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善显然也很喜欢这种学法(玩法)。 南阳郡,他知道的,他爹的侯国冠军县和他的侯国朝阳县都在那边,据说相隔不到百里。只比新丰县到长安稍远那么一点! 他还太小,没机会去朝阳县看看,不知道刘彻封给自己的食邑县到底长什么样。 霍善跃跃欲试:“会去朝阳县吗?” 张仲景这个南阳人算了算,摇头道:“可能没机会过去。” 目前他们还处于新手任务阶段,能选择的地点就他们生前去过的那些地方。 等等。 张仲景看了看自己路线图上亮着的几个地方,笑道:“若是我们到新野县去,顺着育水往下走一段路就是朝阳县了,你真想去的话我们可以试试乘船过去。” 霍善积极响应:“乘船!” 他最喜欢坐船啦。 就是他年纪太小,他师父不常带他坐船去别处。 既然霍善有兴趣,张仲景便选了新野县为落脚点。 建安九年的新野,还算风平浪静,只是比之长沙城这样的一郡治所还是有点寥落。 东汉末年的南阳算是一处相对安稳的地方,因为这地方是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刘秀登基后对同样出自南阳的阴氏、来氏、邓氏几家人都颇为偏爱,东汉历代皇帝出于对刘秀的尊崇自然也都对南阳这一块优待至极。 汉末各地战事频繁、人口锐减,独独南阳一地仍是安居乐业,鲜少卷入残酷的战火之中。 像诸葛亮就曾自述“躬耕于南阳”。 这是个还能维持男耕女织安稳生活的安乐乡。 东汉末年许多地方大抵是像建安诗人王粲写的《七哀》那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在诗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道旁有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正把孩子扔到草丛里,为什么她那么狠心抛弃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能到哪里去,与其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活活饿死,还不如就这样母子永诀。 这就是战乱与饥荒带来的惨况。 即便是相对安稳的南阳,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能活着,但也只是能活着而已。 哪怕各路诸侯默契地不拿南阳当战场,东汉末年接连不断的天灾却不会轻易放过南阳。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连年天灾不仅带来了饥荒与极寒,也带来了疫病。 就拿张仲景家里人来举例,张家一族两百余口人,建安以来不到十年已经死了三分之二,每十个必有七个是死于伤寒! 一个个亲人、邻里的死亡让是张仲景遍阅古籍悉心撰成《伤寒杂病论》,希望能让世人不再因为伤寒而死去。 活着太难了。 霍善刚踏足新野县的土地,就能感受到那种明显有别于唐代长安、明代北京的萧瑟。 连他们三百年前的新丰县都比不过。 新丰县非常热闹,各乡吏民都安居乐业,连地里长虫了县衙都要派人来知会一声,提醒大伙要防止病虫害。 生活在这样的新丰县,人们是非常有安全感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怎么活,对以后的日子也充满盼头。 张仲景没带霍善进新野县,而是带霍善前去育水渡头乘船。 既然是去临近的朝阳县,倒是不用等大船,只消找艘乘渔家小船便好。 赶巧有辆小船停泊在渡头前。 有个老汉在岸上收了锅炉,正要登船。 张仲景上前问对方能不能载他们去朝阳县。 对方听张仲景也是南阳口音,笑呵呵地道:“上来吧,去朝阳那边不过二十里路,眼下还是顺风走,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路确实不远,都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可见二十里都不够出乡的。 那老汉健谈得很,边摇船边与张仲景闲谈,问张仲景是去探亲还是访友。 问完了又说起自己家的情况,说是他家里人都死咯,没想到自己被老伴唠叨了半辈子,老来却是清静了。 儿女与孙辈也都没活下来。 幸而他还有力气摇船,且这几年驻守的刘府君颇为宽厚,所以他倒是侥幸活了下来。 张仲景本已管不了生前诸事,此时听着熟悉的乡音,不免也生出几分怅惘来。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啊! 霍善是听不懂这些叹息的,他一早就跑到船头,竖起耳朵听老汉的划桨声与哗啦啦的水声,感觉风呼呼地从耳边吹过,老快活了。 等他高高兴兴地吹够了江风,才有空听李时珍这个《三国演义》爱好者惊叹:【这老汉说的刘府君,不会是刘备吧!】 霍善问刘备是谁。 李时珍就给他介绍了一下刘备。 建安年间,驻守新野,齐活了! 据说刘备就是在这期间三顾茅庐,收获了诸葛亮这么个千古良相! 三顾茅庐以后估摸着就是……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了。 想来目前刘备、赵云、诸葛亮都在他们方圆百里之内。 没想到他们现在离三国名人这么近啊! 霍善又没读过《三国演义》,哪里能明白李时珍的激动心情,听完李时珍的一连串介绍还是一知半解。 于是他“哦”了一声就继续兴致勃勃地听呼啦啦的风声和哗啦啦的水声。 坐船真棒! 下次还想坐! 李时珍:“……” 你永远猜不透小孩子的关注点到底在哪!
第30章 短短二十余里的水路, 很快便走完了。 张仲景付了船钱,牵着霍善前往朝阳县的县城。南阳郡不算小,哪怕是张仲景这个南阳人也没有把它全部走遍,顶多只是在沿江几个县停留过。 没想到乘船可以抵达自己没来过的朝阳县, 这倒是令张仲景他们都颇感意外。看来这个神秘医馆比他们想象中要更了不起一些, 要是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说不准能把整个东汉都走一遍。 霍善没想那么多,他跳下船看到光秃秃的渡头, 有些失望。 听李时珍他们说, 这里是他的食邑, 他每年都能从这里收到一千户的赋税,还能从这一千户里挑人手到府上服役。 文景二帝推行轻徭薄赋之法, 每户之中十五岁以上的人一年只需要上缴四十钱, 且男丁二十岁以上才开始服徭役, 还是三年一服, 不必年年给朝廷白干活。 即便是这样的轻徭薄赋,一年可供他差遣的丁口也有过千人, 赋税也能收上来十余万钱。 可是这个据说能给他好多人好多钱的地方,眼下看起来却是这样穷途潦倒, 仿佛把地刨个底朝天也刨不出几文钱。 霍善虽没在繁华的长安城中待太久, 却也在京畿大县中长大,他还以为天底下到处都跟京畿一样好。眼前这个朝阳县,真是叫他大吃一惊! 看起来很穷。 霍善皱起小眉头。 张仲景背着药囊,牵着霍善往县城里走。 许是清晨刚下了一场雨, 进城的道路泥泞一片, 进了县城也没好到哪里去, 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洼。 别的小孩都爱在下雨天跑出去踩水玩,霍善倒是不爱, 不是他不喜欢玩水,而是他不喜欢鞋子和衣裳被弄湿。 眼前这种带着污泥的积水更是叫他避之唯恐不及。 霍善不自觉地攥紧了张仲景的手,小心翼翼地避开街道上的水洼。 街道两边的店铺关门了大半,街道上显得很是冷清。明明应当是做朝食的点,竟是没几家人燃起炊烟。 比起长沙城那样的大城,这种小县城更能体现战事的残酷。这边确实比较少打仗,但不打仗不代表朝廷不会在这边征兵,许多人一被征走就回不来了。 不像大的城池,逃难的、驻守的、做生意的,全都汇聚其中,没打起来的时候勉强也能维持那么一点儿活气。 小地方的人没了就是没了。 饶是霍善这种啥事都不懂的小娃娃,也能感受到那种独属于王朝末年的荒寂。 他又忍不住再次抓紧张仲景的手。 张仲景问:“不喜欢这里?” 霍善道:“和我想的不一样。” 他想朝阳县名字这么好听,一定跟清晨的太阳那样,到处暖洋洋的。街上人来人往,地里长满庄稼,树上还结满果子!在他心里,这可是自己的封国,那肯定是天底下最好的! “冠军县也这样吗?” 霍善忍不住关心起他爹的封国。 张仲景沉默下来。 在霍去病之前本没有冠军侯。 西汉本来也没有冠军县,但是既然有了冠军侯,那就必须有这么一个县。所以在霍去病封侯以后没多久,朝廷就专门在南阳划拉出一个冠军县来。 只可惜冠军县这个侯国传到第二代便国除了。 因为霍去病的儿子去世时年纪太小、没有子嗣。 想起史书上那短短的几句话,张仲景不由看向长得白嫩可爱的霍善。 这孩子竟没能活到能诞下子嗣的年纪吗? 现在肯定会不一样吧。 霍善没得到答案,不解地仰头望着张仲景。 对上霍善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张仲景含糊地回道:“各地大灾大疫一场接一场地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天底下哪有地方能幸免?别看我们南阳郡如今有些萧条,比起别处来已经算好的了。别处莫说是活人了,连长安和洛阳周围那些长眠于地底的达官贵人,早些年都叫人把墓给掘了。” 像董卓和吕布这对假父子就挺爱干这些事,几乎把洛阳周围那些皇室的坟全给挖了。倒不是他们对皇室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养军队要钱。 曹操也曾被人指着鼻子骂挖人祖坟,不过真轮到他干这事的时候收获估计没董卓丰厚了。 毕竟皇室成员的陪葬品可值钱了。 霍善没想到人死了都不得安生,居然还会被人挖坟。他气闷地说道:“不好!” 张仲景追问:“什么不好?” 霍善道:“大灾不好,大疫不好,天灾人祸不好,我不喜欢!” 听着他稚气的话,张仲景无奈地笑道:“谁都不喜欢,只是许多事非人力所能及。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做好眼前的事,帮一帮能帮到的人。” 霍善问张仲景:“长大也做不到吗?” 张仲景道:“你看我空长这么多岁,又能做到什么?我读了那么多医书,到大疫降临时却连自己的族人都救不回多少,我们张家两百余口人,到建安九年已经只剩五六十人了。” 是他不想救自己的亲人吗?是他救不了。 就像孙思邈接诊过六百多位麻风病患者,能救活的也就其中十分之一。 学医以及行医其实是非常残酷的事,因为人力有穷时,总有许多疾病是医家无法解决的,有时候把自己的性命赔进去都解决不了。 当你的医术达到一定高度时,许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肩膀必须承担得起那么多人的生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7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