三行」,因为它们垄断了南边的商贸利润。 王朝更迭, 明朝的商行没有持续到清朝,但将这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给传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康熙虽然开放海贸,但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简单概括,外国船只靠岸后,外国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城内。 清朝本土商人也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 想要通商就要中间人。 中间人必须取得洋货行许可证。 持证不易, 需要各种资质作保,然后由地方官员与海关审核签发。当然也有空降兵, 就是京城直接来的皇亲国戚。 这些商行的总量不固定,也不全在广东,但习惯被统称为广东十三行。 海贸必经十三行之手,可想而知这种几近垄断的生意何等暴利。 有高利润,就有繁重如山的责任。 负责处理与外国商队有关的一切事宜。小到吃穿住行,上到打架斗殴,还有生意上的各种问题。 比如外国海船靠岸后, 理论上不许雇佣任何清朝百姓作为短期劳工,没吃没喝没地方住,都要找上十三行。 比如朝廷规定原则上白银不外流,清朝商人买洋货是以物易物。 一批交换的货物不达标,质量、数量发生了任何问题,中间商行就要全程负责追讨赔偿等等。 洋人不得入城,十三行建在城墙外。 选址与明代的怀远驿相邻,那是曾经接待外国使者的地方。 地理上位于珠江之侧,一排排房屋都是面江而建。船一靠岸就能眺望到商行等建筑,非常便利。 今年,十三行区域更加热闹了。 康熙在三年前终是批准,允许英吉利与荷兰两国先行试点,可以在划定范围内建造外国商馆。 往小了说,外商终于不必借住客栈或漂泊于船上。往大了说,是有正正经经的办公地点。 经过三年的施工,两处外国商馆竣工了,就等选一个黄道吉日正式入住。① 别问为什么洋人也要选黄道吉日,问就是入乡随俗。日期定了,在半个月后,即正月初五接财神那一天。 不过,洋人还是无诏不得入城,这一条没有变。 同样的,清朝百姓也不的随意出西侧城门与洋人接触。 即便如此,城外的十三行区域依旧车水马龙。 洋商不得雇佣清朝百姓,但十三行可以也必须雇佣,否则一船船货怎么从城外送入城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比如李卫的父亲,他也不是十三行商人,怎么就能在洋人手里买到了《心血运动论》? 李父能有十三行的朋友,请友人带着出城见识一番。哪怕私下与洋人直接交易一二物品,只要没被人检举就行。 如今,武拂衣几人也不是十三行的,但胤禟早一年半载抵达广州,他以甄玖的身份办好了对外贸易特殊许可证。 早几年,胤禟也和洋人做生意,那会就搞过许可证。 此番另谋一证,且用了完全不同的商号名称,为的就是与过往区别开来。 “四哥,你们可算来了。” 胤禟收到消息出门来迎,热情地挥了挥手。 “真是让弟弟苦等好久。这要是再晚来十天,弟弟今年又得孤苦伶仃一个人过年了。” 武拂衣笑问,“你,孤零零?坐在房间里瞧着账本,难道不该觉得很热闹吗?满耳金银珠宝的喧闹声。” 胤禟苦笑,“四哥可别打趣我了,我这正发愁呢。” “愁什么?” 武拂衣其实有所耳闻,遂念出一个称号,“你发愁「珍珠王」,这个名号不好听?” 去年,胤禟试图在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高端海贸货物之外开辟新产品,携珍珠奢华美白产品的理念来到了十三行。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07 首页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