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个大唐人也不例外,所在的环境越是黑暗, 人们就越是爱回忆明主所在的时代。 所以杜甫每次路过昭陵都要写诗遥遥吹捧一下李世民这位贞观雄主, 深深怀念李世民“风尘三尺剑, 社稷一戎衣”的风姿。 眼下杜甫虽还没有遭逢巨变, 却已经深刻地感受到风雨到来前的昏暗。 对于天上掉下个文武大圣皇帝这种事,杜甫虽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毕, 却也莫名地激动起来了。 杜甫已经从李时珍那儿得知大唐即将迎来为期八年的动乱,此时见了年轻的李世民, 眼睛里不由满含热泪, 和他说起天宝年间的种种变故。 如今的皇帝李隆基,开元年间也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可惜到了天宝年间就彻底变了样。 后宫那点破事不提也罢,主要是他怕自己人心眼多, 所以信任胡人将领, 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他把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全划分给胡将安禄山了。 今年这个安禄山还上书跟朝廷讨要个通管全国马匹的差使,朝廷还同意了。 也就是说一个胡将不仅兼任三镇节度使, 还拥有调度战马的权限,要人有人,要马有马,要地有地,你说他不反,谁相信? 李隆基还真相信了。 连背靠杨贵妃的国相杨国忠都动摇不了李隆基对他的信任。 当然,这杨国忠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天宝年间朝廷之所以满堂昏昏,也有他贡献的一份力量。 他们这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惜没有权限在御前建言,哪怕凑在一起日骂夜骂也没法骂出什么结果来。他们上达天听的路,早就已经断了啊! 据传就是李隆基跑开了头,以后大唐的皇帝遇到强敌就跑,他们的都城长安被胡将叛军之流进进出出许多回。 怎么能不叫人痛心! 连杜甫尚且心痛不已,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 早在武德七年朝廷就在讨论这件事:长安太危险了,北边的人随时会打过来,不如我们迁都吧! 所有人都赞同这个想法,谁都不想直面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总担心突厥人随时会打过来。 唯有李世民坚决反对迁都,他向李渊表示霍去病只是汉廷的将帅而已,尚且还曾立志要消灭匈奴,我这个秦王却让您生出想要迁都的忧虑,实在是我的责任,不如放我出去剁了那个颉利。一两年内我拿不到他的首级,你们再讨论迁都也不迟! 父子俩为此大吵了一架,最后李渊打消了迁都的想法,但没放李世民去打突厥。 可以说要是李世民不坚持,长安兴许就被当时还算是才刚建立没几年、瞧着还是个草台班子的朝廷给放火烧了。 因为当时有人建议李渊说:“突厥之所以打过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府藏子女在长安,我们要是迁都去别的地方、把长安一把火给烧了,他们不就不来了吗?” 这人敢建议,李渊还真敢听,二话不说派出宇文士及去考察秦岭以南有没有适合迁都的地方。 长安可是李世民亲自保下来的国都啊,得知它后来被各路人马来回糟蹋,李世民怎么能不震怒。 ……可震怒也没什么用。 李世民苦笑道:“目前我的处境也是内外交困。” 他昨日赴了场鸿门宴,喝到了来自自家兄弟的毒酒,他们的父亲李渊得知后只对他那位兄长说了句“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还说不想见他们兄弟不和准备安排他去洛阳。 他去洛阳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恐怕兄长不会放他去。 君父相疑、兄弟反目已经让他疲于应对了,听闻近来突厥还频繁异动,恐怕要大肆进犯大唐边境。他在军中声望已高,许多人恐怕不愿意看到他领兵上阵! 相信只要打上一场败仗,不少人肯定又要再提一次迁都。 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见的。 内生嫌隙,外有强敌,可不就内外交困吗? 更何况他的兄长与弟弟已经联合在一起了。倘若他们父亲被兄长说动,将兵权移交给弟弟李元吉,长安保不保得住还另说,他这个秦王只怕必死无疑。 这是很关键的一年,李世民根本腾不出空去做别的事。 杜甫没机会细读《唐书》,只依稀知道有玄武门之变与随之而来那场险之又险的渭水之盟,此时听李世民将玄武门之变前的局势细细说来,只觉李世民这处境确实也不容易。 他们这些后人的事,还是后人自己去解决吧! 两人经过一番长谈,虽然对彼此即将面临的困局都还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心里却也都舒坦多了。 有时候有个人倾诉一番,也不失为一种改善心情的好办法。 得知霍善不仅是个医术高明的小神医,身上还有诸多神异之处(比如能像邀请他们过来一样跟着他们回去),李世民笑道:“我们去找他吧。” 李世民能网罗那么多人才在天策府,从来都不是坐等着人才从天而降,在求贤纳才方面他一向非常主动,恨不得天底下有本事的人都能为自己所用。 霍善年纪小,却不意味着他很好哄骗。既然接下来很可能需要从霍善这里获得这所神秘医馆的帮助,他们就应该把握好这一旬的机会与霍善建立友谊。 正好也在这边放松一下紧绷的身心,彻底养好身体再回去做各自的事。 李世民很快找到霍善。 霍善正央着他师弟往他的牛乳饮子里多放点糖。 易知坚定拒绝:“师父说你再吃那么多糖牙要坏了。” 霍善有点郁闷,但又不想牙疼,只能接受每日吃糖份额减少的残酷事实。见李世民和杜甫过来了,他大方地把少糖版的牛乳饮子给他俩各分了一杯。 易知去忙别的事后,霍善也没偷偷往牛乳里加糖,而是和李世民说起这糖的来历:“听说还是你派人不远千里去天竺学的制糖法,是真的吗?” 唐代去天竺那是真的不远千里,因为有吐蕃以及众多高山的阻隔,他们得从西域那边出关,绕过吐蕃前往天竺,那路途绝非常人能坚持下来的。 只是霍善讲的这件事对李世民而言就有点超前了。 毕竟吧,他现在都还不是太子,西域也还没掌握在大唐手里,哪里有机会派人去学习制糖之法? 李世民道:“以后有机会的话应该会派人去的。” 霍善道:“那我们今天吃剪面吧!” 李世民:? 话题是怎么转到吃面上的? 霍善就给李世民介绍起来,说是这剪面不是起源于别处,正是起源于他的皇后长孙氏! 据传当年李世民在太原时便礼贤下士,他的长孙皇后也一直是个很好的贤内助,某天一位位贤才突然在饭点到访,长孙皇后只好飞快抄起他们以锋利闻名的并州剪咔嚓咔嚓剪出一锅小鱼儿似的剪面! 没错,这剪面就是你家皇后发明的! 他听袁枚讲的,绝对不会错! 李世民:“……” 有句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们家吧,一般不自己动手做饭。
第199章 见霍善兴致勃勃的模样, 李世民也没有扫他的兴,小孩子开心就好,这点小事没必要较真。 李世民尝了霍善大方分享的各种吃食,莫名感觉整个人都轻快多了。他悄然询问了杜甫, 发现杜甫也有同感, 应当是这处食物带来的好处。 既然决定要好好休养,李世民也没再琢磨那些烦心事, 每天很有闲心地陪着霍善到处玩耍。 霍善惊喜地发现, 李世民玩弹弓的准头比杜甫好, 欣然接纳了他这个大伙伴。 杜甫:“……” 比不过,比不过。 李世民察觉霍善的力气不小, 已经到了能拉动弓弦的程度, 提议道:“你现在倒是可以从小箭练起了, 弹弓总归少些意思。你父亲要是没空教你, 我这几日倒是可以给你开个蒙。” 霍善有些心动,跑去问他师父自己能不能耍箭。 李长生:“……” 怎么感觉这个李世民哄起孩子来很有一套。 不确定, 再看看。 弓箭这种东西,一般小孩子是不能随便玩的, 小孩子气性大, 准头又不好,手拿凶器很容易误伤无辜。不过霍善不是寻常小孩,他见过的生死比大人都有多,所以反而很爱惜人命, 拿到弹弓那么久从来没拿它伤过任何人。 李长生应允了他的要求, 给他挑了把不轻不重的弓, 还往他指头上套好个小小的玉韘。 这本来是童子长成少年后才会配备的东西,但李长生早就察觉霍善这两年力气见长, 迟早会按捺不住要学射箭,他闲暇时便提前给他备上了。 左右只是些小玩意,用不上也不算浪费。 霍善一开口就得了新宝贝,高兴得蹦蹦跳跳地跑去跟杜甫他们分享,先给他们看自己那把一拿起来就觉得很趁手的新弓,再给他们看套在自己指头上刚刚好的玉韘。 他才刚一说,师父就把东西拿出来啦! 他疑心他师父说不准也有百宝箱之类的宝贝。 李世民闻言笑道:“不过是你师父时刻关心着你,所以在你开口前就把东西备上了而已。如果是我记挂着的孩子,我也会想要把全天下的好东西都给他们用上,根本舍不得他们受半点委屈。” 杜甫听后默然无声。 这么一看,他这个当父亲的似乎有点失职?他蹉跎半生不仅没捞到个一官半职,就连妻子儿女基本的开销都不能保证,更别提待在孩子身边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如果时局注定无法改变,他应当何去何从? 霍善听了李世民的话,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弓,再看看自己手头上用来拉弓的玉韘,忽地有些郁闷起来。 李世民见他情绪低落,追问道:“怎么了?” 霍善道:“我不知道师父想要什么。” 他只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找师父要,从来都不知道师父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连想都没想过,根本不可能像师父那样提前把师父想要的东西准备好。明明师父对他最好了! 李世民没想到霍善还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伸手把霍善抱了起来,说道:“你年纪还小,不知道很正常。等你长大了,本领也大了,自然知道就该怎么孝敬你师父他们了。” 霍善道:“真的吗?” 李世民笃定地点头。 霍善这才高兴起来,由着李世民抱自己去习箭。 杜甫也在李世民这位“先先先皇”面前露了一手,他的骑射功夫还是很不错的,射下会飞的活物尚且不在话下,何况是杵着不动的箭靶。 李世民经过半天的相处,发现杜甫文武两方面都不差,不由问道:“你这样的水平,还谋不来一官半职?” 杜甫苦笑道:“本来是可以的,只是我应试那年国相李林甫把我们全黜落了,对圣人说是‘野无遗贤’。”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7 首页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