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你们是如何答应下的?眼下是觉得朕对不起你们了?”刘邦心里有想法,绝对是不能不问出来的。尤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更得把话说清楚,免得一个两个都觉得刘邦是个言而无信的人,那可就太让刘邦难过了! “陛下,臣等没有这个意思。”魏豹再蠢也断然不可能当着刘邦的面说出觉得刘邦对不起他们的话。可刘邦这字眼钻得让他们心肝直痛啊! 有个王爵有啥用,没有兵,没有人,那就是一个名号而已! “陛下,是否可以换一换?”魏豹是怎么想都不服气,小心翼翼的想跟刘邦打个商量,怎么才能让他们手里有封地,有兵。 刘邦听着魏豹的话啊,心情其实真是挺好的。“魏王是觉得国家大事跟你在集市卖钱一样,能讨价还价?难不成朕得事事如你们所愿,倘若不能如你们所愿,你们是想造反不成?” 话啊,真是只有刘邦能问出口,偏偏绝对没有一个人敢答是。 “陛下,臣不敢,臣绝无此心。”天下的兵马几乎尽在刘邦手中,从前的十八路诸侯就剩下他们几个了。最强悍的,不听话的人全叫刘邦收拾了,要是他们敢不老老实实的当着这个王,来啊,瞧瞧刘邦的厉害。 刘邦连给这些王都没有封地,其他各功臣也是同样没有的。 关于官制要改,就这郡县之制,吕雉给刘邦指出,这都得重组。先前大秦划分的时候都是按城池守卫而划,若是一郡落于他人之手,想夺回来可不容易。 各县各郡的边界都得重新规划,保证天子之令可以传达天下各地。 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的刘邦听着吕雉将细细道来,眼睛发亮地看向吕雉,直问吕雉是从何学来的。 吕雉确实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本事,这个人正是李初。 大唐的国土可比大汉要大得多,州、郡、县的划分,唐朝管起来可一点都不麻烦。好的东西别管啥时候的,该用就要用,千万不能迟疑。 刘邦把诸王拍老实,定下规矩他们从今往后无诏不得私出长安,便开始说起重组各州的事。 这些事赶在登基大典之前刘邦都和萧何他们这些重臣讨论过,都认为可行。 公元前204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刘邦五十三岁,吕雉三十八岁。自此一个新王朝开始。 如何抚民安天下,令这个动荡的了数百年的王朝可以蓬勃的发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他们首要的任务。 因刘邦不用分封制,异姓诸王被留京城,所有的兵马都被刘邦统一收拢。天下久经战事,又有谁愿意再挑起战事。 就算异姓王的兵马中有忠于他们的,天下已经是刘邦的天下,百姓思安,纵然他们再挑起战事,所从者甚少。 刘邦与民安息,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又以萧何与众人订下《九章律》为大汉律法之根本,取消秦法严刑峻法之则,以教化为重,刑罚为辅,宽柔相济,严松相当,令百姓得以修养生息。 刘邦登基第二年,以令吕雉一并上朝,虽为众臣抗议,然吕雉多年随刘邦一道打天下,其功其德,天下皆有目共睹;不同意的人终被刘邦逐出朝堂,众人就知道刘邦的决心。 吕雉上朝,刘邦以松,吕雉以严,夫妻一唱一和,用人以才,打压贵族。 汉六年,刘邦和吕雉开科举之制,以为大汉取才。大汉的朝堂,用人以才,而不以家世,令无数人前仆后继为大汉尽忠。刘邦在位十五年,六十八岁而崩,天下皆悲。 太子刘盈继位,以刘邦谥号为高皇帝,庙号□□,葬长陵。第二年太后吕雉薨,与刘邦同葬长陵。 刘邦与吕雉为大汉天下打下六百年的基业,开创一代盛世,为后世而敬仰! 高祖刘邦与后夫妻情深,共创大汉,祸福与共,生同床,死共寝,亦为后世津津乐道。 两人大力支持女子经商为官,令女子不必再拘于内宅之中,让女子的地位高涨,其后子嗣皆奉行两人留下的遗命,不得压制女子。 故大汉一朝,女子出将入相者不知凡之,刘家之女,大汉的公主,驻守边关者数之不尽,亦令后世称赞,向往。 刘邦不杀一个功臣,以令众人都能寿终安寝,亦为后世所称赞。随着两人的离去,属于他们的故事都将记于史书中!:,,.
第161章 第161章番外韩信篇上 大汉建立,大封功臣,改官制为三省六部,一下子将一个宰相变成了七个。 韩信作为功劳和萧何同列第一的人,年轻有为,俊美非凡,和一群年老有成的人站在一块,他又未成亲,自然最是引人注目。 因此从大汉建朝以来,作为中书省中书令的韩信便感受到了来自各方贵族的热情;不用说;一个两个都想让韩信成为他们的女婿。 一开始刘邦和吕雉也想早日促成韩信的婚事,可劲的撺掇韩信相亲。 可是每回相亲的韩信看着千篇一律的女郎们,面上的表情一直一样:一丝波动都没有。 没有感觉,就算刘邦和吕雉再着急的想要韩信成亲,韩信也不肯将就。 大汉朝建立的第二年,匈奴进犯,这就给了韩信光明正大的理由逃离长安,避免相亲的痛苦。 匈奴进犯非一朝一夕,前秦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引得民生多苦,但其功在春秋。不过新王朝的建立,匈奴依然对中原虎视眈眈,当然不可能安分守己的待在匈奴。 思量新朝建立,必然没有太多的兵力应付,匈奴的进犯,正好掠夺一番回去让匈奴人过一个好年。 匈奴行事一向如此,抢完就跑,毕竟从前时秦军的铁骑并不是闹着玩的,和匈奴对抗,双方打得不相上下,若是跑得晚了,打起来抢到的人和物都有可能得还回去。 只不过这一回和新建的大汉交手,匈奴的单于显得有些兴奋,也是要探探大汉的底。 刘邦一向有自知之明,并没有要御驾亲征,平定匈奴,以振大汉国威的意思,而是把打仗的事情交给韩信。 韩信自从被封为中书省中书令以来,每日被人变着法子催婚,早就已经巴不得赶紧离开长安,一听说匈奴进犯,立刻自请前往抵御匈奴。 刘邦和吕雉都不曾迟疑,立刻下令三军尽听韩信调遣,一定要将来势汹汹的匈奴驱逐! 韩信这一去边境整整打了两年。一开始手下的兵马并没有和匈奴交手的经验,韩信虽然从行军那里打听了不少匈奴的相关事宜,却又因为兵马强悍不及匈奴而居于下风。 虽然和匈奴打起来有胜,却也是惨胜。韩信近领军打仗以来还没有赢得这样惨烈,看到身边血流成河的将士,韩信暗暗起誓,一定要把匈奴打得再不敢进犯大汉。 自此韩信下了功夫研究匈奴,刘邦和吕雉都给韩信写信提醒韩信不必急于一时,毕竟中原历经百年的战乱不休,百姓疲惫,中原当以休养生息为主。 韩信在边境不求能大败匈奴,只要能牵制住匈奴,不让匈奴进犯边境,杀掠百姓即可。 虽然韩信是想一鼓作气灭了匈奴,好认真嚣张跋扈的匈奴,再也不敢在他的面前耀武扬威,自鸣得意。 但有刘邦和吕雉提及大汉眼下必须要休养生息,若是一再起了战事,极有可能会给大汉带来灭顶之灾。 打败匈奴虽然重要,但如何安抚百姓,让大汉能够步入正轨同样重要。 韩信就算再想一鼓作气也得考虑百姓,考虑刚刚建立的大汉朝。打败匈奴就是为了让大汉朝能够国泰民安,万万不能本末倒置。 如此一来,韩信便听从刘邦和吕雉的吩咐,只管御敌于外而不思大败敌军。 看起来好像大汉并不愿意和匈奴在起战事,然吕雉也没闲着,从李初那里学来以经浏从内部瓦解敌方这个办法最是不费吹灰之力。 吕雉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又极懂变通的人,将人派往匈奴。让他们和匈奴的贵族们交好,送一些金银珠宝,当然也开始和匈奴有了商贸往来。 所谓有了利益的交往,自然而然就能把同样为了利益而心动的人变成他们的朋友;匈奴就算再想兴兵进犯也得问问这些人会不会担心他们的利益受损而阻拦。 而且大汉有韩信在边境驻守,韩信的本事匈奴的人和他交过手之后必然能够明白,有他在一日想占大汉的便宜,绝无可能! 如果两国之间不需要打仗,不需要争头破血流,就能够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难道匈奴的百姓又都愿意上阵杀敌,生死不明? 派人和贵族们交好之后,刘邦和吕雉开始让人跟匈奴那边通信,言外之意不过是和匈奴在开商贸,互通有无。 两国之间并不是非要打得你死我活不可的。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国中所需要或缺少的东西,作为匈奴单于的人不可能不要。 再有刘邦和吕雉早早就笼络的匈奴贵族们说好话,也证明了大汉的确有和匈奴交好之意,并不想再起战事,令两国百姓饱受战火摧残。 汉元三年,大汉和匈奴在边境处建起商道,两国互通有无,令边境得以暂时的平静。 刘邦和吕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匈奴这个定时炸.弹暂时的安抚住了。但也清楚想要完全解决匈奴对大汉的压迫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首先要与民休养生息,让百姓和人口得以增长;随后也要令将士加紧训练,成为能够抵抗匈奴的强兵猛将。 刘邦和吕雉看来这是他们一朝不可能做到此,但他们必须从现在就得开始准备这此事。 韩信知道刘邦和吕雉的打算,一直配合的训练军队,也是想让军队能够守卫大汉,纵然匈奴强悍,也休想能够轻而易举的占大汉的便宜。 出了长安的人再想要人回到长安可就难了! 匈奴的事情总得要人管,边境也必须要有将守卫。 韩信的军功天下皆知,韩信的本事也令匈奴畏惧。担着中书省中书令之名的韩信出了长安之后也没想再回去,纵然刘邦和吕雉再三的催促,也提醒韩信就算不回去能在边境寻个媳妇儿也是极好的。 韩信一直含糊地应着,对于娶媳妇的事,反而一点都不着急。 可汉元六年,鲁元公主刘仪离家出走,竟然直奔匈奴边境。人家留了信直接告诉刘邦和吕雉,她就是去寻韩信的,让他们都不必挂心。 一个小姑娘跋山涉水的跑到边境,换了谁家的父母能不担心。 刘邦和吕雉立刻命八百里加急的将信送到边境韩信手中,韩信在看到这封告急的内容时,也是心急如焚,立刻带领手下的将士四处寻找刘仪,生怕这孩子在路上遭遇不测。 可是赶跑出来的孩子那定是早做准备的人,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站在韩信的面前,大声的朝韩信招呼,“韩信,我在这里。” 从收到刘邦和吕雉的信就急急忙忙寻去,寻人的韩信听到这样的叫唤一下子回过头,见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同他招手,眉眼和小时候一样的清秀可爱,却又有些不一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